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2.4《少让父母为我操心》 第一二课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年级上册2.4《少让父母为我操心》 第一二课时 教案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少让父母为我操心
一.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为父母分担 第4课少让父母为我操心
二、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相关课标: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主题二“我的家庭生活”第1条“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第2条“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心家庭生活,主动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教材分析:
本课由两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爸爸妈妈多辛苦”。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少给父母添麻烦”。(本课时教学内容)该板块引导学生回顾家庭生活,通过体验或采访了解父母的工作情况,从而全面体会父母的辛劳,萌生体谅父母、感激父母之情。
在此基础上,教材引导学生开展调查和访问,作为课前的调查,课上进行汇报交流。教学时想方设法唤醒学生对父母“沉睡的情感”。可帮助学生戴上“放大镜”,捕捉那些最能触动内心的细节,可以是一双粗糙的手、裤腿上的灰尘……用这些细节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另外课堂上老师要将学生的课前调查进行梳理和整合,例如,指导学生算一算,每天父母花在工作、操持家务、赡养老人和培育子女上的时间一共有多少。
学情分析:
在现今的家庭中,小学生往往被家长视为“掌上明珠”,享受着长辈们的百般宠爱。他们在情感上得到的总是单向“输入”,接受了太多的关注与呵护,不懂得如何关心家人,久而久之,他们心中只有自己,凡事往往以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为中心,对日常的生活缺乏敏锐的观察力,很少顾及家庭和长辈的处境,对父母的辛苦付出视为理所应当,有的甚至根本不了解父母的工作状况。
三、教学(学习)目标
了解父母的辛苦,体谅他们的不易,激发感激父母、孝顺长辈的情感。
四、评价任务
通过体验或采访了解父母的工作情况,从而全面体会父母的辛苦,萌生体谅父母、感激父母之情。
五、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悟父母的辛苦,激发学生的体谅之情。
2.指导学生有效开展观察、采访等活动。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其他相关材料
学生准备:观察父母一日家庭生活、观察父母一日工作、小记者访谈记录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爸爸妈妈多辛苦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一日三餐是谁做的?
生:爸爸妈妈。
师:除此以外,爸爸妈妈还为我们做了什么?
生自由回答。
师:爸爸妈妈为我们付出很多,很辛苦!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一下爸爸妈妈有多辛苦。
接下来请仔细观看视频,看看父母都为你的成长付出了什么?
学生自主交流。
(设计意图:一日三餐是孩子们习以为常的,他们并不认为这些也是父母默默的付出,因此通过视频中的父母在日日夜夜中操劳到直不起腰杆更能触动孩子们的内心。让学生学会从细节处观察爸爸妈妈,懂得体谅爸爸妈妈的辛苦。)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爸爸妈妈多辛苦
1.活动与探究一:想一想,看一看
细心处有大发现:
你有留心观察过自己的爸爸妈妈吗?从他们身上的哪些地方会有怎样的发现呢?
小镜头
爸爸妈妈的一天:
(1)生阅读教材P24页三幅图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有没有在家帮父母做个家务活?
你是否体会过父母做这些家务活的辛苦?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设计意图:在日常生活中,家务活总是忙不完的,爸爸妈妈妈妈永远都是忙忙碌碌的,孩子们似乎永远都是旁观者,通过这样的讨论交流回忆与爸爸妈妈相处的细节,懂得爸爸妈妈的辛苦。)
2.活动与探究二:看一看,说一说
(1)生阅读教材第25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和父母在一起时,你留意过他们在做什么吗?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生完成教材P25空格内容,师指导、补充
从早到晚,父母总在忙碌,为工作努力,为生活奔波,为我们操心……让我们了解父母都在做些什么,试着体会他们的辛劳吧!
读下面的短文,你从哪里感受到小娟爸爸的辛苦?
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生活总有各种各样的无奈与辛苦,小娟的爸爸是普通的父母中的一个,通过对他的了解我们体会到每一个父母的伟大。)
3.活动与探究三:看一看,议一议
(1)生阅读教材P26页三幅图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父母工作的辛苦体现在哪里?
你有没有和父母一起去上过班了?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事先了解爸爸妈妈上班了,地方有什么规定和要求。特别要记住哪些是不能做的。在爸爸妈妈自己工作的时候,仔细观察。要注意安全,讲礼貌。
(设计意图:父母上班的时间作为学生很少去参与,偶尔跟着也是走马观花,在此次活动中有目的的去参与和观察,更能发现父母工作的不易。)
4.活动与探究四:想一想,说一说
(1)生阅读教材第27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通过上述采访,你能看出什么?
如果采访对象是你,你会怎么办?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生完成教材P27空格内容,师指导、补充。
(设计意图:有些父母因工作性质无法带孩子去上班,因此通过小访问让这些学生也同样了解父母的工作。)
5.活动与探究五:自主设计
(1)生阅读教材第28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当你面对自己父母是谁,你会怎么提问?
