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屹立在世界东方》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感受建国的艰辛,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2.能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新中国的成立以及变化历程。3.珍惜当前的美好生活,树立建设祖国的美好志愿。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了解新中国成立的情况及发展历程。难点:珍惜美好生活,努力建设祖国。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图片导入师导语:同学们都去北京看过天安门吗? 知道它背后的意义吗?出示任务:看图片,了解历史。反馈指导:引导学生讨论分享。教师总结:1949年10月1日,首都30万军民齐聚天安门广场,参加开国大典。下午3时,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亲自按动电钮,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这时乐队高奏《义勇军进行曲》,礼炮齐鸣。之后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活动,欢庆新中国的诞生。至此,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的英勇奋斗,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设计意图:通过天安门的图片介绍,引入开国大典,让学生了解历史,体会历史。一、新中国成立活动一:记录激动人心的时刻师导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的英勇奋斗,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示任务1:在开国大典前夕,还发生了哪些大事呢?反馈指导:引导学生查找资料,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分享讨论。预设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的60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商讨新中国成立大事。毛泽东致开幕词,他自豪地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会议确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等人为副主席。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以五星红旗为国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采用公元纪年。预设2:国旗的诞生。1949年6月15日,全国政协会议筹备会承担了制定新中国的国旗这项重要任务 。1949年7月4日,决定登报公开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和国歌词谱。1949年8月中旬,曾联松将设计好的五星红旗图案稿寄给了全国政协筹备会。1949年8月20日,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共收到了2992幅国旗图案。曾联松的方案最初并未入选,后来在田汉的主张下才被收下。1949年9月23日,政协全体会议代表分组讨论了国旗方案,但并未形成定论。两天后,毛泽东在中南海召开了座谈会,说明了他赞成五星红旗的理由,并在与会代表间取得了共识。1949年9月26日,经过反复讨论,通过了第323号设计图案为当选图案。1949年9月29日,《人民日报》上刊发了新国旗的图样和制法说明,提供给社会各界制作使用。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由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首次升起。预设3:国歌的诞生。1934年春,田汉决定写一个抗日救亡主题的电影剧本,但尚未完成就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另一位共产党员、戏剧家夏衍接手将这个故事写成了电影剧本,聂耳主动要求为田汉写就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谱曲。这是聂耳短暂一生中的最后一个作品。《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后,立即就像插上了翅膀,在祖国大地上传唱开来。1949年7月4日,第六小组第一次会议决定决定登报公开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和国歌词谱。截至1949年9月21日,第六小组共收到应征国歌632件,歌词694首。1949年9月25日,马叙伦等主张暂用《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毛泽东主席赞同和支持歌词不改。会议结束时,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和大家一起放声高唱《义勇军进行曲》。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用洪亮的声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接着毛主席按动升旗电钮,伴随五星红旗冉冉上升,《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响起。预设4:国徽的诞生。国徽的样子: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齿轮和谷穗。象征意义:天安门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民族传统和革命精神,同时也是首都北京的象征,齿轮和谷穗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联盟。教师总结:展示课本第七十六页内容。出示任务2: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用各种方式进行纪念。写写你知道的纪念方式,体会人们的心情。反馈指导: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小组之间分享讨论。预设1:国庆70周年大阅兵。阅兵总体设计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也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坚持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总原则,着眼凸显联合编组、联合行动、联合保障、科学安排军兵种参阅力量和武器装备,精心编组各受阅方梯队,全视角展现“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精神风貌,充分展示人民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预设2:庆祝国庆文艺演出活动。预设3:国庆汇演捐赠活动。教师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终于结束了被侵略、被压迫的历史,挺直腰杆站起来了。设计意图: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与意义,感受人们的激动与兴奋之情。二、翻身做主人活动二:小小讨论会师导语:新中国成立后,广大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出示任务:看看课本第七十八页活动园内容,小组讨论,新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反馈指导: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分享讨论。预设1:扫盲行动:保障劳动人民的受教育权利。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约有5.5亿人。文盲率高达80%。在旧中国,劳动人民没有接受文化教育的权利,建国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在劳动人民中组织扫除文盲行动,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预设2:土地改革:把地主的地分给农民。1950年6月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我国土地改革在全面展开。到1953年春,除了中共中央决定不进行土地改革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约700万人)外,中国大陆的土地改革已宣告完成,3亿多无地和少地的贫苦农民获得了7亿多亩土地,免除了350亿公斤的粮食地租,实现了几代人“耕者有其田”的夙愿。预设3:婚姻法:倡导男女平等,保障妇女权利。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倡导男女权利平等、婚姻自由。1950年5月1日,首都20多万群众参加了庆祝劳动节的游行。伴随着激昂的口号、飘扬的红旗,被毛泽东主席誉为“普遍性仅次于宪法的根本大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正式实施,成为新中国第一部法律。预设4:西藏和平解放:废除封建农奴制,解放西藏。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西藏最终废除封建农奴制,解放了百万农奴和奴隶,西藏人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西藏的历史画卷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如今的西藏,经过沧桑巨变,经济发展,家园秀美,人民安居乐业。教师总结:从教育到土地、到妇女权利、到选举权……新中国成立后,广大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设计意图: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变化,增强学生对国家队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课堂小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使国家走向了繁荣富强的道路。只有国家强大,才不会受到它国的欺凌,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课后拓展】你还知道新中国成立后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后收集一下资料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