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心理健康教育 打开记忆之门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 打开记忆之门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打开记忆之门
【选题说明】
记忆是智力的基本要素之一。记忆对于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的意义之大是众所周知的。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识记和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前提,再认和回忆又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识记和保持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再认和回忆;识记和保持是有规律可循的,遵循其规律就可增强记忆力。几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过目不忘的记忆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讲究科学的记忆方法。
有效的记忆方法可以提高记忆力,帮助中学生快乐学习,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反之,不良方法会阻碍学生学习,打击其信心,危害其身心健康。初二是学习阶段转折的关键期,如果教育和引导得当,可以促使学生有效学习,产生积极的学习体验,使他们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和集体活动中。
本活动设计是使学生了解记忆的概念,记忆的三条规律;通过活动与训练,让学生掌握记忆的一些诀窍;结合学生情况,选用一些记忆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学情分析】
初二是承上启下的一年,是学生成绩分化的分水岭,学生的成绩往往形成两极分化:行则扶摇直上,不行则每况愈下。在这一年里学生往往要完成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小学由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较差,获取知识主要是从教师那里被动接受。因此初二学生需要改进学习方法,结合各科课程特点尽快建立一套适合不同课程学习的方法;将零碎的学习方法系统化,形成有自我特色的学科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点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关于记忆的基本知识——记忆的过程和规律。
情感目标:产生积极的学习体验,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行为目标:掌握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记忆的规律;记忆方法
难点:记忆的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将记忆材料制成PPT。
学生准备:无。
【教学方法、学法】
讲述法、讨论法、体验法
【教学内容】
1.概念:记忆的基本过程是由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三个环节组成的。识记是记忆过程的开端,是对事物的识别和记住,并形成一定印象的过程。保持是对识记内容的一种强化过程,使之能更好地成为人的经验。回忆和再认是对过去经验的两种不同再现形式。记忆过程中的这三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识记是保持的前提,没有保持也就没有回忆和再认,而回忆和再认又是检验识记和保持效果好坏的指标。
2.过程:
2.1 识记:识记是指通过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区分、认识并在头脑中留下一定印象的过程。对事物的识记有些通过一次感知后就能达到,而大部分内容则需要通过反复感知,使新的信息与人已有的知识结构形成联系。识记作为记忆过程的第一环节,对记忆效果的好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了解、掌握识记规律,有助于改善记忆。
2.2保持:对识记内容的一种强化过程,使之能更好地成为人的经验。
2.3 再认:再认是过去经历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被识别和确认的心理过程。在再认过程中,不同的人对不同的材料的再认速度是不一样的,这和影响再认的因素有关。
2.4回忆:回忆是在一定诱因的作用下,过去经历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再现过程。如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学生要把头脑中所保持的与该问题有关的知识提取出来,这种提取过程就是回忆。
2.5遗忘:遗忘是指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和再认,或者回忆和再认有错误的现象。按照信息加工的观点,遗忘过程在记忆的不同阶段都存在。遗忘基本上是一种正常、合理的心理现象。
3.记忆的三条规律:
3.1 遗忘先快后慢。
3.2 有联系的字词往往容易记住。
3.3 开头和结尾部分的内容记得较牢。
4.识记方法:组块记忆法、找规律记忆法、归类记忆法、联想记忆法。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意图 教学活动 备 注
