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语文寒假《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寒假《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五年级语文寒假《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
(一)
董遇读书有三余
董遇是古代弘农人。从小爱好学习,因此获得了丰富的知识。
别人见他很有学问,常常要他讲书,可是他却总是告诉人家:“你必须先自己读它百把遍,边读边思,书中的道理自会懂得,倘若还有不懂之处,再讲也不迟。”请他讲书的人说:“你讲的很有道理。可是我们都苦于没有时间怎么办呢?”董遇回答说:“你们应当利用好‘三余’。”“哪‘三余’呢?”人们不解地问。
董遇看了看大家,一字一板地说:“所谓‘三余’,是指冬天乃是一年里的业余时间。你想,冰天雪地没有农活,不是读书的大好时间吗?夜间是一天的业余时间,到处一片漆黑,无法干活儿,不也是读书的好时间吗?还有阴雨之天,到处一片泥泞,出门不得,更是在家读书的好时间哩!”
人们听了他的话,都有所悟,哪里是没有时间,分明是不会利用时间呀!
1.解释下面的词语
倘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字一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你想,冰天雪地没有农活,不是读书的大好时间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组词。
漆( ) 倘( ) 遍( )
膝( ) 淌( ) 骗( )
4.董遇所指的‘三余’各是什么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则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关羽和周仓
三国时代,蜀汉大将关公降服了一个叫周仓的人。这人是个大力士,长得非常魁梧,打起仗来更是勇猛极了,如虎入羊群,每次打仗都能立下大功。大家都夸周仓厉害,周仓也为自己的威武沾沾自喜。
有一天,关羽和周仓两人赶路去某地,中途到一棵树下休息。
关公看见树下有一群蚂蚁在爬来爬去,便对周仓说:“周仓,你不是军中的大力士吗 ,今天我们来比试比试,看谁力气大。”周仓一听很高兴,心想:“那你输定了!”于是说(  )好啊(  )怎么个比法(  )是摔跤还是举重(  )关羽道:“我们今天不比别的,比比看谁打死的蚂蚁多。”
“什么 打蚂蚁 我周仓打过老虎,斗过狼犬,杀过无数猛将,打蚂蚁是小菜一碟!”周仓哈哈大笑。
“不要小看蚂蚁噢!说不定,你还不是它们的对手呢!”
“那你看我的吧!”周仓不以为然,伸出拳头,用力一砸。“嘭”的一下,地面被他砸出一个大坑,可蚂蚁却安然无恙,他却痛得哇哇大叫。关公伸出食指,轻轻一捏,一下捏死了好几只蚂蚁。周仓看得哑口无言。
6.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标点符号。
7.画线句子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请用简练的话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周仓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拳头打不死一只蚂蚁,也有人说一根稻草压死一头牛。请你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和氏璧
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他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献给武王。武王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苦,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由于这块宝玉十分珍奇,加之来历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以15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
10.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鉴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罕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至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鉴定—( ) 欺骗—( )
戏弄—( ) 来历—( )
12.卞和把玉献给厉王、武王,为什么却被砍掉了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王为什么将这块玉命名为“和氏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卞和献玉这件事,可以看出卞和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乡 情
乡情是什么?
在你乡情的点滴里,也许是一口亲切的乡音,或者是一湾春水几缕飞云,也可能是村头的那棵老槐树和夏夜里荷塘的蛙鸣。
杜甫曾对乡情感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鲁迅先生的乡情是“海边碧绿的沙地,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余光中的乡情里充满了对祖国统一的渴望: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 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 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 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 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音乐家马思聪先生为了避难逃到海外,那浓浓的乡愁化成一曲如诉如泣的《思乡曲》。
居里夫人年轻时为了求学,离开故国波兰到法国后,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回到故乡。每当她想起家乡的时候,就唱起法兰西那首著名的思乡的民歌……
乡情是对儿时的怀念,是悠悠的追忆,是幽幽的哀怨,是淡淡的忧伤,是绵长的牵挂,是远离故土的游子那一颗赤诚的心……
很多人的乡情常常是儿时的梦境。
城市生活虽然繁华而舒适,可那心的底层里却总藏着一份沉沉的牵挂,有时候这种思绪挥之不去,延延绵绵,魂牵梦绕。所以常常梦中回到儿时的山里。鸟儿快活地鸣叫在树林里,清风习习,流水淙淙,清澈见底的小溪游着自由的小鱼。月光下的场坝上,儿时放牛砍柴的小伙伴们无忧无虑的唱着儿歌:“大月亮,小月亮,哥哥起床做木匠……”
当与孩子说里山起的故事时,孩子常常问:“那山里边到底有些什么呀?”
