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学案(含解析) 2022-2023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学案(含解析) 2022-2023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课标要求】
1.简述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2.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教材回归】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1.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1)法律的产生 (2)法律的本质和作用
(3) 法律的发展历程 (4)中国法律发展的历史及评价(背熟)
2.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1) 法的产生 (2)决定因素(背熟) (3) 法的历史类型
(4) 法的特征(背熟) (5) 我国当代法的性质(背熟)
3.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背熟)
(1) 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的启示 (2) 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4.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原因、总目标、要求、原则——(全背熟)
【体系构建】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结构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依法治国)
【难点精讲】
一、准确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
1.总目标
原因 ①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②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具体要求(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原则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原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要求:①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②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原因: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要求:①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 ②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原因: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要求: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原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要求:①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②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要求:①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②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3.对比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的关系
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
区 别 含义 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它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党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
主体 广大人民群众 中国共产党 政府
联系 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政都是依法治国的要求。党的领导和依法执政是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保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是党领导人民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环节和依法执政的关键
【模拟训练】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1.类案监督是人民检察院以具体案例为切口,对司法、执法活动中存在的同类错误或适用法律不一致等共性问题,或者针对行政执法、社会治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抗诉纠正个案,并与审判机关、行政机关就此类案件办理达成共识的一种监督形式。类案监督体现的是( )
A.规范权力运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推进科学立法,集思广益凝聚社会共识
C.坚持良法之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D.推进全民守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
2.观察漫画,下列不支持漫画表达的观点的是( )
①宪法至上,权力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保障的
②法大于权,任何个人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
③权大于法,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离不开国家强制力
④权力至上,宪法是由国家权力部门制定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2年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二批人民法院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民事案例。近年来,各级人民法院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审判工作,公正审理了“狼牙山五壮士”名誉权纠纷案,董存瑞、黄继光英雄烈士名誉权纠纷公益诉讼案,撞伤儿童离开被阻猝死索赔案等一大批典型案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释法说理已蔚然成风。人民法院此举( )
①表明德治与法治都是通过强制力规范并引领人们的行为
②旨在完善立法体制机制,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彰显坚持“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④充分发挥了司法的规范、教育、评价、指引、示范功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登录系统、输入关键字、回看24小时警情……一大早,北京市朝外大街派出所案管组民警傅钰就打开了执法办案系统,核查办案情况,对未立案的警情核录像、听录音、回访当事人。“从接警到审核确认,所有环节在系统中均有详细记录,一旦出现执法问题,可以迅速回溯。”近年来,各地公安不断完善执法权力运行机制有利于( )
A.规范执法,实现司法公开公正
B.减少执法人员行使自由裁量权
C.建设执法严明的政府,更好保障人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D.通过完备的法律体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5.基层立法联系点是新时代中国发展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国家立法机关在法律草案的立项、起草、调研、审议、评估、宣传、实施等立法全过程、各环节,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听取基层群众意见建议,并把群众诉求“原汁原味”反馈给国家立法机关作研究吸纳的参考。这表明国家立法机关( )
①创新法律制度,找到立法“最大公约数”
②延长立法链条,扩大民权,集中民智
③拓宽参与方式,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
④完善立法过程,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主观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的端在自己手中”,饭碗要装好“中国粮”。种子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源头。
2012—2020年中国种业市场规模走势。
注:近年来国际种业巨头控制我国种业市场来势凶猛。含全球种业前十强在内的70多家国际种企进入中国,其中美国先锋公司20余个玉米品种已全部覆盖我国粮食主产区东北、黄淮海地区。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通过多种方式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企业和专家等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2021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决定》。新法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种子法为推进种业振兴,确保种子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谈谈如何从源头上确保中国人的饭碗装好“中国粮”。
参考答案:
1.A
【详解】A:材料强调的是司法监督,其目的是规范权力运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A符合题意。
B: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材料不涉及,B排除。
C:“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强调的是立法,而材料强调的是司法监督,C不符合题意。
D:材料涉及的是对司法、执法活动的监督,未强调守法环节,D排除。
故本题选A。
2.D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
①②:“你就是再大,也没有它大!”,漫画主旨体现的是宪法法律至上,坚持法大于人、法高于权的原则,①②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③④:“权大于法”“权力至上”违背法治的本质,③④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3.D
【详解】①:德治主要依靠道德的力量,不具备强制力,故①说法错误。
②:材料表述的是人民法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审判工作,是司法活动,没有涉及立法体制机制,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④:各级人民法院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审判工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释法说理已蔚然成风,表明我国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通过司法审判工作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了司法的规范、教育、评价、指引、示范功能,故③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4.C
【详解】A:公正司法的主体是司法机关,A不符合题意。
B:执法机关要恰当使用自由裁量权,“减少”说法错误,B 错误 。
C:从接警到审核确认,所有环节在系统中均有详细记录,完善执法权力运行机制有利于建设执法严明的政府,更好保障人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C符合题意。
D:材料强调的是严格执法,未涉及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5.D
【详解】③④:国家立法机关在法律草案的立项、起草、调研、审议、评估、宣传、实施等立法全过程、各环节,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听取基层群众意见建议,并把群众诉求“原汁原味”反馈给国家立法机关作研究吸纳的参考。这表明国家立法机关完善了立法过程,拓宽了群众参与方式,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利于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③④符合题意。
①:从材料可以看出,国家立法机关完善了立法过程,而不是创新了法律制度,①错误。
②:国家立法机关完善了立法过程,拓宽了群众参与方式,有利于集中民智,但并没有扩大民权,②错误。
故本题选D。
6.(1)①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充分发挥党在农业种业方面的领导核心作用。②坚持良法之治,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制定相关法律,为种子安全提供法律保障。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实行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保障育种者的相关合法权利。③政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把种子保护工作纳入法治轨道,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确保行政权在法治下运行。④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保护种子资源的法治意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发挥村规民约、行业规章等社会规范在种子保护中的积极作用。
(2)①商标注册人享有注册商标专用权(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规定,未经权利人许可,他人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构成侵权;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净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实施混淆行为,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②某公司育种基地的多名农户假冒甬优系列之名侵犯原有品牌的商标权,属于不正当竞争,既损害品牌所有人的商业信誉,也对消费者构成欺诈危害其合法权益,同时损害了公共利益,扰乱市场秩序,不利于激励种业科技创新。③该公司要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法律责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