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下检测系列(二)——第五单元 第二课、第三课、综合探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下检测系列(二)——第五单元 第二课、第三课、综合探究

资源简介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下检测(二)
第五单元 第二课、第三课、综合探究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中国专制皇权高度加强是在(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2.“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 )
A.焚书坑儒 B.明朝八股取士 C.独尊儒术 D.清代的文字狱
3.下面四幅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上皇权势力消长的示意图,哪一幅是最准确的?( )
A B C D
4.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你认为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 )
A.决定军国大事 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 D.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
5.明清时期,中国的专制皇权高度加强,其表现有(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①厂卫的设立 ②军机处的设立 ③大兴文字狱 ④科举考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6.为挽救中医药文化遗产,中央电视台推出《中华瑰宝——中医药》大型纪录片。该片中可能出现的古代医学著作是(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九章算术》 B.《水浒传》 C.《资治通鉴》 D.《本草纲目》
7.下列图片选自同一本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图片出自( )
农耕 织布 炼水银、朱砂
A.《水经注》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8.明清时期是我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时期,右图所示故事情节出自( )
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西游记》
D.《水浒传》
9.明清两代的文坛上,中国古典小说名著横空出世。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西游记》 D. 《红楼梦》
10.“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政务)"。这里“罢丞相”的皇帝是(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雍正帝 D.乾隆帝
11.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八股之害等于焚书”是说二者都( )
A.削弱了儒学地位 B.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C.损害了国家的统一 D.引发了文字狱
12.下列内容,属于制约皇帝的机构是(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议政王大臣会议 B.军机处 C.科举制 D.内阁、六部
13.从明朝初废除丞相到清朝增设军机处,表明( )
A.专制统治日益衰微 B.民主监督得到发展
C.皇权日益加强 D.建立了限制皇权的有效机制
14.18世纪英王使者马嘎尔尼来华时,提出在中国建立商馆、自由贸易的要求。乾隆皇帝回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出乾隆实行的是( )
A.闭关锁国政策 B.重农仰商政策 C.对外开放政策 D.休养生息政策
15.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下列情节与历史事实不相符的是( )
A.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后来又让他负责修筑万里长城
B.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C.清朝中后期在广州、泉州等主要港口设市舶司,鼓励商人用交子进行商品交易
D.明朝时锦衣卫经常向皇帝汇报臣民的一举一动
16.清初,曾厉行海禁,规定“片板不准下海”,这种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包括( )
①完全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②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 ④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明清时期,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大地域性商人集团是( )
A.晋商和徽商 B.徽商和浙商 C.苏商和鲁商 D.鲁商和晋商
18.我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各个时代都有独特的文学艺术成就,古典小说创作高峰出现在(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汉代 B.唐代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9.2012年诺贝尔委员会给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颁奖词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下列根据民间故事创作的描写神魔虚幻世界的长篇小说是( )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红楼梦》
20.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下列对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特征最恰当的概括是(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帝国的繁盛 B.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与发展
C.近代的曙光 D.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5题,共60分)
21.(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zān fú)望之继世。孤寒失之,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 ——王定保《唐摭(zhí)言》
材料二: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gòu)中矣”。 ——王定保《唐摭(zhí)言》
材料三: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廖燕《明太祖论》
(1)材料一中“科第之设”是指哪一制度的创立?何时创立?(4分)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科第之设”的历史作用。(4分)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3分)
22.(16分)中国封建被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材料三: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过历史》七年级下
(1)材料一图示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政治体制?(2分)该朝代为巩固统治采取的经济措施是什么?(2分)
(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予材料二图示反映的元朝首创的哪一制度?(2分)为实行有效统治,元朝还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请写出元朝突出加强管理的两处边疆地区的名称。(4分)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材料三记载的是哪朝的官制变化?(2分)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2分)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官制的演变可以看出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3.(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清朝统治者认为明朝灭亡的原因,主要是党派之争与宦官专权。清初统治者规定各府县不得结社,并强调士人的一切舆论“应以朝廷之赏罚为是非。”“人臣尤当以君心之好恶为好恶。”
(1)清朝统治者为压制知识分子采取了什么措施?说说清朝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4分)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这项措施对当时的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4分)
24.(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冶三世的信函
材料二:清政府规定:军火、大米、豆麦、杂粮、铁器、生熊、绸缎、马匹等货物不准出洋。出海贸易的中国商船,每船装载货物不得超过500石,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耙等。
(1)材料反映了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实行此政策的原因是什么?(6分)
(2)请举一例史实来证明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材料中提及的除外)。该如何评价这一政策?(6分)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5.(13分)明清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行进一步巩固与发展,封建专制空前强化的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6分)
(2)清明军民为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在平定国内叛乱和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努力,请各举一例。(4分)
(3)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近200年,这一政策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3分)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B
C
C
D
C
B
A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A
C
A
C
B
A
D
C
D
二、非选择题:
22.
(1)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
(2)行省制度;西藏、台湾(或琉球)。
(3)明朝;明太祖(或朱元璋)。
(4)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23.
(1)大兴文字狱。 维护其专制统治。
(2)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4.
(1)闭关政策;
原因:一是认为自己国家地大物博,不要外来商品可以自给自足,二是清朝统治者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会“滋扰生事”,推翻它的统治。
(2)如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禁止海外贸易,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正面的影响:是在西方殖民者企图打进中国市场,展开侵略活动时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
反面的影响:A.使中国丢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B.使中国与世隔绝,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交流,其严重的后果,是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