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戏剧专题训练——曹禺(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戏剧专题训练——曹禺(含答案)

资源简介

戏剧专题训练----曹禺戏剧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第三幕)
曹禺
[剧中人物]
觉慧——大房三子,三少爷;鸣凤——大房的侍婢;高克明——高老太爷的三子;周氏——高老太爷的大儿媳;王氏——高老太爷的四儿媳。
觉慧:(全身充溢着不可阻塞的生命的力量)我活着,我活着,我在活着!(大叫)鸣凤!
鸣凤:(缓缓低低地)我在这儿呢!(步入月光中)
觉慧:(快步走到她的面前)好长的时间,你不知道我多想念你。
鸣凤:(温挚地)您还要去钓鱼么?
觉慧:不,不,先不,(拉着她的手)我要在月亮下面看看你。
鸣凤:(微微含羞,却一点也不拘泥。一双明慧的大眼睛蓄着无限的情感,凄惘而企慕地)三少爷!
觉慧:(温和而急切地)鸣凤,你想明白了?
鸣凤:(低头)嗯,想明白了。
觉慧:(希望地)那么你……
[鸣凤摇头。
觉慧:(不懂)怎么?
鸣凤:不,我还是不,您知道我多,多爱,可是——(微微叹一声)
觉慧:(宽解,怜爱地笑着)鸣凤,你这个小小的人儿,你的小心里哪装得下这多忧愁?别再想了,我们中间并没有什么障碍的。
鸣凤:(沉郁地)有的,在上面的人是看不见的。(忽然热烈地)为什么非要想着将来呢?为什么非要想着将来您娶不娶,我嫁不嫁这些事呢?(委婉地安慰)三少爷,能像现在这样呆一天,就这样待一天多好呢?
觉慧:不,鸣凤,这样待下去,太闷了,我不愿意瞒着。我要叫出来,我要喊,我要告诉人。
鸣凤:不,三少爷,千万别!那您就把我毁了,把我这场梦给毁了
觉慧:这不是梦。
鸣凤:这是梦啊,三少爷!您喊不得呀!三少爷,我求您!求求您!您别喊,您一喊,梦醒了,人走了,就剩下鸣凤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您再叫我怎么过呀!
觉慧:(真挚地)鸣凤,我不会走,陪着你,我会永远陪着你的。
鸣凤:(凄笑)三少爷,这不是梦话吗?(忽又天真地)可是三少爷,我真爱听哪!(凝望慧)您想,我肯醒么?我肯叫您喊醒么?(欣悦地)我真愿意月亮老这样好,风老这样吹,我就听,听,听您这样说下去。
觉慧:鸣凤,我明白你,在黑屋子里住久了的,会忘记了天地有多大,多亮,多自由!
鸣凤:我怎么不想?怎么不想?我难道尝不出苦是苦,甜是甜,我怎么不想一个自由的地方?
觉慧:那你就该闯一下啊!
鸣凤:(苦笑)您要我这么去闯呀!(惋惜地)要是您不是您,我不是我,我们就是一块儿长大的朋友,兄妹,多好啊!
觉慧:那也许不相识呢,不认识呢。
鸣凤:就是说呀,常在一起,反倒会不认识了。都是主人就不稀奇了,都是奴婢就不稀奇了,就因为是您是您,我是我,我们……
觉慧:(耐不住)鸣凤,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你为什么还是“您”那“您”地称呼我呢?你不觉得……
鸣凤:(温婉地)我说惯了,您就让我这样称呼吧。(不自觉地流露)我就是一个人在屋里,低低地叫您,喊您,跟您说话的时候,也还是这样叫呢。
觉慧:(惊讶)你一个人在屋里说话?
鸣凤:(寂寞愁苦地)没有人跟我谈您啊!
觉慧:(感动地)你,你说些什么呢?
鸣凤:(又笑着)见着了,又说不出来了。(天真里透着凄凉之感)我真是有好些好些话,我一个人在屋里,真是说不完的话呀!说着说着,就觉得您对我笑了,说着说着,我又对您哭了,(眼泪流下来)我就说,说,一个人说到半夜……
觉慧:(哀怜地)鸣凤,你就这样地爱!