初窥记忆 (热身暖心) 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入: 平时我们同学常常通过打电话相互联系,现在我们来比赛,看谁能在10秒钟内记住一个手机号码。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个电话号码,如:132863293750,时间为10秒。然后,学生写下自己记住的手机号码。教师统计写对的人数。 分享: 填写对的学生交流分享自己是如何记忆的? 引导学生从刚记忆数字的数量来思考。发现大部分学生能记住的数字数量都很有限。这是记忆的一个规律:短时间内能记住的东西是很有限的。这个规律告诉大家在学习生活中要注意什么呢?比如尽量把长的资料分成一段一段来记,最后再串起来一起记。比如在记忆英语单词时,一天的量不要太多;长的单词分开几段来记,如congratulation。 教师小结: 同学们,你们能记住这些号码,什么时候需要就能想起,这就是记忆。从日常的学习和刚才我们做游戏的结果看,大家的记忆存在差异,记忆力是因人而异的,有的好些,有的差些。但是记忆力不好的同学可别苦恼,其实,记忆力经过一定的训练是可以增强的。而合适的记忆方法还能帮助我们记得快、记得牢。 1.此处教师可酌情调整活动方式。 2.本环节用时约5分钟。
知识讲堂 (学习体验) 介绍记忆的过程,体验记忆的规律,为学习记忆方法铺垫。 体验、学习、掌握记忆方法,形成良好的记忆法体系,助力高效学习 知识一:记忆过程 1. 老师讲解记忆过程: 识记:识记是指通过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区分、认识并在头脑中留下一定印象的过程。对事物的识记有些通过一次感知后就能达到,而大部分内容则需要通过反复感知,使新的信息与人已有的知识结构形成联系。识记作为记忆过程的第一环节,对记忆效果的好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了解、掌握识记规律,有助于改善记忆。 保持:对识记内容的一种强化过程,使之能更好地成为人的经验。 回忆:回忆是在一定诱因的作用下,过去经历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再现过程。如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学生要把头脑中所保持的与该问题有关的知识提取出来,这种提取过程就是回忆。生活所必需的。 再认:再认是过去经历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被识别和确认的心理过程。在再认过程中,不同的人对不同的材料的再认速度是不一样的,这和影响再认的因素有关。 遗忘:遗忘是指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和再认,或者回忆和再认有错误的现象。遗忘基本上是一种正常、合理的心理现象。 知识二:记忆规律 2.规律一: 为了揭示记忆的规律,用多媒体出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请同学讲解,老师补充、举例,引出记忆规律一:记忆过程中遗忘先快后慢。针对这一规律让学生找出记忆对策:学过的东西要及时复习,如在晚上进行学习,第二天复习效果较好。 3.规律二: 多媒体出示三组英语词组: TH ELI TTL EB OY SI TSD OWN HE WA NTS TO STU DY ENG LNSH PLEASE TELL ME ALL ABOUT THAT 先让学生读一分钟,再请4个同学在黑板上默写,并请默写得好的同学谈经验,引出记忆规律二:有意义的材料更容易记。针对这一规律让学生找出记忆对策:不要死记硬背,对一些枯燥的材料可赋予意义联想归类等记忆。 4.规律三: 最后用多媒体出示词组材料一分钟:莲花、电灯、卜克牌、黑板、松树、葡萄、蛤蟆、寺院、山羊、秋千、飞机、树、信封、耳环、水桶、唱歌、篮球、腊肠、鼻子、气球、天空、导弹、苹果、小狗、闪电、街道、柳树 先让全班同学默写,另请4位同学在黑板上写然后启发同学们观察中间7个词,与前后7个词出现的情况,引出记忆规律三:中间的材料较难记。针对这一规律让学生找出记忆对策:①把重要的材料放在最前面或最后面记。②把长材料分割成短材料记,最后串起来一起记 知识三:记忆方法 5.方法一 请学生利用找规律的记忆方法快速记住下列内容: (多媒体课件出示:万事如意 路人皆知 难以置信失魂落魄 进退两难 日理万机 意气相投 知难而进 信口雌黄 投石问路 黄道吉日 机不可失) 师问做对的学生:你是怎样记住的?生:成语接龙。 教师小结:运用了找规律记忆的方法,大家的记忆能力非同凡响。再次告诉自己,第一个记忆方法——找规律记忆。 6.方法二 这里有12种事物图片,请大家小组合作,探讨快速记住这些食物名称的方法。记忆时,可以打乱顺序。 (多媒体课件呈现:小猫 轮船 草莓 汽车 苹果 小猴 自行车 西瓜 飞机 香蕉 小兔 鼠) 请观察小组合作交流中都有什么,并讨论快速记忆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事物种类、颜色等分类归纳) 教师小结:真是一个好办法,一观察,二分类,很快就能记住许多不同的内容。这种记忆方法叫做“归类记忆法”。 7.方法三: 从这两组词语中,选择一组,自主探寻方法进行记忆。 1、小狗 帽子 自行车 山脚 白云 2、大树 箱子 老鼠 棍子 猫 大米 学生交流记忆的内容和方法。 如:在山脚下,小狗戴着帽子、骑着自行车追赶空中的白云;在一棵大树下面,有一只猫正拿着棍子去捉偷吃箱子里大米的老鼠。 教师小结:我们找到了记忆的又一个有趣的方法——“联想记忆法”。 1.学生体验时遵守教师指令。 2.学生交流时教师要给予反馈。让每个同学都有表达的机会。 3.本环节用时约30分钟。
分享屋 (总结提升) 归纳知识和方法。 1. 活动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我们探寻到了哪些记忆的方法?(找规律记忆法,归类记忆法,联想记忆法) 2. 分享交流: 除了这些,你还有哪些记忆的好方法?(如“谐音法”、“口诀法”、“理解法”等) 教师提示:记忆有法,但无定法,希望大家能巧妙地运用这些记忆的方法,让记忆变得快乐、轻松。 3. 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一共学习了记忆的三个方面,记忆的过程、记忆的规律、记忆的方法 1.总结归纳一定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 2.本环节用时约10分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