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m、●-…A77777773.7.7…1.小球从A点下落到0点过程中,小球的受力和速度变化情况?2.小球从0点下落到B点过程中,小球的合力的大小如何变化?方向如何?3.小球从0点下落到B点过程中,小球的速度大小如何变化?【例题1】.液面上方的压强是否相同装有同种液体的U形管两边液面上方的气体压强差Vp越大,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h越大属于【解析】(1)1]已知P。=卫1,(a)中两管液面高度相同;而P。≠p2≠p3,(b)(c)两管中存在液面差,故装有同种液体的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h是否相同,取决于液面上方的压强是否相同;(2)2]已知P。=P,上方的气体压强差Vp越大,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h越大:(3)3]因水的密度是水银的,1,故13.6p=Pxgh=-1=6Pg动=Pkag×7TE6x136m=P8×01m.即他的收缩压相当于O.1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由题意可知,他的收缩压(不考虑大气压)属于正常范围。【点晴】本题为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重在理解U形管的原理,并应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相关计算。【例题2】.14相等【解析】由v-1图象知道,0-3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3-6s内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在6-9s内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物体在1s时处于平衡状态;由F-1图象知道,0-3s过程拉力是:F=4N,由二力平衡条件知道,第2s时物块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大小为4N由于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只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所以3~6s内物体做减速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仍然为4N,即与第2s时相比,第4s时物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不变,甲、选择题1.C【解析】A.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B.一只普通鸡蛋的质量约为5Og,故B不符合题意;C.普通中学生的身高约1.6m,教室的课桌的高度约为中学生身高的一半,O.8m=8dm,故C符合题意;D.一瓶矿泉水瓶的容积约5OOmL,故D不符合题意。12.B【解析】设两液体的密度分别是P、P2,烧杯的容积是V,那么对于甲杯,两种液体的质量都是一年,两种液体的体积分别是1V=上m甲m甲P12p1-1m甲m甲P22P2甲杯中液体的体积是V=+52=+m里=m(A+p)2p12P22P1P2对于乙杯,两种液体的体积相等,即为二V,那么ra*号aa*m里(0+p2)f可以得到4(2+p-m=mem2-m=22p,P24p P2即mz>m甲;可以知道两烧杯液体的总质量是m=m甲+mz故选B。3.C【解析】设总路程为25,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为:41=一2m/s后一半路程用的时间为:专=〉=,Sv 3m/s2(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物连接完整。(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最端(选填“左”或“右”)。(3)闭合开关,绮妍同学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指针有明显偏转,原因可能是●(4)故障排除后,绮妍同学先把102的电阻接入电路,移动滑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V,读出电流表示数后,断开开关,她拆下102的电阻,改换成阻值为202的电阻继续做实验,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如图12-丙所示,其示数是V,要完成这次实验,接下来她应将变阻器滑片向端(选填“左”或“右”)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V。(5)绮妍同学还把52的电阻接入电路中,来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她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测出通过定值电阻R的不同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并记录在下表中。老师看了表中的实验数据后,却说其中有一次是错误的数据。请你帮她分析一下,出错的是第次,原因是实验次数3456电压U/V0.51.01.52.02.53.0电流I/A0.10.20.30.40.50.6(6)实验结束后,绮妍同学向老师提出可以用小灯泡来代替定值电阻,进行“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探究,老师指出这个实验操作是不可行的,原因是专题02电磁学专题答案专题典例1.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7022.:(1)实验原理电路图如图所示R(2)④电阻箱的读数0⑤仍为I0;电阻箱的读数1⑥0+150-13.绿灯;红灯甲、选择题1.D2.A3.B4.B5.D6.B7.B乙、填空题1.电压表;变大2.2:1;1:13.62024.串;2.5;L1断路5.S1、S3灯L16.5.5;37.1920;50880。丙、简答类题1.解:(1)由P=U1得灯泡L额定电流为:P题=16w=0.2A。(2)闭合S,断开S1、S2,灯泡L与电阻Ro串联,灯泡正常发光,则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为UL=I额=8V,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I=I额=0.2A,由1=可知:R电阻R两端的电压为:U=IR0=0.2A×802=16V,所以,电源电压U=U+U=16V+8V=24V。(3)开关S、S1、S2都闭合时,电阻R,和滑动变阻器R并联,灯泡被短路;电流表A测通过电阻Ro的电流,电流表A2测干路中的总电流。由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为R大=1002,则R消耗电功率的最小值为:第1页,共2页8.C【解析】【分析】判断光的折射现象,要对折射的定义理解清楚,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当光线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改变。