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课标要求】搜集材料,阐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教材回归】第九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1.科学立法:含义、判断标准、要求(背熟)2.严格执法:含义、意义、要求(背熟)3.公正司法:含义、表现、要求(背熟)4.全民守法:含义、原因、标准、要求(背熟)【体系构建】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结构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难点精讲】一、从四环节看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一)科学立法 法治中国的前提1.内涵: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2.标准(原则):(1)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2)符合国情和实际。(3)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3.措施:1.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2.要充分发扬民主。3.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二)严格执法 法治中国的关键1.内涵:就是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执法办事。2.主体:行政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行政机关要带头严格执法,依法全面履行职能。3.原因(意义):①(对法律)严格执法,有助于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②(对社会)严格执法,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③(对政府)严格执法,有助于推进建设法治政府。4.措施:1.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要求。2.坚持规范执法。3.坚持公正执法。4.坚持文明执法。(三)公正司法 法治中国的防线1.内涵: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2.具体要求: (1)司法的程序要公正。(2)司法的结果要公正。3.措施:(1)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2)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3)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4)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四)全民守法 法治中国的基础1.内涵: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2.原因:(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全民守法是人民当家做主的体现。(2)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3.具体要求:(1)要求依法行使权利。(2)要求依法履行义务。(3)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4.措施:(1)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2)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3)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模拟训练】1.近年来,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让生产生活效率大幅提高的同时,也放大了网络安全风险,勒索攻击、供应链攻击、数据窃取等安全事件频发。正确应对这一问题,要( )①加强相关立法→做到有法可依→促进人人守法②加大执法力度→建设法治中国→加强普法教育③坚持依法行政→严格依法执法→建设法治社会④建设法治政府→确保公正司法→完善治理体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人民法院深化“互联网+枫桥经验”实践,推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基层人民法院及9852家人民法庭在线对接辖区基层治理单位、网格员、调解员等解纷力量;形成基层解纷服务网络,提供矛盾预防、法律咨询,诉讼辅导、纠纷化解、视频调解等服务,方便城乡群众“家门口”解决纠纷。人民法院这一举措是( )①促进司法公平正义,提升人民获得感的有力举措②创新纠纷解决模式,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生动实践③推进民主管理,提高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必要途径④科技赋能司法,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具体体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在热播电视剧《底线》中,一场“校园欺凌”案倍受师生关注。“校园欺凌”的出现让孩子们的身心受到伤害。预防"校园欺凌",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①人大科学立法,健全相关法律合理配置权力与责任②社区加大宜传,通过教育引导全社会学法守法用法③法官走进校园,代表法律监督机关作案例分享讲座④瞥察加强执法,坚持依法执政捍卫法律权威和尊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1年6月实施的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原来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四大保护的基础上,增设政府保护、网络保护,进一步织密了未成年人保护的法网。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需要( )①立法机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完善相关法律②政府部门履行政治职能与社会组织协作,保护未成年人③建设完备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服务与司法救助体系④强化校级校规在维护未成年人权益中的权威地位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5.登录系统、输入关键字、回看24小时警情……一大早,北京市朝外大街派出所案管组民警傅钰就打开了执法办案系统,核查办案情况,对未立案的警情核录像、听录音、回访当事人。“从接警到审核确认,所有环节在系统中均有详细记录,一旦出现执法问题,可以迅速回溯。”近年来,各地公安不断完善执法权力运行机制有利于( )A.规范执法,实现司法公开公正B.减少执法人员行使自由裁量权C.建设执法严明的政府,更好保障人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D.通过完备的法律体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6.近年来,人民法院依法审理了侵害狼牙山五壮士等英烈名誉案、侵害袁隆平院士名誉案、高铁霸案等,弘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下一步,人民法院将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政策、融入司法裁判,以裁判引领规则,以规则引领风尚。这说明( )①科学立法必须合理设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②德治和法治都通过强制力规范人们的行为③良好社会秩序需要法律和道德来共同维系④要充分发挥司法的教育、评价和指引功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我国以法典命名的第一部制定法,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民法典编纂工作自2015年启动以来,始终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进行。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先后十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多条意见建议。民法典与百姓生活相关,既是人民权利的宣言书,更为人民权益织密防护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其中,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一大特色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合同编充分考虑到当前社会经济生产生活的新变化。民法典也为未成年人撑起了“保护伞”,充分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2020年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实施民法典”举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全党要切实推动民法典实施,以更好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民法典》的制定过程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哪些原则?(2)从“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角度出发,并结合材料谈谈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如何确保《民法典》的实施?(3)《民法典》是指导我们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请你为在校园宣传《民法典》提两条合理化建议。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A【详解】①:正确应对放大了网络安全风险,勒索攻击、供应链攻击、数据窃取等安全事件频发的问题,要加强相关立法,完善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才能促进人人守法,故①正确。②:开展普法教育是建设法治中国的措施,而非结果或后续工作,逻辑不对,故②错误。③:正确应对材料中问题需要政府坚持依法行政,严格依法执法,建设法治政府,从而推动法治社会建设,故③正确。④:政府不是司法机关,建设法治政府与确保公正司法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成立,④错误。故本题选A。2.A【详解】①②:推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形成基层解纷服务网络,提供矛盾预防、法律咨询,诉讼辅导、纠纷化解、视频调解等服务创新纠纷解决模式,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生动实践,提升人民获得感的有力举措。①②符合题意。③:民主管理主要涉及村委会和居委会相关知识点,必要途径说法过于绝对,②错误。④:与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无关。④不合题意。故本题选A。3.A【详解】①②:人大科学立法,健全相关法律合理配置权力与责任,社区加大宜传,通过教育引导全社会学法守法用法是属于预防"校园欺凌",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正确做法,故①②正确。③:法官是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时代表审判机关。不是代表法律监督机关,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人民检察院,故③错误。④:依法执政的主体是党,不是警察,故④错误。故本题选A。4.C【详解】②:材料不涉及政府与社会组织协作,②不选。④:校级校规不是法律法规,不具有权威地位,故④不选。①③:通过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原来的四大保护的基础上,增设政府保护、网络保护,进一步织密了未成年人保护的法网,这说明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需要立法机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建设完备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服务与司法救助体系,故①③正确。故本题选C。5.C【详解】A:公正司法的主体是司法机关,A不符合题意。B:执法机关要恰当使用自由裁量权,“减少”说法错误,B 错误 。C:从接警到审核确认,所有环节在系统中均有详细记录,完善执法权力运行机制有利于建设执法严明的政府,更好保障人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C符合题意。D:材料强调的是严格执法,未涉及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6.D【详解】③④:人民法院通过依法审理了侵害英烈名誉案等,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政策、融入司法裁判,以裁判引领规则,以规则引领风尚。这说明要充分发挥司法的教育、评价和指引功能,弘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通过法律和道德的力量共同维系良好的社会秩序,③④符合题意。①:材料体现了人民法院在案件审判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涉及科学立法,①与题意不符。②:德治是通过教育和感化功能规范人们的行为,法治是通过强制力规范人们的行为,②错误。故本题选D。7.(1)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③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⑤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2)①行政机关要全面履行职能(或者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②司法机关要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3)例如:邀请法律工作者或者人大代表到校宣讲《民法典》。举行“民法知多少”知识竞赛。或者:组织漫画“民法典”活动。组织普法主题班会。组织国旗下主题演讲。绘制主题板报、手抄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