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2.6《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 第一二课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年级上册2.6《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 第一二课时 教案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
一、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 第六课 《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
二、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相关课标(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标):
本课的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主题二“我的家庭生活”第1条“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第2条“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心家庭生活,主动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教材分析:
家庭是学生重要的生活场所,在成长过程中,儿童从家人那里得到了细心的照顾,感受到了温暖,这种家庭关系容易使学生把家人对自己的照顾视为理所当然,导致学生在为家庭做贡献,为家庭尽责任方面的认知和行动都有不足。因此,教材通过设计家庭贡献、家庭责任的内容,意在提升学生的家庭意识,增强学生为家庭做贡献为家庭尽责任的思考和行动。从而,落实课程标准“我的家庭生活”中要求学生关心父母长辈,关心家庭生活,有一定家庭责任感的内容。
本科有两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我的家庭贡献”以学生的家庭贡献为主题,通过设计陪伴、关心、支持家人,为家庭事务出主意,积极联络家人间的感情等几种为家庭做贡献的内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创意和行动为家庭做贡献。第二个板块,“我也有责任”以学生的家庭责任为主题,设计了让学生认识自己的家庭责任、体会负责任精神的内容,同时,还涉及了积极践行,处处为家庭着想的活动和阅读角,引导学生成为一名对家庭有贡献有责任感的家庭成员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从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他们经过前三年课程的学习,在对家庭的情感上有所发展,已形成了一些初步的爱家庭、做贡献的意识,对人和事物的认识逐渐摆脱形象思维的特点,初步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再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此,确定以下教学方法。
三、教学(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关心家庭生活,关心家人,关心家庭事务。
2.初步具有为家庭和谐做贡献的意识和行动。
四、评价任务
评价方法可以是纸笔测试、口头问答、行为观察、调查访问等。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懂得家庭的幸福需要每个人都做出贡献,不仅仅是父母的事情。
2.难点:让孩子明白为家庭做贡献应该是自发的积极主动的行为,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其他相关材料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的好朋友小刚,今天有件棘手的事情需要你们帮助。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看大屏幕。
1.情境一:小刚的爷爷突然生病了,爸爸妈妈都要上班。家里又没有人照顾爷爷,该怎么办呢?
2.师: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3.生自由回答。
4.师:有些同学回答得不错,那就是小刚可以在课余时间照顾。小刚是在承担家庭责任。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我们该如何为家庭做贡献,承担责任的问题。
(设计意图:以故事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孩子们处理问题的积极性,也为下一个活动作铺垫。)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我的家庭贡献
活动与探究一:想一想,说一说
(1)生阅读教材第42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有没有对家庭做过贡献? ☆你对作贡献保持什么态度?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师小结:家庭中的每位成员都很重要。家庭的幸福需要每位成员做出贡献。作为孩子,我们也要对家庭有所贡献。家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支持,都是家庭成员对家庭的贡献。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年纪小,但是也能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激发孩子为家庭做贡献的积极性。)
活动与探究二:看一看,想一想
(1)生阅读教材第43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身边有个类似的事情吗? ☆你认为哪些事情属于家庭之间相互陪伴?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师小结: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是不可缺少的。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陪伴,相互支持,相互关心,就是家庭成员对家庭的贡献。
(设计意图:以课文中故事为基础,让孩子们感受到家人之间相互陪伴、互相帮助的温暖与主要性。)
活动与探究三:说一说,写一写
(1)生阅读教材第44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对家庭做过哪些贡献? ☆为家庭做贡献和你的心情怎么样?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师小结:作为家庭的一员,尽管我们的能力有限。但是也可以为家庭事务出主意,用我们的创意和劳动为家庭做贡献吧。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仔细考虑日常生活中为家庭做过的贡献,深刻感受能为家庭做贡献的成就感。)
活动与探究四:演一演
(1)生阅读教材第45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认为上述方法怎么样? ☆你还能想到什么样的妙计?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师小结:同学们真是奇思妙想,说的真棒!看来啊,孩子是维持家庭亲情的纽带。你付出一点,我付出一点,家庭就会越来越温暖。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发散思维,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大家出谋划策。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小总结,也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堂小结:
同学们,经过刚才大家的沟通和发言,我看到了大家的成长,有的同学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在家庭中该尽的义务和责任,有的同学深深感受到了父母的不容易。只要我们大家一起处处为家庭着想,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会认为家庭事务只是大人的事情。
八、课后拓展:
记录你平时常常为家庭做的贡献有哪些?
