资源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1.宋太祖说:“可以利百代者,惟养兵也。方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一遇凶岁……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禁兵……”“每募一人,朝廷即多一兵,而山野则少一贼”。这一举措的消极影响是( )A.诱发了灾民起义 B.加剧了藩镇割据C.削弱了禁军战斗力 D.助长了懒惰的世风2.王安石变法中,既限制官僚等的特权,又增加政府收入的措施是( )A.募役法 B.方田均税法 C.保甲法 D.农田水利法3.1069年,宋神宗为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变法取得一定的成就,但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变法失败。下列内容不属于王安石变法的是( )A.澄清吏治、改革科举、减免徭役B.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C.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D.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4.形成辽宋之间100多年保持和平往来局面的标志是( )A.澶渊之盟 B.靖康之变C.郾城大捷 D.宋金订立和议5.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破坏B.宋辽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C.北宋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D.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6.在宋辽交往中,《周礼》《孟子》《论语》等儒家经典书籍经由榷场流入辽国,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辽国人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这体现出榷场的设置( )A.主要服务于辽国文化需求B.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C.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融D.结束了宋辽的敌对状态7.河北沧县的岳飞宗祠主体大殿的两侧墙壁上,用工笔描绘出“岳母刺字”“还我河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下列战役与岳飞收复河山相关的是( )A.澶州之战 B.官渡之战 C.郾城大捷 D.赤壁之战8.从唐末五代,经两宋至元朝,先后诞生了四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和元。其中,建立起金的少数民族是( )A.契丹族 B.女真族 C.蒙古族 D.党项族9.南宋与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是( )A.岳飞取得的郾城大捷 B.宋、金达成和议C.岳飞收复建康 D.南宋定都临安10.我国棉纺织业兴起于( )。A.江浙 B.四川 C.海南岛 D.中原11.江南地区在《史记》中描述为“地广人稀……无积聚而多贫。”,到了《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一变化表明( )A.先进生产技术得到推广 B.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C.经济发展水平超越北方 D.政治中心正式实现南移12.宋朝时期,朝廷分别在广州、泉州等地设立了市舶司,其职责是( )A.管辖西域 B.管理海外贸易C.监视官民 D.规范人才选拔13.在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中不断涌现出杰出的英雄人物,其中实现多民族国家统一的是( )A.耶律阿保机 B.完颜阿骨打 C.铁木真 D.忽必烈14.其版图“有汉唐之地而加大”,其人民“有汉唐之民而加多”。包括西藏的藏族在内的所有民族就都统一在一个中央政权之内了。这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A.李世民 B.阿保机 C.铁木真 D.忽必烈15.他是一位蒙古族的杰出首领,于公元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他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最终推动统一大业的完成。他就是( )A.铁木真 B.忽必烈 C.蒙哥 D.元昊16.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建立行政机构始于( )A.三国时期吴国 B.隋朝C.元朝 D.清朝17.元朝统治者设置的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是( )A.岭北行省 B.北庭都护府 C.安西都护府 D.宣政院18.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由台湾岛和周围属岛以及澎湖列岛两大岛群等共80余个岛屿所组成,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元朝时,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A.河南江北行省 B.北庭都护府C.北庭都元帅府 D.澎湖巡检司19.宋代城市的娱乐场所叫瓦子,瓦子的出现是( )A.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需要B.广大农民日常生活的需要C.大多数统治者的人生追求D.文学艺术繁荣的必然结果20.《清明上河图》描述的是哪个时代都城的全景生活(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清代21.《资治通鉴》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主持编写这部编年体通史巨著的是( )A.苏轼 B.司马光 C.毕昇 D.范仲淹22.在宋朝要印刷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既经济又省时的办法是( )A.