鸣凤:嗯。(凝视着月光,眼里闪着晶莹的泪)
觉慧:(矜怜地)这样太苦啊,你!
鸣凤:不。
觉慧:都是我,你才这样苦,是我害了你!不,鸣凤,我还是要告诉人,我要去跟母亲说。这样隐隐瞒瞒的,就等于是欺负你。我要跟太太说,我要,要娶你的。
鸣凤:不,不,您千万别去说呀,您不要觉得您害了我,您叫我苦,您欺负我,一样都不是。我是这样的犟脾气,只要是真好的,真正好的,不能再好的,我都甘心!不管将来悲惨不悲惨,苦痛不苦痛,我都不在乎。我在公馆这几年,慢慢我也学得能忍啦。
觉慧:一个人不该这样认命的。
鸣凤:我不是认命呀!譬如说太太要我嫁人,那我就要挣了。但我知道我们的身分离得多远,我情愿老远老远地守着您,望着您,一生一世不再多想。您别难过,您放心吧,我愿意就愿意定了,不,就不定了。就这样好不好?求您答应了吧,您不要告诉人,您谁也不要告诉。
觉慧:(沉思)也许,也许我想的太早了,不过早晚我要对太太讲,我要……
鸣凤:(没奈何地)您为什么老想着那做不到的事情呢?现在不已经很快活么,为什么为着想将来,先把眼前这一点快乐就毁了呢?您不是说今天晚上要教我一段讲月亮的词么?(拉着慧)走吧,您给我讲吧,我们进去找书来讲吧,好不好?
觉慧:(也快活起来)好,好。
鸣凤:(谛听甬道外有足步声,笑着)走,走,快进屋去,有人来了。
[鸣凤和觉慧进了甬道右面的门。
[周氏、克明和王氏由甬道缓缓踱进。
周氏:(沉吟)三弟,你说怎么办呢?
高克明:(不愉快)我没有什么意见,不过这是父亲的意思,他说……
周氏:(急辩)三弟,我不是不送,不过……
高克明:(烦躁)不要多听外面的闲言闲语,冯老太爷既然说明白了要她侍候太老太太,而且要叫她读书念佛,每天做些上等人的事,吃得好,穿得好,这,这……
周氏:(强笑)就是有人讲,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啊?
高克明:所以就要多陪几年了,哪怕,哪怕……
周氏:(缓缓地)到了老,也不许她嫁?
高克明:那也没有什么呀,反正一进了冯家的门,就升了一级,从这以后,就叫“凤姑娘”了……
王氏:(一直冷眼望着,忍不住插嘴)就是说呀,谁的姑娘啊?是太老太太的姑娘啊?还是冯老太爷的姑娘啊?
高克明:(含含糊糊)这就不管她啦。譬若当姨太太呢?这总比半姨太太又高一层了。
王氏:(尖锐地)三哥。这话不是这么说,当姨太太也是姨太太,也有个名分哪。(对周)这样我倒没听说过。这叫什么呢?这样,明着是“凤姑娘”为着尽孝,暗着是……(用劲地扇着)
高克明:大嫂,送在你,不送也在你,就有这三四天的期限。反正,四弟妹,你我方才都是老太爷叫去的,也听见老太爷亲口答应冯老伯的。
[明由甬道下。
周氏:四弟妹,你说怎么办好呢?
王氏:(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我,我不说,我妇人之见!
周氏:按说呢,自己真想弄一个人侍候侍候,肯说出来倒也叫人放心。
王氏:可是他跟他的太太举案齐眉呀,他祖上世世代代都是道学君子。君子不二色呀,你没听见他方才说……
周氏:(在石凳上坐下)怪不得冯老太太一提起他,就像敬神仙似的样子。
王氏:(扇子一挥)是啊,所以说这老东西本事大呀。(尖刻地)世上丈夫是个什么猴儿相,太太哪有不知道底细的。可是这位冯老太太就从早到晚,整年的都是天上文曲星降凡的样儿,仿佛刚出了佛堂就进了孔庙,你想……
周氏:我找鸣凤去,也只好把她送去。
王氏:(有些气愤)听二哥,送给冯家?
