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七课《美丽的黄昏》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要以音乐审美是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二、教材、学情分析《美丽的黄昏》是一首三拍子二部轮唱歌曲,全曲只有三个乐句,一、二两句优美流畅,构成美妙的三度和声,第三乐句连续的“do”音进行描写了“叮咚”的钟声,实际是主音的持续,在二声部的轮唱过程中形成了美妙的二部合唱曲,表现了一幅欧美地区黄昏、教堂、钟声的景色,给人一种雅致、休闲的感觉。三年级学生对于合唱歌曲的学习并不是很多,只是接触了比较多的是齐唱形式,对于不同声部之间的共同演唱知之甚少,更是很难一下从一首歌曲中很快学会二声部轮唱,这是本节歌唱课的难点,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努力,学生能够对二声部合唱有更多的认识,可以更喜欢这种演唱形式。三、教学目标1. 通过从歌曲的情调意境出发,鼓励学生积极创造,参与实践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体验三拍子特点。通过艺术拓展,培养一双发现美的眼睛;2. 通过学划旋律线,感受歌曲的起伏;3. 通过学唱歌曲《美丽的黄昏》和谐的二部轮唱表现歌曲意境,感受二部轮唱。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讲解二声部轮唱,教师指挥,学生体验难点:音色的控制及音乐情绪的表现,节奏的错位练习。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钢琴、打击乐器等六、教学课时一课时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揭示主题 1.课堂导入,引发问题师: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屏幕中这几幅图片,哪一幅画是黄昏的时候?师:是的,同学们的眼睛真锐利,一下子就把黄昏图画分辨出来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黄昏的歌曲—《美丽的黄昏》2.了解黄昏,感受黄昏师:在老师看来,夕阳宛如一张充满笑容的脸,她的余光给天空披上了一件霞衣,你听,远处的教堂的钟声慢慢敲响,美丽的黄昏来了。 师:哦~~原来呀,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欧洲小镇,多么美丽的景象啊,黄昏中,远处典雅庄重的教堂里传来了一阵阵的钟声。同学们觉得这首曲子给你一种悲伤的感觉还是舒服优美的感觉?欣赏并分析黄昏美景画,进入黄昏的情景意境。聆听“黄昏”、感受“黄昏”感受到音乐是舒服、优美的,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感受黄昏的美景,通过对黄昏的描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后面拓展部分作铺垫。揭示主题初步聆听,感受歌曲旋律之美。触发情感、体现音乐要素以情带声、唱好歌曲 (一)初步感受全曲师:老师觉得黄昏是一天中最温柔,最让人陶醉的时刻,我们一起去音乐中感受一下!让我们把眼睛轻轻地闭上,听着音乐把这首歌用哼鸣的方法哼唱一遍。(二)出示乐曲的第一乐句旋律1. 初步学习,发现规律师:同学们,我们把歌曲哼唱了一遍了,你们看这条旋律有什么特点呢?老师把第一条旋律唱一遍,你们来观察,一边唱画旋律线2. 分析歌曲旋律师:你们的耳朵真灵敏啊!这么快就把规律找出来了。歌曲的第三四小节跟最后的两个小节是一样的。这段旋律虽然节奏比较密集,但乐句旋律平稳。3. LU发音演唱师:我们把第一乐句演唱一遍,跟着钢琴用LU来演唱。师:老师把旋律再唱一边,你们帮老师把旋律线画出来。师:你们也来试一试把这段的旋律完整地唱一下,同时,伸出我们的小手,一边唱一边划一划歌曲的旋律线。(三)出示乐曲的第二乐句旋律师:这一个乐句跟第一乐句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请听老师弹一下第二乐句的旋律。师:有同学已经发现了,第二乐句的旋律线跟第一乐句的旋律线是一样的,旋律比第一乐句的音要高一些。师:老师演唱一遍,你们来尝试画一下旋律线师:把这段的旋律完整地唱一下,同时,伸出你们的小手,一边唱一边划歌曲的旋律线。(四)出示第三乐句的旋律,学生进行视唱。师:第三乐段的这几个小节的音都是一样的,来,跟着钢琴,一起视唱一遍。(五)加入歌词演唱师:歌曲的旋律部分我们已经学完啦,下面我们来把歌词加入旋律中,注意歌词中出现一音多字。(六)完整演唱师:孩子们,我们刚才学习的是一首二段体结构的合唱歌曲,现在,跟着老师的钢琴完整演唱一次,注意用强弱弱的特点来进行演唱。1.提高----学习轮唱师:我们再次完整听范唱。看看歌曲演唱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2. 介绍、练习轮唱。师:这种演唱的方式叫做轮唱,例如你跟爸爸妈妈去海边的沙滩玩,爸爸在你前面走,沙滩上就会留下他的脚印,在这个时候,你紧接着爸爸的脚步向前走,踩着他刚走过的脚步。