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填空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上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填空题

资源简介

七年级 历史与社会学科期末复习填空题
1.1我的家在哪里
从社区看我家
一、社区
1.社区平面图:把社区里的事物缩小在图上,将社区全貌直观地展现出来。
1.与平面图一样, 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
二、地图的“三要素”
1.绘制平面图, 、 、 、和 是不可缺少的要素。
(1)方向:对地图上的方向,可以依据 和 来判读,通常还用“ , , ”确定方向。
(2)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①地图上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米。
线段式:
数字式:
②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 距离∕ ?距离
③在一般情况下,地图比例尺不用,表示的内容 程度也不同。
(3) 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 指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在地图上的图例中有各种,它们都表示一定的 。图例能帮助我们识别不同类型 ,列举常用的图例
2.有了方向、图例和注记,我们才能够表述清楚各种各样景物的 。有了
我们才能够确定实际景物在图中缩小的程度。
在社区中生活
一、社区功能:社区具有 、 、 和 等方面的服务功能。
二、社区生活
生活在社区中,人们不仅能感受到社区具有的各种功能,而且还能享受 社区生活,如度元宵节、书画摄影展、锻炼身体等。
三、社区情感
1.对社区的认同感:人们在一个社区中生活,会逐渐适应那里的环境,进而对自己所生活的地方产生 和 的感情。
2.社区认同感的积极意义:对社区的 和 有很大影响,会让社区生活更美好。
1.2乡村与城市
一、乡村聚落
1.乡村聚落,即 ,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 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2.乡村聚落的景观特征及形成的原因:
(1)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 的相互关系。一般而言,平原地区的村落规模比山区要 ,而且其 也有所不同。
(2)传统乡村聚落中的 ,往往体现出当地 的特点。
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建筑特征
作用
举例
湿热地区
以 为主材搭建而成,往往悬离地面
减轻 的程度,通风散热。
中国云南省的傣族民居(教材P10图1-19)
干旱地区
墙厚、窗小
防风隔热、防嗮、防风沙,适应白天炎热、
的气候条件。
沙特阿拉伯的乡村民居(教材P10图1—20)
3.乡村居民的生活
由于所处的 的差异,乡村里的人们从事的 各不相同,人们的生活也各具 。
二、城市聚落
1.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是在 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2.城市景观特征和功能
(1)城市景观主要有规模宏大的 、密集分布的 ,从横交错的
,人群熙攘的 ,错落有致的 等。
(2)城市有大有小,人口有多有少, 和 各异。城市的主要功能往往体现城市的特色。
(3)任何一座城市的功能都不是单一的,而是集 功能于一体。
(4)城市居民主要从事 , 和服务业等方面的工作。
3.城乡景观的差异
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有很大不同,主要差异表现在自然景观、建筑物、公共设施、人口特点、交通线、医疗卫生设施、休闲娱乐设施、绿地等。
三、往来在区域之间
1.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它们总是与一定的 相联系。而不同的区域,其
和 不同,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2.区域联系的必要性
由于各地区的 的不同,物产也有所不同。为了满足人们物质文化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 。
3.区域联系的内容和形式
(1)区域之间通过交流与合作开展联系。
(2)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不仅限于物产方面,海包括 、文化、信息、技术和
等各个方面。
综合探究一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一、带着地图定向越野
1.学习阅读地形图
(1)海拔和相对高度
海拔:以海平面为起点,地面某个地点高出 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 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2)等高线
把一个区域内海拔 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
(3)等高线地形图
一张地图由多条等高线合成,利用等高线的分布,来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称为等高线地形图。
(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①判断地势高低: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等高距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是相等;地势越高,数值 ;地势越低,数值 。
②判断坡度的陡缓: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登高线越 ,坡度越陡,特别是
,地图上的等高线非常密集,陡崖处等高线重叠;等高线越 ,坡度越缓
(5)分层设色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绘制的,按照越高越亮或者越高越暗的原则,在不用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它能够直观地告诉我们地势的起伏状况。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用 表示海洋, 表示平原,黄色表示 。
2.学习阅读地形刨面图
(1)感念:地形刨面图指沿着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刨面图。
(2)作用: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3.确定路线
以教材P16图1—32为例
路线:沿CA线
设计理由:CA线等高线密集,坡陡难爬,但能锻炼学生的意志。