听完父母的回答后,你是心里有怎样的感受?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辩论、交流与分享。
(4)生完成教材P28空格内容,师指导、补充。
(设计意图:学生提前准备好访问内容,设身处地的去想一下父母的工作中会有怎样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其中,小组交流更能将不同的职业辛苦进行分享。)
八、板书设计:
爸爸妈妈多辛苦
父母的一天
辛苦
父母的工作
九、教学反思:
为了避免教学中,学生观察和采访任务不彻底,让学生在课堂中无法全身心投入其中,教师在本节课对教材内容作了适当拓展和提升,让学生不只是简单从课本中感知父母的不易,还要能够体会到生活中方方面面都有父母无私的付出。
本节课的教学让教师和学生都受益匪浅。在教学中,为了让教师的指导更有针对性,教材中不仅出示了范例,还提供了小贴士,教师再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素材。针对教材中的三个活动,在“父母一日家庭生活的观察”中,教师要在观察内容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在“跟父母上一天班”活动中,应重视对学生活动礼仪的提醒;在“小记者访谈”活动中,要提前对采访问题进行设计。
教学设计
少让父母为我操心
一.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为父母分担 第4课少让父母为我操心
二、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相关课标: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主题二“我的家庭生活”第1条“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第2条“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心家庭生活,主动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教材分析:
本课由两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爸爸妈妈多辛苦”。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少给父母添麻烦”。(本课时教学内容)该板块引导学生回顾家庭生活,通过体验或采访了解父母的工作情况,从而全面体会父母的辛劳,萌生体谅父母、感激父母之情。
在此基础上,教材引导学生开展调查和访问,作为课前的调查,课上进行汇报交流。教学时想方设法唤醒学生对父母“沉睡的情感”。可帮助学生戴上“放大镜”,捕捉那些最能触动内心的细节,可以是一双粗糙的手、裤腿上的灰尘……用这些细节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另外课堂上老师要将学生的课前调查进行梳理和整合,例如,指导学生算一算,每天父母花在工作、操持家务、赡养老人和培育子女上的时间一共有多少。
学情分析:
在现今的家庭中,小学生往往被家长视为“掌上明珠”,享受着长辈们的百般宠爱。他们在情感上得到的总是单向“输入”,接受了太多的关注与呵护,不懂得如何关心家人,久而久之,他们心中只有自己,凡事往往以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为中心,对日常的生活缺乏敏锐的观察力,很少顾及家庭和长辈的处境,对父母的辛苦付出视为理所应当,有的甚至根本不了解父母的工作状况。
三、教学(学习)目标
管好自己,少为父母添麻烦,以实际行动体贴父母。
四、评价任务
1.课堂交流展示点评,学生能了解从哪些方面为父母分担,不为父母添麻烦也是其中的一项,明白如何做是不为父母添麻烦。
2.将课堂所学落实到实际行动。(至少3种)
五、教学重难点
学生明白不添麻烦也是为父母分担的一项,并将其落实在日常生活、学习中。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其他相关材料
学生准备:了解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哪些行为增添了父母的麻烦。
七、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少给父母添麻烦
(一)视频导入
1.通过视频,你感觉到家是什么?
2.爸爸妈妈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们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视频中的音乐学生都非常熟悉,在音乐中随着看到的动画回顾自己从小到大得到的关心与爱护,激发他们心中对父母的感恩。)
(二)讲授新课
思考上节课我们观察到的内容,你的父母每天都在忙什么?
父母每天要做的事情算下来有多少?对此,你有什么感想?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交流了解父母的辛苦和忙碌,主动为父母分忧,少给父母添麻烦。)
目标导学二:少给父母添麻烦。
1.活动与探究一:看一看,想一想
(1)生阅读教材第29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看了上面四幅图片,你有何感想?
你平时有为父母减轻过麻烦吗?
你认为怎样做才能营好自己?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父母要做那么多事很辛苦。我们都爱父母,也想为他们分担。很多事情我们都帮不上忙。但我们最起码能做了营好自己,少给父母添麻烦。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自我评价,保持优点,改正缺点,做懂事的孩子。明白怎样做好自己,才能为父母少添麻烦。)
2.活动与探究二:想一想,说一说
小镜头:麻烦来了
(1)生阅读教材第30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是否有过上述类似问题
如果你父母给你说了,你会怎么做?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生完成教材P30空格内容,师指导、补充
有时候我们不能从父母的角度想问题,也会无意中给他们增添麻烦。因此,我们做事情的时候要多想想,自己的行为会不会为父母带来麻烦。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白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如果出现这些问题应该怎样去弥补与解决。思考情境中导致麻烦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懂得要少给父母添麻烦有时候需要从父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为父母着想。)
3. 活动与探究三:问一问,想一想
情景小探究
(1)生阅读教材第31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是否有过上述的想法?
你是否能够长期坚持如此?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或者一个举动,都有可能是父母徒增烦恼。要想为父母分忧解愁就从学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开始吧。
(设计意图:通过此活动让学生为自己设立合适的目标,并尽力坚持下去。懂得用主动的行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为父母分忧。)
(三)师总结:让我们好好体会父母的辛劳,懂得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用管理好自己的行动体谅、体贴父母。
我们已经长大了,如果我们能做得更好,父母就可以少为我们操心。
把你的设想写下来,班里的每一位同学都是监督员,看一看谁落实在行动上吧!
八、板书设计
少给父母添麻烦
管好自己
换位思考
实际行动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联系学生第一课时中的“父母一日观察”了解父母的烦恼来自哪些方面,再联系自己的平时表现,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哪些方面给父母带来了烦恼。课堂上选取案例让学生站在父母的角度想一想父母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样解决。从课堂上学生的发言来看,学生的想法和父母的想法并不完全一样。但学生们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仍值得肯定。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父母的辛苦,体会到父母的不易,并学会了换位思考,可以说学生学完本课后已经具备了相关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也被充分激发出来,但本课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生活中拿出实际的行动,把“我的设想”变为现实。课后的“知”变为“行”,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认真的思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