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4.12《 家庭的记忆》 第一课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三年级上册4.12《 家庭的记忆》 第一课时 教案

资源简介

《家庭的记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家庭成员和“家史”
  教学目标
  1.知道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相应的称谓。
  2.能通过采访、调查、查阅史料等方式了解家庭的过去。
  3.产生对家庭爱的情感和对家的归属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较为复杂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能用书面语进行称呼。
  2.初步学习和掌握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PPT,其中包括家庭成员关系、家庭称呼抢答题目(在教材基础上,补充部分家庭成员关系题目)以及儿歌《家庭称呼歌》。
  2.学生填写《“家史”小调查》的表格。
  教学过程
  活动一、家庭生活掠影
  (一)上节课最后我们说到要把关爱带给爸爸妈妈,那么他们在收到我们关爱后有什么反应?
  请学生讲述自己与父母的互动。
  (二)听了同学们的讲述,老师心里暖暖的,这些都属于我们的家庭记忆。今天我们共同走进下一课《家庭的记忆》。(板书课题。)
  活动二、家庭辈分称呼
  (一)家庭关系示意图
  1.认识家庭单元。
  教师:家庭的记忆中除了家人之间美好的相处之外,还包括很多内容。比如:家族的历史、大家庭里不同辈分的长辈……
  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完成的《家庭关系示意图》,是否能让你明白这些关系呢?
  教师:谁来展示一下自己填写的示意图。(学生展示)
  教师:孩子们,我们的爸爸妈妈是什么关系?“家庭关系示意图”里面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像这样拥有夫妻关系的两个人和自己的孩子组成的家庭是“核心家庭”,核心家庭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家庭形式。
  2.认识不同辈分。
  教师:请大家看大屏幕,说一说妈妈和外婆是什么关系?
  教师:“家庭关系示意图”里面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外婆是妈妈的长辈,她比妈妈长一辈。妈妈是你的长辈,妈妈比你长一辈。外婆比你长几辈呢?对,长两辈。
  3.了解“四世同堂”。
  教师:请再看看“家庭关系示意图”,你还能找到哪些关系?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的同学的爷爷的父亲还健在,那么这样的同学和他的曾爷爷之间差了四辈,如果他们聚集在一起,这样的大家庭就叫“四世同堂”。咱们同学们中间,谁家的大家庭是“四世同堂”呢?
  学生发言。
  教师:我们来看课本79页下面的“知识窗”: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带动家庭规模的变化,现在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家庭叫“核心家庭”,以往那种和爷爷、奶奶等三代人生活在一起的大家庭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四世同堂”的家庭更是少见。
  (二)家庭称呼抢答赛
  教师:孩子们,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和称呼都弄明白了吗?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一轮抢答赛吧!
  将班级学生分组,教师用PPT逐条展示课本《抢答竞赛》中的问题,由各组学生抢答回答,答对一题加一颗星(在黑板上画表格分组),答错不加,得分多的小组获胜,可适当奖励。
  教师:刚才的抢答真激烈!同学们知道的比老师想象中的要棒多了,除了刚才那些,你还能提出什么关于家庭成员关系或称呼的问题考考你的同学?
  预设学生问:我是我表弟的什么?
  预设学生问:我是堂姐的什么?
  ……
  教师:同学们对家庭成员间的称呼了解真多,有一首《家庭称呼歌》,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活动三、我的“家史”小调查
  (一)我的“家史”。
  1.教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做了个“家史”小调查,请大家看大屏幕上的要求先在组内分享交流,然后再推荐一位同学来全班分享。
  PPT出示小组分享要求:1.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你家发生了哪些大事?2.你是如何知道这些事情的?3.你能感受到不断传承的家庭美德吗?
  2.小组推荐的学生全班分享。
  3.教师: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记得以后要多和父母长辈们交流哦,这样你会知道更多的“家庭大事”。
  (二)比比童年。
  1.教师:通过刚才的调查,你是否对自己的家庭有了更多的了解呢?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我和父母比童年》,比较下爸爸妈妈和我们的童年有什么不同?