周氏:嗯。(老老实实地)不过我要对她说明白,冯老太爷是要她当姨太太的。
[王氏随周氏由走廊小门下。
[慧由卧室门轻步走出,后随鸣凤。
[天空湛清如水,月亮静静地仿佛悬在古柳的巅上。风吹着竹叶与柔软的柳条摇摇不定。时而有一片乌云,迟缓地踱过,遮住了明月。
(有删改)
1.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觉慧的出场,显示了他充满青春的活力和自由奔放的激情;而鸣凤的出场,则显示了她温柔、娴静的特点。
B.“别再想了,我们中间并没有什么障碍的”,从觉慧的这句话语中,可以看出他对现实还缺乏深刻的认识。
C.鸣凤之所以阻止觉慧向太太说明要娶她,是因为她知道自己身份低微,即使告诉太太,太太也不会答应。
D.从王氏与周氏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冯老爷名义上是要鸣凤去侍候他母亲,实际上则是想让鸣凤成为他的小妾。
2.下列对剧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剧本先写鸣凤和觉慧的出场,表现了其纯真而凄美的爱情;后写周氏、克明和王氏的出场,交代了爱情悲剧的原因,剧情设计紧凑。
B.剧本中有关人物神情的舞台说明十分精当,如“微微叹一声”,准确地表现了鸣凤深爱觉慧却又觉得无法与她结成眷属的无奈之情。
C.作者将觉慧与鸣凤的对话置于月夜之下,既为他们的倾诉提供适合的环境,也为他们的爱情故事营造了凄清氛围,增添了唯美色彩。
D.剧中人物台词极具个性化,如克明的话语透出他急于完成“差事”的心理,而王氏的话语处处表现出她心有城府、善于逢迎的特点。
3.剧本中画横线处的舞台说明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本文围绕鸣凤简写了哪些主要冲突?请简要梳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人(节选)
曹禺
曾思懿:(提出正事)媳妇听说袁先生不几天就要走了,不知道愫妹妹的婚事爹觉得——
曾皓:(摇头,轻蔑地)这个人,我看——(江泰早猜中他的心思,异常不满地由鼻孔“哼”了一声,曾皓回头望他一眼,气愤地立刻对那正要走开的愫芳)好,愫芳,你先别走。乘你在这儿,我们大家谈谈。
愫方:我要给姨父煎药去。
江泰:(善意地嘲讽)咳,我的愫小姐,这药您还没有煎够?(连连快说)坐下,坐下,坐下,坐下。
[愫芳又勉强坐下]
曾皓:愫芳,你觉得怎么样?
愫芳:(低声不语)
曾皓:愫芳,你自己觉得怎么样?不要想到我,你应该替你自己想,我这个当姨父的,恐怕也照拂不了你几天了,不过照我看,袁先生这个人哪——
曾思懿:(连忙)是呀,愫妹妹,你要多想想,不要屡次辜负姨父的好意。以后真是耽误了自己——
曾皓:(也抢着说)思懿,你让她自己想想。这是她一辈子的事情,答应不答应都在她自己,(假笑)我们最好只做个参谋。愫芳,你自己说,你以为如何?
江泰:(忍不住)这有什么问题?袁先生并不是个可怕的怪物!他是研究人类学的学者,第一人好,第二有学问,第三有进款,这,这自然是——
曾皓:(带着那种“稍安毋躁”的神色)不,不,你让她自己考虑。(转对愫芳焦急地)愫芳,你要知道,我就有你这么一个姨侄女,我一直把你当我的亲女儿一样看,不肯嫁的女儿,我不是也一样养么?——
曾思懿:(抢说)就是啊!我的愫妹妹,嫁不了的女儿也不是——
曾文清:(再也忍不下去,只好拔起脚就向书斋走——)
曾思懿:(斜睨着文清)咦,走什么?走什么?
[文清不顾由书斋小门下]
曾皓:文清怎么?
曾思鹤:(冷笑)大概他也是想给爹煎药呢!(回头对愫芳又万分亲热地)愫妹妹,你放心,大家提这件事也是为着你想。你就在曾家住一辈子谁也不能说半句闲话。(阴毒地)嫁不出去的女儿不也是一样得养么?何况愫妹妹你父母不在,家里原底就没有一个亲人——
曾皓:(当然听出她话里的根苗,不等她说完——)好了,好了,大奶奶,请你不要说这么一大堆好心话吧。(曾思懿的脸突然罩上一层霜,曾皓转对愫芳)那么愫芳,你自己有个决定不?