二、带着地图去旅游
去一个地方旅游,第一要确定旅游地所在的位置;第二要确定合理的交通方式;第三要找到目的地;第四要设计合理的旅游路线。
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一课 大洲和大洋
2.1 人类的栖息地
一、海陆分布
1.从太空看地球,蓝色的海洋约占了地球表面___________的面积,陆地仅约占地球表面积的___________。因此,人们把地球称为___________。
2.据科学考证,地球上的生命最早出现在___________中。___________是人类生息繁衍的地方。
二、大洲
1.大洲的名称
(1)陆地可以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地域辽阔,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环境;相对而言,___________面积较小,四面换水,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
(2)七大洲:___________与其附近的___________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陆地共分为___________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各大洲的分布
(1)大陆主体部分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大陆主体部分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位于南极地区,四周被大洋环绕。
(2)大陆主体部分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大陆主体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美洲、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赤道穿过的大洲是___________、亚洲、大洋洲和___________。
3.各大洲的分界线
(1)洲和洲之间的界线是___________划分的,有的借助了高大的___________,有的借助了___________或湖泊,还有的借助了狭窄的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
(2)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___________山脉——乌拉尔河——___________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___________海峡。
(3)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___________运河——红海。
(4)北美洲和南美,合称___________洲,是南北对称的大洲,他们的分界线:___________运河。
4.在一个大洲内,还可以分为若干个地区
(1)按照地理方位,亚洲分为东亚、___________、南亚、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北亚六个区。我国位于___________(亚洲的哪个地区)。
(2)按照地理方位,欧洲分为南欧、___________、中欧、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五个地区。
2.1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一、洋与海
1.海洋:(1)海洋的主体部分是___________,它远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大洋的边缘部分。
(2)地球表面的海洋被划分为四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它们是彼此连在一起的。
2.运河:(1)___________是海洋运输的重要通道。
(2)苏伊士运河,把___________海和___________海连接起来,使大西洋到印度洋的距离比绕道非洲的最南端___________缩短了近万千米。
3.海峡:海峡往往是海上的交通要道,具有极其重要的___________地位。位于东南亚的___________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___________的天然水道,是两大洋最便利的通道。
二、海洋的影响
1.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通过海陆间的水循环系统,能为人类提供不可缺少的___________资源;海水中的资源,能为人类提供___________、能量之源;具有很高观赏价值的海洋景观,能为___________业的开发提供资源。
2.海洋还为人类提供了___________资源。人们修筑运河、建设港口,开辟了众多的海上___________航线,促进世界各地之间的___________交流。
2.2 自然环境(地形多样)
一、地形种类
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五种基本类型。
(1)山地,海拔一般在___________米以上,地面峰峦___________、坡度___________。有的山地呈长条状延伸,形成___________。山脉排列有序,脉络分明,仿佛是___________。如喜马拉雅山脉。
(2)平原,海拔一般在___________以下,地面___________或起伏___________,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和濒临___________的地区。平原是___________集中分布的地方。
(3)高原,海拔一般在___________以上,地表起伏___________,但边缘处比较____________。也有的高原表面山峦____________,凹凸不平。如云贵高原。
(4)除了山脉、平原和高原外,还有起伏____________的丘陵以及四周被____________环绕的盆地。如我国的东南丘陵和四川盆地。
二、地形的特点
不同地区的地形差异____________。每个地区的地形都有自己的特点。一个地区的地形特点,一般可以从____________、地面起伏、地形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描述。
2.2自然环境(气象万千)
一、天气与气候
1.天气是指瞬时或短时间内风、云、降水、温度、气压等气象要素综合显示的大气状况,具有不稳定性。
2.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____________平均状况。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性。
二、世界气候
1.世界各地的气候错综复杂,类型____________。赤道附近地区终年____________,南北两极地区终年____________,同样都是沿海地区,有的地方很____________,地面植物繁茂,而有的地方却十分____________,甚至寸草不生。