我能说什么呢?不同的成长环境产生的不同的感情,父辈的经历对她来说好陌生。我的这份乡情她能懂吗?
我只能告诉孩子:“山里全是爸爸儿时的梦境!”
15.全文围绕乡情展开描写,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情感。作者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等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不同的人表达思乡情感的方式不同,他们有的用__________,有的用_____________,有的用____________来寄托对故乡的思念。文章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来描写乡情。
16.在引用的余光中诗句里选择恰当的叠词填写在“ ”上。
窄窄的 矮矮的 浅浅的 小小的
17.仿照带点词语的结构写两个词。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8.写出短文最后一句话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用对比的方法根据短文内容补充句子。
城市的生活繁华而舒适,乡村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野菊花
①野菊花!野菊花开在山野里。
②有谁见过这般豪放壮烈的花云?有谁闻过这么沉郁凝重的药香?那样泼泼辣辣地开。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灿烂辉煌!
③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④几番秋风秋雨秋霜,山野早已敛去辽阔的绿氅(外套),只把灰褐的脊背袒露世间;曾经被悠逸的白云衬托得如此高远的天空,也被铅灰压缩了胸臆;紫燕和鸿雁归飞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水牛与山羊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唯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和进取,在这片天空下,这片山野上,举起开放的拓展的金旗,“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⑤多少墨客骚人奉和酬唱,把菊魂菊意唱彻历朝历代;唱的大多是庭院、公园、化盆里的名菊。比起野菊花来,这些被驯化、供玩赏的同类,不免沾染着脂粉气、奶油味,显得矫饰和做作。而野菊花宁愿入汤入药、成渣成泥,决不任人摆布、供人亵玩。
⑥这就是野菊花!
20.短文第①②③段从哪些角度描写了野菊花?请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读短文,回答问题。
(1)第②段中的“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写出了野菊花生长得____________的特点。第③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写出了这个特点。再结合第②③段其他词句,我们发现作者借这些词句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第④段中,作者把野菊花与___________、天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檀竹进行对比,表现了野菊花( )(填序号)的品格。
A.高洁与孤傲 B.豪放与壮烈 C.勇敢和进取 D.狂野和骄傲
22.文中还有一处与第④段的写法相同,用“ ”画出来。
23.短文的第①⑥段都使用了“!”,把它换成“。”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第一次
马路旁的人行道比马路整整高出一个台阶,而小男孩还没满一周岁。此刻,他细弱的两条小腿却怎么也不听使唤,老是哆哆嗦嗦的……小男孩想从马路登上人行道路的愿望却十分(强烈 猛烈)。
瞧,那只穿着好看袜子的小脚已经抬了起来,踩在了人行道的边上,但小男孩还没有下定决心把第二只脚也抬上去。他一只脚在马路上,另一只脚跨在人行道上,保持着这样的姿势。
过了一会儿,小男孩收回了跨出的那一步,他似乎在积蓄力量,就这么站着不前进,也不后退,只是固执地注视着自己前方的人行道。
“还小呢,刚刚能走路,就想跨台阶 ”路旁的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啧了啧嘴,说道,“大人要帮他一把。”
然而小男孩的妈妈并没有伸出手去,只是微笑着(鼓舞 鼓励)小男孩说:“自己上,小乖乖,自己上!”
“加油!加油!”旁边的小姑娘喊道。
终于,小男孩的两只脚都站到了人行道上,小胖脸同时绽开了笑容
“好一个登山者!”白胡子老爷爷幽默地说。他又摸摸小男孩的头说:“虽然开始有困难,但是坚持就能胜利。祝贺你成功!”