曾思懿:(着急,对愫芳)你说呀!
曾文彩:(听了半天,一直都在点头,突然也和蔼地)说吧,愫妹妹,我看——
江泰:(猝然,对自己的妻)你少说话!
[曾文彩嘿然,愫芳默默立起,低头向通大客厅的门走]
曾皓:愫芳,你说话呀,小姐。你也说说你的意思呀。
愫方:(摇头)我,我没有意思。
[愫芳由通大客厅的门下]
曾皓:唉,这种事怎么能没有意见呢?
江泰:(耐不下)你们要我说话不?
曾皓:怎么?
江泰:要我说:我就说。不要我说,我就走。
曾皓:好,你说呀,你当然说说你的意见。
江泰:(痛痛快快)那我就请你们不要再跟愫芳为难,愫芳心里怎么回事,难道你们看不出来?为什么要你一句我一句欺负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小姐?为什么——
曾思懿:欺负?
曾文彩:江泰。
江泰:(盛怒)我就是说你们欺负她,她这些年侍候你们老的少的,活的,死的,老太爷,老太太,少奶奶,小少爷,一直都是她一个人管。她现在已经过了三十,为什么还拉着她,不放她,这是干什么?
曾皓:你——
曾文彩:江泰!
江泰:难道还要她陪着一同进棺材,把她烧成灰供祖宗,拿出点良心来!我说一个人要有点良心。我走了,这儿有封信,(把信硬塞在曾皓的膝上)你们拿去看吧。
曾文彩:江泰!
[江泰气呼呼地由通大客厅的门]
【注释】①《北京人》以三十年代初的北平为背景,以曾家三代人为主人公,讲述了旧中国封建大家庭逐渐走向衰落的故事。曾皓是老太爷,年六十三。曾文清、曾思懿夫妇是曾皓的长子、长媳。曾文彩和江泰是曾皓的女儿、女婿。愫方是曾皓的姨侄女,父母早逝,来到曾家。
5.下列对节选部分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愫方父母双亡,长期寄居在姨父曾皓家,仍未出嫁,看人的脸色过日子,忍受着精神上的折磨。
B.当别人征询她对自己婚事的意见时,愫方不是“低头不语”,就是“我没有意思”,这暗示了愫方希望能留在姨父家,并不急于出嫁。
C.曾文清“忍不下去”,拔起脚向书斋走,这时曾思懿冷笑一声:“大概他也是想给爹煎药呢!”从中可看出,愫方与曾文清之间有某种微妙关系。
D.文中对愫方着墨不多,但愫方逆来顺受又固执倔强的性格特征十分鲜明。
6.下列对戏剧中划线处舞台说明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摇头,轻蔑地”——表明曾皓对于袁先生的不认可,对愫芳婚事的关心。
B.“善意地嘲讽”——江泰对愫方满怀同情,但又为她的隐忍而不甘。
C.“猝然,对自己的妻”——江泰把对曾皓等人的怒气发泄到了自己的妻子身上。
D.“把信硬塞到曾皓的膝上”——多说无益,于此可见江泰的直率。
7.矛盾冲突对于戏剧创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愫方的婚事写了哪些冲突?请简要概括。
8.文中江泰后来说的话表明了他怎样的情感态度?从中可以看出江泰怎样的性格特点?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廷见元帝①
曹禺
[燕婉动听的官乐在大殿里飘荡。宫娥仪仗迤逦摆开。王昭君丰容靓饰,光彩照人,顾影徘徊,惊动左右。她走上来。]
萧育:贵人朝见大单于殿下。
王昭君:后庭王昭君觐见大单于殿下,千岁!千千岁!(垂下眼)
元帝:平身。
王昭君:谢天子。
萧育:(望着元帝与呼韩邪)下面还有备选的美女,还要看吗?陛下。
元帝:(望着王昭君)不,不用了。
萧育:(对呼韩邪)大单于呢?