【详解】从半球形玻璃砖B正上方沿图中虚线(中心线)方向往下看中心线对准的文字,字反射的光进入玻璃时都经过球心,沿法线传播,光的传播方向不变,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仍在字处,位置不变;但正方体玻璃砖A下的字反射的光除垂线那条外,都是斜射入玻璃砖中,在界面处会折射,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字的像,比字的位置高。即:A中看到的比实际的高,B中看到的与实际的一样高。故选:C。9.音色响度【解析】【分析】涉及的知识点: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详解】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所以,钢琴独奏或手风琴独奏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萍萍一听便能分辨出;当她用不同大小的力去弹钢琴时,物体振幅不同,则发出声音的响度也就不同.10.振动频率【解析】因为桶中空气柱能够振动,所以会发出声音:当转速增大时,空气柱振动的频率变大,所以纸筒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答案第3页,总6页11.【解析】【详解】先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其反射光线:再根据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作出其折射光线,如下图所示。12.振动振幅频率【解析】【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时,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大,乒乓球弹起的幅度越大,据此得出响度与振幅的关系;(3)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详解】①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当与乒乓球接触时,会把乒乓球弹起;②当敲击音叉的力增大时,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时,观察到乒乓球弹起的幅度越大;通过实验可以判断物体振幅是不同的,说明了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而且是振幅越大,响度越大:③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故换用512z的音叉重复实验,音叉振动的更快,故听到声音的音调更高,这说明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点睛】(1)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时,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大,乒乓球弹起的幅度越大,据此得出响度与振幅的关系.(3)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答案第4页,总6页15.在探究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规律时,小琴根据实验目的,进行了认真规范的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不正确的是(加热时间/min01234691011石蜡的温度/℃404142444647484951525456海波的温度/℃404244464848484848485053A.石蜡是非晶体B.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48℃C.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需要吸热D.42℃时,海波的状态是固态16如图是某种固态物质加热变成液态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可知该物质()+温度/℃50B258时间/minA.是晶体,熔化持续了8minB.在A点是液态,B点是固态C.在A点的内能比B点的小D.在OA段的比热容比BC段的大二、填空题17.小明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每隔30s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据此作成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水(选填“会”或“不会)继续汽化。十温度/℃100外r90时间/min8018.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推力F的作用,其F-t和v-t的图象分别如图乙、丙所示.由图象可知,0~3s内,推力对物体做功J;=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N,7AF/Nv(m/s)993336912t/s036912t/s甲乙丙19.新能源汽车因节能、环保等优点深受广大家庭的喜爱。小明爸爸驾驶电动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12km,用时10min。已知该车的总质量为1.6×10kg,行驶中阻力为车重的0.05倍,此过程中该车牵引力做功J,功率为kW.(g=10N/kg)三实验探究题20.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4盟度℃100807092时间in0246810甲乙丙(1)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强在烧杯中倒入热水,热水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2)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l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图乙所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3)小强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图。(选填“A“或“B“)(4)小强同学想提高水的沸点,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选填“可行”或不可行”)。四计算题21.步行是一种简易方便的健身运动,人正常步行时,步距(指步行一步的距离)变化不大,步距还可作为身体上的一把“尺子”。小东测出自己的步距为0.5m,他正常步行1min走了180步。小东根据自己的腿长和步距画出了如图所示的步行示意图,对步行时重心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当两脚一前一后着地时重心降低,而单脚着地迈步时重心升高,因此每走一步都要克服重力做功。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自主招生物理备考系列专题1:力学(含解析).docx 自主招生物理备考系列专题2:电磁学(含解析).docx 自主招生物理备考系列专题3:声学光学(含解析).docx 自主招生物理备考系列专题4:热学、功、功率(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