2.气候的基本要素
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_____图和____________图,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来描述各地不同的气候。
3.世界气候的主要类型
____________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____________气候、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____________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__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__气候。
4.亚洲受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三、气候的影响
1.气候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十分____________。人们在长期适应当地气候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富有____________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2.气候对旅游业的影响
欧洲地中海沿岸地区是著名的____________胜地。这里夏天____________,冬天____________。欧洲西部和北部大部分地区受到来自____________潮湿海风的影响,以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天气为主。
3.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中国最南部的____________省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_____作物基地。这里全年平均气温____________。充足的热量资源对热带水果的生长十分有利。
4.气候对建筑的影响
格陵兰岛的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极圈内,冬季十分____________。人们根据当地的____________,设计、建造房屋。
2.2自然环境(众多的河湖 风光迥异)
一、众多的河湖
1.河湖的美称
河流被称为大地的____________,湖泊被誉为大地的____________。
2.河湖的世界之最
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______;面积最大的咸水湖是____________。最深的湖泊是____________。
3.河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河湖与气候的气候
湿润地区:河湖____________,河流大多是一年四季____________不断。
干旱地区:河流水源____________,很多河流是____________性河流。
(2)河流与地形的关系:不同的地形影响河流的流向及长度,影响湖泊的大小、形状、深浅、分布及湖水盐度。
4.河湖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1)供给人们生活和____________生产用水。
(2)具有航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之利。
二世界各地迥异的风光景观及其形成原因
世界各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地区差异,共同构成了多种多样的自然环境。
(1)北极地区:有近半年的时间____________悬挂在半空中(即极昼现象),冰原覆盖为主,没有____________,也没有____________,偶尔可以看见____________的身影。
(2)西西伯利亚平原:平原上____________广布,____________众多,分布着大面积耐寒的____________。
(3)内蒙古高原:一望无际的____________上,“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即是其生动写照。
(4)撒哈拉沙漠:连绵起伏的____________向我们展示了____________地区奇特的自然景观。
(5)亚马孙平原:地势平坦,几乎看不到裸露的地面。这里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____分布区,也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
(6)乞力马扎罗山峰上的雪帽,在____________的阳光下闪闪发光。众多的野生动物在树木稀少的草原上游荡。
(7)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____________的地区,有____________之称。大部分地区覆盖着厚厚的____________。每到暖季,成群的____________聚集在南极大陆沿海一带,是南极的代表性景色。
2.3世界大家庭
一、人口
1.世界人口数量
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总数突破____________。
2.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特点:世界上的人口分布是____________的。
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每个地区的人口分布,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
(2)人口密度
人口分布的情况可以用____________来表示。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____________,用“人/平方千米”表示。
二、人种
1.世界人种的种类
(1)在世界大家庭成员中,由于____________等原因,形成了不同的人种。
(2)划分人种的依据:人们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外貌方面的明显区别。
(3)人种的种类:世界人口被粗略地划分为____________人种、____________人种和____________人种。
2.世界人种的分布特点
世界人种在分布上既有大范围的____________,又有____________的零星分布。例如,黑色人种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洲,但由于____________原因,不少黑人也生活在____________洲、____________洲和____________洲。
3.对待世界人种的准确观念
(1)世界上所有人种都是____________的,没有____________之分,都是世界大家庭的成员。
