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维护国家利益第十课 建设美好祖国第二课时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热爱祖国,认识到今天的一切成就都是通过人民劳动创造的,实干才能创造未来。道德修养:(1)感知劳动创造的成就感、幸福感;(2)领会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形成诚实劳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意识;(3)初步了解职业道德规范,立志做未来的好建设者。法治观念:认识劳动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责任意识:努力学习,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劳动的重要性难点:实干才能创造未来。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今天,美丽的中国处处闪现出劳动者的智慧光芒。劳动有什么重要意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用劳动用实干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二)、讲授新课:运用你的经验:说起国家的发展,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你如何看待以上的观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发展是每个人的事,我们中学生也应关注国家发展,我们青少年也要勇于承担历史的使命,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一、劳动成就今天:1、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材料:“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出自:《尚书·周书》 :周成王灭了淮夷,回到王都丰邑,和群臣一起总结周王朝成就王业的经验,并向群臣说明周家设官分职用人的法则。其中他在教训他的各级官长要忠于职守、勤于政务时,说道:你们要认真对待你们的职责,不能怠惰忽略。你们要知道,功高由于有志,业大由于勤劳。“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意思是民众的生计、生活在于勤劳,勤劳就不会出现物资匮乏。人世间的美好梦想,都是通过劳动实现的;生命里的一切辉煌,都是通过劳动铸就的。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素以勤劳智慧闻名于世。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万里长城、都江堰、京杭大运河、故宫、大雁塔,每一项成就都是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今天,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没有大人民用辛勤劳动,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中国人民用实干精神创造了今天的辉煌。相关链接: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意思是说:保卫王朝不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臣武将要考虑的事情;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后来,有人把这一观点概况成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它是中华民族爱国情怀的重要表现。探究与分享:他们为什么令我们感动?寻找身边令你感动的劳动者,与同学们分享其典型事迹。新中国成立后,孟泰、王启民、许振超等一大批先进模范带动广大群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为国家建设做出了贡献。查阅相关资料,感悟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劳动模范精神。“火花强光”电焊工他们是普普通通的电焊工,他们一天要焊接无数根钢条,他们身上随处可见被溅出 的花火烫伤的痕迹,他们忍受着电 火花强光的刺射,忍受着难闻的气味,焊出了坚固的高楼大厦和堤坝, 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体现着自己的价值。2、每个人所处的岗位不同,从事不同的劳动,但都在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材料:在获得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人员中,既有安全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也有普通一线工人,既有医院副院长,也有耕耘在三尺讲台的教师。思考:这些人的劳动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劳动、是为国家做贡献;不同点:工种不同、学历不同、技术不同、贡献不同。正是无数劳动者兢兢业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成就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是国家的建设者,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二、实干创造未来探究与分享:轴承是各类机械装备的重要基础零部件,其精度、性能、寿命和可靠性对主机的精度、性能、寿命和可靠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精密高端轴承制造水平不高,对我国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限制。我国的技术专家不畏困难,坚持攻关,完成数百项技术创新,终于实现质的突破,使用中国精密高端轴承的高铁已经成为“中国名片”。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我国的精密轴承研制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他们之所以能成功,靠的就是“实干精神” 实干的精神核心在“干”,决不能说得多干得少,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但实干不是蛮干,更不是胡干、瞎干,必须要讲求正确的方法。我们要发扬实干精神:材料:“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复兴路上凝结的宝贵经验,更是开辟未来的强大武器。实践告诉我们,伟大事业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就只是镜中花、水中月。“说一尺不如干一寸。”“不实干苦干,只能是空头政治。”梦想、创新和实干,分别对应着理想主义的目标、科学主义的方法、现实主义的态度,矢志追梦、创新逐梦、实干圆梦,是“干”字当头、“实”字为先、善作善成的逻辑闭环,是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基本路径。最好的作风,就是踏踏实实干事。“撸起袖子加油干”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今天,国家建设展现出光辉灿烂的前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来越接近现实。把中国梦变成现实,创末来的美好生活,需要一代代人埋头苦干和接力奋斗,需要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只有继续发扬实干精神,才能用我们的劳动创造新的辉煌。阅读感悟:如果用一个词来描绘中国人的飞天之路,“实干”无疑再适合不过。飞天梦很浪漫,但通往梦想的路却异常辛苦、艰苦甚至痛苦。载人飞船必须确保“一丝不苟,分秒不差”。运载火箭上的二十多万个零部件、载人飞船上的数十万个元器件、飞行控制中心的上百万条程序语言,任何细小环节都不容有任何差错;上百个子系统、几千家协作单位、数十万科研人员,人人都必须是最可靠的螺丝钉。没有“严谨细实”的实干精神与务实作风,没有“零缺陷、零故障、零疑点”的极端负责意识,就不可能成就一次次的成功发射、安全飞行。从探空火箭首次成功发射到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唱响“东方红”,从勇士飞天、太空漫步到遨游“天宫”和“嫦娥”奔月,我国航天事业迈向梦想的每一步,无不铭刻着航天人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深深足迹。探究与分享: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应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中获得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实践活动为前提。在初中阶段,我们应该以学习知识为主,夯实基础,为未来参与社会实践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少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如何通过实干创造未来 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学习者、劳动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担负起历史重任,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彩。材料: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一定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学习者、劳动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担负起历史重任,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芒。拓展空间:中国首颗中学生科普小卫星——“八一少年行”科普卫星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搭载,在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11时38分,“八一·少年行”科普小卫星星箭分离,小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八一少年行”卫星在轨运行期间,航天专家将与八一学校联合组织天地协同的教育和科普活动。假如你是科普小卫星研制团队的一员,谈谈你读了习近平的回信后的感受并与同学们分享。我们一定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学习者、劳动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担负起历史重任,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芒。(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劳动的重要性,体会到了无私奉献精神的崇高与伟大,但在实干过程中我们应注重科技创新,并在生活中多参与实践创新,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为国家/献力献策。(四)、课堂练习:1、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寓意( D )A.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B.只有青少年才是国家的栋梁之才C.只有中国才会对青少年寄予如此的厚望 D.青少年的成长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性2、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下列能够体现劳动之美的名言是 ( D )①没有任何权宜之计能够让人逃避真正的劳动思考 ②财富是交换劳动的权利 ③体力劳动意味着对灵魂的拯救 ④劳动可以使我们摆脱三大灾祸——寂寞、恶习、贫困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3、在祖国建设的岗位上,有各种各样的的劳动者:工程师、科学家、工人、农民。以下说法不恰当的是( C )A.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B.不管从事的是什么职业,他们都是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C.科学家和工程师作为脑力劳动者,对祖国建设作出的贡献更大D.他们兢兢业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成就了我们的美好生活4、将来,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自然要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每个人都责无旁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青少年( A )①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②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③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④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世代相传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D. ①③④(五)、板书设计第二课时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一、劳动成就今天1、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2、每个人所处的岗位不同,从事不同的劳动,但都在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二、实干创造未来1、我们要发扬实干精神:2、少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六)、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