形成一个我跟着你脚步走的感觉。我们演唱也是一样,按一定时距先后错位演唱同一条旋律。师:这样的演唱形式太好玩了,我们来合作一下,你们唱高声部,我唱低声部,注意听钢琴。师:同学们,你们注意到了吗?我刚才唱的跟你们不一样哦,请你们一起唱一唱老师的这段旋律。三、为歌曲伴奏师:老师今天又带了几个好朋友过来,一个叫串铃、一个三角铁、一个叫双响筒、一个叫锣鼓、一个叫碰钟。师:同学们,想一想哪个乐器的伴奏更能体现歌曲的意境?为什么?你们一起来讨论一下,选出适合的乐器为歌曲伴奏。师:是的,三角铁和碰钟的声音比较合适。师:来,我们一起听听!把强弱弱的节奏打出来。带着舒服、优美的感觉把音乐哼唱一遍感受第一乐段的意境,观察旋律特点发现旋律规律,找出相同的地方Lu发音演唱,注意音准试画第一乐段的旋律线。把第一乐段的旋律完整演唱,同时在演唱的同时画歌曲的旋律线找规律,感受第二乐段的意境。发现规律,第二乐段的意境跟第一乐段旋律线很相似边唱边划旋律线一边唱一边划旋律线视唱第三乐段旋律,最后要唱出结束的感觉。学习歌词,注意歌曲出现的一音多字注意强弱弱节拍思考问题了解轮唱,学习低声部与老师合作完成二声部。思考,验证,学会演唱二声部认识“新朋友”学会用“新朋友”为歌曲伴奏分组讨论,选出合适的乐器引导学会进入到黄昏的意境。让学生把歌曲完整地哼唱一遍,对学习歌曲有个初步了解。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旋律和节奏是有规律的。2.通过分析第一乐段的旋律特点让学生感受歌曲表达的意境。3. 用lu发音演唱,耳朵注意听钢琴。感受歌曲的起伏。在演唱的同时划旋律线,提高学生的集中力,更好地去学习歌曲。对比一二乐段有哪些相似的地方。第二乐句跟第一乐句旋律线是一样的,注意第二乐句的音高比第一乐句的音高。大胆尝试。学生体验并练习演唱这一句。跟钢琴演唱,提高学生的视唱能力,体会歌曲结束的感觉。学生可能会出现一音多字问题。这里老师要多带几遍。演唱全曲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完整性的感受。用律动引导孩子们用强弱弱的演唱歌曲。1、再次听完整范唱。引导学生发现同样的旋律,一前一后地演唱。2、讲解轮唱形式,用沙滩走路的方法告诉学生,让他们更快地理解轮唱师生合作。引导学生感受低声部旋律,通过对歌的形式合作演唱二声部。认识伴奏乐器,为歌曲伴奏做准备。选出适合的乐器为歌曲伴奏。发挥想象力。选两个同学为歌曲伴奏,其他学生演唱歌曲。艺术拓展学科综合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把这首歌曲学会了。闭上眼睛,用心想象一下黄昏样子是怎么样的?请把你们心中的黄昏美景用有色笔画出来!一边听着歌曲《美丽的黄昏》、一边画出心中黄昏的美景。音乐与美术同属于艺术这一大家庭,绘画是凝固的音乐表现,音乐是绘画的芳姿倩影。将绘画融入到音乐课中不仅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还培养了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思维力与创造力。课堂小结 爱因斯坦曾说过:“世界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更多美好的东西,让我们到大自然里寻找更美的景色吧! 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美,学习中的美,大自然的美。 激发学生发现美的思维,从小种下美的种子,培养孩子们发现美、爱护美、追求美。八、教学反思《美丽的黄昏》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这一课的重点在于二部轮唱,所以教案的重重设计都是为着歌曲的轮唱教学做准备。本节课我采用图片导入的形式,让学生欣赏美丽的黄昏图片,我的用意是让学生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受美丽黄昏那醉人的意境,这一步骤主要是带学生进入意境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在情境中导出主题,音画结合,更有利于引起情感共鸣。孩子们在课堂上通过课件感悟到了黄昏的宁静与美丽,都能够正确地表达出应该用轻柔的声音唱这首歌曲。可是在真正演唱的时候,由于声部轮唱时生怕自己唱不准,孩子们都做不到用轻柔的声音来演唱。在这里,我鼓励孩子们,让他们大胆尝试,几遍下来,孩子们很快地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而且信心满满地唱了出来。后面的艺术拓展,我让学生把心中黄昏的样子画出来,让学生做到学科综合。还发挥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的思维力、创造力的作用。本节课学生听得比较认真,歌曲的情绪感受到位,演唱的也比较好听,但我设计的内容比较多,又因为在画旋律环节用的时间长,导致时间紧张。以后在设计教案时,我会安排好时间,并斟酌每一环节会有什么突发情况,解决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