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应对自然灾害》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成因、种类、分布,并了解自然灾害产生的后果。2.能够避免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的行为,能够正确防灾避险。3.具备防灾避险的意识,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成因、种类、分布,并了解自然灾害产生的后果。难点:有防灾避险和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四、相关资源图片资源:活动设计等图片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图片导入:地震仪导入:根据史书记载,古人将地震称作地动,而地震的后果都是“有声如雷”“坏人庐舍”“地裂涌出水”“山谷禽兽惊走”“屋瓦皆堕”等等。这是古人发明的测量地震的仪器,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出示任务:这是古代人智慧的发明,你知道叫什么名字吗?反馈指导:引导学生积极讨论教师总结:图中所示的仪器为地动仪,是张衡在1800多年前发明的,但它不是用来预测地震的,而是用来监测地震的,这个地震仪名字叫候风地动仪。当时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交通十分不便,一个地方发生的自然灾害等事情,要报到中央政府需要很长时间,特别是边远地区更是如此。所以,张衡当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发明了候风地动仪,他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准确的掌握地震发生在国家的哪一个方位。历史上,就曾经记载过张衡的地动仪西边的一颗铜珠掉下来,几天以后,有陕西的地方政府报告说当地发生了地震,由此也证明地动仪的科学性。因此,古人发明的这个地震仪,其实是用来监测地震发生情况的,而不是作为预测地震的一种手段。设计意图:通过知识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普及地震及地动仪知识,为本文的主题做铺垫。一、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活动一:读图分析,增长自然灾害知识导入: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它不仅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还有巨大的经济损失。而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出示任务1:这是一张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图,从图中,你有什么发现?反馈指导: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总结:从这幅图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四个结论:(1)我国的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2)对我国影响最广的自然灾害是滑坡、泥石流、洪涝、旱灾和病虫害;(3)洪灾主要分布在南部,而旱灾主要分布在北部,地震主要发生在中西部;(4)在沿海地区都有台风发生。出示任务2:通过统计图(课本37页),看看我国哪些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比较大?反馈指导: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总结:由统计图可以发现,旱涝灾害和台风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最大的,地震、泥石流是造成人员伤亡最多的。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资源破坏,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活动二:小小调查员,自然灾害的成因导入:刚才我们了解了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种类,那么造成这些自然灾害的原因有哪些呢?出示任务1:根据课本38页活动园内容,讨论自然灾害的成因。反馈指导: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班级展示讨论结果。教师总结:自然灾害的成因主要包括两方面:自然的原因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又包括过度开垦;过度使用地下水;工业污染(固体废弃物、废气、废水)等。出示任务2:通过课本38页的实验内容,你获得了什么启发?反馈指导: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小组实验(讨论)教师总结:实验给我们很大的启发,虽然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灾害,但是同样,大自然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的保护。它为我们种下防风固沙的小草和树木,它为我们留下浇灌涵养的河流和小溪……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保护大自然,就可以减轻自然灾害对我们的伤害!设计意图:此环节可以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从分析中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进行加工总结,并通过讨论对知识点进行提炼。防御自然灾害活动三:学会防灾避险导语:具备防灾避险的意识、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可以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减轻其带来的损失。出示任务1:测一测:你有避险意识吗?(课本地39页活动园),小组讨论分享,你在生活中接触过哪些检测、预警系统?当你接收到这些预警信息时,你和家人是如何做的?反馈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教师总结:通过对这些防灾避险小知识的细心观察,我们能够发现,应对灾情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灾情发生前及时撤离。那么,如何才能够提前知晓这些消息呢?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我国建立了气象、海洋、地质及生物等灾害的检测、预警系统。出示任务2:阅读课本40页的阅读角,四种颜色的预警信号分别代表了什么?反馈指导:引导学生积极查阅资料,讨论分享。教师总结: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有台风、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冰雹、沙尘暴、雪灾、道路结冰,共十一类。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四级,按照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蓝:一般 黄:较重 橙:严重 红:特别严重。面对自然灾害,我国不仅建立了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还建设了牢固的防灾减灾工程。出示任务3:为了防御灾害,科技工作者正在不断研究、发明各种抗灾技术。我们去调查一下,将了解到的技术、发明记录下来,在全班开展一次交流活动。反馈指导: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交流活动教师总结:在人类防御自然灾害的过程中,法律也是约束人的行为、减少自然灾害危害的重要手段。课后作业:画一幅我们校园的逃生图。设计意图:在上一个环节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认知层面,通过课本知识的导入,及教师知识点的补充,让学生对防御自然灾害的手段和作用进一步深化。【课堂小结】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灾害类型多样给人们带来了生命和财产损失。学会有效的防御自然灾害,对于我们个人和国家而言都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