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这些事我来做一.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家务擂台赛 愿做哪种人二.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相关课标(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标):《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主题二“我的家庭生活”第1条“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第2条“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心家庭生活,主动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教材分析:本课由两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爸爸妈妈多辛苦”。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少给父母添麻烦”。(本课时教学内容)该板块引导学生回顾家庭生活,通过体验或采访了解父母的工作情况,从而全面体会父母的辛劳,萌生体谅父母、感激父母之情。学情分析:调查显示,80%的孩子在家都不做家务,其中64%的是家长不让孩子做家务,孩子做家务不但能帮父母分忧解劳,从小学做家务可以促进智力发育促进学生家庭责任感的形成。哈佛大学一个长达75年的研究发现,爱做家务的孩子幸福感更强,不爱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离婚、失业和犯罪。做家务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不做家务的孩子很难有出息。本课要引导学生尽力料理自己的生活,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大人沟通,争取自理自立、参与家务劳动的机会。三、教学(学习)目标1.通过家务擂台赛,培养独立意识和责任意识,主动承担家务。2.结合生活感受,提高独立能力,掌握家务技能。3.了解做家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能够自觉选择承担家务。四、评价任务1. 课堂展示自己会做的家务活,交流动手之后的收获。2. 课堂交流愿做哪种人,我们应当做好哪些力所能及的家务。3. 课堂交流“夏丛艳日记”材料故事,感受为父母分担,为家庭尽责的品质。4. 课堂交流展示点评讨论不爱做家务的孩子可爱吗?你自己身上有他们的影子吗?你想说些什么?五、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做家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难点:能够自觉选择承担家务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相关视频等其他相关材料学生准备:1.在家中,观察父母日常做的家务,并尝试帮忙。2.利用周末时间,准备5到8件夏季衣物预备“家务擂台赛”。七、教学过程活动一:观视频,深感知1.观看视频:致敬我们的父亲!!2.说一说:视频中的人为什么工作那么晚?工地上的父亲为什么那么辛苦的工作?看完视频后,你又什么感受?3.想一想:你还记得父母辛苦工作的场景吗?看到劳累的父母,你又什么感受?有没有想过为爸妈做些什么?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激活学生经验,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为我们辛勤操劳,营造一种替父母着想的氛围,从而想为父母分担的一种状态。活动二:【家务擂台赛】1.说一说:这些事情你都会做吗?你平时做过哪些家务呢?2.家务能力大测试:(1)请你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把自己做过的、会做的家务都记录下来。(2)比一比,谁会得最多?(3)播放视频《家务小能手与嘉宾比拼叠衣服,还现场教学》4.过渡语:你也能像视频中的小女孩一样,把别人比下去吗?5.班级家务擂台赛:(1)请设计几项家务擂台赛的项目。(2)请大家根据自己的长项自荐参加其中的擂台赛项目。 叠衣服比赛 剥玉米粒比赛 摘豆角比赛6.小采访:(1)你为什么会学做这项家务?(2)你为什么能把这项家务做得又快又好呢?(3)你在生活中一直坚持做这项家务活吗?你有什么感受?7.小提示:我们尝试着做家务,不仅能减轻大人的负担,而且在动手做的过程中,还会有许多收获。8.头脑大风暴:做家务有什么好处呢?你能说出一些来吗?9.知识窗:做家务好处多。(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大多已具备一定的劳动技能,因此课堂上不再安排时间让孩子学习技能,而是为孩子提供了展示的平台,通过孩子喜闻乐见的小擂台形式,选择了难度适中的折衣服比赛,让孩子们来展示自己学到的家务技能。在小擂台的流程安排上,可以先进行四人小组比赛,再选出代表参加全班的比赛。