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常见的地貌类型重难点 题型 分值重点 河流地貌的类型、分布及原因 选择题 非选择题 6-8分风沙地貌的成因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难点 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和特点河流地貌的分布及原因风沙地貌的成因核心知识点一:河流地貌1. 河流侵蚀地貌河谷的演变图河谷发展阶段 侵蚀类型 地貌初期(A) 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 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中期(B) 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 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成熟期(C) 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 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型2. 河流堆积地貌河流地貌形态地貌类型 地区分布 形成原因甲洪(冲)积扇(洪积—冲积平原) 河流出山口处 地势突然趋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物质在山麓地带沉积乙河漫滩平原 河流中下游地区 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的堆积体,随着其面积的不断扩大,形成河漫滩,河漫滩在河流改道或继续向下侵蚀的情况下连接在一起丙三角洲 河流入海口 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流速减慢,河流携带泥沙沉积规律总结:1. 不同河段的流水作用与地貌差异(1)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河谷呈V字形,如图中A。(2)河流中游,以流水搬运作用为主,河谷介于A、C之间,如图中B。(3)河流下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泥沙淤积,河床较浅,河谷宽阔,如图中C。2. 河流流水沉积的差异在流水的搬运过程中,水的流速、流量的变化以及碎屑物本身大小、形状、密度等的差异,会导致沉积顺序有先后之分。一般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因此,在不同的沉积条件下形成砾石、沙、粉沙、黏土等颗粒大小不同的沉积层。方法总结:河流侵蚀岸(陡坡岸)与堆积岸(缓坡岸)的判别方法1. 河流平直河段,根据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判断(南左北右)侵蚀岸与堆积岸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平直河段的右岸侵蚀严重,为侵蚀岸,坡度陡;左岸为堆积岸,坡度缓,南半球反之。2. 河流弯道段,根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判别侵蚀岸与堆积岸河流流经弯道时,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所示:特殊地貌:喀斯特地貌1.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域较广,如广西、云南等地。2. 形成条件:可溶性岩石(石灰岩);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3. 地表地貌:溶沟、峰林、峰丛、天坑等地下岩溶:溶洞易错提醒:不是所有的喀斯特地貌都为流水的溶蚀地貌,石钟乳和石笋为流水堆积地貌。石钟乳是一种呈倒锥状的岩溶堆积物,大的可达数米,小的只有几厘米,主要是岩溶水沿着溶洞顶部细小的裂隙渗出并在滴水处不断沉淀产生的。它紧紧与洞顶相连,不断向洞底延伸。石笋是由洞底向上伸展的岩溶堆积物,主要是岩溶水滴滴落到洞底并不断沉积的产物,它与石钟乳相对生长,一般呈笋状、塔状和锥状。核心知识点二:风沙地貌一、概念:风沙地貌在风力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中所形成的地貌。亦称风成地貌,可分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两大类。二、风沙地貌形成条件:1. 基础条件:干旱2. 物质条件:地表松散颗粒(沙质堆积物)3. 大风且日数集中三、风沙地貌分布范围: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气候区。四、类型:风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风积地貌:沙丘、黄土高原。新月形沙丘问题探究:风沙作用只出现在干旱气候区吗?还有哪些区域存在风沙作用?风沙作用并不局限于干旱区,在半干旱区和大陆性冰川外缘,甚至在植被稀少的沙质海岸、湖岸和河岸,也有风沙作用,也可形成风沙地貌。核心知识点三:冰川地貌和海岸地貌1. 冰川地貌分布: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分类:冰川地貌按成因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两类(1)冰蚀地貌冰蚀地貌是指第四纪冰川作用所遗留下来的地貌。第四纪冰川形成的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这些地貌主要有冰斗、角峰、刃脊,冰川谷(U形谷)和峡湾等。