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初心决定使命,历史昭示方向。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将精准脱贫列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三大攻坚战之一。2020年2月,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一诺千金,彰显我党对历史负责的勇气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前行,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能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在广袤大地上继续书写历史新篇章。新知导入第3课土地改革1.了解土地改革的运动的背景,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与主要内容,土地改革的过程、结果。(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了解土地改革对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意义。帮助学生认识到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为恢复国民经济创造了条件。(唯物史观)3.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建国初期驾驭复杂形势的能力,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信念。(家国情怀)核心素养贫穷、饥饿、逃荒是旧中国农民的生活常态农民穿了四代的破棉衣穿了120年的单裤农民盖了九年的纸被新知导入史料实证古代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徭役兵役(均田、限田)封 建 国 家佃农抑制兼并地主自耕农田赋人头税田赋地租兼并土地沦为农民起义激化矛盾新的封建国家新的自耕农轻徭薄赋死亡或逃亡李自成:均田免粮洪秀全:有田同耕孙中山:平均地权国共对峙时期: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解放战争时期:没收地主土地,耕者有其田古代近代对土地改革的要求结合国情调整土地政策土地革命土地改革既减轻了了农民的负担,提高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团结地主中的开明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致抗日解放区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哦积极性,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回顾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1.阅读教材及以下图表,归纳土地改革的原因所占农村人口比例7%其他57%占有土地比例其他50%14%地主、富农贫农、雇农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新中国成立之前:东北华北等老解放区已经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人口3亿多的新解放区还没进行土地改革。1959年以后进行土改的地区1949年3月以前基本完成土改的地区1949年冬到1952年底基本完成土改的地区1.土地改革的背景老解放区已完成土地改革占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时空观念全国土地改革前农村人口及土地占有情况 地主、富农 贫农、雇农占农户总数(%) 不到7% 57%以上占农村耕地(%) 50%以上 14%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农村存在大量无地少地的农民。土地改革的背景占全国人口一半多的新解放区尚未完成土地改革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土地改革1.土地改革的背景合作探究课后习题: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中华人民土地改革法》结合这段文字,思考为什么要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封建土地制度还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实现人民真正的当家作主,就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让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同时,这也是国家建设的需要。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6月30日,毛泽东主席签署命令正式颁布。由此新中国的土地改革拉开了帷幕。2.开始的标志(法律依据)视频:《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项目 封建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所有权分配形式是否有剥削相同点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占有土地劳动成果大部分归地主所有归农民所有地主剥削农民不存在剥削都是土地私有制1.核心内容二、土地改革的过程发动群众,查实土地划分阶级,组织农会没收和分配土地复查总结阶段土改执行机关贫雇农为主的农会土改工作队向农民宣传土改法丈量核实田地土改工作团深入群众发动农民参加土地改革。根据当时中国土改现状和需要,将农村阶级划分成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将地主在乡村中的权威彻底打倒,通过分配地主家产给贫苦农民,实现了农民“翻身”。由人民政府颁发土地证,整顿与加强政权和民兵组织,引导农民发展生产。2.工作方法土改进行时土改工作组听取意见农民控诉地主大会没收土地烧毁旧地契农民分到自己的土地和其它生产资料史料实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第二章 第二条 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第三章 第十条 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除本法规定收归国家所有者外,均由乡农民协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斜的贫苦农民所有,对地主亦分给同样的一份,使地主也能依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并在劳动中改造自己。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2.工作方法知识拓展为什么要在经济上保存富农、在政治上中立富农?第一是土改规模空前伟大,容易发生过左偏向,如果我们只动地主不动富农,则更能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并防止乱打乱杀,否则很难防止;第二是过去北方土改是在战争中进行的,战争空气掩盖了土改空气,现在基本上已无战争,土改就显得特别突出,给予社会的震动特别显得重大,地主叫唤的声音特别显得尖锐,如果我们暂时不动半封建富农,待到几年之后再去动他们,则将显得我们更加有理由,即是说更加有政治上的主动权;第三是我们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现在已经在政治上、经济上和组织上都形成了,而民族资产阶级是与土地问题密切联系的,为了稳定民族资产阶级起见,暂时不动半封建富农似较妥当的。——毛泽东《征询对待富农策略问题的意见》减少土地改革的阻力,有利于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农村阶级成分的划分标准 地主 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劳动,靠剥削为生,剥削的方式主要是地租富农 占有土地,也有租入土地的,自己参加劳动,但以剥削为其生活来源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剥削的方式主要是剥削雇佣劳动中农 多数占有土地,也有租人土地的,主要靠自己劳动,不剥削他人,也不出卖劳动力贫农 占有一部分土地或没有土地,一般需要租人土地耕种,或出卖一部分劳动力,受剥削雇农 一般全无土地, 完全或主要以出卖劳动力为生2.