(2)不同的人种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创造了独特的____________。这些富有浓郁特色的文化,使得世界____________百花园更加绚丽多彩。
三、语言
1.世界主要的语言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世界上的语言有很多种。其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____________,使用范围最广的是____________。汉语、英语、法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这几种语言被确定为联合国大会的正式语言。
2.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区
汉语:主要分布在中国和____________等地区。
英语: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英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大洋洲。
法语: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此外,比利时、瑞士、加拿大以及____________洲一些国家也流行。
俄语: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
西班牙语:主要分布在西班牙及____________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和北非地区。
四、宗教
1.三大宗教
(1)世界上有很多宗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世界三大宗教。
(2)三大宗教的传播范围很广,对许多国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2.宗教特色
(1)每个宗教都有各自的特色,体现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方面。
(2)____________是最具代表性的宗教文化景观。如今,很多宗教建筑已成为世界____________的宝贵财富。
五、国家和地区
(一)国家和地区的概况
1.现在,世界上有近____________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这是一个国家的____________。
2.目前,世界上还有一些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属地和有领土争议的地区,我们把它们叫做____________。例如,战事不断的克什米尔地区。
(二)国界划分的依据
1.国家与国家之间是有____________的,这是人为划分的。
2.国界线和领海范围以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总称领土。一个国家的领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三)国际差异
1.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差别很大
(1)国土面积的差异:不同国家陆地面积有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2)人口总数的差异:不同国家人口总数有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3)不同的国家在____________发展水平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世界上的国家通常被划分为____________国家和____________国家。
现在,世界上工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有____________多个,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洲、____________洲、____________洲、还有亚洲的____________等。
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分布在____________洲、____________洲、____________洲(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____________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4)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还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平,以及人们的____________水平等方面。
2.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1)20世纪60年代以来,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抓住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机遇,通过改进生产方式,开发新产品,加强____________,在经济和科技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缩小了与____________国家的差距。
(2)从总体来看,____________国家和____________国家之间仍然有很大差距。
(四)关爱世界大家庭
1.必要性: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是____________社会的成员,总会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发生各种各样的____________。
2.树立世界各国一律平等的观念:作为国际社会的成员,任何国家都应该在相互尊重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完整、互不____________、互不干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下,共同为维护世界大家庭的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合探究二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一、观察地球仪
1.地球仪的含义:人们仿照____________的形状,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地球仪上的经纬线
(1)地球仪上有很多条____________线和____________线,它们都有相应的____________。
(2)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也称____________。
(2)纬线:在地球仪上,同____________平行的线。
二、使用地球仪
