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心脏和血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举例说出保护心脏和血管的健康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功能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能通过观察、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心脏和血管的信息;初步学会保护心脏和血管的方法。3.表现出对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观点。4.了解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医疗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福利。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肠吸收的养料和肺吸收的氧气是怎样到达身体各部分的 师生交流,导人新课。(二)、探究活动1、测一测我们的脉搏频率。(1).用摸脉搏的方法感知心跳,找一找、摸一摸自己的脉搏。(2).提出问题:人的心跳快慢是不变的吗 2.实验验证(注意记录实验数据):(1)静止状态下,教师计时,学生测自己脉搏跳动次数。(2)轻微运动后,教师计时,学生测自己脉搏跳动次数。(3)剧烈运动后,教师计时,学生测自己脉搏跳动次数。3.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1)、认识我们的心脏和血管。①.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找一找自己的心脏和血管。②.出示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心脏的位置、形状和人体血管的分布图③.学生活动:学生手握皮球,反复挤压、松开,体会手的感觉。④.出示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心脏的跳动。⑤.总结: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⑥.提出问题:心脏为什么要不停地跳动 血液为什么会流动 ⑦.小组内讨论,学生试着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解答。⑧.全班交流,教师补充小结:心脏跳动和血液循环的意义。⑨.算一算:心脏每分钟泵出多少血液 4、怎样保护我们的心脏和血管 (1).教师出示有关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等常见心血管病的统计资料,让学生认识到心血管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2).学生讨论如何预防这类疾病,如何保护好我们的心脏和血管。(3).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补充。5、制作一个简易听诊器。(1).教师讲解医用听诊器的工作原理。(2).教师出示制作简易听诊器的材料,学生自己探究制作方法,并制作简易听诊器。(3).教师指导学生用自制的简易听诊器听自己或同学的心跳。三、拓展活动1、统计家庭成员的心率,有什么发现 (1).教师指导学生统计家庭成员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并做好记录。(2).分析数据,有什么现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