呼韩邪:(还在惊愕中)不,不,就依天子陛下吧。
元帝:(赞美地)汉宫中居然有这样一块未曾雕琢的美玉啊!(和蔼地)好,你为我们唱一段《鹿鸣》之曲,来欢祝单于吧。
王昭君:后庭王昭君万死,昭君没有学过。
元帝:哦?
王昭君:臣昭君愿唱一支比《鹿鸣》还要尽意的歌子。
[举朝震惊。]
元帝:什么?
王昭君:(从容地)《长相知》。
王龙:(厉声地)大胆!这是乡俚下民的情歌,怎么能在天子面前歌唱,侮慢圣听!
元帝:(吃惊,却没有发脾气)哦,《长相知》,这叫什么东西?
王昭君:(从容不迫)陛下愿听吗?
萧育:(也忍不住了)这个姑娘简直是出人意外。
元帝:(被王昭君雍容自若的态度所吸住,笑着)好,你唱吧。下面有人伴奏吗?
[殿下无人回答。]
苦伶仃:(走出跪下)老奴苦伶仃愿试一试。
王龙:(抗议地)陛下!
元帝:(温和地)让她唱。
[苦伶仃从腰间拿出一支胡管,吹起来。]
王昭君:(唱)上邪!/我欲与君长相知/长命毋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长相知啊/长相知。
[王昭君唱得悠婉动人,声彻天外。元帝随着歌声,领会每一句诗,王昭君唱毕,跪拜。]
元帝:唱得好,真唱得好!是天上的音乐。平身。
王昭君:谢陛下。(站起)
元帝:(忽然)但是你不觉得你有罪吗?
王昭君:(又跪下)昭君死罪。昭君没有迎逢陛下圣意,歌唱陛下的御作,昭君死罪。
元帝:不是。你在这样的嘉宾面前,唱起这样儿女的情歌,不是失了礼吗?
王龙:就是啊,陛下,这应该交掖庭治罪,该砍头的。
王昭君:陛下能容臣昭君一言不?
元帝:好,你说。
王昭君:陛下,如果能容昭君一言,这样的话是要站着说的。
元帝:好,你就站着说。
王昭君:(立起来,意态自若,侃侃然)陛下,礼发于诚,声发于心,行出于义。天生圣人都是本着“义”和“诚”的大道理治理天下的。于今,汉、匈一家,情同兄弟,弟兄之间,不都要长命相知,天地长久吗?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长相知,长不断,难道陛下和单于不想“长相知”吗?难道单于和陛下不要“长不断”吗?长相知啊!长相知!这岂是区区的男女之情,碌碌的儿女之意哉!
元帝:(忍不住连连点头)好,好!
呼韩邪:(也忍不住)啊,陛下,这真是说得好极了。
[这时,全朝上下也忽然欢快起来。]
元帝:(听了多遍,依然忘记)你叫什么名字?
王昭君:臣早已禀奏,王昭君。
元帝:哦,王昭君,王昭君。你恰恰说到我们的心上了。
元帝:(对呼韩邪)你看,这一点不就神奇吗?(对苦伶仃)可你怎么也会吹这个调子呢?
苦伶仃:启奏天子,塞上胡、汉两家百姓都会唱这个歌子的。
元帝:哦,胡人、汉人都会唱的?
苦伶仃:是,陛下。
[这时,一个年老的大黄门执羽檄,上。]
黄门:启奏陛下!鸡鹿寨十万火急,羽书传到长安,请圣裁。
元帝:萧卿代读。
萧育:(展开羽书)“鸡鹿寨都尉祁连将军、云中太守陈昌等急奏天子陛下:昨夜匈奴骑兵突然袭击,放兵抢劫汉朝商队,将货物一扫而空,又乘风纵火,将关市烧毁。臣等急派兵马。胡骑遁去,不知下落……
元帝:不要念下去了。
呼韩邪:(大惊失色)温敦,这是怎么回事?
温敦:消息突然,小臣毫不知晓。
元帝:(拿着羽书,笑着说)你们说,这个紧急军报奇怪不奇怪?大单于——
呼韩邪:(离座)陛下!
帝:(望着萧育)这岂不是太荒唐了吗?
呼韩邪:(猜不出元帝是什么心思,紧张地望着元帝)陛下……
帝:(忽然向王昭君,立起)你刚才说什么“相疑相知”的话,是怎么讲的?
