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影子》学历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影子》学历案

资源简介

第1课 影子
【学习目标】
1.知道行进中的光被物体阻挡时会形成阻挡物的阴影,并能正确表述。
2.在教师引导下,能通过实验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和使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方法。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影子产生的条件表现出探究兴趣。举例说明影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设计分析】
目目标序号 知识维度(指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 认知水平维度
记忆/ 回忆 理解 应用 分析 评价 创造
1 概念性知识 √
2 程序性知识 √ √
3 元认知知识 √ √
【评价任务】
1.任务一:知道进行中的光被物体阻挡时会形成阻挡物的阴影,知道生活中哪里有影子。(检测目标1)
2.任务二:通过实验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和使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方法。(检测目标2)
任务三: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影子产生的条件表现出探究兴趣。(检测目标3)
【资源与建议】
1. 课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搜集与影子有关的资料,玩影子游戏。
2.学习过程;首先,认识生活中的影子。接着,通过创造性地设计实验探究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形成。最后,通过实验探究如何使物体的影子发生变化,了解影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本课学习重难点是:重点:知道行进中的光被物体阻挡时会形成阻挡物的阴影。难点:在教师引导下,能通过实验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和使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方法。
【学习过程】
课前探究
情境聚焦
任务一:知道进行中的光被物体阻挡时会形成阻挡物的阴影,知道生活中哪里有影子。(检测目标1)
(一)找一找哪里有影子
1.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会有影子呢
生:阳光下人的影子、树的影子、楼房的影子等。
教师可以借助教室内的灯光让学生制造影子,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影子。
2. 请大家先看一组图片,教师出示图片。
教师继续提问:请同学们看一看,并想一想这样的场景可能涉及哪些知识、原理。
3.学生汇报自己的认识。
4.学生通过回想生活中见过的影子,汇报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二)画影子。
1.师生谈话:同学们画过影子吗
2.学生讨论,教师提示:你们打算怎样画影子 影子可能是什么样的
3.教师带学生到操场上分组配合画同伴的影子。
4.活动体验完成后,学生汇报,
师生共同总结:
影子与太阳分别在人(物体)的两侧;
影子的底端是与人(物体)相连的;
影子是灰黑色的。
评价标准:(1)积极参与汇报(+1)。
(2)资料详实,表达清楚。(+1)
任务二:通过实验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和使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方法。(检测目标2)
(三)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1.制造影子。
(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能不能制造影子 可以用什么物品、什么方法
(2)学生思考、讨论如何进行实验。
(3)学生分组完成实验:4个学生在一起做影子形成的实验,一个学生手握手电筒操作,一个学生配合,另一个学生记录。
(4)学生汇报、交流观察的情况。
2.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
(1)教师提出问题与要求:如果没有橡皮,纸屏上还会有影子吗 如果没有手电筒,纸屏上会有影子吗?教师引导学生先思考,再进行试验,做到边观察边记录。
(2)学生进行实验。
(3)全班范围内展示学生的记录。
(4)学生交流观察的收获与体会。
(5)师生共同小结:当橡皮挡住手电筒的光时,纸屏上就形成了橡皮的影子。如果没有橡皮,纸屏上不会出现物体的影子;如果没有手电筒,纸屏上也不会出现物体的影子。
评价标准:
(1)认真观察,积极参与汇报。(+1)
(2)根据制造影子的方法判断影子形成的条件,表达清楚。(+1)
任务三: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影子产生的条件表现出探究兴趣。(检测目标3)
(四)怎样使物体的影子发生变化
1.玩手影游戏。
(1)教师导课:刚才,我们知道了影子形成的条件。为了更好地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我们一起来学做几个手影吧。
(2)教师进行演示,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做出手影的动作。
(3)学生分组模仿教师进行手影操作。
(4)学生汇报玩手影活动中的发现与体会。
2.探究改变物体影子的方法。
(1)教师提问:影子的形状可以改变吗 怎样改变影子的长短和方向 影子的长短和方向与光照方向有什么关系 下面,我们通过用手电筒照射铅笔的活动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2)学生汇报发现与体会。
3.师生共同总结:光源的位置、照射方向以及遮挡物的形状等会影响物体影子的变化。
评价标准:(1)分工明确、人人参与。(+1)
(2)能够运用游戏找到改变物体影子的方法,操作正确,表述清楚。(+2)
三、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交流:通过亲历实验,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2.学生汇报自己做得好的环节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选出自己认为表现最好的一组。
四、拓展探究
观察生活中影子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师:课下,请同学们继续探究生活中影子对我们的影响,加深对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与认识。可引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中的相关内容。
五、梳理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2.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同学们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快乐吗?
【板书设计】
1.影子
光 高度、角度
影子 发生变化
不透明物体 形状、位置
【检测与作业】
填空
1.在( )或( )下,我们一般会看到自己的影子。
2.形成影子有两个条件:( )和( )。
3.物体影子的形状、大小和方向都与光源的( )有关。
4.一天中太阳下物体的影子,中午( ),( )最长。
选择题
1.在( )能找到影子。
A. 黑屋子 B. 阴天 C.月光下
2.下面的场所中,你能在( )找到你的影子
A. 高楼的影子里 B. 明亮的操场上 C.昏暗的房间里
3.在阳光下或灯光下,我们一般( )自己的影子
A. 可能会看到 B. 一定看得到 C.一定看不到
4.影子实验时,关闭手电筒后,纸屏上橡皮的影子( )
A. 变大 B. 消失 C.变小
三、判断
1.只要有光照射,就一定会产生影子。( )
2. 物体越高,影子一定越长。( )
3.只要是不透明的物体一定有影子。( )
4.只有人在光照下有影子,动物就没有影子。( )
【学后反思】
1.通过这一课的探究,我获得的知识与方法有哪些?
2. 通过学习影子的形成原理,想一想影子在一天中的位置和方向发生变化了吗?是如何变化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