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3.9《正确认识广告》 第一二课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年级上册3.9《正确认识广告》 第一二课时 教案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9.正确认识广告
一.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 第9课 正确认识广告
二、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相关课标: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8条“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体会现代传媒,尤其是网络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在有效获取信息的同时,增强对信息的辨别能力,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网络道德、法律规范,做到文明上网”。
教材分析:
本课由三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无处不在的广告”旨在让学生认识广告的多种形态,尤其是那些隐性的广告。这个板块重点介绍商业广告的功能以及它是如何影响费者的购买行为。第二个板块“广告都可信吗”旨在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验进行辨析,使他们能够辨别广告的真实性,警惕虚假广告,从而学会理性地消费。第三个板块“学会识别广告”旨在教会学生在面对诱导式广告时,如何躲避猛烈攻势,善于识别,不被广告牵着走,学会做聪明的消费者。
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的一个关键期,是个体完成社会化进程的重要阶段。然而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对广告与消费及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广告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具体影响、广告对消费者心理变化的影响知之甚少。当他们坠入到信息的海洋时,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广告中的虚假、不良甚至低俗内容进行筛选。因此,在生活中需要有人帮助他们认识、判断、筛选广告,有效地减少各种无效和消极信息造成的不良影响。
三、教学目标
1.知道广告分为商业广告、公益广告等等,了解生活中的广告无处不在,形式多种多样。
2、了解商家做广告的目的,明白广告有传递信息、提高产品知名度、劝说人们购买等作用。
四、评价任务
1.课堂交流反思,说出在哪里能看到或听到广告,至少举出三个例子。
2.说出广告的功能,至少两个。
五、教学重难点
了解广告的特点和功能。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制作并发放广告分享卡
学生准备:观察生活中的广告,收集广告宣传页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一:广告欣赏
1. 播放:可口可乐创意动画广告视频。
2. 交流:说说欣赏广告后的感受。(预设:觉得可乐很好喝、很诱人)
3. 揭示课题:“广告”。
(设计意图:借助创意动画的广告视频,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引发对“广告”的兴趣。)
二、活动二:广告无处不在
学习环节1:无处不在
1. 交流: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广告?(预设:电视上、网络上、宣传单上、公交车上等)
2. 补充:公交站、超市、杂志报纸、街头楼宇各类广告牌、朋友圈等。
3. 总结:广告无处不在。
4. 讨论:“广告小达人”小组讨论分享广告。
5. 汇报:小组以自己喜欢的形式汇报,如小组表演广告等。
(设计意图:以分享卡形式迅速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接轨,也为下一个活动做铺垫。)
学习环节2:形式多样
1. 活动:“火眼金睛找一找”,从老师播放的影视作品中找到隐形广告。
2. 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隐形广告?隐形广告有什么好处?
还可以从综艺节目、大型活动和体育赛事中找到隐形广告。
3. 小结: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广告形式越来越多样,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知名度。
(设计意图:通过找一找,说一说,了解广告的形式是多样的,生活中还有存在很多隐形广告。)
三、活动三:广告功能多多
1. 补充:商业广告中商家投放广告需花费高昂的广告费。(举例:中央一台黄金时间中投放一次30 秒的广告需20 万)
2. 讨论:为什么商家愿意花费那么多钱做广告?
