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健康生活一、注意食品卫生1、食物中毒(1)正常情况下,食物对人体是无毒害作用的,只有少数动植物因含有毒物质不能食用,如河豚等。(2)一般将食物中毒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①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由于吃了被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如吃了腐败变质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②非细菌性食物中毒包括有毒动植物中毒、有毒化学物质中毒和有毒真菌中毒。2、环境毒物(1)食物中的有毒物质、农药.-些医用药物及工业毒物,经接触进人人体后,有时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病变,这些物质称为环境毒物。由环境毒物引起的疾病称为中毒。(2)环境毒物的种类①少数动植物本身有毒或能产生有毒物质(如河豚、毒草、发芽的马铃薯、动物的甲状腺、酸败的脂肪等)。②腐败变质的食物中含有大量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毒素。③农药、一些医用药物及来自工业“三废"的工业毒物等。3、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包括:(1)食品原料的成分和质量安全问题;(2)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过程中人为改变其性质而产生的安全问题。二、安全用药1、药品药品是指能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或能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2、常见药品中药饮片、中成药、各种西药制剂、抗生素、生物制品、放射性药品、血清及疫苗、血液制品等。3、药品的标签和说明书药品的标签或者说明书必须包括药品的通用名称、成分、规格、生产企业、批准文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功能主治(适应症)、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4、安全用药根据患者个人的病情、体质、家族遗传病史和药物的成分等做全面情况的检测,准确地选择药物、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同时以适当的方法、适当的剂量、适当的时间准确用药。5、家庭药品(1)处方药(Rx)是指要凭医生处方才能从药房或药店购取并在医生监控或指导下使用的药物。(2)非处方药(OTC)是指不需要医生的处方就能直接从药房或药店购买的药物。三、远离毒品1、常见的毒品大麻鸦片、海洛因、可卡因(称为“百毒之王”),以及“冰毒”和“摇头丸”,都是常见的毒品。2、毒品的危害(1)毒品具有成瘾性:毒品都有很强的成瘾性,--旦吸食很难戒除,且毒瘾会越来越大。(2)严重危害身心健康:吸毒会损害人的大脑,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吸毒还会影响心脏功能、血液循环功能、呼吸系统功能及正常的生殖能力,吸毒者或其配偶生下畸形儿或怪胎的比例比正常人高。吸毒会降低人的免疫功能,使人容易感染各类感染性疾病,如艾滋病、肝炎、破伤风等。(3)吸毒费用昂贵,常使吸毒者倾家荡产,甚至走上犯罪道路。3、青少年如何远离毒品(吸毒的个人预防)(1)从我做起,抵制各种诱惑,自爱自律,珍惜生命,远离毒品。(2)个人预防吸毒主要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构筑起抵御毒品侵袭的“堡垒”。4、禁毒方法(1)严禁种植可提取毒品的植物。(2)严禁走私和贩卖毒品。(3)严禁吸食和注射毒品。注意:1987年6月联合国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有138个国家的30000多名代表参加的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会议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与会代表一致同意将每年的6 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四、吸烟危害健康1、香烟烟雾的组成香烟的烟雾是由4000多种不同物质组成的混合气体,其中至少有40多种致癌物质。2、香烟的主要成分及其危害香烟中的有害成分会影响人体健康,引发多种疾病,如下表所示:有害成分 对健康的影响焦油 ①诱发肺癌;②污染环境,间接影响不吸烟者;③导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胃溃疡尼古丁(烟碱) ①影响神经系统,易得胃溃疡等;②促使动脉硬化、诱发心脏病;③让吸烟者上瘾一氧化碳 减慢血液中氧的运送速度,诱发冠心病五、酗酒的危害1、酗酒过量饮酒便是酗酒,酗酒是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会使大量酒精在体内聚积,危害人体健康。2、酗酒致病的根源长年累月的酗酒会增加心脏病、高血压的发病率,诱发心脏病或心房颤动等疾病。3、酗酒的危害(1)酗酒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或麻痹抑制,引起酒精中毒(俗称“醉酒”)。(2)酗酒引起心血管系统肝脏、肠胃等疾病。(3)孕妇酗酒还会引起胎儿发育障碍或智力低下,甚至产生畸形胎儿。六、急救常识1、首要的行动是排除致死因素(1)对溺水者——首 先要将其救上岸。(2)对触电者——首先要使触电者脱离电源。