(2)堆积地貌:冰碛丘陵、冰碛平原等。2. 海岸地貌分布:海岸附近分类:从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征可分为两大类: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地貌。(1)侵蚀地貌:岩石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断侵蚀下所形成的各种形态。主要有海蚀穴、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等。这类地貌又因海岸物质的组成不同,被侵蚀的速度及地貌的发育程度也有差异。(2)堆积地貌海岸带的沉积物在波浪、水流作用下,发生横向或者纵向运动,当沉积物运动受阻或波浪水流动力减弱时,即发生堆积,形成各种海积地貌。典型地貌:沙滩。例题1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问题。(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A. 坡度和缓 B. 岩石裸露C. 河流、沟谷众多 D. 降水集中(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 海拔较高 B. 土层浅薄C. 光照不足 D. 水源缺乏答案:(1)C (2)B (3)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地貌冲积扇的形成以及读图提取信息能力,难度较大。第(1)题,洪积扇主要是流水携带大量泥沙在地势平坦处堆积形成的。C对:由图可知,贺兰山东坡河流、沟谷数量众多,且贺兰山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植被覆盖率低,因此有利于河流、沟谷携带泥沙堆积形成洪积扇。A错:贺兰山东麓和西麓相比,坡度差异不明显。B错:岩石裸露不是形成洪积扇的条件。D错: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与降水集中关系不大。第(2)题,②③对:由图可知,甲地主要位于低山区,山地相对高度较小且河流流程较长,河流流速较慢,侵蚀搬运作用较弱,因此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①错:贺兰山东麓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差异与其他洪积扇区相比不明显。④错:风化物粒径较小与堆积物中砾石较少没有直接的关系。第(3)题,B对:由材料可知,贺兰山东麓南部堆积物以砾石为主,因此土层浅薄,不利于发展种植业。A错:贺兰山东麓地区,地势平坦,海拔较低。C错:该地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充足。D错:该地水源短缺,但不是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例题2 如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1)甲处地形名称及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分别是( )A. 冲积扇,流水沉积作用B. 冲积平原,流水侵蚀作用C. 三角洲,流水沉积作用D. 三角洲,海浪侵蚀作用(2)近年来,甲处地形面积增长速度明显减慢,主要是因为( )A. 海平面上升B. 沿海地壳下沉C. 黄河入海泥沙减少D. 该区植树造林答案:(1)C (2)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堆积地貌分布及成因,难度中等。由图中经纬度和地理信息可知,此处为黄河三角洲,为黄河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而成,河口附近陆地面积的增加来自泥沙的不断堆积,由于中、上游植被保护水土流失减弱,黄河输沙量减少,加之近年来黄河断流等导致三角洲增速减慢。例题3 下图(线为等高线,单位:m)表示一种由风力堆积形成的地表形态。读图回答问题。(1)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A. 东北风 B. 西北风C. 东南风 D. 西南风(1)该类地貌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A. 东北地区 B. 东南地区C. 西北地区 D. 西南地区答案:(1)B (2)C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风力堆积地貌的理解和记忆,以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能力。难度中等。(1)图中等高线闭合呈半月形,由此形态可判断出风向。新月型沙丘风从缓坡经过,等高线密集处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处坡度较缓。由此判断图中风应该从图的左侧向右吹,根据图上所示方向,风向应为西北风,故B正确。(2)图中所示地形是风积地貌——沙丘的形态。该地形主要集中在气候干燥、风力较大的地区。西北广大地区因为远离海洋,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植被稀疏,沙漠、戈壁广布,所以该图中所示的风积地貌的分布应在西北地区。故C正确。例题4 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冰川作用无关的是( )A. 挪威西海岸的峡湾B. 芬兰成为千湖之国C. 阿尔卑斯山上的角峰D. 