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短文两篇 ——不求甚解》课件(共1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短文两篇 ——不求甚解》课件(共17张PPT)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不求甚解
作家
介绍
马南邨(1912—1966),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原名邓拓。马南邨化自“马兰村”(邓拓当年主持《晋察冀日报》时所驻的村子)。文化革命一开始就遭迫害,1966年5月含冤而死。
主要著作:《中国救荒史》、杂文集《燕山夜话》、
文论集《论中国的几个问题》等,与吴晗、廖沫沙合写
杂文《三家村札记》。
写作
背景
《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专栏。1961年,我国处在暂时困难时期,邓拓应《北京晚报》之请,以提倡读书、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振奋精神为宗旨,用马南邨的笔名开辟了《燕山夜话》专栏。在一篇篇短小精悍、妙趣横生的文字中,蕴含着深刻
的寓意和哲理,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对当时的杂文
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就是作者针对有些人对
陶渊明的“不求甚解”的曲解而写的驳论文。
文体
知识
议论有两种基本方式,即立论和驳论。
立论,就是通过议论正面自己提出论点,如《纪念白求恩》,论点就是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的共产主义精神;
驳论,就是自用自己的论点来反驳某一错误的论点,如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字词
积累
不求甚解( ) 狂妄自大( )
咬文嚼字( ) 王粲( )
豁然贯通( ) 死抠( )
wànɡ
jiáo
càn
huò
kōu
shèn
不尽然:不一定是这样;不完全是这样。
死抠:向狭窄的方面探求、探究。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咬文嚼字:过分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
豁然贯通:指一下子弄懂了某个道理。豁然,通达的样子;贯通,前后贯穿通晓。
开卷有益:读书有好处。
狂妄自大:指极其放肆,自高自大,目中无人。
整体
感知
1、括每段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结构:
第1段:摆出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对的”
第2段: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
的意思
第3段: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
第4段: 指出“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
第5段: 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第6段: 介绍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
第7段: 全面解释“不求甚解”。
第8段: 说明陆象山的语录的意思。
第9段: 强调读书要反复阅读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能盲目反对不求甚解。
第二部分(2-4):全面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指出“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第三部分(5-6):提出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并举例加以说明。
第四部分(7-8):全面解释“不求甚解”,指出读书不是死抠字眼儿,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整体。
第五部分(9):提出自己的观点,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2、本文与《谈读书》有什么不同?
本文是驳论,《谈读书》是立论。
3、本文要驳斥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反驳的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作者的观点:盲目的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理由。
4、针对这个观点,作者是怎样反驳的?(理清反驳思路)
树靶子:开门见山的提出反驳的观点“对任何文体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同时表明自己的观点“盲目的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理由。”
引出处: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
释新意:解释“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举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诸葛亮、普列汉诺夫)举例,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活读、会意。
引名言:引用陆象山的话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
做结论:提出自己的读书方法“重要的书常常反复阅读”。
研读
探究
1、陶渊明的“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陶渊明的全句“好读书、不求甚解”。强调“好读书”的态度和习惯。“不求甚解”是指读书的要诀在与会意,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解”,不要骄傲自负。二是告诉人们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2、为什么很多人曲解了陶渊明的“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因为有些人犯了断章取义的错误,只从前一句去理解,而忽视了后一句,没有把两句话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这样的理解从方法上来说就是错误的。
3、怎么样才能达到“活”读书,理解“精神实质”么?
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4、课文举了几个例子来论述“不求甚解”的,这些例子有什么特点?
(1)列宁批评普利汉诺夫;
(2)诸葛亮读书的方法;
(3)引用陆象山的话。
进一步论证
从态度上说明
从方法上说明
这三个典型例子、引证,古今中外都有,或正或误。
5、为什么不少人批评“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
(道家与儒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不同,读书的方法也不同。儒家对待读书讲究严谨,精细;道家对待读书讲究意会。以陶渊明说的为最准确,那就成为儒家的批评目标。
6、正确的读书态度是什么?
(1)虚心; (2)读活;
(3)多读; (4)勤读。
《不求甚解》一文全面阐述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反驳,指出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才能真正领会其精神实质。
课文
总结
拓展
延伸
几种读书方法
1、品读法。
2、摘读法。
3、寻读法。
4、析读法。
5、圈点法。
6、助读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