王昭君:(清清楚楚地)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
元帝:(忽然,对呼韩邪闪出宽慰的笑容)对啊!不相疑,才能长相知。弟兄朋友之间,不就是这样吗。(走到呼韩邪面前)呼韩邪单于,边塞上的事情出人意外,总是不免的。但是对我们天长地久的昆弟、翁婿之欢,这不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吗?放心吧。猜得出来,匈奴刚刚太平,有一些不臣之徒在找单于的麻烦,趁你在长安,要给你难堪。难道中原的人可以上这样的当吗?
呼韩邪:臣惶恐。今天,中原天子的深情,臣永远不能忘记,臣定要彻查此事,禀报天子。
元帝:(劝慰地)不说这些了吧。我们亲家还谈我们的和亲大事吧。(对萧育,指王昭君)这就是单于未来的阏氏吗?
萧育:(望着呼韩邪)那就看大单于的心意了。
呼韩邪:(立刻走向元帝面前,作礼)臣感谢天子。
萧育:恭贺单于殿下选了阏氏。
[这时,全朝上下顿时欢呼起来。殿外喊着:“单于和亲,千秋万岁!”]
【注】①本节选自曹禺《王昭君》第二幕,题目为编者所加。后面故事为昭君被册封公主,出嫁匈奴。她和单于一心,互相守护,化解种种危机。
9.下列对节选部分戏剧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王龙等朝中大臣的阻挠,王昭君毫不畏惧,从容自若,最终打动元帝,得以在朝堂上演唱《长相知》。
B.《长相知》本来是表现生死不渝爱情的情歌,而剧中却赋予其新的意义,象征汉、匈长久友好,世代相知。
C.剧中的汉元帝在面对匈奴挑起事端的斗争时,既保持了大汉的威严,又给单于以充分理解,是个明君形象。
D.呼韩邪单于亲赴长安和亲,自己的部下却在边境骚扰,面对元帝的质问和谅解,单于表面平静,内心复杂。
10.下列对戏剧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舞台说明描写了王昭君华丽出场,暗示出人物在剧情发展中将有不俗表现。
B.节选部分主要通过人物对白展开故事,众多人物的形象在言谈举止中跃然纸上。
C.作者对苦伶仃这个人物说出胡汉百姓心声之事极尽渲染,表现追求和平的主题。
D.剧中除正面描写外,还多运用侧面描写,如通过众人反应表现昭君的美丽与不凡。
11.作者是如何设置戏剧冲突来推动情节发展的?
12.昭君形象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雷雨(节选)
曹禺
开幕时,四凤在靠中墙的长方桌旁,背着观众滤药,她不时地摇着一把蒲扇,一面在揩汗;鲁贵(她的父亲)在沙发旁边擦着矮几上零碎的银家具,很吃力地,额上冒着汗珠。
鲁贵(喘着气)四凤!
四凤(厌烦地,冷冷地看着她的父亲)是!爸!干什么?
鲁贵 我问你听见我刚才说的话了么?
四凤 都知道了。您少说闲话吧!(嘘出一口气)呀!天气这样闷热,回头多半下雨。
鲁贵 四凤,你听着,我再跟你说一遍,回头见着你妈,别忘了把新衣服都拿出来给她瞧瞧。
四凤(不耐烦地)听见了。
鲁贵(自傲地)是你爸爸混事有眼力,还是她有眼力。
四凤(轻蔑地笑)自然您有眼力啊!
鲁贵 你还别忘了告诉你妈,你在这周公馆吃得好,喝得好,白天侍候太太少爷,晚上还是听她的话,回家唾觉。
四凤 那倒不用告诉,妈自然会问你。
鲁贵(得意)还有啦,钱,(贪婪地笑着)你手里也有许多钱啦!
四凤 钱!?
鲁贵 这两年的工钱,赏钱,还有(慢慢地)那零零碎碎的,他们……
四凤(赶紧接下去,,不愿听他要说的话)那您不是一块两块都要走了么?喝了!赌了!
