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同一幅画》教材分析世界美术丰富而精彩,应让学生对世界美术文化的精华有所接触,从中了解美术生动的艺术语言。欣赏同一副画,每个人会有不同的认识与感受,但色彩是我们共同的语言。本课学习的设置挑选了美术史上以色彩表现见长的作品,进行一次有趣的赏析,临摹与组合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的方式属于“造型。表现”技巧,提升对美术名作的鉴赏水平,提高美术绘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它的意义在于运用色彩与笔触这些美术语言来与美术大师对话,体会美术语言的魅力,获得艺术情感的熏陶,在临摹与组合,模仿笔触与色彩、重新配色改画游戏中感悟和体验艺术带来的美感和快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色彩语言的丰富性,认识色谱,学习调色与涂色的方法。方法与过程目标:能准确地识色、调色和涂色,个体完成涂色练习并参与集体组合成画的活动。情感价值观目标:增强美术活动的兴趣和休验成功的快乐,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教学重点了解美术语言的丰富性,认知冷暖暖色,学习调色和涂色方法,搭配方法。教学难点运用调色方法,发挥想象力表现作品。教学课时2课时教具准备水粉颜料、排笔、,调色盘,小水杯、课件等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欣赏导入1.认识画家文森特 梵 高1853-1890荷兰画家梵高,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2.赏析作品学生欣赏后畅所欲言自己的感受。(作家所要表达的是欢快的、热烈的、积极向上的一种心态。)3.提出今天学习的内容,教师归纳后提出今天学习的内容:①学习调颜色;②能利用颜色画一幅有层次的画。 二、探究思考1.引导思考:这幅画主要有那些颜色?(学生观察与识色,教师提问与引导)2.探索调色方法:这些颜色是怎样调配出来的呢?(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注意要做到切实的交流探讨。)三、尝试体验活动一:根据教材的提示,用大红和柠檬黄进行调和,把产生的橙色与同桌的比一比,色彩效果是否一样?为什么?教师演示重点小结:两种颜色相调和,颜色分量的不同使得色彩效果产生变化。一般朝分量多的颜色方面倾斜,所以调色时应该能判断看准色彩的倾向性。活动二:在一种颜色中调入黑色或白色,看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教师演示小结:通过这一个办法可以让色彩发生明度变化,这样就可以调出许多颜色丰富的层次。活动三:欣赏一棵秋天的树,说出哪些地方运用了我们刚才所学的颜色?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画一棵秋天的树。教师边讲边示范画法。学生绘画巩固探究所得知识。要求:1.用所学的大红、柠檬黄、白色、黑色画一棵秋天的树。2.要求要画得有明暗层次。四、课堂小结色彩是绘画的语言,也就象文学语言运用的艺术一样,色彩语言的调配也需要认真的研究与探索。五、安排下节课要带的东西下节课继续带这节课的工具及颜料来,我们继续探究怎样把今天所学方法运用于其他颜色,来画其它的景物。第2课时欣赏导入1.欣赏《修路工人》,问:这幅画给你什么感受?2.介绍梵高作品并小结:色彩是绘画的语言,欣赏同一副画可能有同样的体验和感悟,也可能有不同的认识和感受。3.揭示课题方法探讨:1.观察与识色提问质疑:这幅画主要有哪些颜色?引导思考:这些颜色是怎样调配出来的?2.教师演示调处橘子与橙子色彩将大红与柠檬黄调和,颜色分量的不同使色彩效果千差万别,一般分量多的颜色方面倾斜,所以调色应先看准色彩的深浅变化。3.师生合作,调和色彩的深浅变化。请4个同学来试一试,分别把红橙色和黄橙色调入白色和黑色,比较色彩又会发生什么变化?4.调色小练习(1)在小白纸上调出桌面的色彩倾向选定的主体颜色。(2)调入其他合适的颜色使它更接近的桌面颜色。临摹体验1.欣赏《修路工人》分格放大图,选取其中两幅做观察。2.你看到两个小格子画了什么?3.教师示范这幅画看成许多小色块,近看只是这些颜色,但远一点或眯眼看,具体的形就呈现出来了。4.请一个同学来参加临摹1-3分格图,老师指导调色。完成后与1-3拼色,观察效果。学生临摹1.指导分工:将每一个小格子分给每位同学。2.学生临摹填色。3.教师寻师辅导。评价展示1.自评,互评,师评结合。2.拓展,欣赏修拉作品,进一步感受色彩的魅力、第3课时感受体验出示《星月夜》的黑夜局部图,请同学们猜猜看可能是什么,再逐渐补齐局部图,最后呈现完整的《星月夜》图。出示现实生活中的月亮与华中的月亮,请学生议一议,说一说有什么不一样?教师小结,与现实的月亮相比,画中的月亮一笔一笔非常清晰,有很强的笔触感。互动讨论1.教师示范,对比感受笔触画的树冠。教师运用排列的线条画出一棵树的树冠。