  2.PPT播放父母小时候看的小人书,玩的游戏,吃的零食,穿的衣服等图片。
  3.教师:通过比较父母和自己的童年,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妈妈爸爸的童年和我们相比有了很多的不同,很大的改变……,那是因为时代不一样。
  4.教师:父母童年玩的游戏你会吗?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一玩,学会了也可以跟小伙伴们一起玩。
  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平时生活在自己的小家庭里,今天通过这么多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和“家史”小调查,我们发现:原来我们每个小家庭背后还存在着一个又一个大的家庭。这些大的家庭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我们的社会。我们都来做个有心人,以后在生活中多多观察身边还有哪些不同的大家庭。
  板书设计
  家庭的记忆
  家庭称呼
  我的“家史”
课题 家庭的记忆 设计人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家庭的记忆 (第二课时传统节日中的“家”)
本课目标确定的依据 相关 课标 本课编写的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我的家庭生活”里的第一条“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
教材 分析 本课由四个板块组成。“传统节日中的‘家’”是第三板块,这一板块中设计了四个小环节。先是让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回忆自己家吃年夜饭的场景和感受。然后以“知识窗”的形式介绍年夜饭的意义。“阅读角”呈现了一家人回家过春节的情形和心情,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人春节一定要回家与亲人团聚。最后以一个半开放的表格形式,引导学生探究还有哪些传统节日与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有关。
学情 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对家庭的理解更多地体现在于身边家人的关系中,他们对“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的认识以及对中国家庭传统文化的了解很少。现代社会中家庭形式以“核心家庭”为主,学生对于大家庭内部各种关系和称呼的感知与理解变得较为困难,对家庭历史及家庭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还需更进一步的了解。
本课 目标 学生通过传统节日中的习俗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 学生从语言文字的角度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
评价 任务 课堂交流,积极发言,表达清楚,说出春节的三个习俗。 82页的表格是否完整、详细,考察学生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 3.课堂交流展示点评,看谁猜出的字谜、说出的谚语和成语有多、又准确。 4.体会《秋思》一诗中诗人思念家人的心情。 5.能说出1-2首有关“家”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 重 点 从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难 点 从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春节序曲》音乐 课件
学生准备 完成82页表格
教 学 过 程 指向目标 评价任务 预设的学习活动
通过课前搜集传统节日的信息以及课堂交流分享春节的故事,旨在提示学生从传统节日中感受家庭带给每个人的温暖。 1.课堂交流,积极发言,表达清楚,说出春节的三个习俗。 2.82页的表格是否完整、详细,考察学生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 活动一:传统节日中的“家” 春节习俗里的“家” 播放《春节序曲》 学生自由交流: 你喜欢过春节么?为什么? 春节都有哪些习俗? 每当春节来临,无论你在哪里,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学习,都会回家与家人团聚在一起,吃上一顿热闹的“年夜饭”。学生分享自己家吃年夜饭的故事?(可参考课本81页图片下面的三个问题) 分享过程中,教师可适当穿插82页“阅读角”内容 。 一起阅读“知识窗”。 小分享:春节还有哪些传统习俗?你家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其他节日中的“家” 教师:除了春节以外,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传统的节日与“家”有关。学生交流82页表格。
通过猜字谜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通过成语和谚语,从中体会中国人对家的重视。 评价任务: 课堂交流展示点评,看谁猜出的字谜、说出的谚语和成语有多、又准确。 活动二:语言文字中的“家” 过渡语:在中国,不仅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而且很多语言文字也与“家”有关呢! 中国字,中国情:猜字谜 女儿出嫁了。(猜一个字) 一个小家庭,仅仅一口人。(猜一个字) 一家十一口。(猜一个字) 一家十一口,一家二十口,两家合一起,万事都不愁。(猜一个字) 2.家庭祝福语接龙赛 过渡语:除了这些许许多多的和“家”有关的字谜以外,还有着许多的成语、谚语、格言、诗篇和“家”有着密切的联系,你知道哪些呢?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总结祝福家庭的词语或句子并记录下来 (2)全班分组竞赛。 规则:①每组只能一次说一个词语或句子,重复的不再说。 ②5秒钟接不上由下一组来接。 (3)小发现:通过这些成语和谚语,你发现中国人最重视什么呢?——家庭 小结:家,是我们的根,是我们心底最深的牵挂。家里有父母、有兄弟姐妹......有我们最爱的人,我们要爱我们的“家”,爱我们的“家人”。
从古诗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进一步体会传统文化中的“家”。 1.体会《秋思》一诗中诗人思念家人的心情。 2.能说出1-2首有关“家”的古诗。 活动三:诗词歌赋中的“家” PPT出示课本84页的《秋思》,师生朗读后讨论图片下方的问题。 师生交流其他诗词歌赋中有关“家”的内容
在实践中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 课堂小结,课后完成拓展作业,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转化落实为实际的道德行为。 课堂小结: 我国传统文化中“家”的节日习俗、成语、谚语、格言、诗篇或故事有很多,中国人普遍有重视家庭的观念。我们每个人都是家庭中的一员,家庭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港湾。 课后拓展: 实践作业: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收集有关“家”的成语、谚语、格言、诗篇或者故事,制作一份简报。
板书设计 家庭记忆 传统节日中的“家” 语言文字中的“家” 诗词歌赋中的“家”
德育结合点 经典诵读活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