工作方法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反官僚)富农具有资本主义特性等同农村民族资产阶级不属于革命范畴民族资产阶级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的朋友,保护他们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富农-农村民族资产阶级城市的民族资产阶级阶级成分相同保护富农孤立地主减少阻力中农放心利益无损贫雇农得地开心,中农有利放心,富农不动定心,地主劳动回心。2.工作方法1950年冬到1951年春在华北、华东、中南、西北等约1.28亿农业人口地区展开1951年到1952年春在华南、西南等约1.1亿农业人口地区展开1952年冬到1953年春在约3000万农业人口的少数民族地区展开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批进行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真正获得解放约3亿无地少地农民分到7亿亩土地和大量农具、牲畜和房屋等3.完成①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7亿亩土地和大量农具、牲畜和房屋。②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缴纳350亿千克粮食地租。时空观念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地改革要晚一些,全国约有三千五百万人口的少数民族地区,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区别不同情况,用更长的时间,采取适合少数民族特点和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政策,来完成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任务。1959年,西藏地区开始进行民主改革,中心任务是把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农奴制度。将近两年的时间里,西藏地区完成了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废除了农奴对于农奴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废除了封建农奴主的土地所有制,“翻身农奴把歌唱。”藏民欢庆焚烧地契4.少数民族地区土地改革史料实证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是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材料二: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摘录):敬爱的毛主席: 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 ……土改前俺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口棚,出门要弯腰,进门要低头,现在搬进土改时分到的新房子。 ……土改前我家四条腿是小板凳,带毛的是耗子,现在呢,牲口棚里拴着一头牛,一头驴,全是有毛的四条腿。(1)彻底摧毁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1.政治上三、土地改革的意义材料三: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 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翻身农民感谢救星共产党翻身农民感谢恩人毛主席春雷一声平地起,斗倒地主分田地。农民翻身心欢喜,感谢恩人毛主席。(3)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1.政治上1949年与1951年粮食产量对比材料五:三年来的实践证明,土地改革大大促进了整个农业生产力的迅速恢复与发展,保证了全国人民粮食的需要量,增产了工业原料作物。农民的购买力也迅速提高了,1951年全国人民的购买力较之1950年增加25%左右……这就给我国的工业产品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国内市场。——《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材料四:材料六:毛泽东也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 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4)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2.经济上视频:电视剧《老农民》中土地改革农民喜得土地的画面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翻身作了主人,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这给我们今天的建设和发展有什么启示?建立适合农村发展的经济制度,解放生产力,才能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的发展。3.土地改革给我们的启示通过了土地革命的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1927年八七会议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1942年)抗日战争期间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实现耕者有其田1947年土地改革1921年中共成立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所有制新中国成立之初历史感悟新中国政权的巩固措施1951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统一1950抗美援朝为我国国内经济建设赢得了和平稳定的环境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1950土地改革历史感悟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0-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2年土地改革建国初期巩固新生人民政权三件大事思维导图:1.(2022年江苏常州)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被彻底废除。下列与此相关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2022年广西贵港)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5%,农民收入大大提高。这直接归因于(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完成 C.土地公有制建立 D.社会主义制度确立3.(2022年四川成都)毛泽东主席曾告诉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能够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推行的土地政策是A.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丰荒相通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C.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课堂练习ABC4.(2022年江苏宿迁)“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的变化是组织和心理上的。捐税和地租的重担从穷人的背上移开了;拥有土地不再意味着拥有支配别人的权力。”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到来C.人民公社的成立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5.(2022年湖北随州)右图是新中国某个时期农村粮食产量的变化示意图(单位:亿吨),对图中数据变化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A.进行土地改革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C.完成三大改造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3 新中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法.mp4 4-3 电视剧《老农民》中土地改革农民喜得土地的画面.mp4 新中国土改.avi 第3课 土地改革【课件与视频】.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