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坚持依宪治国》教学设计课题 《坚持依宪治国》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做一个合格的中国公民。法治观念:自觉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宪法的重要作用,树立宪法意识,增强宪法观念,自觉遵守和维护宪法的权威。能力目标:认识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从而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知识目标:了解和认识宪法的构成,知道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知道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重点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难点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思考:两会的全称是什么?提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思考: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提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思考:我国的根本制度?提示:社会主义制度思考:我国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提示:依法治国思考:国家宪法日是哪一天?提示:12月4日思考: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提示:1954年宪法思考:现行宪法是哪一部?提示:1982年宪法思考:宪法的地位?提示:根本法、根本活动准则、最高法律效力以上内容都是《宪法》的规定,那么你对宪法了解多少?重点问题:1.宪法的构成?2.我国宪法规定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维护宪法权威的重要性 ? 4.如何维护宪法权威 ?5.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法?引出本课主题—坚持依宪治国 学生跟随老师讲课思路,分组讨论作为中国公民,你对国家了解多少?请从以下几方面来谈一谈。两会的全称是什么?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根本制度?我国治国的基本方略是什么?写一写各组的答案讲授新课 第一目:根本的活动准则探究一:宪法的构成思考:1.现行宪法是哪年制定的?经过了几次修改?提示:1982年制定,经过5次修改思考:2. 现行宪法共几章,多少条?提示:四章,一百四十三条笔记:宪法的构成?我国宪法的构成:第一章 总纲;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四章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共四章一百四十三条探究二:宪法规定的主要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探究三:宪法权威的重要性思考:国家领导人为什么要带头向宪法宣誓?提示: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家领导人带头向宪法宣誓,有利于维护宪法的权威。结合视频思考:国家为什么设立“国家宪法日”?提示:设立国家宪法日有利于维护宪法的权威,使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同宪法,增强人民的法治意识。笔记:宪法权威的重要性(1)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2)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3)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探究四:如何维护宪法权威①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②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法律为行为准则。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第二目 最高的法律效力探究五: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区别探究与分享:这些法律的“对话”中,你能看出哪部法律处于最高的法律地位?为什么?提示: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普通法律规定的是某一具体方面,是宪法的具体化。①从内容上看,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一般性的问题。思考:如何理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提示:②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思考: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提示:③从制定和修改程序来看: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可保障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思考:结合二十大报告,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区别体现在哪里?提示: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笔记: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区别①从内容上看: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国家生活或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②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③从制定和修改程序来看: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可保障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④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知识点补充:宪法的地位 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学生观看课堂视频:思考:1.现行宪法是哪年制定的?经过了几次修改?思考:2. 现行宪法共几章,多少条?学生共同分享答案。阅读课堂链接相关内容,思考:国家领导人为什么要带头向宪法宣誓?结合视频思考:国家为什么设立“国家宪法日”?关于两种不同观点,思考:你同意哪种观点?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那么如何维护宪法权威呢?探究与分享:这些法律的“对话”中,你能看出哪部法律处于最高的法律地位?为什么?学生跟随老师的引导, 从内容上,法律效力上,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来思考总结答案。课堂小结 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板书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