九、板书设计
6.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
贡献:陪伴 关心 支持 家人
责任:践行、收获
十、教学反思:
1.能够结合课本内容,将家庭贡献与家庭责任内容进行沟通和交流。
2.文中案例谈论深刻,孩子们能提出自己的“好点子”。
3.在与实际生活中的案例相连接方面不够,很多实例没有让孩子列举出来。
4.重在后续生活中的表现,如果能和家长做好沟通,一起努力培养孩子做贡献的意识和能力,会事半功倍。
教学设计
《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 第六课 《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第二课时
二、教学(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为家庭尽责任,懂得不管年龄大小,家庭成员都要承担家庭责任,要有负责任的精神。
2.通过自身体验、召开家庭会议、交流园、出点子、演一演、写承诺书、阅读感悟等活动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家庭责任感。
三、评价任务
评价方法可以是纸笔测试、口头问答、行为观察、调查访问等。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为家庭尽责任,懂得不管年龄大小,家庭成员都要承担家庭责任,要有负责任的精神。
2.难点:每个家庭成员都要主动承担家庭责任。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其他相关材料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与探究一:想一想,看一看
(1)生阅读教材第46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对上述情形的看法是什么? ☆如果出现了上述情况,你会怎么办?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师小结:家是一个特别的地方,这里有爸爸妈妈这样的大人,也有像我们这样的小孩。在家庭中大人要尽的责任,我们年纪虽小,但也要尽到自己的责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为四年级小学生,我们有能力为家庭做出贡献。也应该意识到为家庭负责人的重要性。)
(1)生阅读教材第47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对上述材料有何看法? ☆假如你是文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办?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师小结:家庭责任的承担,不能仅凭一时兴起,需要有负责任的精神,坚持到底的责任。
(设计意图:转换角色,让孩子意识到,为家庭负责人不仅是发自内心的想法,而且是我们应该形成习惯的事情。)
活动与探究三:看一看
(1)生阅读教材第47面阅读角和活动圆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认为上面事列对你有用吗? ☆你认为自己具备这种精神吗?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师小结:有了为家庭负责任的精神,我们就会处处为家庭着想。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会认为这只是大人做的。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深刻理解,为家庭负责不仅仅是在家里的时候做一些家务,更重要的是将家人放在心里,为家人分忧。)
活动与探究四:读一读
(1)生阅读教材第48面的阅读角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读了此篇文章,你从文中感受到了什么? ☆假如你是主人公,你会怎么做?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师总结:我们要增强家庭责任意识,体会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重要性,能主动为家庭做贡献,尽责任。承担家庭责任,不能仅凭一时兴起,需要有负责人的精神,坚持负责到底。
(设计意图:让孩子懂得不管是为家庭做贡献,还是为家人负责任,我们每个人其实都能做到,就看你内心愿不愿意。主要去做,就能做好。)
课堂小结
同学们,经过刚才大家的沟通和发言,我看到了大家的成长,有的同学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在家庭中该尽的义务和责任,有的同学深深感受到了父母的不容易。只要我们大家一起处处为家庭着想,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会认为家庭事务只是大人的事情。
课后拓展
每人设计一个“我的家庭承诺书”,列举五项你要为家庭做出的贡献内容,需要实际有效,下周根据实际表现,课上进行沟通交流,看看谁能全部做到。
七、板书设计
6.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
贡献:陪伴 关心 支持 家人
责任:践行、收获
八、教学反思:
1.能够结合课本内容,将家庭贡献与家庭责任内容进行沟通和交流。
2.文中案例谈论深刻,孩子们能提出自己的“好点子”。
3.在与实际生活中的案例相连接方面不够,很多实例没有让孩子列举出来。
4.重在后续生活中的表现,如果能和家长做好沟通,一起努力培养孩子做贡献的意识和能力,会事半功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