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亲知、闻知和说知”导写及范文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亲知、闻知和说知”导写及范文

资源简介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亲知、闻知和说知”导写及范文
文题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古代哲学家墨子认为知识的获取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方式。亲知是亲身实践从直接经验得到知识;闻知是由他人的语言传授或自己阅读获得知识;说知是在闻知亲知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推理得到知识。三种方式在人们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各有其用,相互联系、转化,又共同助益我们获取知识。
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文题解析
这是模仿2022年全国语文新高考Ⅰ卷命题,考察三元关系的构建。材料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句话:提出三种获取知识的方式。
第二句话:解读三种获取知识的方式。亲知是亲身实践从直接经验得到知识;闻知是由他人的语言传授或自己阅读获得知识;说知是在闻知亲知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推理得到知识。我们可以结合自己学习知识的经验进行理解,作文中对这三个概念进行深入阐释。
第三句话:阐释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三者的关系?材料已经启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①在人们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各有其用
②相互联系、转化
③又共同助益我们获取知识
若是不擅长深度思考,这三点已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搭建出三个分论点了。
但写作时,我们应该深入思考,联系实际,条分缕析,琢磨成句,酿造自己的思维成果。
另外,还要注意写作任务:“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我们”是谁?是正在求学的青年学子,是每天收获新知提高见识的,材料中的启示意义,应该是有指向性的。写的文章要“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认识,即我们对材料的理解;思考,即我们对材料的加工产生的新知。
故,写作应观照自我,联系现实。
用墨子这三种获取知识的方式来解读这个作文题本身,我们可以这么理解:
亲知,正如我们平时在学习的实践中获得的经验、方法、道理;
闻知,正如这段作文材料,正如墨子的理论;
而说知,即我们要写的这篇文章,它应该是根据我们对材料的理解(闻知)结合我们自己的学习体会(亲知)通过深入的思考、逻辑的推理、缜密的表达而呈现的一篇文章(说知)。
求知亦有知
优作欣赏
亲、闻启山林,说知致远大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在我们的一生里获取知识早已成为了生活的一门必修课。从小时候跟在父母背后的蹒跚学步,到长大后的读书成人,我们所获取的知识帮助着我们了解这个世界,决定着未来的人生走向。而在获取知识的路上,亲知、闻知、说知三者各有其用,又相互助益,共同指引着我们发现更多的精彩。
亲身实践帮助我们用最直观的方式探索着这个世界,感受获取知识的乐趣。古有鲁班观察草叶发明锯齿,郦道元浪迹天下而创《水经注》;而今更有袁隆平爷爷投身实验田之中,为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的解决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用自己的脚步走过生活的沙滩,拾起那一片片晶莹的贝壳,成为让自己获益终生的所得。他们无不启示着我们亲身实践的重要意义。
但就如盲人摸象,以一己之见揣物之大观,虽不能说是完全错误,但终究还是片面、狭隘的。因此,博采众长,广开言路,以闻知长知识,不失为观照生活,提升格局的一个好方法。
古者有言:“书中自有黄金屋。”在闻知的世界里,我们慕“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之盛景,醉“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怡然,畅流书海,以极夫天地大观之乐。尤其是在疫情期间,我们足不出户,闻知几乎成为了获取知识的唯一方法。
而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警惕大数据背景下海量的信息与知识,理性辨析身边的信息。不要让所见所闻的过剩,带来知识的消化不良,反而造成了个人认识见解的浅薄,甚至是错误。
通过亲知、闻知,我们获得了知识的广度与博度,而在此基础上,说知所代表的思考与推理则带来了知识的深度与远度,为知识的获取创造了更多可能。
《淮南子》曾说:“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若知识是船,说知便是鼓帆的风,引领我们探索更多的宝藏。伽利略理想实验揭示物理学的奥秘;元素周期表指引科学家们发现物质的组成基础;现代仿生技术探索生命进化万年的宝藏。由此观之,人的认知是有限的,而知识的获取却是无限的,我们不能让有限的认识切断探索未知的触角,固步井底之下,感叹世界之小。而是应该保有探索和思考的欲望,乘已知,望未知,获取更多的知识。
亲、闻启山林,说知致远大。用亲知、闻知开启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实现知识的广博,以载动说知的推理和想象,驶向更远的未知的方向。