长江河口三角洲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地貌的分布,难度中等。地貌的形成,与冰川作用无关的是长江河口三角洲,是泥沙沉积形成的,D无关。挪威西海岸的峡湾、芬兰成为千湖之国、阿尔卑斯山上的角峰都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与冰川作用有关,A、B、C有关。总结:长江河口三角洲,是泥沙沉积形成的,属于外力作用中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冰川侵蚀地貌有U形谷、角峰、冰蚀湖泊等。U形谷在海面上升后,进入谷内,形成峡湾。冰川侵蚀形成洼地,冰川融化后,积水形成湖泊。例题5 下图为“某海岸地区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题。①②两地貌景观分别属于( )A. 海蚀地貌、海积地貌 B. 海积地貌、河流地貌C. 风蚀地貌、海积地貌 D. 河流地貌、海蚀地貌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海岸地貌的类型及成因,难度中等。由图可知,①地貌为海浪侵蚀形成的海蚀崖,②地貌为海浪堆积形成的沙滩。(答题时间:30分钟)读某地区河谷发育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问题。1. 图中该河谷发育过程是A. abc B. bca C. cab D. bac2. 图示b阶段时,甲河湾南北两岸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 南岸侵蚀,北岸堆积 B. 南岸堆积,北岸侵蚀C. 南岸堆积,北岸堆积 D. 南岸侵蚀,北岸侵蚀读下面两幅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3. 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 )①侵蚀作用 ②搬运作用 ③溶蚀作用 ④堆积作用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4. 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沙丘干旱地区的一种微地貌类型。下图为沙丘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5. 关于沙丘形成原因,正确的是A. 泥沙在缓坡一侧被搬运,在陡坡一侧沉积B. 泥沙在陡坡一侧被搬运,在缓坡一侧沉积C. 泥沙在缓坡、陡坡均为搬运作用D. 泥沙在缓坡、陡坡均为沉积作用6. 下列关于该地沙丘特征的判断,正确的是A. 风力越大,沙丘坡度越陡 B. 缓坡砂粒直径小于陡坡C. 缓坡一侧为迎风坡 D. 该沙丘所在地主导风向是西北风埃及费拉菲拉沙漠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的土层之上的、仿佛沙雕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为“蘑菇沙漠”。读图,完成下列各题。7. 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 风力侵蚀 B. 河流堆积C. 岩层挤压 D. 火山喷发8. “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A. 湿润地区 B. 半湿润地区C. 半干旱地区 D. 干旱地区9. 下图为台湾岛东北的“野柳地质公园”有一块形似“金钱豹”的岩石,在2011年4月勘查时,发现“豹头”掉在地上。该地貌类型为A. 风成地貌 B. 海岸地貌 C. 流水地貌 D. 雅丹地貌10. 冰川地貌常见的地貌景观有( )①“V”型谷 ②“U”型谷 ③角峰 ④峰林A. ①③ B. ②④C. ①④ D. ②③11. 读我国西北地区地形图和等高线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图中虚线区域的地貌类型为__________,简述其形成原因。12.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桌山位于南非开普敦附近,主峰海拔1087米,山顶如削平的桌面,被称作“上帝的餐桌”。桌山是地质历史浅海海底断裂后整体上升形成,山体由石灰岩(沉积岩)构成。山顶溪湖绝迹,植被低矮稀少,景象荒芜。夏季在海陆风的作用下,晴天时山顶常有大片云团环绕,被称为“上帝的桌布”。下左图桌山位置示意图,下右图为桌山景观。石灰岩受流水溶蚀,常发育有峰丛、溶洞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桌山年降水量多达1500毫米,喀斯特地貌却发育很差,分析其气候原因。1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耕地撂荒是指在耕地利用过程中,生产经营者由于主观原因放弃耕种而造成的耕地处于闲置或未充分利用的状态。通过对2016年重庆东南部的酉阳县和武隆县以及重庆东北部的巫山县等3个县的12个比较典型的村庄调查发现,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耕地撂荒情况严重。巫山县、酉阳县和武隆县地处四川盆地东部,都是以丘陵山地为主,喀斯特地貌发育生态脆弱,土地利用效率普遍偏低。下图分别为巫山县、酉阳县和武隆县分布示意图和四川盆地东部地貌景观图。分析三县喀斯特地貌发育的自然条件。1. C 2.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及流水作用,难度中等。1. 河谷在不同发育阶段所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同,在河谷发育初期以下切侵蚀为主,河谷呈现出“V”形;随着河谷的发育,河流的侧蚀越来越强,河谷呈现“U”形。