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蹲踞式跳远说课稿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一、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与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指导思想,结合教材特点和初中学生心理、生理特点,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充分感受体育运动的快乐;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探讨、互相合作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我来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田径是由走、跑、跳、投这些基本技能构成的一项运动,具有参与性强、竞争激烈、客观条件限制小等特点,蹲踞式跳远是田径田赛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学习蹲踞式跳远为后面学习挺身式跳远、其它跳跃式的动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能够培养学生果敢、机敏、顽强的心理品质,体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快乐,培养学生良好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三、学情分析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我将学生的情况分析如下:初中学生,体育的运动技能虽然有差异,但学生总体身体素质都比较好,同学之间团结合作,学生求知欲强,学习积极性高,上进心强,平时活泼、好动。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很强,有比较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善于学习,本课采用了讲解、示范、游戏、等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四、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分析以及学情的理解,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说出蹲踞式跳远的动作要领,能够展示蹲踞式跳远的正确动作。【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跳跃性练习掌握蹲踞式跳远,发展弹跳能力和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学练和思考中体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快乐,培养学生良好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五、教学重难点为了课堂教学能够达到最优化,我将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为:【重点】起跳技术和起跳后空中姿势控制。【难点】助跑与起跳的结合技术。六、教学方法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我的教法为:讲解示范法、纠正错误法、观察评价法、比赛法,学法为观察法,分组练习法。七、教学过程下面,主要谈谈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一)开始部分首先我会进行课堂常规,内容如下: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简要介绍教学内容,在导入部分我会采用复习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立定跳远,大家还记得立定跳远分为哪几个阶段吗?对,包括预摆、起跳、腾空、落地缓冲。那大家想一想,蹲踞式跳远与立定跳远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呢?很好!一个是原地的,一个是有助跑的,那两个跳远之间会有怎样的区别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蹲踞式跳远。(二)准备部分为了降低肌肉粘滞性,防止运动中损伤,我将带领学生进行以下热身活动:1.游戏“螃蟹赛跑”方法:两人一组背对夹球,通过20米的赛道,先到达终点的为获胜者,途中不允许用手扶球,掉球者必须在原地将球捡起继续比赛。2.配乐韵律操:伸展运动、下蹲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促进体温升高,提高机体兴奋性与灵活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徒手操配上音乐,乐与律的结合,造成艺术的氛围,给学生以美的感受。3.专项准备活动方法:练习前确定起点和终点,四列横队依次进行跨步跳、单足跳、直腿跳,老师统一指挥,强调在练习中注意动作的协调用力。(三)基本部分基本部分是一堂课的关键环节,接下来我说说这部分的设计:1.示范首先,我会采用双轨形进行示范,学生站在助跑道的两侧观察,并提问学生老师在进行蹲踞式跳远时,在空中的身体姿态是怎样的?根据立定跳远的动作将蹲踞式跳远划分哪几个阶段?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回答出是蹲踞式,可以划分为助跑、起跳、腾空、落地。一次好的示范会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还会在脑海里建立初步的动作表象,在观察中让学生思考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体现学社的主体地位,对动作技能的学习有促进作用。2.讲解示范结束后为了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我会将动作要领按照助跑、起跳、腾空、落地4个阶段的顺序进行详细讲解,如:助跑积极,踏跳果断,腾空蹲距,落地前伸,这样的设计既能体现由易到难的规律,也以便于学生的记忆和动作的掌握。3.练习为了将动作表象回归到实际的动作技术上我设置了以下的练习环节:(1)量步点,确定“助跑标记”,反复做12-16步的助跑练习。由于场地限制,我的组织形式为通过异质分组形式将学生分为2组,第一组在沙坑进行练习,第二组另外找场地模拟练习,规定时间到之后,再场地交换,如此依次进行,其目的为了克服场地的限制,提高学生的练习密度,让学生在练习时助跑有力、起跳点相对准确、节奏合理且相对稳定。(2)反复进行助跑接起跳的练习。组织形式不变,练习时默诵最后几步助跑的节奏,回顾老师讲解的动作要领,想想跑跳如何结合才能跳得更远?其目的为了让学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助跑节奏和起跳方式,能够在起跳时做到顶头、提肩、立腰、送髋、两臂协调用力。(3)完整的蹲踞式跳远练习。组织形式不变,要求体会空中的蹲踞姿势和落地时的小腿前伸动作。(4)循环法练习。组织教学是全班分成3组,第一组在沙坑练习蹲踞式跳远,第二组练习30米跑,第三组练习立卧撑,每组练习5分钟之后,3组之间交换,依次循环练习。在练习过程中,老师会巡视指导,针对学生在练习中的易犯错误及时纠正,强调助跑在一条直线上,起跳腿伸直,起跳方向正确等要点。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练习密度,达到本节课的运动负荷,让学生在协调、速度、力量等方面得到综合发展。4.检验—优生展示在检验-优生展示环节,让各小组成员自己推选出完成动作较好者进行动作演练,教师加以鼓励性评价,让学生自由推选代表可以培养学生间团结互助的意识,同时更加突出我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该环节也能够检验我的教学成果。5.破纪录比赛最后进行破纪录比赛,根据每个学生最好成绩的平均值作为分界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异质分组,小组之间进行比赛,超过分界分数1厘米为1分,以组的积分排名,积分高的组为胜。通过破纪录比赛,可以加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更有利于动作技能的掌握,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四)结束部分本堂课的最后部分是结束部分,包含的内容有:1.放松活动:随音乐的拉伸练习2.教师小结:梳理归纳课堂教学内容,对教学过程、情义与合作进行评价3.回收整理器材4.宣布下课5.师生再见这样的安排的目的是通过放松环节帮助学生恢复疲劳,为下节课做好身心准备。教师对学练情况进行针对性总结,给予学生鼓励、肯定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并为学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要求。八、预计负荷本课的练习密度:35%-45%;平均心率:120-140次/分;学生表现良好,积极主动参与,达成我的教学目标。九、场地器材本课所采用的场地是:沙坑,器材有:录音机1台、磁带1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