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实现可持续发展一、可持续发展的合义1、含义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我们现今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并能满足他们需求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这三个方面相互依赖,不可分割。3、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2)贯彻计划生育国策,经济发展与人口相协调。(3)坚持保护环境与资源的国策,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相协调。(4)加强法制建设,可持续发展与依法治国相结合。(5)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与科教兴国战略相结合。4、全球可持续发展五大要点(1)发展援助: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增大经济援助的力度,其援助比例达到其国内生产总值的0.7%。(2)绿色贸易:增强世界生产及贸易过程中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3)清洁水源:节约用水,到2015年实现为一半以上缺乏清洁饮用水源的人口提供洁净饮用水。(4)能源开发: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应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5)环境保护:工业化国家应当恪守《京都议定书》中关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规定,保护地球环境,防止全球继续变暖。二、科学与可持续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需要现代科学技术作为支撑。人口控制、环境污染的防治、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需要依托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如下:(1)科学可以为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2)科学可以为解决资源危机提供理论基础;(3)科学可以帮助人们探究自然灾害的成因,从而提高自然灾害预报的准确性,为防灾减灾服务;(4)科学可以为防治环境污染提供理论基础;(5)科学可以为完善经济结构转型、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促进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一、人口的增长1、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近几十年,世界人口数量急剧增长,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从而使人口问题凸现出来。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有:①世界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②发展中国家由于主权独立政治解放、生产力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及医疗条件得到改善。所以,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人类发展与环境之间的一个主要矛盾。(2)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人口的增长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应与社会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人口偏多或偏少,都会影响社会的发展。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各种资源,同时也接纳并转化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废弃物。(2)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人们通过生活和生产等活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与此同时,环境也总是将这些影响和变化反作用于人类,人、地是对立统一的关系。(3)在一定时期内,地球上的空间、资源、环境的承载量是有限的,人类发展必须与环境相适应。二、人口增长 对资源及环境的影响1、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对环境的影响时期 远古时期 农业社会时期 工业革命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人口稀少,对地球环境几乎没有影响 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刀耕火种、过度砍伐森林,造成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 人类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人口数量迅速增长环境污染事件不断发生影响范围 较小 局部性的 全球性的2、严峻的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按其性质,一般可分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两大类。①生态破坏主要指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地面沉降、土壤沙化生物资源日益减少、早涝灾害频繁等。②环境污染是指城市化和工农业高速发展而引起的“三废”污染,噪声、放射性和农药污染等环境问题。(2)环境问题产生的因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①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有火山喷发、山崩、地震、泥石流、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对环境的破坏;某些地区因缺乏某种化学元素而产生疾病。②人为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从而引起生态破坏。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问题具有发生面广、危害方式多样的特点。人为因素是造成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是人口问题、资源和能源问题、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3、世界环境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了提高本国经济,采取的手段和方法都会导致全球环境进一步恶化。 例如:发达国家因消耗化石燃料多,排放出更多的温室气体和酸性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酸雨频发;发展中国家因人口剧增而盲目地开垦荒地、过度放牧,引起水土流失、草原退化等。低碳生活碳排放定义碳排放是指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拓展 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 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大部分制冷剂等。它们使得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截留住太阳辐射,并加热温室内空气的作用。2、温室效应带来的弊端温室效应会造成全球气候变暖,从而导致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临海城市容易被海水淹没等。3、自然界的碳循环(1)碳循环的含义生物体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产生的CO2排入大气中,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燃烧产生的CO2也排入大气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CO2合成为有机物,这就是自然界中的碳循环(2)自然界中碳的形式碳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元素之一,自然界中的碳以单质(如金刚石、石墨等)或化合物(在空气中,以二氧化碳;在生物体内,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1、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努力(1)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制定了《京都议定书》,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2)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2、我国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上的努力(1)我国制定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具体方案。(2)逐渐淘汰高耗能产品和企业。