鲁贵(笑,掩饰自己)你看,你看,你又那样。急,急,急什么?我不跟你要钱。我说啊,你等你妈来,把这些钱也给她瞧瞧,叫她也开开眼。
四凤 哼,妈不像您,见钱就忘了命。(回到中间茶桌滤药)
鲁贵(坐在长沙发上)钱不钱,你没有你爸爸成么?你要不到这周家大公馆帮主儿,这两年尽听你妈妈的话,你能每天吃着喝着,这大热天还穿得上小纺绸么?
四凤(回过头)哼,妈是个本分人,念过书的,讲脸,舍不得把自己的女儿叫人家使唤。
鲁贵 什么脸不脸?又是你妈的那一套!你是谁家的小姐?底下人的女儿,帮了人就失了身份啦。
四凤(气得只看父亲,忽然厌恶地)爸,您看您那一脸的油,——您把老爷的鞋再擦擦吧。
鲁贵(凶凶地)讲脸呢,又学你妈的那点穷骨头,你看她!跑八百里外,女学堂里当老妈;为着一月八块钱,两年才回一趟家。这叫本分,还念过书呢;简直是没出息。
四凤(忍气)爸爸,您留几句回家说吧,这是人家周公馆!
鲁贵 咦,周公馆挡不住我跟我女儿谈家务啊!我跟你说,你的妈……
四凤(突然)我可忍了好半天了。我跟您先说下,妈可是好不容易才回一趟家。这次,也是看哥哥跟我来的。您要是再给她一个不痛快,我就把您这两年做的事都告诉哥哥。
鲁贵 我、我,我做了什么啦?(觉得在女儿面前失了身份)喝点,赌点,玩点,,这三样,我快五十的人啦,还怕他么?
四凤 他才懒得管您这些事呢!——可是他每月从矿上寄给妈用的钱,您偷偷地花了,他知道了,就不会答应您!
鲁贵 那他敢怎么样,(高声地)他妈嫁给我,我就是他爸爸。
四凤(羞愧)小声点!这没什么喊头。太太在楼上养病呢。
鲁贵 哼!(滔滔地)我跟你说,我娶你妈,我还抱老大的委屈呢。你看我这么个机灵人,这周家上上下下几十口子,哪一个不说我鲁贵呱呱叫。来这里不到两个月,我的女儿就在这公馆找上事;就说你哥哥,没有我,他能在周家的矿上当工人么?叫你妈说,她成么?这样,你哥哥同你妈还是一个劲儿地不赞成我。这次回来,你妈要还是那副寡妇脸子,我就当你哥哥的面不认她,说不定就离了她,别看她替我养女儿,外带来你这个倒霉蛋哥哥。
四凤(不愿听)爸爸。
鲁贵 他哪一点对得起我?当大兵,拉包月车,干机器匠,念书上学,哪一行他是好好地干过?好不容易我荐他到了周家的矿上去,他又跟工头闹起来,把人家打啦。
四凤(小心地)我听说,不是我们老爷先叫矿上的警察开了枪,他才领着工人动的手么?
鲁贵 吃人家的钱粮,就得听人家的话,好好地,要罢工,现在又得靠我这老面子跟老爷求情啦!