(3)对气体中毒病人——首先要将其转移到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4)对误服农药中毒者——立即催吐。(5)对被毒蛇咬伤的人,应尽可能在伤口的近心端5~10cm处,用带、绳、手帕或止血带结扎,然后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并将伤口切开,排出毒液。必要时,及时送医院。2、口对口人工呼吸法(1)适用范围:当有人因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意外事故突然停止呼吸时,可以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急救。最常用的是口对口人工呼吸法。(2)口对口人工呼吸法的操作步骤:①若口中有异物,先挖出口中异物。②放正头部。③急救者将一只手放在病人颈后,抬高颈部,另一只手按压病人前额.以使病人头部向后倾斜。④再用压前额那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捏紧病人的鼻孔。⑤急救者深吸一口气后,用自已的双唇包绕住病人口的外部,然后用力吹气,使病人的胸廓扩张。⑥吹气完毕,松开捏鼻孔的手,让病人的胸廓和肺依靠其弹力自行回缩,排出肺内的二氧化碳。3、胸外心脏按压法(1)当患者的呼吸和心跳都停止时,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使其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是持续而有节律地按压胸骨,使胸腔压力增加,间接挤压心室,使血液流向大动脉,为恢复心脏自主地有节律收缩创造条件。(2)胸外心脏按压方法: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必须让病人平躺在硬平面上,先以右手的中、食指确定肋骨下缘,而后将右手掌侧放在胸骨下1/3处,将左手放在胸骨上方,再将右手置于左手上,手指间互相交错或伸展,按压力量经手掌而向下,手指应拾离胸部。当只有一个急救者给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术时,应每做15次胸外心脏按压后,进行两次人工呼吸,反复进行。当有两个急救给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术时,可一个人做胸外心脏按压,另一个人做人工呼吸。每按压心脏5次,进行人工呼吸1次。4、判别是否死亡的依据(1)呼吸情况:感知气流或借助棉絮。(2)脉搏情况:摸桡动脉、颈动脉或听心音。(3)瞳孔的改变:瞳孔左右不对称是大脑异常的重要特征。(4)有无意识:昏厥和昏迷。5、死亡的标准(1)日常(习惯):呼吸停止、心跳停止。(2)目前医学界:脑死亡。非传染性疾病一、肿瘤1、肿瘤的常识(1)肿瘤:在种种致癌因索的影响下,细胞分裂会失去控制,细胞会连续不断地分裂形成肿瘤。(2)肿瘤细胞的特点:能不间断地进行分裂。(3)肿瘤的种类肿瘤(4)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比较①相同点:都能不间断地进行分裂。②不同点:前者集中在原发部位;后者能转移并侵犯新的组织,从而在病人体内广泛扩散。2、癌症(1)癌症:由上皮细胞形成的恶性肿瘤叫做癌症。由于绝大多数的恶性肿瘤都是癌症,因此人们一般将恶性肿瘤细胞叫做癌细胞。(2)癌症致死的原因:癌细胞能逃避人体的免疫监视,不断地恶性增殖,广泛扩散,耗尽患者的营养,使病人消瘦衰竭,或破坏各种器官、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最终导致患者死亡。(3)癌症的形成过程正常细胞→癌的萌芽细胞→癌细胞→早期癌症→恶性癌症拓展(1)正常细胞癌变后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分裂非常快,并且可以不断分裂,形成肿瘤;二是癌细胞还可侵犯邻近的正常细胞,并且通过血液、淋巴等进入远处的共他组织、器官。健康人的细胞中都有原癌基因,只是未被激活而已。在特定的外界因素影响下,原癌基因可能被激活,原癌基因一旦被激活就很难控制。科学证明,癌症有一定的遺传性。3、肿瘤的防治(1)防: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不吸烟是我们应采取的最重要的预防癌症的措施。含维生素、食物纤维及一些矿物质含量较高的食物都具有较好的抗癌作用。(2)治: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关键是要早发现、早诊断并进行及时彻底的治疗。二、冠心病1冠心病的形成冠心病由于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从而被称为“人类的第一杀手”。冠状动脉:冠状动脉是供给心脏血液的动脉,起于主动脉基部,分左右两支,贴在心脏外面。冠心病形成的原因及过程①心脏的供血是靠冠状动脉来完成的,如果冠状动脉壁上沉积了脂肪类物质(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形成冠状动脉硬化,使心肌得不到充分的血液供应,导致心脏肌肉缺血,就会诱发冠心病。②具体过程:血液中胆固醇和脂肪含量过高→低密度脂蛋白积聚于血管壁→使动脉壁弹性降低而变硬,同时引起管腔变窄甚至闭塞→血流量减少,形成动脉硬化→心肌得不到充分的血液供应而缺血→冠心病。2、冠心病的表现(1)随着动脉硬化加重,动脉内壁不再光滑,导致血栓的产生,引起心肌暂时性缺血,可能会引起心绞痛。(2)如果冠状动脉栓塞或发生痉孪,血液无法到达心肌,就会引起心肌梗死。3、冠心病的形成因素吸烟、高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紧张、缺乏锻炼等都可能引发冠心病。4、动脉硬化的治疗方法(1)轻度:吃低脂肪食物,适当进行体育锻炼。(2)中度:服用一些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脂肪的药物,也可通过治疗,除去动脉中引起栓塞的物质。