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下检测系列(一)——第五单元 第一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下检测系列(一)——第五单元 第一课

资源简介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下检测(一)
第五单元 第一课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明朝的建立者和建立时间分别是( )
A.朱温 1368年 B.朱元璋 1368年
C.朱棣 1421年 D.朱熹 1421年
2.右图人物即位后,改革行政制度,加强君主权力。在中央,他废除了自秦朝以来存在1500多年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是( )
A.丞相制度 B.郡县制度
C.行省制度 D.科举制度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有关?(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郑和下西洋 C.镇南关大捷 D.戚继光抗击倭寇
4.万里长城历代大多整修,其中达到完善地步的是( )
A.秦长城 B.汉长城 C.唐长城 D.明长城
5.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事件中,能反映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A.设置台湾府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设置驻藏大臣
6.下列关于明朝时期的交往与冲突历史的陈述中,说法错误的是( )
A.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B.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郑成功从葡萄牙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D.戚继光是明朝著名的抗倭将领之一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7.戚继光和郑成功的共同之处是( )
A.抗击了当时世界上头号殖民帝国 B.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C.巩固了明朝的统治秩序 D.台湾回到了祖国怀抱
8.小芳同学在班级举行历史人物图片展,下列图片符合“民族英雄”主题的是( )

①岳飞 ②戚继光 ③郑成功 ④林则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 1624年,侵占我国台湾的西方国家是(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
10.历史上大规模修筑长城的朝代是( )
A.战国与明朝 B.秦朝与明朝 C.战国与秦朝 D.明朝与清朝
11.命令清军两次围攻雅克萨,彻底击败沙俄侵略者的皇帝是( )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12.2004年10月,胡锦涛主席和普京总统共同宣布:中俄边界走向已全部确定。双方表示:两国间4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从此将成为两国人民和平、友好、合作、发展的纽带。请你回忆一下历史上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尼布楚条约》
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D.《中俄北京条约》
13.下列不属于清朝政府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的措施是( )
A.册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 B.册封班禅五世为“班禅额尔德尼”
C.在中央设宣政院 D.在拉萨设置驻藏大臣
14.清朝政府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有( )
①实行三省六部制 ②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
③设立驻藏大臣 ④平定准噶尔、回部贵族叛乱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王刚在学习新疆历史时,把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史实归类分析。在他记录的下列史实中,结束新疆分裂割据局面的是( )
A.平定噶尔丹战乱和张格尔之乱 B.平定阿睦尔撒纳和大小和卓叛乱
C.伊犁将军和伊犁将军府的设置 D.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16.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祖国版图基本奠定是在( )
A.秦始皇时期 B.汉武帝时期 C.明朝中期 D.清朝前期
17.最符合下表内容的学习主题是
序号
历史事件
1
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2
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3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A.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清朝边疆商业贸易的繁荣
C.清朝对外关系的发展 D.民族政权的并立
18.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是( )
A.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B.改用银两收税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新的工场手工业的出现
19.《神宗实录》记载:“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zhu)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史料中的“机户”是( )
A.地主 B.农民 C.早期的资本家 D.早期的雇佣工人
20.明朝时全国的制瓷中心是( )
A.广州 B.佛山 C.景德镇 D.泉州
21.明清时期一些地方的商人资本雄厚,形成了一些大商帮,著名的有( )
①徽商 ②杭商 ③晋商 ④台商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2.法国启蒙学者伏尔泰称赞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治理最好的国家”,这是指哪一时期(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lO世纪 B.13世纪 C.17世纪 D.19世纪
23.明清时期,棉纺织业发达的地区是( )
A.东北 B.西北 C.苏州一带 D.松江一带
24.下列有关我国明清时期社会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引进新品种解决粮食紧张问题 ②纺织业中出现了机户与机工
③商业发达,商帮形成,重商抑农 ④18世纪,中国的经济实力居世界首位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5.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其中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是( )
A.秦、汉 B.元、清 C.金、元 D.辽、宋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5题,共50分)
26.(1O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明末清初,我国东南沿海和北疆相继遭到日本、荷兰、沙俄的侵略,为了皮抗外来侵略,广大爱国军民进行了三次英勇斗争,并取得了重大胜利。在这三次可歌可泣的斗争中涌现出了两位民族英雄,他们高尚的精神品质和反抗外来侵略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将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1)材料中所说的“三次英勇斗争”是指哪三次反侵略斗争?他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8分)
(2)结合材料谈谈作为时代青年应如何肩负起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2分)
27.(10分)阅读下面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我国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秦朝的建立者是谁?他的最大历史功绩是什么?(4分)
(2)清朝统治者对图二中A地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有何意义?(4分)
(3)比较图一、图二,指出我国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8. (1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材料一: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1)从材料一中,你能获取有关秦朝的哪些信息?(2分)
材料二:
(2)图中A地在当时称为西域。它是通过什么机构的设置归属中央的?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4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材料三:……这个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首先,为后代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其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
(3)依据材料三,判断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制度的评价?(2分)
(4)清朝前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请你列举两项清政府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2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9.(8分)清朝前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阅读下图,根据要求,按序号在空白处填写恰当史实。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① ②
(2)③ ④
(3)⑤ ⑥
(4)⑦ ⑧
30.(1O分)观察下表,回答问题。
表l:英国对中国茶叶需求量的变化
1720年
181600千克
1800年
10442000千克
表2: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的变化
18世纪60年代
300万两/年
18世纪80年代
1600万两/年
(1)表l和表2反映了当时中国对外贸易怎样的特点?(2分)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表格内的情况?(2分)
(3)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与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相比有什么不同?(4分)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你如何看待明清的繁荣景象?(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B
D
B
C
B
B
C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B
C
B
C
D
A
D
C
C
21
22
23
24
25
A
C
D
C
B
二、非选择题:
26.
(1)“三次英勇斗争”是: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反击战。
共同作用: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意思相近即可)
(2)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或面对国家危难之时,应挺身而出)。(意思相近即可)
28.
(1)秦朝修筑长城,抵御匈奴,巩固边疆。
(2)西域都护的设置。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
(3)行省制度。
(4)确立了册封达赖、班禅制度;设驻藏大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设置伊犁将军;妥善安置重返祖国的土尔扈特部等;加强对台湾的管理;雅克萨之战。
(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项即可得分)
30.
(1)英国对中国茶叶的需求量非常大,并逐年增加;中国对外贸易中长期处于出超地位。
(2)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高度繁荣,工艺精湛,商业发达,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产品大量出口到欧洲,使大量的白银流人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出超。
(3)这一时期,西方各国的工商业逐渐兴起,手工工场逐渐取代了手工作坊,商人的地位不断提高;(在思想领域,从文艺复兴到宗教改革,从近代科学的诞生到启蒙运动的兴起,人们的思想发生了重要变化;与此同时,西方殖民者纷纷开始向海外拓展殖民地。)在上述变化的基础上,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西方一些国家先后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处于上升时期。而此时的中国经济仍以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主体,男耕女织仍然是当时绝大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经济发展缓慢。
(4)明清的繁盛背后隐藏着危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