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认识自己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认识自己 教案

资源简介

3.1 认识自己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核心素养目标:
1.懂得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2.了解认识自己的角度和途径。
3.学会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 能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做更好的自己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动画我”,提出问题:我是谁?我对什么感兴趣?我擅长做什么?我的价值观是什么?我性格如何?我向往什么? 学生:回答。
二、新课讲授
师:什么是认识自己?
学生读:简单说,就是了解自己,清楚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对自己的外貌、体质、性格、气质、能力等方面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缺点。
进入中学,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也在不断探寻这些问题,不断认识自己。
1、我们为什么要认识自己?
①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认识到自己的禀赋和独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自己的信心,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②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正确认识自己,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己离不开他人和社会,从而更好地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与他人积极互动。
2、多把尺子量自己
(1)认识自己的角度通过游戏猜猜TA是谁,初步了解可以从三方面来认识自己。通过视频,更进一步了解认识自己的角度。我们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认识自己:可以从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如自己的身材、相貌、体能、性别等;可以从个性心理特征来认识自己,如性格、气质等;可以从在群体中的关系来认识自己,如自己在家庭或班级中的角色等。活动一 我的自画像,让学生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认识自己。
(2)认识自己的途径通过学生分享的日记,了解到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分析日记内容得出自我评价的两种方法:自我观察与分析、与他人比较。通过视频展示家长、老师和同学眼中的“我”,知道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通过父子骑驴的故事让学生思考怎样对待他人评价。
(3)认识自己是一个过程,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意识到认识自己是一个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增加,我们不断探索自己、发现自己、发展自己,我们就可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3、接纳与欣赏自己
在这里,我讲述了我国著名作家张海迪的成经历:张海迪5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身为残疾人的张海迪并没有自我否定,她以顽强的毅力先后自学了中小学、大学和研究生课程,还自学了多门外语,获得哲学硕士学位。张海迪跳出了自我否定,没有被命运的捉弄击垮,她靠自己的刻苦努力和坚强意志,自学文化知识,还学习针灸来医治乡里乡亲,给他人带来了福祉。有人说,如果不是官方宣传,张海迪不会这么有名,可是张海迪坦然地说: 即使没人宣传我,我会照样把日子过得很好,我会针灸,会修理家电,爱好绘画写作。我热爱生活,生活也会优待我。这就是能正确认识自己,积极接纳自己,欣赏自己的张海迪。
学习内容一:接纳与欣赏自己。
设问:为什么要接纳与欣赏自己?
带着问题去学习,才能收获更多。此处设问,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我们每个人在性格、兴趣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接纳并欣赏自己的独特。
设问:怎样接纳自己?
此处设问,是让学生思考接纳自己的方法:①接纳自己,需要接纳自己的全部。(既接纳自己的优点,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既接纳自己的性格,也接纳自己的身材、相貌;既接纳自己的现在,也接纳自己的过去。) ②接纳自己,需要乐观的心态,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设问:接纳自己的缺点之后,我们该如何做更好的自己呢?
此处设问,是激励学生应该如何做更好的自己?①做更好的自己,要接纳和欣赏自己。②做更好的自己,需要扬长避短。③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主动改正缺点。④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⑤更好的自己,是在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的过程中实现的。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能不能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是一个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增加,我们不断探索自己、发现自己、发展自己,我们就可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板书设计
发现自己
1、我们为什么要认识自己
2、正确认识自己的角度和途径
3、接纳与欣赏自己
4、做更好的自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