据图可以看出c河流发育初期,因落差大、流速快,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侵体和向源头侵蚀(溯源侵蚀)为主,使河谷深窄呈V型;其次是a河谷发育中期,因落差变小,河流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侧的侧蚀作用加强,且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呈现“S”型。最后是b河谷成熟期,以向两岸侵蚀作用为主,河谷展宽,呈宽而浅的“U”型(槽型)。因此该河谷形成的顺序为cab,故选C。2. 据图分析,图示b阶段时,甲河湾南岸为凹岸,北岸为凸岸,根据在河流弯曲的河道,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原理,可知甲河湾南岸侵蚀,北岸堆积,故选A。3. D 4.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地貌的特征,凹岸和凸岸特点,难度中等。3. 图中河流为曲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地貌,D正确;图中地貌形成与搬运作用和溶蚀作用无关。4. 乙图中T岸坡度陡,为侵蚀岸,凹岸;P岩坡度缓,为堆积岸,凸岸,对应甲图中的②④,B正确。总结:河道弯曲处,凸岸水流速度小,泥沙易沉积,河岸较缓;凹岸水流速度大,河岸受侵蚀,河岸较陡。在凹岸处,水流速度大,河岸较陡,泥沙不易沉积,适合建码头;如果建住所或旅游地,建在凸岸是比较合适的,因为凸岸泥沙易沉积,建筑的地基就比较稳定。5. A 6. C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风力侵蚀和沉积作用、风力的堆积地貌,难度中等。5. 缓坡一侧为迎风坡,风力更大,主要表现为搬运作用,在陡坡沉积下来,不断推动沙丘移动。故选A。6. 风力越大,迎风坡沙丘坡度越缓;缓坡风力较大,细小的砂粒多被搬运到陡坡;该沙丘所处具体地点不确定,因而不能确定是西北风。故选C。7. A 8. D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风沙地貌的分布及类型,难度中等。7. 沙漠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流水不是主要外力,B错。主要外力是风力,蘑菇酷似地貌是风蚀地貌,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风力侵蚀,A对。岩层挤压形成褶皱构造,不是酷似地貌,C错。蘑菇像沙雕一样,说明岩石是砂岩,火山喷发形成的是喷出岩,D错。8. 根据材料,“蘑菇沙漠”分布在埃及费拉菲拉沙漠地区,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干旱地区,D对。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不是沙漠的主要分布地区,A、B、C错。9.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地貌的分布,难度中等。风成地貌、雅丹地貌均分布在较干旱地区,台湾岛为湿润气候,不可能是风成地貌或雅丹地貌,图中显示该造型没有明显的流水冲刷痕迹,更不可能是流水沉积地貌。该地貌位于东北部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由于海水的冲蚀、磨蚀等作用会形成一些奇异的造型,选B。10. D解析:本题考查冰川地貌的类型,难度较小。冰川地貌有冰川“U”型谷、刃脊、冰斗和角峰等。11. 洪积扇(冲积扇);(洪水期)河流流经山谷时携带大量碎石、泥沙,河流在出山口处,地势变缓,水流速度减慢,所携带的物质大量堆积在出山口堆积形成(以出山口为中心向外展开形成扇形堆积体)。解析:本题以我国西北地区地形图和等高线分布图为材料背景,考查地貌特征的判读及其成因,难度较小。本题考查河流地貌。出山口—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河漫滩平原。由图中看出,虚线在出山口,判断为冲积扇。据图分析,图中虚线区域位于河流下游且位于山口处,河流在出山口,坡度骤降,水流突然分散,所携物质大量堆积,形成冲积扇。12.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量大,(开普敦西临海面,)但风力大;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气温高;全年蒸发旺盛,山顶积水少,不利于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发育。解析:本题考查喀斯特地貌现象形成的过程和原理分析,难度较大。石灰岩发生流水溶蚀需要地区湿润,根据材料,桌山降水量大但喀斯特地貌发育很差,说明该区积水少,没有促使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据图可知,该区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量大,但由于面临海洋,风力大,蒸发强;夏季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盛;因此其全年蒸发旺盛,山顶积水少,不利喀斯特地貌发育。13. 有大量的可溶性岩石;季风气候区,湿热多雨,流水作用强。解析:本题考查喀斯特地貌现象形成的过程和原理分析难度中等。形成喀斯特地貌一是需要有大量可溶性的碳酸岩;二是区域降水丰富,流失的溶蚀作用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