四凤 您听错了吧。哥哥说他今天自己要见老爷,不是找您求情来的。
鲁贵(得意)可是谁叫我是他的爸爸呢,我不能不管啦。
四凤(轻蔑地看着地的父亲,叹了一口气)好,您歇歇吧,我要上楼给太太送药去了。(端起了药碗向左边饭厅走)
(有删改)
13.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贵和四凤两人边干活边谈话,既是他们普通生活的场景,又是作者的特意安排。
B.鲁贵和四凤的谈话体现了父女两人的脾性,也流露出鲁贵自私、贫婪,趋炎附势等性格特征。
C.节选部分两次写到天气热,既体现了不同人物此时的心情和性格特征,更写出了当时冷漠的社会环境。
D.节选部分一方面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为全剧的发展做铺垫,有利于推动剧情发展。
14.节选部分通过鲁贵和四凤的对话除了揭示父女间的矛盾外,还揭示了哪些矛盾?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15.请结合节选部分的内容简要概括四凤母亲的性格特点。
答案
C“即使告诉太太,太太也不会答应”错,根据原文“不,不,您千万别去说呀,您不要觉得您害了我”“譬如说太太要我嫁人,那我就要挣了。但我知道我们的身分离得多远,我情愿老远老远地守着您,望着您,一生一世不再多想”可知,鸣凤之所以阻止觉慧向太太说明要娶她,是因为她自己觉得跟觉慧在身份上有差异,而并不是怕太太不同意。
D“王氏的话语处处表现出她心有城府、善于逢迎的特点”错,根据“一直冷眼望着,忍不住插嘴”“气得半天说不出话”“尖锐地”等可以看出王氏情绪浮于表面,为人尖酸刻薄。
①湛清如水的天空、静静的月亮,烘托了觉慧与鸣凤纯真的爱情。②“风吹着竹叶与柔软的柳条摇摇不定”,暗示了觉慧和鸣凤的爱情经不住风吹雨打,现实摧残。③乌云遮住了明月,预示着悲剧即将到来。
4.①鸣凤与觉慧的真爱与他们地位不对等之间的冲突。②鸣凤明知自己与觉慧不可能有完美结局但又深深爱恋觉慧的内心冲突。③鸣凤一心想守在觉慧身边与高老太爷要将她送给冯老太爷之间的冲突。
5.B“暗示了愫方希望能留在姨父家”说法错误,愫方的言行体现了她温顺谦恭的隐忍品质。从文中江泰的话可以看出,曾家人对愫方并不十分好,因此说“这暗示了愫方希望能留在姨父家,并不急于出嫁”错误。
6.A“表明曾皓对于袁先生的不认可……”理解有误,曾皓的行为真实含义是不管袁先生怎么样,都不愿意愫芳出嫁,要终止谈论她的婚事。
7.①江泰、曾思懿极力促成愫方和袁先生的婚事与曾皓希望把愫方留在身边,不愿意愫方嫁人的矛盾。②曾皓、曾思懿等人步步逼问,与愫方沉默隐忍之间的矛盾。③曾皓、曾思懿对愫方的摧残折磨与江泰充满正义地鼓励愫方追求幸福之间的矛盾。
8.江泰对曾家人尤其是曾皓的虚伪、自私感到愤怒,他充满善意地希望愫方走出曾家,追求自己的幸福。从中可以看出他直率、冲动暴躁、心怀正义、善良等性格特点。
9.D“表面平静”错。结合“(大惊失色)温敦,这是怎么回事”“(离座)陛下”“(猜不出元帝是什么心思,紧张地望着元帝)陛下……”等分析,单于应该大惊失色,不能得出“表面平静”。
10.C“极尽渲染”错。结合“苦伶仃:启奏天子,塞上胡、汉两家百姓都会唱这个歌子的”“苦伶仃从腰间拿出一支胡管,吹起来”等分析,“苦伶仃”的出场,没有极尽渲染。
11.①利用不同人物的不同思想认识来设置矛盾,围绕唱《鹿鸣》还是《长相知》,以及对《长相知》的不同理解,在王昭君和元帝君臣之间展开矛盾冲突。
②通过因果关系(或:通过外部矛盾推动内部矛盾)来设置戏剧冲突,因为匈奴小股部队在边境上袭击汉地的行为,导致朝堂上爆发了汉朝皇帝和匈奴单于之间的矛盾冲突。
12.①丰容靓饰,相貌光彩照人;②心怀大义,顾念汉匈和平;③见识高远,旧曲翻出新意;④不卑不亢,态度从容有致。
13.C“更写出了当时冷漠的社会环境”错误,剧本里的环境具有暗示当时社会环境的作用,但当时四凤提到“天气这样闷热”只是对闷热天气的描述,主要是为了表现在这种天气下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性格特征,与社会环境无关。
14.①鲁贵与妻子、儿子的矛盾。鲁贵认为妻子穷讲究,认为儿子不好好干。
②鲁贵的儿子与周家矿上的矛盾。鲁贵的儿子率领矿工罢工,要到周家给老板讲罢工的条件。
15.①爱家庭。舍不得自家女儿当人家的使女,回来先看自己的女儿,会问女儿的具体情况;把挣的钱寄回家。②讲脸面。为了自家脸面到很远的地方做帮佣。③有骨气。鲁贵认为这是“穷骨头”,体现了她的傲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