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4.地球--我们生存的家园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六下4.地球--我们生存的家园 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备课
课题(二级课题) 地球--我们生存的家园
课时 2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和阅读资料,学生能说出地球与其他星球相比有何特点。并归纳:地球上适合人类居住的条件有哪些? 2.通过看图,学生说一说他们所掌握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事例。 3.调查研究学校、社区及身边的一些环境问题,认识到人们的行为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4.利用课堂所学知识来指导生活,学会在生活中节约利用资源、减少资源浪费。树立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积极参与身边力所能及的环保活动。
学习活动 深度学习 评价任务 素养体现
明确单元任务 同学们,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地球,由于自然及人为破坏,灾害频发。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潍坊市坊子区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日咨询活动,面对面解答群众关心的防灾减灾方面的问题,并科普防灾减灾知识和注意事项。现面向我们学校招募宣传小分队,想一想为做好志愿服务工作,你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用5-8分钟进行竞聘演讲,并绘制宣传手册。
第一课时:我们生存的家园+环境问题敲响了警钟 (前两框体为第一课时) 任务一:《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 1.观看视频—《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 提问:其他星球跟地球比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师:茫茫宇宙中有这许许多多、大大小的星球,可是他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不适合人类进行长期居住。那么地球上又有哪些条件是适合人类居住的呢? 2.出示文本——《人类在地球居住的条件》 要求:小组内根据文本进行归纳总计,地球上适合人类居住的条件有哪些? 师:了解了地球适合人类居住的条件,有些同学也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我们能不能利用高科技手段,创造出一个像地球一样适合人类居住的生存空间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来看段视频,从中找到答案。 3.神奇的生物圈实验——观看视频《生物圈2号》 思考:生物圈2号实验失败的原因? 过渡:地球孕育了人类,提供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自古以来人类就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进行资料对比,能够找出地球不同于其他星球的特点,分析地球是人类唯一生存家园的原因。(对比分析) 1.通过视频观看,整理数据说出地球与其他星球相比有何特点。 2.结合视频和我们的生存空间,归纳出人类生存必不可缺条件:阳光、水、空气…… 科科学精神
任务二:《和谐美好的人与自然》 1.出示图片展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 2.鼓励学生说一说他们所掌握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事例和旅游经历。 过渡:曾经我们与自然是那么和谐美好,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需求的增加,地球越来越不堪重负。生物赖以生存的森林、湖泊、湿地等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因过度开采而面临枯竭,化学燃料燃烧产生的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让人类面临许多严峻环境问题。 探究典型案例,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深入探究) 观察图片并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说一说祖国的大美环境,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 勇勇于探究
任务三:《人类的“魔法”与“未来”》 1.观看动画视频《人类的“魔法”》 思考: ①视频中都出现了哪些人类不文明的行为?这些行为你有没有做过? ②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人们这么做真的让生活越变越好了吗? ③人们如果继续这样破坏下去,人类未来的结局会怎样? 2.出示图片将环境问题进行简单的分类 3.展示: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 4.分析材料《水俣病事件》 5.启示:如果人类不尊重自然,对默默奉献的地球不去珍惜而是随意破坏,必将受大自然的惩罚。 6.引导学生以身边的事例说明,人类破坏环境、破坏自然收到自然惩罚的案例。 结合视频、身边事例,分析讨论环境问题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比分析) 思考:哪些污染严重的现象?这些污染都是怎样造成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科学精神 勇于探究
任务四:拓展延伸——阅读小故事《曼彻斯特的桦尺蠖》 思考:桦尺蠖颜色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以小组合作形式自主探究,如果你是地方官员要怎样做,改变该地区的环境问题? 课堂小结:生态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 人类与环境息息相关,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人类的任何行为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反之,环境的任何改变也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类与环境是和谐共处的关系,呼唤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实践作业:搜集身边环境污染的案例。 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小组互评(分析、评价、创造) 1.结合事例谈看法,想做法。(小组之间互相评价补充) 2.学生谈谈本节课感受和收获 人人文底蕴 公公共参与
第二课时:我们共同的责任 任务一:规则制约行为 师:目前全球环境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世界各国通过签订协议、制定法律等方式限制人类对地球的伤害。 1.讲述《巴黎协定》签署。 2.出示我国关于环保的相应法律、法规: 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主要有:《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我国现行主要的环境保护法规、规章主要有:《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师: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为了保护地球家园,人类不断的探索创新,将自然界赋予我们的能源与高科技结合,寻找新途径…… 3.身边的一些破坏性行为可以相应的用哪些法律去制约他们? 了解中国保护环境的态度和作为,以及法律在保护环境中的作用。(分析) 1.认真学习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协定。了解《巴黎协定》的标志性和主要内容。 2.学生分析身边的一些破坏性行为可以相应的用哪些法律去制约他们。 社社会责任 国国家认同
任务二:探索与成就 1.明确新生词——“循环经济”“清洁能源” 循环经济:包括产品的清洁生产、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物的高效回收。 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重视。 2.出示图片: 废旧轮胎循环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 太阳能发电、海浪发电、地热发电、风能发电。 (1)思考:人类使用这些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对保护环境有什么意义? (2)在我们身边哪一发电类型应用最为广泛?它的好处是什么? 理解新生名词,关注新兴事物,着眼于科学探索。(探究)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注意联系实际理解。) 勇勇于探究 学学会学习
任务三:聚焦热点——秸秆的焚烧和再利用 (1)播放新闻视频——秸秆焚烧 思考:人们这一行为的目的是什么?它对环境将造成什么影响?如果你的父母也存在这样的行为,你应该怎么做? (2)出示图片秸秆再利用 思考:同样是处理秋收后废物,减少春耕的劳动量,哪种方式与我们人类最有效,与环境最有意义? 过渡: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让我们行动起来,把碧水、蓝天还给大自然。 关于“循环经济”“清洁能源”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是有所涉及的,此处提出来便于学生理性的理解掌握。(分析、合理表述) 观看新闻视频,聚焦热点问题,合理表述。 勇勇于探究 学学会学习 国公共参与 国
任务四:小小环境观察员 师:既然环境保护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你发现你生活的社区、家乡存在什么环境问题?作为小学生的我们为环境保护可以做些什么呢? 1.小组探究:对于环保你能做什么?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运用各种力所能及的方式参与环境保护。 (1)生活中我们可以注意哪些细节、小事参与环境保护 (2)为环境保护设计标语 (3)制作手抄报倡导环境保护 (4)举行相关的演讲比赛 (5)召开主题班会 (6)…… 2.完成环保提案,各组展示。 3.教师总结。 合作探究 1.能依据探究单说明存在的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影响。 2.小组合作展示,能简单根据学校或社区存在的环境问题,按照教材范例,准确填写研究环保提案。(尽可能完善,可多小组交流补充) 勇勇于探究 科科学精神 社社会责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