24.用“√”标出括号里合适的词语。
25.请把“坚持就能胜利”这句话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这篇短文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27.概括写出下面四个人对小男孩的态度。
老奶奶: 妈妈:
小姑娘: 老爷爷:
28.从短文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月到天心(节选)
林清玄
二十多年前的乡下没有路灯,夜里穿过田野要回到家里,差不多是摸黑的,平常时日,都是借着微明的天光,摸索着回家。ǒu ěr( )有星星,就亮了许多,感觉到心里也有星星的光明。如果是有月亮的时候,心里就整个沉淀下来,丝毫没有了对黑夜的kǒng jù( )。尤其是夏夜,月亮的光格外有huī huáng( )的光明,能使整条山路都清清楚楚地延展出来。
乡下的月光是很难形容的□它不像太阳的投影是从外面来□它的光明犹如从草树□从街路□从花叶□乃至从屋檐下□墙垣内部微微地渗出□有时会误以为万事万物的本身有着自在的光明□假如夜深有雾,到处都弥漫着清气,当萤火虫成群飞过,仿佛是月光所掉落出来的jīng líng( )。
长大以后才知道,真正的事实是,每一个人心中有一片月,它是独一无二、光明湛然的。当月亮照耀我们时,它反映着月光,感觉天上的月也是心中的月。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心里都有月亮埋藏,只是自己不知罢了。只有极少数的人,在最黑暗的时刻,仍然放散月的光明,那是知觉到自己就是月亮的人。
29.根据拼音在文中的括号里补充词语。
30.在文中第3自然段中的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
31.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第2自然段的意思。
32.本文写的是月,开头第一段为什么要从“摸黑回家”写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说说你对“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心里都有月亮埋藏,只是自己不知罢了。只有极少数的人,在最黑暗的时刻,仍然放散月的光明,那是知觉到自己就是月亮的人”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一张借条
李金印
①那年的我。正值十八岁,看着身边的同龄人因为报学经商,腰包鼓起时,我跃跃欲试,也想放弃学业,加入赚钱的行列。
②我的想法却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他说,无论将来做什么,等把学上完再说。那时的我怎么会听他的劝呢。顾不得他顿足捶胸,也不去管他唉声叹气,我毅然离开了学校。可是经商谈何容易。首先是本钱的问题,我手中没有半点积蓄,只好去借,跟那些要好的哥们儿去借。
③我从未这样低三下四过,可我仍没有借到一毛钱。那些平时把义气挂在嘴边的哥们儿。无一例外地拒绝了我。是的,借钱给一个对经商一窍不通的人,不亚于把钱投入大海。
④有一个人却心甘情愿把钱投入大海,那就是父亲。当他把那两万块钱拍到桌子上时,我除了喜悦,还有惊愕。
⑤父亲沉着脸说:“打个借条给我,一年后的今天,你挣了钱,还我,如果还不上,你就听从我的安排!”
⑥也许父亲早就料定了我不会成功。还不到一年,两万块钱被我挥霍一空。父亲没有责备我,虽然这些钱,是父亲半生的积蓄。
⑦父亲说:“现在,你该听我的了!”“嗯。”我惴惴地答应。“我叫你回学校念书!”听了父亲的这个简单的要求,我感到无地自容。
⑧父亲亲自送我回到学校里,经过失败的洗礼,我终于明白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知识是多么重要。
⑨几年后,走出大学校门的我,已不再是那个懵懂无知的少年。当我再次选择经商,并且在不久后,就取得可喜成绩的时候,我忽然又想那了那张借条。我问父亲:“当时怎么就不心疼那两万块钱呢?”父亲笑着说:“我用两万块钱,买回来你这大好的前程,很值哩!”