这样可以让每个孩子都有参与实践的机会,而不是只做课堂的旁观者。选出代表后,组员内又通过互助的方式帮助这位同学把衣服折得更好。助人者自助,在互助的过程中每个孩子的劳动技能又再次得到了巩固和提升。擂台为孩子们提供了实践的机会,但在实践之后还需要进一步梳理和提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采访、交流明确做家务的意义和带来的好处,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做家务的意愿和积极性。)活动三:【愿做哪种人】1.阅读角:夏丛艳日记。2.思考:读了这篇日记,你有什么感受?你能从主人公的身上学到些什么呢?3.小分享(课本第35页):有人愿意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并且做得非常出色。但也有人又不同的想法,看看他们的做法,并思考:(1)你觉得这些孩子可爱吗?(2)想象自己身上有他们的影子吗?4.我家有个小皇帝:(1)奶奶总是给她整理床铺。(2)到现在,他的书包还要妈妈来收拾。5.说一说:你是怎么看待这些同学的行为的?你是家里的小皇帝吗?6.提问:相比之下,你更愿意做哪种人?7.有的同学说自己很想做家务,但是……(课本第35页)8.小讨论: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设计意图:这篇日记为学生提供了正面典型事例,借助榜样的作用,让学生明白作为家中的小成员,应该主动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替家长分担。利用教材选取的学生生活画面,针对部分学生不愿意做家务的一些主观原因,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辨析他人的观点,旨在让学生理性思考做家务的意义与价值,懂得自已也是家里的小成员,不能只管好自己的事情,也应该合理安排时间为家庭出力,为父母分担,做个愿意主动承担家务劳动的好孩子。)课堂小结:学习和家务都是我们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件事情,学习能够帮助我们掌握知识,做家务能够让我们学会独立,学会更好地照顾自己。因此,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兼顾学习,也要勇于承担家务。课后拓展:回家后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吧!九、板书设计5这些事我来做家务擂台赛愿做哪种人教学设计这些事我来做三.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二课时 不让做怎么办 与家务活“签约”二、教学(学习)目标1.通过一封女儿写给妈妈的信来指导学生用智慧和真诚说服家长贏得参与家务劳动的理解和支持。2.结合生活感受,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恰当的方式与大人沟通,争取参与家务劳动的机会。3.通过家务小妙招,课堂进行一个做家务的经验交流会。4.通过承诺书的方式引导学生能做到主动做,长期做到坚持做家务活儿。三、评价任务1. 课堂交流大人为什么不让我们做家务,通过日记材料学到了哪些沟通的智慧。2. 课堂交流通过三块魔石,我们可以实现什么愿望。3. 课堂交流家务小妙招,完成“家务能手”卡,向大家介绍一下。4. 课堂展示各自的“家务承诺书”。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与父母沟通,利用家务锻炼自己的能力。难点: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能够自我调控,坚持承担家务活。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相关视频等其他相关材料六、教学过程活动一:观视频,深感知1.观看视频:自己在家帮爸爸妈妈做家务!2.你觉得视频里的小朋友家务做得怎么样?你在家里有没有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呢?你愿意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吗?(设计意图:承接上节课的话题,引入本节课的教学,聚焦“不让做,怎么办”的话题,以教材中的那封信为范本,启迪学生思考与大人沟通的智慧。)活动二:【据场景 析材料】1.我们很多同学都很乐意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可是刚才图片里的场景你遇到过吗?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的苦恼!莹莹的苦恼(一):莹莹不会做家务,但是上了这节课以后,莹莹也想回家学做家务,替爸爸妈妈分忧。但是,爷爷却说:“你还小,不会做家务没关系,长大后再学着做就好。”妈妈也对莹莹说:“你只要把学习搞好,其他事都不用管!”2.小讨论:(1)你赞同妈妈和爷爷说的话吗?为什么?(2)如果你是莹莹,你会怎么办?设计意图:本环节侧重对学生沟通智慧的引领,先鼓励学生设身处地的自己想办法。活动三:【不让做 怎么办】1.过渡语:有时候并不是自己不愿意做家务,而是大人不让我们做。他们总是担心这个,担心那个。