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望海潮》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望海潮》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一首词。本单元选取的是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人的词作。从朝代讲,可分为北宋词人、南宋词人;从词派讲,分别是豪放词与婉约词。单元目标要求反复吟咏,体会其声律之美;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运用联想和想像,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设计思路及意图】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设定了反复吟咏与拍摄杭州风光片两个活动,旨在落实三个教学目标。作业:选取两个镜头按照要求还原柳永词中的杭州风光。【教学目标】1.把握词的大意,明晰重点字词的解释;2.提升学生的联想、想象与表达的能力;3.体悟全词的内容、背景与朝代气象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反复吟咏,运用以《望海潮》为脚本拍摄杭州风光片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与想象的能力,体悟词中的“好景”与词中所展现出的“承平之象”。【教学难点】运用语言将镜头、画面与诗意充分表达出来【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柳永《望海潮》中谈到杭州的美景时言:“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金主完颜亮闻之,欣然有羡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是杭州的什么让金主完颜亮心向往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柳永的《望海潮》。二、解题:“望海潮”是词牌名,是柳永为描写杭州风光自创的一个词牌名。三、作者简介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崇安(今属福建)人。公元1034年(景祐元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或柳屯田。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写作题材:都市风光;男女两情;羁旅行役之苦。《望海潮》从内容上讲,属于上述的__________。(都市风光)四、走进文本1.范读,正音2.自由朗读《望海潮》作为一首描写都市风光的词,作者用了哪一个词去概括杭州的风景的?“好景”全句表明了什么?预设:“好景”,明确《望海潮》从写作内容上讲是都市风光词,从写作目的上讲是投谒词。3.默读找出自己不理解不确定的词烟柳:指初春刚萌芽的柳树的嫩叶,远远望去,如笼罩着一层烟雾一般;二可指江边的柳树笼罩在蒸腾的水汽中,写出了桥柳相依的朦胧美。参差:指依山而建的房屋楼宇高低不齐;与浙江多丘陵有关,房子多依山而建所以呈现出高低不齐之态。无涯:无穷尽,无边际;盈:充满;竞:争相;清嘉:清秀美丽;三秋:一指秋天;二指孟秋、仲秋、季秋的季秋,农历九月份;桂子:即桂花,相传杭州城灵隐寺的桂花是从月宫飘落下来的;嬉嬉:喜笑貌,和乐貌;乘:趁着;箫鼓:《游山西村》中“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由此可见,箫鼓是民间的祭祀求福活动。烟霞:美丽的风景。4.品读思考:《望海潮》中的“好景”有哪些?具体有哪些词句?可以概括为哪几个方面?自然风光:上阕主要写钱塘湖,下阙“以重湖叠巘清嘉”起写西湖。人文风光:市井街市风光、民生安乐风光、官民同乐风光5.研读分组依照《望海潮》拍一个杭州风光片将全词分成四组镜头:要求:(1)说明镜头拍摄角度(2)为你的拍摄画面配上解说词老师示例: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1)航拍的角度,整体先从中国地图入手,定位至三吴地区,再推进到杭州。出示一个卷轴,以动画的形式展现杭州的历史演变。(2)解说词: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之地,更是江浙一带的重要都会,杭州在夏商周时期属“扬州之域”。秦时设县,西汉、三国、两晋承秦制,隋时出现“杭州”一词,杨素凿通江南运河,杭州“咽喉吴越,势雄江海”的地理位置凸显。唐时的杭州已呈“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的兴旺景象;自古以来,杭州便是一个繁华之地。预设1: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1)拍摄角度:从近景到远景:画桥—烟柳——风帘翠幕—参差人家(2)解说词:钱塘江岸上雕饰华丽的桥梁凝聚着刻工的工匠技艺,初春柳树刚萌芽的嫩叶连起来像烟雾一般笼罩着江岸。远处人家门口悬挂的青帘和翠幕也随风起舞,山丘上每一个翻飞的帘幕就是一户人家,依山而建高低不平的人家竟达数十万。预设2: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1)拍摄角度:岸边—浪花—江面(2)解说词:茂密如云的树林环绕着蜿蜒曲折的沙堤,汹涌的钱塘江水拍打着江岸,浪花飞溅,翻滚起如霜似雪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如千军万马驶过,声如雷霆。浪潮退去,只余下望也望不到边际的无垠江面。预设3: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1)拍摄角度:大全景扫过一条条繁华的街道,从随风飞舞的帘幕向店铺里望去,再用并列镜头展现所看到的场景。(2)解说词:一条条街巷,人头攒动,到处都是买卖货物的店铺,风吹帘动,露出的一角有珠宝、罗绮、珍玩……琳琅满目,令人应接不暇。放眼望去,家家户户如此。布置作业:今天的作业,每位同学选取两组镜头,依照要求写出杭州的风光片。预设4: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1)拍摄角度:下阕的镜头转至西湖,镜头旋转一周,至桂花,桂花随风飞舞,再到湖里的各种形态的荷花。(2)解说词:波光潋滟的西湖四周远近处矗立着重叠连绵的山峰,秋季有相传从月宫掉落下来的桂花,花瓣飞扬,飘香十里,夏季有熙熙攘攘的荷花,你推我,我搡你,开遍了整个湖面。预设5: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1)拍摄角度:在画面中并列出现吹笛人、采菱女、垂钓翁、嬉闹叟。(2)解说词:碧天如洗倒映在湖水中,湖面上飘荡着悠扬的羌笛声;星光点点,采菱女的歌曲声回荡在西湖的夜幕中;这里既有悠闲垂钓的老翁,又有嬉笑打闹的童叟。预设6: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1)拍摄角度:先是整体拍摄成千的车马簇拥着孙何,再给孙何特写,加入赴宴的场景以及他沉醉于美景之中的样态。(2)解说词:浩浩荡荡的仪仗队簇拥着官轿从远方走来,声势暄赫,轿里的孙何刚刚赴宴归来,微醉的他听着远处传来的人民祭祀求福的箫鼓之声,不禁吟诗作词,咏叹着美丽的风光。6.依照同学们拍摄的风光片,《望海潮》整体为我们展现了杭州怎样的景象?预设:美丽、繁华、人民安居乐业、官民同乐的太平盛世景象。“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总起全词,后文从两个大的角度、四个小的方面阐述其如何繁华,铺叙的手法,最后一句以写作目的总揽全词。五、课堂小结陈振孙曾评价《望海潮》云:“音律婉转,语义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这里的“承平气象”即大家所说的“太平盛世之景象”。从金主完颜亮的“遂起投鞭渡江之志”到陈振孙的“承平气象”,我们不难发现,词不再仅仅只是传情达意的工具,更成为了展现朝代气象的载体!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聆听!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