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章节名称 7.1自由平等的真谛
年级学科 八 主讲人 授课时间
设计理念: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构建知识教学体系,让学生充分理解自由平等的真谛。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主要讲述自由平等的真谛,内容涉及自由平等的含义和自由的重要性;法治与自由的关系;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及其表现。让学生初步形成依法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提升辩证思维能力,树立自由平等的意识,认同法治是实现自由 平等的保证。
二、学情分析 初中教育阶段,八年级是关键时期,是学生心理与生理发生巨变的时期,是教育的重要时期。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学生会出现不良的品德或行为,思政课教师要抓好这一关键时期,对八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进行剖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引领学生思想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选择适合自己班级学情的教法,使学生充分理解自由平等的真谛,无法治不自由,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我们要用法眼看平等,充分认识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三、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让学生实现政治认同,认同无法治不自由的观念,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学会用法眼看平等,健全学生人格,培育学生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2.课标要求:知道自由平等的含义和自由的重要性;知道法治与自由的关系;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及其表现;初步形成依法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提升辩证思维能力。树立自由平等的意识,认同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的保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崇尚在法治框架和范围内的自由,树立正确的自由观和平等观,增强法治意识,做一个富有法治精神的人。 4.能力目标: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在生活中能做到平等处事、待人。 5.知识目标:知道自由与平等的内涵、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掌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法律的视角认识自由与平等 教学难点: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解决措施:通过丰富的案例、故事以及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件等,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易于理解。
五、教法及学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练习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理解记忆法、笔记法、练习法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5分钟) 名人名句导入,创设情境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裴多菲 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 -----康有为 邀请学生回答对裴多菲和康有为这两句话的理解 导入新课:自由平等的真谛
新授课 (35分钟) 展示学习目标 1.知道自由平等的含义和自由的重要性;知道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2.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及其表现 3.初步形成依法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提升辩证思维能力。 4.树立自由平等的意识,认同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的保证。 二、教师提问:你渴望的自由是什么样子的? 三、进行活动一:校园寻规则 (1)你认为校园生活中有哪些规则限制了你的自由? (2)假如没有这些规则,会有什么后果? 进行活动二:探究自由。教师讲授“风筝”的故事 白云飘飘,一只风筝在天上飞。风筝许了一个愿,乞求天空能让自已挣脱那根线,让自己不再被束缚。突然,一阵狂风袭来,风筝被吹得摇摇晃晃,它一心想挣脱线的约束,昂头借风拼命挣扎。线终于断了,风筝如愿以偿,满心欢喜的它来不及拥抱蓝天,就一头栽了下来,再也无法飞了。风筝躺在地上,向天哭诉着,为什么,为什么我飞不起来 为什么不给我自由?天空长叹呻吟:是你放弃自由,我放弃了?我有自由吗? 四、进行活动三:共同关注 教师进行案例展示:某网友利用微信,散布谣言,紫菜是用塑料袋做成的,而且还做了一个真实演示,后来查明,这是一个谣言。并提问学生:消息传播出去后,造成什么影响?网友制造这个谣言,他要承担什么后果? 五、进行活动四:探究平等。教师通过“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和“爱心专座”图片的展示,请学生结合图片,用身边的实例与同学分享自己对平等的认识。 六、宪法节选章节展示: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询问学生:确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何重要性? 七、进行活动五:以案说法 案例展示: 案例1 逃兵的后果 案例2 经党中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房峰辉(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原委员、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原参谋长)因涉嫌行贿、受贿犯罪,被移送军事检察机关依法处理。 八、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并寄语:自由与平等是两大人类文明之光,我们希望自由与平等的光芒照耀在人类文明的每一个角落;但它一定需要法治精神保驾护航。 因为法治,每一个人的自由权利都会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 因为法治,才让自由和平等成为可能。 九、教师展示4题选择题 学生齐读 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自由的各种向往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1)挣脱了束缚的风筝为什么“无力回天” (2)风筝的自由到底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结合图片,用身边的实例与组内同学分享自己对平等的看法 请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谈感悟和启示 学生总结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学生做题 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引出自由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意义)。 引出知识点:为什么自由要受到必要的限制? 引出自由的含义以及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 引出知识点: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引出平等的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引出平等的重要性 引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总结本堂课,使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 巩固知识
板书设计 自由平等的真谛 无法治不自由 拥有自由的重要性 自由是有限制的 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法眼看平等 法律意义上平等的含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实质就是一场对话,在师生问答间,教师提问是学生思考的源头,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是学生思考的方向。在生生激烈讨论中,知识、情感与思维在不断碰撞中得到整合、调适。在多种形式对话机制中,学生勇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达自我,这不仅是激发学生思考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更是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在本节课中,师生多对话,要注意避免问题过于单一。在授课的过程当中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而非个体、单一群体学生,整体把握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注意把握学困生的知识摄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