1.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我们可以理解世界上的大洲和大洲、山脉与河流、国家和地区的____________状况。
2.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我们还可以利用地球仪上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确定世界上任何地点的地理位置。
3.地图上的经纬线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事物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经纬线地图上的经线指示____________方向,纬线指示____________方向。
4.利用经纬网,我们还可以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1)根据纬度的高低,可以把地球上的地理位置分为低纬度、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根据地球表面受热的情况和重要的经纬圈,可以把地球上的地理位置分为热带、____________带、____________带、____________带和____________带等五个温度带。
(3)五带的划分
北寒带,位于北极圈以北地区,纬度范围____________;
_______带,位于北极圈和___________之间,纬度范围23.5oN—66.5oN; 热带,位于____________之间,纬度范围____________。
南温度带,位于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纬度范围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带,位于南极圈以南,纬度范围66.5oS—90 oS。
(4)地方时
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所以总是从____________迎来黎明的曙光,由____________送走黄昏的落日。因此,在不同的地方形成了不同的地方时,经度每隔____________,地方时相差1小时。
第三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3.1家住平原(稻作文化的印记)
一、湄公河平原形成稻作文化的自然环境
1.地理环境:湄公河平原位于 洲东南部的 半岛上,是由湄公河
而成的平原。跨泰国、越南、老挝和柬埔寨。
2.气候、水文、土壤
湄公河平原地处热带,这里 ,水网 ,土壤 、 ,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 生产条件。 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
二、湄公河平原的稻作文化
1.稻作生产方式:(1)湄公河平原的 水平普遍较低,使得水稻生产的各个环节主要依靠 完成。稻作农业对 有着巨大的需求。
(2) 和 的季节,是湄公河平原的人们最为忙碌的时候。
2.湄公河平原人口 ,这与稻作农业对人力的巨大需求有一定关系。高产的
也能够满足众多人口的生活需求。
3.富有特色的聚落景观
(1) 的渠道和 的河流构成了水网,环绕着大片稻田和村庄。
(2)富有特色的建筑景观是 。
①它的建筑风格:以 、 为主要建材,用木桩支撑, 架设
②它的主要功能区:上层 ,底层圈养牲畜和放置农具。
(3)富有特色的生活方式
① 生产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② 生产海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这里的很多文化活动都与 生产息息相关,如柬埔寨的传统节日“ ”越南民间的表演艺术 ;很多农活需要村民协作完成,人们能够团结互助、关爱弱者。
4.湄公河平原是世界 的主产区,水稻生产决定了人们生活的内容和节奏,水稻的生产史也书写了这个地区的 史,
5.传统的 、 与收获方式,描述了人与 之间的关系,同时表达出人们对 的感恩之心。
3.1家住平原(用机械种庄稼)
一、美国农业的地位和生产条件
1.农业的地位
(1) 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它的农业人口不到全国人口总量的
%。但却养活了全国3亿多人,还有2/3的粮食出口国外。
(2)农业是美国人民的 之源,也是国民经济的 。
(3)北美洲的 ,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美国中部 地区,是美国
、 和 的主产区,也是世界著名的农业区之一。
2.农业的生产条件
(1)大平原开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大平原地区的土地 ,地势 ,气候 ,土壤 。
(2)大平原开展农业生产的人文条件:平原上的农业生产以 为主,而且规模普遍 ,都配有许多大型 和 。
二、美国农场的聚落景观
1.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四通八达的 将一个个农场全国各地联系在一起。
2.在靠近农舍的地方,间或有 和存放 的库房,它们与大片农田交织成一幅幅美丽的乡村风景画。
三、美国农村的面貌
1. 在改造美国农业的同时,也彻底改变了美国农村的面貌。
2. 、 、 和 铺设到田野, 、 开设在乡村,人们享受着现代化的生活。
3.2与山为邻 垂直的生计
一、安第斯山脉的地理位置
安第斯山脉从北到南纵贯 大陆,全长近9000千米,素有“ ”之称,秘鲁的大部分国土位于安第斯山区中,中部地区平均海拔4000多米。安第斯山脉属美洲科迪勒拉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的主干部分。
二、安第斯山区的环境特点
1.地形、气候
地势 ,海拔越高,气候越 ,空气越 ,对人类活动造成许多

2.自然景观的特点(1)特点:气候和植被类型 。从山麓到山顶 差异明显, 随之呈现明显的变化。
(2)原因: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生高 米,气温下降约 。因此,山体不同高度的自然景观差异明显。
三、安第斯山区的农业活动
1.安第斯山区生产生活景观
印第安人是南美洲的开拓者。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区的环境特点,形成山下山上不同的生产生活景观,
(1)海拔较低的山谷和山坡:开辟 ,种植玉米、 、小麦和大麦等农作物。
(2)山区高海拔处:气候极为寒冷,经常遭受霜冻,形成了广阔的 地带,居民已放牧驯养 和 为生。
2.印第安人文明
(1)印第安人很早就进入 文明时代。他们不仅培育了多种农作物,而且创造了古老灿烂的 ,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如今,在严酷的高寒地区,印第安人仍在辛勤劳作,与 和谐共存,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 和 财富。
山地之国
一、地理环境
1.横亘在欧洲腹地的 山脉,是欧洲最高大、 的山脉。
2.瑞士的自然环境
(1)坐落在 山区的瑞士,是个典型的 之国。瑞士人因此被称为“ ”。
(2)瑞士的山区占到了国土面积的 ,耕地只占国土面积的 ,
资源奇缺,缺乏发展 业的自然环境。