三、低碳生活从我做起1、“低碳生活”的定义“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所消耗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2、“低碳生活”如何从我做起首先要树立“低碳生活”的理念和态度,其次要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第2节 能源及其利用能量的种类能源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埋藏在地下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通常被称为矿物能源(也称“化石能源")。1、按能源的获取方式分类(1)一次能源:指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等。(2)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而是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如电能、煤气、汽油、柴油、沼气等。2、按能源能否再生分类(1)可再生能源:可以从自然界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称为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潮汐能等。(2)不可再生能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3、按能源使用的类型分类(1)常规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2)新型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以及用于核能发电的核燃料等。4、按形成来源分类(1)来自太阳的能源.如太阳辐射能生物质能、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2)来自地球自身的能源,如地热能。(3)地球、太阳、月球共同作用的能源,如潮汐能。二、化石能源化石能源是由千百万年前埋藏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是一次能源。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后,都会散发出有毒的气体,但它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燃料。化石能源所包含的天然资源有煤、石油、天然气等。1、煤的成分和形成(1)煤的成分:煤是由多种有机物和一些无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碳。煤的能量最终由太阳能转化而来。(2)煤的形成:大约在距今几千万年至几亿年之间,地球.上曾有过气候非常温暖湿润、植物非常茂盛的时期。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大批生长繁茂的植物被埋藏在地下,在缺氧的条件下,经过复杂的变化逐渐形成了煤(植物遗体→泥炭化→褐煤→烟煤和无烟煤)。2、石油的成分和形成(1)石油的成分:石油是埋藏在地下的一种可燃性液体能源,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2)石油的形成:千百万年以前的低等生物遗骸大量沉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这些有机物慢慢变成了石油。3、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1)煤的综合利用:煤的干馏,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生成焦炭、煤焦油和焦炉气等。(2)石油的综合利用:石油的分馏,根据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先后蒸馏出来。目前就全世界而言,第一能源为石油,但在我国煤炭仍然为第一能源。三、新能源1、太阳能(1)太阳能:太阳每秒钟辐射到地球上的能量相当于600万吨标准煤燃烧释放出的能量,它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污染能源。(2)太阳能的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光能转化为热能)、太阳能灶(光能转化为热能)、太阳能电厂(光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电池(光能转化为化学能)。(3)缺点:能量分散、间断、不稳定。受天气、设备等因素的制约,要真正大规模地利用太阳能,还面临着不少困难。我国大部分地区纬度较低,太阳光照强,太阳能资源丰富,尤其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大量开发利用“廉价”的太阳能,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截至2006年,我国太阳能热水器运行保有量达9 000万平方米,年生产能力超过2000万平方米,使用量和年产量均占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2、核能(原子能)(1)核能:核能是通过原子核的裂变或聚变而释放出来的能量。(2)大小:1千克铀235通过裂变反应释放的能虽超过2000吨煤完全燃烧所释放的能量,1千克氘发生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比铀235裂变释放的能量还要大得多。(3)核电占发电量比例最高的国家——法国,核发电量占本国发电总量的76%以上。(4)我国核能:1991年,我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建成投入运行。2015年,我国核电站发电量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3%。合理利用和开发能源人类对能源利用方式的变化时期 能源利用方式古代 以柴草、水力、畜力等作为能源工业化时期 以煤炭能源为主。进人“煤炭时代”20世纪60年代之后 进入“石油时代”21世纪之后 人类 正酝酿着一场新的“能源革命”2、能源问题能源的大量使用,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相对于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而显得相对缺乏,即不可持续发展;大量使用能源造成环境问题等。因此,如何保障人类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寻找新能源代替石油、煤等化石能源,避免由于使用化石能源造成污染,已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3、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我国倡导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社会。蓝色“节”字标志是我国节节能口能产品认证机构颁发的唯一节能认证标志,贴有这个标志就表明该产品已经通过了中国节能认证。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有:(1)改进现在能源消费的不合理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人类对能源的不合理开发和使用量持续扩大是导致能源危机出现的主要原因,人类应通过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利用方式等解决当前面临的能源危机。(2)开发新能源①氢能:氢气热值高,燃烧的产物是水,完全无污染。所以,氢能是应用前景广阔的清洁燃料。国外研制的利用氢为动力的汽车,最高速度可超过100千米/时。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内的公交车也是以氢和空气为动力的,具有污染气体零排放、安全性能好的特点。②地热能:研究表明,地热能的蕴藏量相当于地球煤炭储存热能的1.7亿倍,可供人类消耗几百亿年,真可谓取之不尽、用不之竭。③沼气能:以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为原料在沼气池中发酵,产生甲烷,形成沼气。原料燃烧后产生的CO2和H2O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又生产出粮食和秸秆、杂草等,可循环使用。推广使用沼气,既可解决燃料问题,又可解决环境卫生问题,提高肥料质量,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④潮汐能:太阳、月球引力的变化引起潮汐现象,导致海平面周期性升降,海水涨落及潮水流动所产生的能量称为潮汐能。潮汐能主要用于发电。⑤风能:风是一种永不枯竭的能源。地球上的风能大大超过水流的能量,也大于固体燃料和液体燃料能量的总和。在各种能源中,风能是利用起来比较简单的一种,尤其是在缺乏燃料和交通不方便的沿海岛屿、山区和高原地带,风能是很宝贵的能源。(3)树立能源节约观从我们个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节约能源:多走路或骑自行车;尽量乘坐公交车;及时关灯;不让家用电器处于待机状态;调节空调温度;垃圾分类回收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 4.1 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 知识点.docx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 4.2 能源及其利用 知识点.docx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 4.3 低碳生活 知识点.docx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 4.4 实现可持续发展 知识点.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