(3)较严重:当药物很难控制症状时,冠心病患者还可以做手术治疗,如心脏搭桥手术。拓展:冠状动脉搭桥术就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建立一条通道,使血液绕过狭窄部位而到达远端,犹如一座桥梁使公路跨过山壑江河一样。5、动脉硬化、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区别和联系联系 ①动脉硬化、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不同表现,都是由于动脉壁增厚弹性降低,血流量减少引起的 ②与吸烟、高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精神紧张缺乏锻炼等因素有关区别 动脉硬化 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使动脉壁逐渐增厚,弹性降低,血流量减少,形成动脉硬化。患者因心肌得不到充分的血液供应,会出现胸闷、气喘等症状心绞痛 冠状动脉硬化加重。动脉壁不再光滑,产生m血栓,导致心肌暂时性缺血,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 血液无法到达心肌,就会引起心肌梗死三、糖尿病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人体主要靠胰岛素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1、糖尿病的成因缺乏胰岛素,引起血糖浓度升高,导致肾脏无法将经过肾脏血液中的葡萄糖全部吸收,糖分随尿液排出。2、控制病情的方法(1)注射胰岛素。(2)控制和调节饮食。(3)适当锻炼。人的运动系统一、人体的骨骼1、人体的骨骼人体的骨骼共有206块骨,它们彼此通过骨连结构成一个完整的骨架。2、依据位置划分根据位置可以将骨骼划分为头骨(又称颅骨)、躯干骨、四肢骨三部分。3、骨骼的作用人体的骨骼坚硬,具有维持体形、支持体重和保护内部器官等作用。4、人体的脊柱(1)脊柱:由许多椎骨连结而成。(2)脊柱外形:从侧面看有四个生理弯曲。(3)脊柱弯曲的生理作用:使人体能处于直立状态,并使脊柱富有弹性,从而增加了身体的稳定性,减轻了对脑的震荡,有利于保持身体平衡。二、骨的结构和成分组成人体骨骼的骨有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等多种形态。长骨一块长骨由骨膜、骨质、骨髓等部分构成。(1)骨膜:内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对骨有营养作用。(2)骨质①骨松质:结构疏松呈蜂窝状,主要分布在长骨的两端。②骨密质:致密坚硬,大部分集中在长骨的骨干。(3)骨髓①位置:分布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空隙内。②红骨髓的功能:造血。2、软骨层(1)位置:幼年时,位于骨端和骨干之间。(2)作用:软骨层的细胞不断分裂、生长,形成新的骨组织,使骨不断增长。3、骨的组成由柔韧的有机物和脆硬的无机物组成。三、骨连结1、概念骨与骨之间的连结叫做骨连结。2、骨连结的三种形式不动连结、微动连结和活动连结。3、作用使骨骼既能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又适合运动。4、活动连结活动连结也称关节,如图所示,关节的基本结构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这些结构是每一个关节所必备的。(1)关节面:是构成关节各相关骨的接触面,每一关节至少包括两个关节面,一般为一凸一凹,略凸起的一面称关节头,略凹进的一面称关节窝。(2)关节囊: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囊,附于关节面周围的骨面并与骨膜融合,像“袖套”一样把构成关节的各骨连结起来,形成密闭关节腔。关节囊的松紧和厚薄因关节的不同而不同,活动较大的关节,关节囊较松弛而薄,反之亦然。关节囊可分为内、外两层。(3)关节腔:由关节面和关节囊共同围成的密闭腔,腔内有少量滑液,关节腔内呈负压,对维持关节的稳定性有一定的作用。四、骨骼肌1、人体骨骼肌的数量人体的骨骼肌共有600多块。2、骨骼肌的组成(1)肌腹 ①构成:由肌纤维构成。②作用:控制骨骼运动。(2)肌腱 ①位置:一般分布在骨骼肌的两端 ②作用:连接骨和肌肉。五、卫生与保健(1)青少年时期,注意坐、立、行、卧的正确姿势,保持骨骼不变形。(2)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优点①可以使关节囊增厚、韧带增粗,从而加强关节的牢固性。②加强关节囊、韧带和关节周围肌肉的伸展性,使关节活动的幅度增大,更为灵活。③可以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使肌肉发达,骨骼粗壮,增强体质。健康一、健康的含义1、概念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均处于良好状态,即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的健康。2、生理健康生理健康,即身体状态良好,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正常,没有疾病和躯体残缺。生理健康是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础。3、心理健康(1)心理健康,表现为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事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确认识自已的优点和不足,能很好地处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2)心理健康的标准:①正常的智力发展水平;②基本的自我认识能力;③基本的个性协调能力;④基本的自主与独立性;⑤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⑥基本的生活适应能力;⑦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等。