(3)瑞士 的地形、 的景观,以及 的城镇和 的乡村生活,成就了瑞士丰厚的 资源。
二、瑞士的旅游也及其影响
1.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来瑞士 ,或登山,或滑雪。
2.阿尔卑斯山区 的内容丰富多彩, 先进齐备,服务细致入微,一年四季皆为旅游者的 。
3,影响:旅游业是瑞士的 产业之一,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 和美誉。
业为瑞士创造了财富,提高了国民生活水平。
三、瑞士人的环境观
1.人们对 厚爱有加。
2.瑞士人很早就意识到 面积的狭小、 短缺与 增长、
发展之间的矛盾,严格 保护环境。
3.3傍水而居
耕海牧渔
1.独特的地理位置
(1)日本位于 ,是一个地域 、人口 的 国。
(2)日本由 、 、 和 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
(3)日本国土的特点:日本国土南北 ,海岸线 ,多 优良 。
(4)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日本拥有丰富的 资源。
2.强大的工业对日本渔业发挥的重要作用
(1)日本 业领先全球,所造 性能优良。
(2)发达的 业,织就了优质的 。
(3)先进的 ,为 捕捞提供了现代化的 和 。
3日本的“鱼文化”
日本由悠久的 历史,在长期与大海共存、与 业共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 ”,人们的生活处处散发着浓烈的海的味道。
(1)早期,渔民们主要在 地带捕鱼。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业的发展和捕鱼装置与技术的进步, 捕捞迅速发展起来。
4日本渔业的现实与未来
随着世界各国对海洋的重视,以及日本国内的 发展和 的增加,渔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新问题。
(1)现在,日本沿海的 和其他开发活动受到 ,水污染也得到了较好的治理,沿海水质逐渐恢复。
(2)由于 捕捞受到限制,许多渔民改变了过去 的习惯,转而大力发展,建设“ ”。
水上都市
一、威尼斯的地理位置
威尼斯属于 洲南部的意大利,位于意大利 部。
二、威尼斯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1.因水而生:1000多年前, 的祖先为了躲避外敌,开始在荒无人烟的岛屿群上建造家园。他们在岛屿的 处打上 ,填上土,然后再上面盖起了楼房。岛与岛之间的海面变成了 ,并在上面建起了几百座大大小小的 ,连接着众多岛屿。
2.因水而兴:商业贸易的发展,曾使各国富商、贵族云集于此,他们修建了无数豪华的 、 和 。
3.因水而美
(1)建筑特色:如今,威尼斯 的建筑依然沐浴在海风中,散发着无穷的魅力,以其独特的 风光和多姿多彩的 风情,成为人们欣赏水城风貌的 。
(2)交通特色:纵横交错的 构成了大街小巷, 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的“公共汽车”—— ,也有各家的“小汽车”—— ,还有专载游客的单桨平底木船—— 。
(3)节日特色:每逢重大的节日庆典,市民们划着各式 ,汇聚到主要河道的两岸;人们在密集的船上、岸上的楼顶上和阳台上观看激烈的划船比赛,欣赏精彩的传统节日。
4.因水而危: 倒灌与 上涨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侵蚀 和堤岸,甚至影响到整个城市的 。人们正在积极寻找 ,解决这些问题。
3.4草原人家
一、非洲热带草原的自然环境特点
在非洲,分布着广袤的 草原,这里一年之内有明显的 季和 季,对人们的 和 造成了很大影响。
二、非洲牧民的生产和生活
1.肯尼亚的南部及坦桑尼亚北部的热带 ,是 人的家园,他们以 为生。
2.马赛人的生产特色:每到 ,马赛人便以 为单位,带领着牛、羊或骆驼等牲畜,迁往其他较为湿润、水草丰美的地方暂住,他们每年大多循着一定的路线迁移,过着“ ”的生活。
3.马赛人的生活习俗
(1)马赛人过着极其简单的生活, 是他们主要的食物来源。
(2)马赛人多住在简陋的 里。村庄四周环绕着荆棘树枝,以防野兽侵犯。
(3)随着社会的发展,部分马赛人从 改变 ,生活也发生了变化,但仍保留了一些老的民风习俗。
(4)马赛男人大多身着 的披风,们认为 可以驱赶野生动物,既能够防身,又可以保护牛群。
(5)马赛人没有捕杀动物的习俗,也从不吃野生动物。
(6)在马赛人的社会里,拥有牛的数量越多的人越富有, 也越高。
(7)马赛人视草原为 ,自己也是草原的一部分。
现代化的牧场
1.澳大利亚牧业分布
(1)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及特点:位于南半球的 ,是世界上唯一占据整个 的国家。
(2)澳大利亚畜牧业的分布:集中分布在 和 的草原上。
2.“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1)澳大利亚牧业的特点: 比人多,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放养 数量和出口 最多的国家;羊毛量大质优;牧场规模大;牧民定居;机械化程度高;需要的劳动力很少,效率很高。
(2)澳大利亚发展牧业的有利条件:气候比较干热,近三分之二的土地是 ,草原平坦辽阔,适合大面积发展畜牧业。
3.牧场现代化
(1)澳大利亚牧场的规模很大。
(2)澳大利亚牧场使用现代化的机械,需要的劳动力很少,效率很高。国家工业化是牧业现代化的基础。
(3)①澳大利亚政府十分重视畜牧业的 与 的应用,在全国设有许多专门从事畜牧业研究的 机构,许多 中也有专门的畜牧业研究机构。西澳大利亚大学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全自动的 机器人。
②如今,牧民在放牧、打草、投料、剪毛、挤奶、屠杀等环节上都使用了 的机械
4.澳大利亚牧民的生活:经久不衰的业,给澳大利亚人带来了 和 ,并深深地融入了他们的文化生活中,如广为流传的民歌《 》,歌唱的就是畜牧业带给牧民的幸福生活。
3.5 干旱的宝地
石油的宝库
一、地理位置
洲西部的波斯湾地区,地处 、 、 三大洲的连接地带,濒临 海、 海、 海、 海和 海。
二、气候特点
波斯湾地区的大部分全年气候 ,降水 ,还有大片的 。
三、资源特点及其影响(重点)、
1.长期以来, 资源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使这里的人们生活比较 。
2.20世纪初,人们在波斯湾沿岸陆续发现了储量丰富的 ,这里的面貌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丰富的 储量,加上得天独厚的 位置,使得这里的 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世界各地,带回来巨额的 收入。
(2)石油的生产和销售,改变了世代居住在这里的 人的生活。
①当地人用石油换来的财富建设 ,完善 设施和住宅,发展 的工农业,人们的 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②波斯湾地区的国家因大量出口 而成为了富裕国家。
3.波斯湾地区发展的出路:石油资源的特点是数量有限,并不是 、 的。这些产油国在稳定石油生产的同时,也在努力寻找新的 发展方式。
沙漠绿洲
1.以色列的自然环境及影响