2.出示一组不同笔触画的树丛,对比分析。有什么不一样?笔触的运用可不止这一种方法,一起看看还有那些?小训练:试一试用刚学的方法画一画云朵或临摹《星月夜》的月亮。反馈尝试练习,互动:用了什么笔触?画的时候你是什么样的情绪?教师指导:用钢笔绘画时应注意天条的排列与组合,不可过于凌乱,用水粉绘画时要注意用色和用水的多少。水分适中,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画面强烈的笔触。出示莫奈的《日出。印象》毕沙罗的《林荫大道》提问:这两幅作品中用了哪些表现笔触的方法?教师小结:有的用刷、摆的方法表现朦胧宁静的天空及日出时波浪不兴的湖面,表达内心的祥和;有的用点的方法表现树木上阳光的闪耀,也表达出欢快愉悦的心情。针对不同景色画家的处理方法各不一样,因此在画面中的笔触和效果也各不相同。学生作业教师辅导构思一个表达自己心境的场景,选择《星月夜》的一个局部,选取合适的色彩和喜欢的笔触,体验大师的手笔。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绘画笔触感强的学生。教学拓展油画大师们用强烈的笔触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在我们传统绘画中,画家们也同样如此。出示国画作品,引导发现中国画的用笔。第4课时激趣导入1. 马蒂斯画作《罗马尼亚式的衣饰》欣赏导入,并简单了解马蒂斯作品的特点。2. 教师出示课前绘制的《罗马尼亚式的衣饰》两张冷暖色调的笵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喜欢选择分组座位。3. 解释课题并板书——色彩我来配对比分析1. 对比分析,认知色彩冷暖,以及冷暖色的情感表达。2. 给出“活泼”“沉静”两个词,让学生将词汇与两幅画进行正确联系。3. 引导学生分析找出表现活泼和沉静的画作里分别用了哪些颜色?4. 继续引导学生对这些颜色给人的感觉进行情感表达。5. 出示色轮进行对照讲解,让学生了解颜色的冷暖色以及它们带给人们的一些色彩感受。6. 引导学生学习色调知识。认知色彩明度对比强弱所产生的情感表达。课件出示教材中两幅学生作业,仔细观察,说说同样的色彩在不同深浅的背景前感觉有什么不同?小结:明度是指色彩的敏感程度,同样的色彩在背景深浅不同的情况下有不一样的感觉,明暗对比强,主体突出,画面明快,让人感觉欢快,明暗对比弱,画面柔和,让人感觉平静温和。尝试体验1. 运用所学知识,对八福世界名画进行冷暖明度的鉴定。2. 通过展示画家作品,进一步引导学生研究冷暖色调的不同色彩感受。创作体验1. 色彩我来配作业。2. 教师巡视辅导。板书设计明度 暖色调 红 活泼 喜庆 黄温暖冷色调 蓝 沉静 寒冷 绿平静作业设计欣赏临摹大师们的作品,体会笔触的美感。板书设计同一幅画笔触表现教学反思《同一幅画》教学反思:欣赏同一幅画,每个人会有不同的认识与感受,但色彩是我们共同的语言。本课学习的设置特挑选了美术史上以色彩表现见长的印象派画家凡·高的名作《向日葵》,进行一次有趣的赏析、临摹与组合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方式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训练学生调色涂色的技能和色彩画的表现技巧,提升对美术名作的鉴赏水平,提高美术绘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本课的教学分两部分进行,这里的临摹并非写实地临摹《向日葵》的原始模样,而是临摹《向日葵》的色彩。所以教材右页上有一幅对原画进行了马赛克处理的作品,眯眼远看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向日葵》,该画上分出五十个方格,每小块内呈现出不同的色块,这里的色块就是世界名画《向日葵》所用颜色,在具体的几个体验活动中,我能够达成了解色彩语言的丰富性,认识色谱,学习调色与涂色的方法这些预期目标。大部分同学能准确地认识色、调色和涂色,个体完成调色涂色练习并参与切实体会的介绍交流的活动。最后临摹这些颜色,需要结合涂色调色练习和色彩的学习,我就将前面的练习作为选择作业的入场卷,也算是个鼓励的小游戏了,临摹颜色实际是局部临摹,学习效果完全可以达到,可是我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各个环节节奏在具体把握上稍慢,没能迅速才能完成需要2课时时间的世界名画《向日葵》的整体临摹。学生的调色能力还有待加强。但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体验是能显示出他们是学有所得的,是达到了今天基础训练的教学目标的。相信下一课时能将教学将枯燥的涂色练习置于有趣的组合活动中,使学习变得轻松了,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持久力,增强学生的班级集体意识,获得成功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