4、社会适应健康社会适应健康,即对周围环境、社会生活各方面都能很好地适应,自已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能与社会环境的要求保持一致,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变化。社会关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与家人、亲戚的关系。(2)工作、学习中与同事、同学的关系。(3)与亲密的朋友和熟人的关系。(4)参加社团活动,如参加俱乐部、协会等组织。(5)参加其他社会活动,如到动物园、美术馆去参观等。二、了提高健康水平1、亚健康(1)亚健康的概念亚健康是指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连续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亚健康状态既可以向好的方向转化到健康状态,也可以向坏的方向转化而进一步引起各种疾病。(2)亚健康的主要表现心慌、气短、胸闷乏力、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食欲不振、易患感冒、心烦、出汗、体温异常、面色灰滞等。(3)亚健康的治疗治疗亚健康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学习正确的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定期体检。2、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1)生物遗传因素:包括从亲代遗传的形体特征、生理特征、代谢类型、行为本能等。(2)生活方式因素:包括营养、行为习惯、兴趣爱好、体育锻炼、生活态度等。(3)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有致病性微生物、原虫以及物理、化学、经济、教育、就业等。(4)保健设施因素:社会的医疗卫生设施和制度等。3、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1)缺少体育锻炼。长时间的伏案工作、久坐式工作,长时间看电视或面对电脑,易导致骨质疏松和其他疾病。紧张的脑力劳动可能导致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失常,新陈代谢紊乱,胆固醇升高等。(2)不健康的饮食:①暴饮暴食;②食用高盐食品;③大量饮酒;④大量进食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⑤饮食不卫生;⑥长期食用烧烤、熏制或霉变食品。(3)滥用药品。长期不科学地滥用药物会导致体内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还会导致体内菌群失调,引起其他感染等。4、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按时作息,坚持体育锻炼,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营养配餐,尊重他人,帮助他人等。5、吸烟的危害吸烟是一种慢性致病过程,随着吸烟量和吸烟时间的增加,它对身体造成的危害也更为明显。例如,吸烟直接影响呼吸系统的功能,引起鼻咽、喉、口腔、气管、支气管和肺组织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甚至发生癌变。吸烟可以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堵塞,促使高血压和心脏病的发生。第3节 身体的防卫一、对微生物的抵抗1、人体抵抗病原体的结构和方法人体有许多保护自己免患疾病的结构和方法,这些构造和方法可分为以下两类:一是防止病原体侵入体内;二是抵抗已侵入体内的病原体。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组成 皮肤、胃壁的黏膜、呼吸道的黏膜等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白细胞的一种)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作用 阻挡或杀死病原体,阻止病原体侵人人体,起到了屏障作用 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够破坏许多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死亡;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可以吞噬和消化侵人人体的病原体 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拓展:①第一、二道防线的作用特点: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②免疫器官:主要有胸腺、脾脏和淋巴结等。③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3、免疫(1)概念: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传染性的和非传染性的)、维持机体平衡和稳定的能力。(2)非特异性免疫(非专一性)特点:对多种病原体产生免疫防御作用。类型:皮肤、吞噬细胞、呼吸道黏膜、溶菌酶、胃液等。