问而且亲培基础,说知求索筑高台
古语云:“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求无涯,殆矣。”诚哉斯言,知识如青冥,浩荡而深邃,欲一探青冥之妙,当先悟三大要义:一曰亲知,二曰闻知,三曰说知。
亲知是一种自身摸索的学习方式,从儿时的蹒跚学步到长大后的摸爬滚打,在风雨交织的路上,我们摔倒又站起,抹泪又前进,渐悟人生之道。邓小平同志曾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脱胎于实践的知识才能更好的运用于实践,无论是二十四节气还是农谚歇后语都将这一点诠释得淋漓尽致,由设立经济特区到全面改革开放,新中国一步一个脚印,于实践中求索,于经验中前行,秉执亲知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想。历史长河缓缓回溯,长平之战“黄埃散漫风萧索”的场景历历在目,赵括终究因他的自负和放弃亲知的虚浮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凌驾于事实之上的知识如同海浪翻涌时的泡沫,表面光鲜亮丽,实则在风浪考验中化为泡影。于亲知中求知,才能让理论与现实统一。
事事躬行总结经验固然难得,但由实践得出理论的过程未免过于漫长,因此汲取他人智慧的闻知也至关重要。
闻知是一种扎根于前人智慧土壤的成长方法,从师于人或书本给了我们站上前人肩膀的捷径。扎根于先人智慧的土地,我们得以看破虚妄,柳暗花明。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倚笔为杖,以书为阶,一步步由山脚迈向山巅。而荀子也在《劝学》中指出:“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在学习之路上,我们很容易陷入思想的漩涡,任万千思绪结做蚕茧将我们束缚得动弹不得。诚然,自行思考也能让我们挣脱这牢笼,但在这个时间弥足珍贵的时代,我们不能逞一时之强而囿于困惑,而应寻求帮助大步向前。
只知亲知便如滴水穿石,虽然有效但未免劳神伤身,只知闻知便如纸上谈兵,看似头头是道实则虚无缥缈,亲闻统一方成基础,而基础之上还虚追求说知。
说知者,推理也,它是建立在正确知识基础上的发散,更是一种对已有知识的创新性发展。古有天文学家开普勒在查阅了老师第谷总结出的数据的同时观星验证,在海量的计算与推理中得出了沿用至今的开普勒行星三定律;今有“天才少年”曹原在充分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缜密推理,不断实验,终于发现了“东方魔角”,让低温超导技术迈出了史诗性的一步。说知,让我们走得更远。
闻知是汲取,帮助我们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亲知是分滤,帮助我们过滤掉错误的理论,获得源头的活水,而说知则是沟渠,让思维的活水在知识的土地上绵延。
且听耳畔,书声琅琅,时代在召唤,青年需远航。我们当广闻闻知,躬行亲知,发散说知,在求知之路上砥砺前行!
素材积累
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陆游(宋)
自古圣贤之言学也,咸以躬行实践为先,识见言论次之。——林希元
人类用认识的活动去了解事物,用实践的活动去改变事物:用前者去掌握宇宙,用后者去制造宇宙。——克罗产
一个人,只有在实践中运用能力,才能知道自己的能力。——小塞涅卡
所有的理论法则都依赖于实践法则;如果只有一条实践法则,那么它们就都依赖这一条实践法则。——费希特
用理论来推动实践,用实践来修正或补充理论。——廖沫沙
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英)托·富勒
任何理论都不如现实具体。——沈从文
一定是实践和实际的人生经验教给了他这么些高深的理论。——莎士比亚(英)
不要担心犯错误,最大的错误是自己没有实践的经验。——沃韦纳戈
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陶行知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
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泰勒
智慧,并不产生于学历,而是来自对于知识的终生不懈的追求。——爱因斯坦
问题不在于学到的是什么样的知识,而在于所学的知识要有用处。——卢梭
聪明的人不是具有广博知识的人,而是掌握有用知识的人。——埃斯库罗斯
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高尔基
有学问和有知识的人是不同的。记忆造成了前者,哲学造成了后者。——大仲马
实在说来,没有知识的人总爱议论别人无知,知识丰富的人时时发现自己无知。——笛卡尔
真正高明的人,就是能够借重别人的智慧,来使自己不受蒙蔽的人。——苏格拉底
智慧胜于知识。——帕斯卡尔
智慧是生成的,知识是学来的。——陶行知
正直但无知识是软弱的,也是无用的,有知识但不正直是危险的,也是可怕的。——约翰逊
若是一个人对于某一种技艺没有知识,他对于那种技艺的语言和作为,就不能作正确的判断。——柏拉图
知识以生命为前提,以经验为条件。——狄慧根
知识有两大类:一类是我们自己掌握的,另一类是我们知道哪里能找到有关资料。——约翰
知识的奇特就在于:谁真心渴求它,谁就往往能够得到它。——杰弗·里斯
知识不是某种完备无缺、纯净无瑕、僵死不变的东西。它永远在创新,永远在前进。——略施尼科夫
知识是到达天堂的翅膀。——莎士比亚
知识的根是苦的,它的果实是甜的。——萨迪
没有知识就不可能对生活作出正确的解释。——高尔基
未知的事物总是被人以为奇妙无比。——塔西佗
知识已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德鲁克
地球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门捷列夫
多诈的人藐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培根
只有那些精神愉快的人,知识才像荷花花瓣似得舒展开来。——德莱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