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篮球行进间运球》说课(教案)五年级体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篮球行进间运球》说课(教案)五年级体育

资源简介

小篮球行进间运球说课稿
为了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突出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讲授过程中我既要做到精讲精练,又要放手引导学生参与尝试和讨论,展开思维活动;因此本节课力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转变到积极主动的探索发现式学习,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以发展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受益。
二、教材分析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定的分析:“篮球运动”是一项非常适合中小学开展的运动项目,移动运球是在掌握原地运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运球能力的基本技术,对身体的协调性有一定的要求。通过练习运球技术可以发展学生协调、灵敏、速度等素质,特别是对下肢力量的增强具有显著效果,同时能培养坚强、果断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学情分析
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我将学生的情况分析如下:
小篮球类教材是四年级的必修教材,四年级学生对篮球有很浓厚的兴趣,尤其是男生兴趣更高,在平时的游戏和课外活动中就已经体现出来;而女生不论从技术上还是从热情上都要差一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上要对女生更加关注。因此教师要善于调节学生的兴奋点,教育学生知道如何在安全的环境中运动学习。
四、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中“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描述出小篮球行进间曲线运球的动作要领,85%学生在做行进间曲线运球技术动作时,手能正确触球。
【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仿、练习等方法,发展学生上下肢力量以及身体协调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坚毅果敢、敢于克服困难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已经确立,教学重难点就显而易见,
【重点】
能连续连贯的完成曲线运球技术,并能与其他技术组合运用。
【难点】
提高运球速度和控球能力。
六、教学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注重教学方法,因此我采用了:
教法:讲解示范法、纠正错误法、观察评价法、游戏法。
学法:探究法、观察法、合作练习法。
七、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开始部分
1.良好的开始是保证上好课的前提条件,在开课之初首先进行课堂常规。
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然后我会通过复习导入的形式开始本堂课的主要内容: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篮球的原地运球,我们来看一下同学们对上节课动作掌握的怎么样好不好?嗯,同学们表现的都非常好,看来上节课学习的都很认真,那么在原地运球的基础之上呢,同样是小篮球,同样是运球,本节课我们提升一下难度,学习一下小篮球的行进间运球。
2.课堂常规是学生由下课状态向上课状态的一个身心转换的过程,并明确本节的学习目标。在导入之后进行原地三面转法的队列队形练习,队列练习进一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做好上课准备。
(二)准备部分
1.慢跑,绕操场一圈。
2.老师带领学生做热身徒手操:体转运动、腹背运动、背弓拉伸、压指练习、俯身抓球练习、全身运动、跳跃运动。师边做示范,边提示动作要领,语言激励学生,及时表扬鼓励。同时达到升高骨骼肌温度,降低肌肉粘滞性,预防运动损伤的目的。
3.进行篮球球性的专项练习:两手交换推滚球、原地绕腿8字推滚球、双手抛接球。热身徒手操与专项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肌肉粘滞性,加大关节灵活性,也为新授技术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基本部分
下面进行课程最核心的部分:基本部分,我将从教师示范、启发、探究、总结讲解技术动作、循序渐进练习、游戏竞赛几个环节展开:
1.教师示范技术动作,启发学生思考要点
引导提问:刚刚老师在进行行进间运球的时候,如何控制球的方向和高度?通过教师示范技术动作为学生呈现动作直观表象,同时,对关键技术动作,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运用技术动作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3.教师总结讲解技术动作
动作要点:手按拍球的后上部位,使球向前上方弹起,跑动步伐与球弹起节奏协调一致。通过教师讲解技术动作让学生把握技术原理,准确理解技术环节和注意事项。
4.练习
俗话说,百看不如一练,我将逐层深入开展练习:
(1)复习原地高、低运球,听教师口令进行高、低运球的切换。
(2)走动中运球。
纠错:在刚刚的练习中,老师发现很多同学在走动中运球时,触球部位不正确,无法控制球,导致运球过程中球脱手,所以同学们在练习的时候要拍打球的后上部。
(3)慢速、中速跑绕场运球。
纠错:在刚刚的练习中老师发现很多同学用手掌拍球,在下面的练习中,同学们要注意拍球手接触球的部位是手指和指根。
(4)“穿越丛林”曲线绕杆折返运球。全班同学成四路纵队分成四组,每组每个同学依次运球绕杆运球,到最后一个杆后折返运球到起点,将球交接给下一个同学,依次进行。
学生在有了一定的技术表象后,采取循序渐进和限制练习,符合水平二认知水平特点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更加准确掌握技术动作要领。同时在练习中加入学生自主思考、探究的过程,极大加强学生学习兴趣。满足新课程标准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4.优生进行展示,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5.为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在进行完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之后,将进行快速跑运球“长江黄河”的游戏。
方法:将学生等分成两组,成四列横队散开,两两面对面相距3米站立。一组为“长江”,一组为“黄河”,分别对应站在相距3米的两条线上运球。当教师喊“长江”时,“长江队”运球追“黄河队”,反之,“黄河队”追“长江队”。在15米距离内触及对手有效。
(四)结束部分
1.放松练习:在课堂学习的最后,为了使学生能够从激烈的比赛状态过渡到相对稳定的状态,我会带着学生进行拍打上下肢放松和拉伸性的练习。
2.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学练情况,表扬先进,激励全体学生。检验本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为我的课后反思提供理论基础。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回收器材。培养学生的独立品质。
八、场地器材
小篮球40个、竹竿16个、篮球场、田径场。
九、预计负荷
练习密度:35%~40%;平均心率:125~135次/分;运动强度:较大。
十、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