人体的第一道、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①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具有专一性,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抗体)和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淋巴因子)。②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作战”,这种方式称为体液免疫。当病原体侵人人体后,血液中的B淋巴细胞就能侦察到.并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的抗体,小部分细胞会形成记忆细胞。抗体能消灭抗原,而记忆细胞能记住该种抗原,当同一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抗体,消灭抗原。③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直接对抗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类型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病原体所在 细胞外 细胞内免疫物质 抗体 淋巴因子作用对象 体液中的抗原 细胞内的抗原或移植器官共同点 都是特异性免疫,都有免疫记忆功能当病原体进人细胞内时,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发挥直接或间接的作用(释放淋巴因子),来消灭和清除异物。T淋巴细胞主要识别的是侵入人体的寄生虫、外来细胞团和被病毒感染的自身细胞等异物。移植器官遭受到排斥反应,属于细胞免疫。细胞免疫也有免疫记忆功能。(4)抗原和抗体①抗原是指进人人体后能够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任何体外物质如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移植器官等。当然,自身组织或细胞有时也会成为抗原,如癌细胞。②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抗原的蛋白质人们通常也称其为免疫球蛋白。一种抗体只能对抗相应的某种抗原。二特殊的防病措施1、自然免疫自然免疫是一种天生的抵御能力,通过感染,在机体内产生抗体,对病原体能产生抵抗作用,如患过天花的人不再患天花。2、人工免疫(1)采用人工的方法将由病原微生物制成的疫苗或其他抗原物质接种到人体,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获得免疫的方法,叫做人工免疫。这种为了预防某种传染病而进行的接种,就叫预防接种。(2)疫苗的种类:①减毒的活疫苗,接种后能使人体感染(不生病的情况下)而产生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目的;②灭活疫苗,其安全性比减毒的活疫苗好,但产生的免疫效果不如减毒的活疫苗,需多次强化注射。(3)人工免疫按其抗体的获得方式可分为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具体情况见下表:种类 概念 特点 注射物质人工自动免疫 将病原体杀死或减轻毒性,制成疫苗,注入人体,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而获得的免疫 免疫力出现较慢,但维持时间较长(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灭活疫苗(狂犬病、百日咳、霍乱等疫苗)、类毒素(破伤风、白喉等毒素)人工被动免疫 人工将含有特异性抗体的血清或淋巴因子等免疫物质注人人体而获得的免疫 见效快,但持续时间短(救火、应急) 免疫血清、免疫球蛋白3、计划免疫根据对传染病流行情况的监测和易感人群状况的分析,卫生防疫部门有计划地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使他们获得免疫,从而达到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方法叫做计划免疫。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健康、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人体免疫功能(掌握,重点)人体免疫功能包括抗感染功能、自我稳定功能、免疫监视功能。三方面功能各自的特点如下表所示:功能 功能正常 功能过高 功能过低抗感染 人体三道防线阻止病原体人侵 过敏反应,如花粉过敏 免疫缺陷综合征,如艾滋病自我稳定 清除衰老、死亡及损伤的细胞 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 ——免疫监视 消灭异常细胞 —— 形成肿瘤,如癌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 3.1 健康 知识点.docx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 3.3 身体的防卫 知识点.docx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 3.4 非传染性疾病 知识点.docx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 3.5 人的运动系统和保健 知识点.docx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 3.6 健康生活 知识点.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