(1)位置:以色列地处亚洲西部、 的东南角。
地形:以 为主。 主要河流: 河。
气候:以色列北部为 , 南部为干旱的 。降水少,蒸发量大,且地区分布不均,北方降水较多达800毫米,南方降水少仅30毫米,年均降水量350毫米。以色列降水少,导致河流水量小, 短缺。
(2)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以色列气候十分干旱,水资源十分缺乏,可耕地面积有限,严重制约着当地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所以以色列的农业主要分布在沙漠中的绿洲上。
2.以色列的节水农业
(1)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色列人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 技术,使可灌溉土地大量增长。
(2)严格保护有限的水资源的 与利用。
(3)实施各种“ ”与“ ”措施。具体有喷灌、滴灌技术,生产、生活污水净化处理,淡化海水,修水库收集和贮存丰雨季节降水,鼓励节约用水等。
(4)尽量避免种植 作物,努力开发节水作物。
大量种植椰枣树,因为椰枣树比其他植物更能忍受含盐分较高的水。
(5)以色列人克服了 少、 贫瘠、夏季 的不利条件,利用有限的 资源,在沙漠中建起了片片 ,使该国跻身于农业
行列。
3.以色列的特色农业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色列进口低价值的粮食和饲料,集中力量种植 , 、
棉花和花卉大量出口到欧洲,以色列被称为欧洲人的“ ”“
综合探究三 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
1.认识区域地理特征的一半步骤是:确定区域的_____________,评价区域的_____________,关注区域的_____________,感受区域的_____________。
2.决定区域的基本特征的是区域的 和 。
3.利用________能够确定区域的位置与范围。一个地方的位置可以从 位置和 位置两个方面来看。
4.区域的自然条件包括 、 、 和 等。
5.要了解某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其资料来源包括文字、 、 和
6.在认识一个区域的时候,我们不仅可以从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区域的自然条件去认识,还可以从区域的 和区域的 去认识。
7.区域的人文特色主要包括区域的人口、 、城市和农村、 等方面。
8.区域的发展一般可以从区域的 、 和 发展水平等方面看出来。
9.南非充分利用其__________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采矿业和制造业;利用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发展 _________行业。
第四单元 文明中心—城市
4.1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
1.华盛顿的概况
(1)华盛顿,全称为__________________,是美国的首都。位于美国的__________,东临______________.
(2)历史上,________、费城等城市都曾做过美国的首都,而且当时还有几座城市争当首都。华盛顿之所以能成为首都,除了当地优越的____________外,更与特定的_____________密切相关。
2.华盛顿的规划特色
(1)格局:华盛顿市区以___________为中心,分为西北、东北、西南和东南四个区。站在国会大厦上,俯视全城,道路由此向西面八方辐射出去。
(2)职能和功能
华盛顿是世界上少有的仅以__________职能为主的大城市。______________是华盛顿的主要职能。
美国是当今世界最______________的国家,有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在华盛顿设立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在此设立_______________。
华盛顿还是一个全美和国际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拥有一批世界知名的___________和电台。
(3)城市规划的发展
华盛顿是世界上少见的、一直按照_____________的城市设计构想建设起来的城市。整座城市美丽而宁静,其单纯的_______________职能200多年没有发生改变。
4.2文化艺术之都:巴黎
一、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1)法国位于______________大陆的西部,巴黎是其首都,也是法国最大的城市,同时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
(2)巴黎地处法国__________部。____________河流经全城,蜿蜒穿过市中心,向西注入________________海峡。河中心有两个小岛,其中_________________岛是巴黎的发祥地。
2.巴黎地形与气候
巴黎位于巴黎盆地中,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年温和湿润。
二、文化艺术之都
不论在塞纳河边散步,还是在古老街巷中穿行,总会感受到巴黎令人叹为观止的_________________和浓厚的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巴黎贝人们誉为“世界文化艺术之都”。
1.从博物馆看巴黎文化艺术
(1)100多个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坐落杂在巴黎的各个角落。古典艺术的宝库_________________、近代艺术的殿堂_______________,以及现代艺术的象征____________,相互衔接,共同构成了法国文化艺术的巨幅画卷。
2.从人们的日常生活感受巴黎文化艺术
(1)巴黎是世界_____________经营的“都会”。沿塞纳河畔长达千米的书籍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爱书人。
(2)巴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左岸古旧的咖啡馆,丰富并点缀着巴黎人的文化生活。
3.巴黎形成文化艺术特色的原因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来自于它亮丽的______________,更多地来自于它的__________。长期以来,巴黎人对________________的敬重、对_____________的追求,造就了这座世界______________之都。
4.3 IT新城:班加罗尔
一、描述班印度和加罗尔的位置与环境。
1.印度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印度地处亚洲南部,东临_________,西濒_______海,是南亚最大的国家。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_________纬度,主要位于热带和亚热带。