⑩看着藏在父亲皱纹里那朴实的笑,我的眼里却满是泪水。
34.本文可分为五个情节,请你概括出其余三个情节。
①“我”经不住赚钱的诱惑,决定辍学经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我”再次选择经商、喜获成功。
35.第③自然段中“失败的洗礼”在文中指什么?用“____”画出来。
36.品读文中加点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我”“喜悦”“惊”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读文中画线句子思考:为什么“我”此时觉得“回学校念书”是一个“简单的要求”?( )
A.“我”功课一向很好,念书对“我”来说很简单。
B.因为相比放弃学业,在外盲目打拼、重返校园上学对“我”来说是一条熟悉而平坦的路。
C.父亲提出的这个要求,条件不多,没有指望“我”做出什么令人刮目相看的事业。
D.“我”在外打拼多年,积累了许多经验,念书也就不困难了。
38.如果给短文换一个题目,你会选哪一个?结合主旨谈谈理由。
A.两万块钱 B.学费 C.重问校园 D.约定
我选__________。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炎夏说瓜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结交了许许多多农民朋友,老的少的都有,和我交情最深厚的是三十多岁的“六机匠”。
他在离我村三四里地的“西河”,种着一点“河淤地”。夏天一早,我跟他下“西河”。他在高粱地里劳动,我在清清的河水里捉鱼,河水清且浅。晌午,我们仰卧在河边树林的沙地上,听千万只鸣蝉的大合唱,其声悠悠,把人催入梦境。
傍晚,收工归来,“六机匠”的肩上扛一把锄,锄杆上搭一领破蓑衣,还有一个小小的牛眼罐。小路两旁,全是“青纱帐”,远远的一个小瓜棚映入眼中。我们拨开高粱,走进瓜棚。主人身旁卧着一只小犬,旁边有一枝土枪。这是防备獾、狼和野兔的,也防有人夜间来“摸瓜”。我们和瓜地主人聊上几句,道一声摘两个“子瓜”。主人慢慢起身,脚步小心地进入瓜地,这儿看看,那儿瞧瞧,最后,一手托一个瓜送到我们面前,用瓦盆里的清水洗一下,然后用手指弹弹,眼睛看看瓜,再望一望我俩。我们用指甲在瓜中间掐一道印子,左手托住,轻轻用右手掌打几下,瓜应声一裂两半,果然是沙瓤。我们用手抓瓤子吃,然后,咬下一块瓜皮刮着吃,刮着刮着,一直刮到了“青州”。瓜,又甜,又鲜,可口沁心。吃完了,抹一抹嘴,丢下三四个铜板,道一声谢,便踏上归途。这时,夕照烧红了半个天,微风从禾稼声中送来,西瓜在肚里发散着清凉。
我们两个人,沐浴着夏风的凉爽,悠悠然走在回家的路上。“六机匠”的巧嘴给我讲吃瓜的故事。我们一面说一面走,一会儿就到了家。这时候,一钩新月像镰刀高悬在他土屋的茅檐上了。
年老了,在都市里吃瓜,想到儿童时期吃瓜的往事。一样是夏天,一样是吃瓜,在北京这样的生活环境里吃瓜,是一种享受,但我感觉,儿时在乡村瓜棚里吃瓜却更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39.《炎夏说瓜》是一篇________(记叙 说明)文,主要写了作者儿时和__________在乡村瓜棚里__________的快乐往事,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____________之情。
40.文中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请你用自己喜欢的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文中画点的句子中,“浓厚的生活情趣”是指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下面两道题中,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道题来回答。
(1)如果你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请你把自己在城里吃瓜的情景写下来。
(2)如果你是生活在农村里的孩子,请你把自己在乡下吃瓜的情景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注释】①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②殆:疑惑。
43.“故”字在词典中的解释有:①故意,有意;②缘故,原因;③原来的,从前的,旧的。“温故而知新”中的“故”应选第_______种意思。
44.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温故而知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学而不思则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三个人一起走路,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B.多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在。