3. 预设:传递信息、提高知名度、劝说人们购买。
小结:广告无处不在、形式多样是现如今重要的信息传播途径之一,面对形形色色的广告,你有什么感受?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广告?下节课,我们再来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事例和小组讨论,了解商家做广告的目的,明白广告的功能。)
八、课后拓展:
回家的路上留心观察一下,看看都有哪些广告。(同时注意交通安全哦)
九、板书设计
9. 正确认识广告
种类 呈现方式 特点和功能
十、教学反思:
1.在课前让孩子们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广告,并收集了一些广告的单页,拉近了孩子与文本的距离。
2.在教学中,基本上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老师仅仅是引导的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教学设计
第9课《正确认识广告》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 第9课 《正确认识广告》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相关课标: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8条“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体会现代传媒,尤其是网络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在有效获取信息的同时,增强对信息的辨别能力,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网络道德、法律规范,做到文明上网”。
教材分析:
本课由三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无处不在的广告”旨在让学生认识广告的多种形态,尤其是那些隐性的广告。这个板块重点介绍商业广告的功能以及它是如何影响费者的购买行为。第二个板块“广告都可信吗”旨在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验进行辨析,使他们能够辨别广告的真实性,警惕虚假广告,从而学会理性地消费。第三个板块“学会识别广告”旨在教会学生在面对诱导式广告时,如何躲避猛烈攻势,善于识别,不被广告牵着走,学会做聪明的消费者。
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的一个关键期,是个体完成社会化进程的重要阶段。然而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对广告与消费及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广告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具体影响、广告对消费者心理变化的影响知之甚少。当他们坠入到信息的海洋时,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广告中的虚假、不良甚至低俗内容进行筛选。因此,在生活中需要有人帮助他们认识、判断、筛选广告,有效地减少各种无效和消极信息造成的不良影响。
三、教学(学习)目标
1.知道虽然生活中的广告繁多,但并不是所有的广告内容都是可信的,我们要学会辨别广告的内容。
2.识别广告中的虚假内容,做聪明的消费者。
四、评价任务
1.课堂交流展示点评,让学生明白虚假广告不可信并说出虚假广告的危害。(知道三种)
2.学会识别广告,能说出破解这些“秘密招数”的方法。(至少3种)
五、教学重难点
学会识别广告,不被广告牵着走。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其他相关材料
学生准备:了解因为虚假广告造成损失的事例。
七、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广告并非都可信
1. 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生活中广告无处不在,广告有传递信息、提高知名度、劝说购买等功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正确认识广告》,了解广告里藏着的秘密。首先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相信广告吗?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小调查。
2.出示课本67页的小调查,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调查的内容,然后如实填写小调查。
全班交流:展示学生填写的小调查表。
你买的东西和广告上宣传的有差距吗?请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教师小结:同学们,其实广告的内容不一定都可信,虚假广告就更加不可信了。
(设计意图:通过填调查表和小组讨论,明白广告的内容不一定都可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秘密招数真不少
1. 交流:广告有哪些秘密招数?
预设:
(1)明星代言,盲目相信明星。
(2)贪图便宜,看到打折就想买。
(3)盲目跟从,看别人买什么自己就想买什么。
……
(板书:秘密招数真不少)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广告的“秘密招数”,而后链接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出广告中更多的“秘密招数”。)
三、虚假广告危害多
1.交流:学生交流在课前搜集到的虚假商业广告。
2.虚假广告有哪些危害?
预设:
(1)会对消费者造成身体上的伤害。
(2)会对消费者造成精神上、心理上的伤害。
(3)会使商家受到法律制裁。
(4)会使商家遭受经济损失。
3. 辨析:哪些是虚假广告?用你们的火眼金睛一辨真假吧!
(1)薯片——100% 不含反式脂肪酸,还能瘦身哦!
(2)运动鞋——非一般的感觉,让运动与众不同!
(3)保健品——包治百病,延年益寿!
4. 法律知识拓展
“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广告主应当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四条
(设计意图:搜集身边的虚假广告,通过讨论明确虚假广告的危害,学会识别广告。)
四、抵御诱惑有妙招
1. 案例:“彩色蘑菇”的诱惑。(出示卡通频道中常见的花花绿绿、色彩鲜艳的玩具、零食)
2. 合作讨论:你们能想到哪些帮助小朋友们抵御广告诱惑的小妙招呢?
预设:
(1)请父母帮助判断。
(2)同类商品作比较。
(3)根据实际需要购买。
3. 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广告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其中既有传递正能量的公益广告,也有虚假广告。广告并不是完全可信的,广告里有很多“秘密招数”。虚假广告会给消费者和商家造成危害。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学会正确认识广告,做聪明的较为理智的消费者。
(设计意图:聚焦典型事例,通过小组讨论,能说出破解这些“秘密招数”的方法。)
八、课后拓展:
留意生活中的虚假广告,并说给爸爸妈妈听。
九、板书设计
9. 正确认识广告
正确认识广告 虚假广告的危害
十、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一些具体形象的事例让学生们明白了了虽然生活中的广告繁多,但并不是所有的广告内容都是可信的,一些虚假广告会对我们造成危害,所以要识别广告中的虚假内容,做聪明的消费者。在学习中,注意运用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极大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