2.家庭小镜头:课本第36页。3.七嘴八舌:大人为什么不让我们做家务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4.刘晓慧写给妈妈的信:(1)你觉得刘晓慧同学的做法好吗?(2)刘晓慧是怎么想的?刘晓慧妈妈又是怎么想的?(3)你觉得妈妈会被晓慧说服吗?为什么?(4)你从中学到了哪些沟通的智慧?5.道理魔石:送你一个《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它可以帮助你充实说服大人的理由。(方法与技能提示)6.莹莹的苦恼(二):莹莹也像晓慧一样,写了一封信,成功说服了爷爷和妈妈。莹莹开心极了,于是她想要大展身手为家人做一顿饭。结果……不仅做出来的菜半生不熟,还把厨房弄得一团糟。家人感到非常的不放心了……7.小讨论:莹莹为什么会失败呢?你觉得她应该怎么做?8.巧思魔石:选做家务要量力而行,先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始,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能胜任,就可以打消大人的顾虑啦!(方法与技能提示)9.莹莹的苦恼(三):莹莹在姐姐的建议下,选择了从简单的扫地开始做。但是莹莹在承担扫地任务的过程当中却没有认真做好,有时候觉得太累就不愿意扫了,有时候又扫不干净。于是爷爷和妈妈就说:“你还是搞好学习就好了,别扫地了。”10.小讨论:(1)莹莹的问题出在哪里呢?为什么后来爷爷和妈妈又不让莹莹扫地了?(2)由此,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11.恒心魔石:听说过“万事从来贵有恒”这句话吗?如果你能长时间地坚持做好家务,这份恒心一定能打动大人!(方法与技能提示)12.方法总结:要说服大人放心让我们做家务,不是件简单的事,那是需要智慧的。这三块魔石,它们能帮助你实现做家务的愿望喔!13.小小分享会:你也有过类似的烦恼吗?你当时是怎么解决的?你现在觉得应该怎么解决?14.试一试:家人为什么会这样说,他们是怎么想的?如果遇到下列情况,你会如何应对?(设计意图:有时候并不是自己不愿意做家务,而是大人不让我们做。他们总是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本环节侧重通过教材中同学的做法,引出教材中呈现的三块魔石引导学生应以自己的语言智慧、行动智慧与大人沟通而得到的“做家务权” 。)活动四:【与家务活“签约”】1.小调查:做家务情况。2.小发现:从调查中我们发现,自己还是有一些家务不会做的。任何人都不是天生就能把家务做好的。只要我们愿意尝试,乐于学习,一定能成为“家务小能手”!3.思考:说到要“学”,那么我们向谁学,怎么学呢?请你说一说,我们有哪些途径可以学习到怎样做家务的?4.小镜头:我来学做家务活(1)我向爷爷学习择菜的方法(2)从电视节目里也能学5.“家务能手”卡。6.学习家务小口诀。7.知识窗:家务小妙招。8.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家务小妙招?赶紧向大家介绍一下吧!9.提问: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做家务的本领,如何才能促使自已更积极主动地做家务呢?10.阳阳的家务作业:(1)你参加过类似的活动吗?还能设计哪些有趣的活动来调动大家做家务的积极性呢?(2)你平时是怎样坚持做家务的?把自己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吧!11.制作家务承诺书。家务承诺书身为家中的小主人,我自愿承担的家务是:________________,为美好的家庭生活贡献力量。现在,我郑重承诺:每天负责这些家务活,保证按时、认真地完成,接受爸爸妈妈的监督。签字:年 月 日(设计意图:这一板块从调查学生做家务的情况入手,链接学生的生活经验,从会做的家务谈起转向“想学做的家务”,鼓励学生学做家务,帮父母分担家务活。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约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通过交流分享,渗透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学做家务。全班围绕“家务能手”卡进行交流时,教师应从学河途径、对象、方法、体会等维度,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学会某项家务活的经验,导学生向同伴学习,向生活学习,积极主动学做家务。这个版块还聚焦“坚持”,旨在让学生明白帮助父母分担不是做几次家务,而是要长期坚持。四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不喜欢受管束,单纯地靠老师布置作业去坚持做家务并不能调动他们内心的劳动意识和家庭责任感。因此需要给他们充分的自主权,选择他们喜欢的方式来促使自己坚持替父母分担家务,激发他们内心潜藏的驱动力,将替父母分担家务内化为他们日常的行为习惯。)课堂小结:主动学做家务只是第一步,能长期坚持做才是最棒的!七、板书设计5这些事我来做不让做 怎么办与家务活“签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