C.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多向他人虚心学习。
参考答案
1. 用在偏正复句的偏句中,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假使。 形容说话从容清楚,吐字清晰,也指严肃认真,毫不苟且或正正经经,合乎规矩。 2.冰天雪地没有农活,正是读书的大好时间。 3. 油漆 倘若 遍地 膝盖 淌水 骗局 4.冬天乃一年的业余时间;夜间是一天的业余时间;阴雨天。 5.以董遇为榜样,充分利用时间来学习和工作。
6.: “ ! ,  ” 7.意思是他是一个勇猛的人,骁勇善战。 8.原因只用力气,没有谋略。 启示:做事,不仅要有力量和勇气,还要懂得如何运用智慧和谋略。 9.要懂得力量与智慧的结合。
10. 辨别并确定事物的真伪、优劣等。 难得见到,很少见到。 最珍贵的宝物。 11. 判定 蒙骗 捉弄 来源 12.因为他们请人鉴定的结果是石头,厉王、武王都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 13.这块宝玉是春秋时期楚人卞和在楚山中所得,卞和为了献玉,先后被两位君王砍掉双脚,后来楚文王发现这块“石头”果真是美玉,为卞和的忠诚所感动。于是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 14.忠贞、执著。
15. 杜甫 鲁迅 余光中 月亮 碧绿的沙地、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圆月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排比 设问 16.小小的 窄窄的 矮矮的 浅浅的 17. 生机勃勃 得意洋洋 18.山里是作者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是朴素自然的乡村之景。 19.朴素且自然,放眼周围都是自然美景,和城市的喧嚣繁华截然不同。会给人一种安静放松、惬意无比的感觉。
20.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花的大小。 21. 繁盛 密密匝匝 重重叠叠 对野菊花的喜爱与赞美 山野 紫燕 鸿雁 松柏 C 22.多少墨客骚人奉和酬唱,把菊魂菊意唱彻历朝历代;唱的大多是庭院、公园、花盆里的名菊。比起野菊花来。这些被驯化、供玩赏的同类,不免沾染着脂粉气、奶油味。显得矫饰和做作。而野菊花宁愿入汤入药、成渣成泥,决不任人摆布、供人亵玩。 23.不好。“!”加强了语气,体现了作者对野菊花强烈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改成“。”后,语气比较平淡,就体现不出作者的这种情感了。
24.强烈 鼓励 25.坚持怎能不胜利呢 26.在大家的鼓励下,不满一周岁的小男孩从马路勇敢地跨上了人行道 27.要大人帮助小男孩 鼓励小男孩 为小男孩加油 表扬小男孩 28.在生活中要不畏困难,坚信坚持就能胜利。
29.偶尔 恐惧 辉煌 精灵 30., , 、 、 , 、 , 。 31.乡下月光的样子。 32.意在引出后文月亮为黑暗中的人和事物带来光明,使“我”内心沉淀、不再恐惧;运用衬托手法,凸显月亮及光明对于万事万物的价值和意义。 33.月是光明的象征,我们走出黑暗需要光明的指引,但更需要襟怀阔大、坦荡包容、摆脱狭隘,这样才能寻找到内心的光明,才能拥有永恒之美。
34. “我”向朋友借钱没有借到。 父亲借“我”两万块钱,并与“我”定下约定,让“我”写下借条。 “我”初次经商失败,守约重返校园。 35.还不到一年,两万块钱被我挥霍一空。 36.“喜悦”的是“我”四处借钱没着落时,得到父亲相助。“惊愕”的是父亲一直反对“我”辍学经商,此时却拿出半生积蓄来资助“我”。 37.B 38. B 父亲明知道“我”最初的经商会以失败告终,却拿出半生的积蓄让“我”去尝试,其实他是用这两万块钱让“我”上了一节社会实践课,让“我”懂得了学习知识、积蓄力量的重要。这两万块钱就是“学费”。
39. 记叙 “六机匠” 吃瓜 思念 40. 拟人 比喻 秋天到了,树上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41.指作者儿时在家吃瓜的乐趣。 42.抱着圆滚滚的大西瓜,放在水龙头下面洗好,然后放在砧板上,挥动着水果刀,只听见“刷”的几声,两排西瓜排着队等待检阅,我拿起一块慢慢地咬,一口接一口,一块接一块,肚子不知不觉就圆了。
43.③ 44.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更好地学习新知识。 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45.B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