2.班加罗尔的位置和职能
班加罗尔位于印度_______部,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是全球著名的_______________。
3.班加罗尔的气候
班加罗尔处于低纬度地区,属于_____________(温度带),全年气候比较温和,由于海拔在900米以上,气候凉爽,适宜人类居住。
二、班加罗尔信息产业的发展情况
1.发展过程
20世纪80年代初:印度政府就认识到_______________将深刻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1985年,印度总理_______________提出“用电子革命把印度带入21世纪”的口号,开始推动、扶持计算机软件业的发展。1991年,印度第一家软件技术园区在班加罗尔建立,它是印度众多软件园中发展___________、规模______________的一个。现在,印度成为世界公认的软件超级大国。
2.发展信息产业的有力条件
班加罗尔高校云集,培养出众多______________。这里是印度平均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印度人编写程序的能力,得益于古代印度文明在________和_______方面的深厚积淀。
_____是印度的官方语言之一,印度人无论是编写软件还是与客户沟通,都没有语言障碍。
软件园区拥有完善的_________________,庞大的__________________,可以随时与世界任何角落进行畅通无阻的交流。
三、信息产业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1.了班加罗尔________________的快速发展。
2.度近1/3的人才在此工作,增加了_____________。
3.网上处理日常事务,既方便又快捷。
4.信息产业为印度赢得了_____________,创造了巨大的__________________。
4.4 汽车城:蔚山
1.韩国蔚山的地理位置
韩国位于朝鲜半岛,与我国______________隔海向往,经济发展很快,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蔚山位于韩国_________,与韩国最大的港口______________相邻,海运便利,通过______________,能迅速把蔚山的货物输送到世界各主要城市。2011年,______________建成后,成为东北亚重要的货物中转港。
2.蔚山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前,蔚山还是一个小渔村。20世纪60年代初,韩国政府为快速发展经济,提出要在全国各地建设_________________。1962年,蔚山被指定为韩国第一个_____________。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蔚山已成为韩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人口超过100万。
3.蔚山的汽车工业
规模:世界最大规模的________________工厂。
产生特点:生产机械化程度很高,主要是_____________在操作。每条生产线上,都设有_________________监控产品质量。
完善的配套工业体系:
蔚山是韩国最大的汽车__________集散地,几乎所有为汽车生产_____________的工厂都云集于此,对韩国汽车工业发挥着____________的作用。
蔚山不仅是韩国的汽车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中心,而且还是一个汽车_____________中心。作为韩国首个___________电池汽车和_____________汽车的研究基地,蔚山正大力研发_____________汽车。
短短几十年间,蔚山从一个默默无名的_____________发展壮大为举世闻名的 ____________城,显示出________________-在推动城市发展中的强大力量。
4.5 城市规划的典范:巴西利亚
1.巴西的位置和环境
巴西位于南美洲,大部分位于热带,东临_____________,是南美洲________的国家,主要地形是平原和高原。
巴西利亚位于____________的高原上,由市区和几座卫星城市组成。由于海拔较高,气候凉爽,适宜人类居住。
巴西利亚是巴西的首都,是全国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中心。
2.巴西迁都的原因
里约热内卢染上了__________,城市人口过多、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城市问题严重。
政府决定将首都从__________迁至巴西利亚,以加强对广大内地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促进内地的发展,同时也可以缓解东部沿海城市的__________。
3.巴西利亚的城市规划
从空中鸟瞰,巴西利亚的城市像一架巨大的__________。大多数建筑物集中在机头、机翼、机身和机尾上。集中或分散的__________,与不同风格的__________交相映衬,使整座城市布局规整又不失活力。
市内主要发展服务业、__________、高科技产业和__________等,郊区则大力发展农业和养殖业,在城市周围形成宽广的绿色地带。
综合探究四 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
1.城市选址条件
便于防卫:河流中心的_____________、临海的_______、_______、隘口等地。
交通便利:河流沿岸、_______等地。
2.莫斯科的职能
莫斯科是俄罗斯的_______,是俄罗斯的_______、_______、交通和_______的中心,也是一座著名的国际大都市。
3.莫斯科的位置和环境
莫斯科位于俄罗斯西部的欧洲部分,地处_______。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_______,春季_______,夏季_______。
4.城市的特色
城市是人类在自然基础上创造的_______。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积淀,每座城市都有代表自己特色的_______。
莫斯科中心有许多历史建筑,其中最为著名的是_______。高大坚固的围墙、金碧辉煌的教堂与众多古老的楼阁,构成了无比美丽而雄伟的克里姆林宫艺术建筑群。
莫斯科是俄罗斯最大的_______,主要有_______、_______、电机、电子等工业。
莫斯科拥有1200多所图书馆。_______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之一。此外,还有150多个博物馆和美术馆。
市内剧院众多,_______是世界著名的_______所在地。
莫斯科的城市交通极为便利,拥有4个机场河9个火车站,以及规模庞大的_______。
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相配合,构成莫斯科城的几个圈层,形成了以_______为核心,呈_______和_______的城市格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