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3.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课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3.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课时 教案

资源简介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探究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培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2.能够运用合作讨论、查阅资料的方式还原历史、分析历史。
3.学习抗战精神,树立远大理想。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探究抗战胜利的意义及中国共产党所做出的贡献。
难点:学习抗战精神,树立远大理想。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音乐导入
师导语:垦荒南泥湾,是一个悲壮又令人产生革命浪漫情怀从而振奋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听听《南泥湾》,感受下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
出示任务:播放歌曲《南泥湾》,并体会各种所表达的情感。
反馈指导:引导学生认真聆听,仔细体会。
教师总结:百年前,南泥湾人烟稠密,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生产和经济都十分繁荣。到了清朝中期,清统治者挑起回汉民族纠纷,互相残杀,使这里变成野草丛生、荆棘遍野,人迹稀少,野兽出没的荒凉之地。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内核,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夺取胜利。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体会歌曲中所蕴涵的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革命精神。
一、中流砥柱
活动一:伟大的抗战精神
师导语: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主张全民族抗战、持久抗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并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出示任务1:和小组同学一起合作,搜集资料,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那段历史。
反馈指导:引导学生查找资料,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分享讨论。
教师总结:1936年的中国:日本的侵略使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但蒋介石却采取消极抗日政策,中共希望能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致对外。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对蒋介石实行“兵谏”,中国共产党以大局为重,促成了事变的和平解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出示任务2: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面临内忧外患、缺少供给的困境,这些困境是如何解决的?
反馈指导: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小组之间分享讨论。
预设1:中国的内忧:与国民党之间的内战;
预设2:中国的外患:敌强我弱,开展游击战;
预设3:供给的困境:开展大生产运动。
游击战: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全民参战,开展灵活多样的游击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铁道游击战、水上游击战等,出其不意、遍地开花,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这是史无前例的军事创举,谱写了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光辉篇章。
南泥湾:王震旅长带领三五九旅的官兵开进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没有住所,就挖窑洞解决;粮食不足,就挖野菜补给;没有工具,就找废铁制作,硬是把过去的“烂泥湾”变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教师总结: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形势多么险恶、战争多么残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到底,为全国人民树立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
出示任务3:阅读课本第七十二页内容,自由辩论:“今天我们已经丰衣足食了,是否还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
反馈指导:引导学生自由辩论。
教师总结:今天的我们仍需要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现在生活质量提高了,这是全民都值得庆幸的事,但并不是生活富足就忘记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国家长治久安、民族繁荣昌盛的动力源泉和重要保证。艰苦奋斗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和毅力,使人生更有意义。
出示任务4:搜集有关抗战胜利的资料,想一想,我国为什么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反馈指导: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搜集资料,分享讨论。
抗战精神: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就是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教师总结: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战的伟大胜利。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正式宣告日本帝国主义的彻底失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对历史的还原,让学生了解、学习伟大的抗战精神。
二、走向胜利
活动二:小小讨论会
师导语:抗日战争结束后,饱受战争苦难的广大人民渴望和平。中国共产党力主和平建国,但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于1946年6月悍然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发动进攻,挑起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广大人民的支持下,经过三年的英勇奋战,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迎来了最终胜利。
出示任务1:你知道我国有哪些红色旅游胜地吗,当一个小导游,介绍一下它们的特色之处吧。
预设1:延安。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中部的延安,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所在地,也是全国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许多爱国青年满怀革命热情,从四面八方奔赴延安参加抗战。
预设2:西柏坡。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的一个小山村。1948年5月,毛泽东率领的党中央移驻此地。中共中央在这里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还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为最后的大决战和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预设3:沂蒙山。陈毅元帅曾深情地慨叹:“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人民。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结合课本第七十四页相关链接。
反馈指导:引导学生分享讨论。
教师总结:重游红色旅游胜地,我们感受在革命战争时代,革命志士的英勇奋战精神以及军民之间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情感。
出示任务2:小讨论:你知道“进京赶考”是什么意思吗?为什么说今天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反馈指导: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开拓思维,分享讨论。
教师总结:“进京”意味着执政,“赶考”是要接受考验。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是“赶考”;巩固政权,建设新中国是“赶考”;江山永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是“赶考”。“赶考”永远在路上……
出示任务3: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高大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它每天都在默默地接受着人们的瞻仰,让人们铭记历史。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想以怎样的方式纪念英雄?
反馈指导: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分享。
教师总结:百年屈辱,百年抗争,我们要永远铭记这段历史,更要记住这些人民英雄!他们靠的是一种信仰,为的是一个理想,他们身上的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设计意图:了解全民抗战的英勇精神,感受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传承中华名族精神。
【课堂小结】
回望百年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迎来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