雕版印刷 B.活字印刷C.转轮排字印刷 D.激光排版印刷23.沈括《梦溪笔谈》里记载:“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是一种利用天然磁石的磁场作用,通过人工传磁,而使钢针磁化的方法。这种方法制造出来的工具( )A.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方式 B.促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C.发展了便捷的陆路交通 D.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24.如图所示读书摘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注重理论创新 B.注重经验总结C.注重实验分析 D.全面领先世界25.元朝在全国设有约1400处驿站,驿站分陆站和水站,水站用船,陆站用马、牛、驴和车、轿,后来还设置过海站。在冰天雪地的黑龙江流域设狗站,狗拉雪橇在冰封的大地奔跑,由此形成了以大都为中心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交通网络的形成( )A.消除了边疆与内地的差距B.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C.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D.使元朝疆域不断向西扩大二.材料题(共3小题)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材料三:如图。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这种现象从何时开始到何时完成?(2)材料二中的“苏湖”“苏常”分别指什么地方?当时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3)材料三图为某一纸钱币的复印件。请指出它最早出现的名称、时间、地点。27.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贸易中心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6项世界遗产。材料一 在中国的古港中,泉州港是一个后起之秀。秦汉时期,今泉州一带是中原人士眼中的蛮荒之地。直到晋代,由于中原战乱,衣冠南渡,福建才迎来第一次移民高峰。唐末至五代,由于北方战乱,福建迎来了第二次移民高峰。人口的激增,以及相对安定的环境,使得福建后来居上,到宋朝,泉州开始成为一处重要的海港。——何书彬《泉州申遗成功:开满刺桐花的小城,曾是世界的十字路口》(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泉州为什么会成为中国古港的“后起之秀”?材料二 如图所示1987年,南宋沉船“南海一号”在广东省阳江市被发现,沉船出水最多的是瓷器,以泉州德化窑青白瓷为主。相当一部分瓷器具有明显的异域风格,专家推测可能是外国人“来样定做”,如棱角分明的酒壶、喇叭口大碗、首饰盒等。——依据孟原召《宋元时期泉州沿海地区瓷器的外销》等(2)依据材料二的图文材料,概括泉州对外贸易的特点。材料三 以下是2021年泉州申遗项目的22个遗产点中的部分遗产点①市舶司遗址北宋政府于1087年在泉州设置 ②德化窑址宋元时期泉州内陆地区外销瓷的杰出代表 ③石湖码头宋元时期的外港码头 ④清净寺宋元时期,大量阿拉伯人聚居在此⑤顺济桥南宋修建,是连接泉州商业区的通道 ⑥南外宗正司南宋对迁居泉州的皇族进行管理的机构 ⑦冶铁业遗址生产规模大,产品大量外销 ⑧开元寺宋朝泉州官方地位最突出的佛教寺院(3)运用材料三中的相关资料,仿照表格中的示例,完成下表。(在答题纸字母A处和B处填写主题,C处填写序号)主题 示例:海洋贸易的管理 A B 包容的文化态度序号 示例:①⑥ ②⑦ ③⑤ C(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泉州申遗的认识。28.我国古代经济格局曾出现过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苏湖熟,天下足。”——南宋时期谚语(1)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最终完成的是在哪一个朝代。材料二:北宋“交子”图一宋代《货郎图》 图二北宋《清明上河图》 图三交子(2)材料二图中的“交子”在货币发展史上有何特殊地位?这一类货币的产生和发行有什么作用?北宋前期“交子”最早出现在哪儿?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请回答:(3)为了管理海外贸易和港口,宋朝政府设立了什么管理机构?(4)根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5小题)1.C; 2.A; 3.A; 4.A; 5.B;6.C; 7.C; 8.B; 9.B; 10.C;11.B; 12.B; 13.D; 14.D; 15.B;16.C; 17.D; 18.D; 19.A; 20.C;21.B; 22.B; 23.B; 24.B; 25.C;二.材料题(共3小题)26.(1)经济重心南移;唐朝中期;南宋。(2)苏州、常州、湖州;水稻。(3)交子;北宋前期;四川地区。;27.(1)原因:随着南方后来才被逐渐开发出来,加之南方安定的社会环境,福建逐步崛起,泉州地位凸显了出来。(2)特点:对外贸易以瓷器为主,贸易路线涉及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等地。(3)A:遗址的典型代表;B:著名的交通节点;C:④⑧。(4)认识:泉州是宋元文化典型代表城市,泉州申遗让更多外国人有机会了解中国文化;同时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泉州申遗后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言之有理皆可); 28.(1)经济重心南移;南宋。(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促进南方经济发展;四川地区。(3)市舶司。(4)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农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船业发达。;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