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课 题 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课 时 数 2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执教人
教学目标 可操作、易落实 1.发挥青春思维的长处,培养思维的独立意识,弘扬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 2.提高辨别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能区分思维的独立与一味追求独特的不同。 3.了解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表现,掌握开发创造潜力的方法;知道思维独立性伴随着思维的批判性;认识青春期创造潜能。。
教学重难点 与考点、易错点 准确、具体 重点:理解独立;培养批判精神; 难点:思维独立性伴随着思维的批判性,开发创造潜力; 考点: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的内涵及如何培养; 易错点:独立思考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批判不等同于一味否定。
问题预设 学习新知可能 遇到的障碍 少数学生在学习批判性思维时,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困难,从而产生认识误差。
知识铺垫 学习新知需要 用到的旧知 生理发育是青春成长的重要信号,与之相随的还有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教案、学案和教材 学生准备:课前三件小事
教 学 过 程 围绕核心问题设计教学模块,要求科学、适量、易操作 旁 注
一、导入新课 虽然生命有时像苇草一样脆弱,但思想使我们强大。只有当思想日渐成熟,我们才能真正长大。 师:青春让我们有了骄傲的资本,青春让我们有了一个梦想。在这个时期,我们的生理和心理发生着变化,然而成长并不仅仅是身体。今天,让我们一起探讨《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二、新知讲解 多媒体展示材料:谣言四起如何破? 思考:在谣言与真相难辨的网络生活中,我们能做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总结。 教师总结:我们要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不人云亦云,以及基本的搜集查证信息真假的网络媒介素养,有法律意识,不造谣,不传谣。 模块一:学会独立思考 1.学生自主阅读课本8—9页,完成学案相应填空。 2.结合“谣言四起如何破”的材料,思考:怎样正确认识独立思考?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教师总结:独立思考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而是表现为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3.情境体验 思考:(1)小刚理解的“酷”是什么?你同意他的说法吗? (2)小刚的说法是否体现了思维的独立性?为什么? 学生运用所学内容分析情境,教师点评、总结。 教师总结:从情境中我们可以看出小刚理解的“酷”是穿着奇装异服,是同学们认为的“酷”。他的说法并未体现思维的独立性,一方面他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人云亦云;另一方面,他不能接受妈妈合理正确的意见。 4.模块小结:什么是独立思考(独立性思维的内涵) 过渡:在我们的成长中,与独立思考相伴随的是批判性思维的发展。那么,什么是批判性思维?为什么要培养批判精神?我们又该如何培养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下一部分的探讨。 模块二:培养批判精神 1.学生自主阅读书本10—11页,完成学案相关填空题。 2.多媒体展示材料: 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可以说是权威的代名词,那你觉得教材会出错吗?你敢给教材挑错吗? 北京二中亦庄学校五年级小学生张秋实写信给人民教育出版社,指出语文教科书上一幅关于宋朝知县的配图有误,知县着装应为青绿色而非紫色。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相关人员表示,目前暂未收到该信件,不过会就张同学反映的情况展开研判和探讨,如确实不妥将改进。文物专家在看图后称张同学所言有理。 思考:你从材料中看到了什么?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学生分享,教师点评、总结。 教师总结:我们要有批判性思维,表现为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敢于表达不同观点,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 4.多媒体展示材料:“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 多次失败后,袁隆平开始质疑垄断科学界的“无性杂交”学说,决定改变方向,并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终于成功培育出了杂交水稻,使水稻产量从平均亩产300公斤左右先后提高到5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 袁隆平深有感触地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要多读书但不能迷信书本,也不能害怕冷嘲热讽,害怕标新立异。” 思考:袁隆平在研究过程中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他最终能够获得成功?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教师引导并补充总结。 教师总结:思维的批判性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讨解决方案。批判能调动我们的经验,激发我们新的学习动机,促使我们解决问题,改进现状。 5.答疑解惑:直性子的亮亮 亮亮很有批判精神,看到什么都觉得不对,他还是一个直性子的人,和他人意见不同就直面反驳,有时让对方下不来台。 思考:亮亮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学生分享,教师点评、总结。 教师总结:要有质疑的勇气,有表达自己观点、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要考虑他人的感受,知道怎样的批判更容易被人接受,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注意批判的技巧。如对事不对人,有一定的建设性。 6.模块小结:什么是批判性思维;为什么要培养批判精神;如何培养批判精神。 模块三:开发创造潜力 1.学生自主阅读书本12—13页,完成学案相应填空。 2.思考:为什么要开发创造潜力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总结。 教师总结:青春凝聚着动人的活力,蕴含着伟大的创造力,为我们的成长带来无限可能。青春的我们思想活跃,感情奔放,朝气蓬勃,充满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拥有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创造潜力。青春韶华,我们要争当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好少年,这是时代的要求。 3.播放视频:陈子墨同学发明午睡神器 思考:陈子墨同学的事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总结。 教师总结:创造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存在与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在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前提下,要敢于打破常规,追求创新与生活的丰富多彩,开创前人未走之路。关注他人与社会,看重创造的意义和价值,做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创造者。创造离不开实践。青春的创造意味着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尝试、探索、实践,通过劳动改变自己,影响世界。 4.模块小结:为什么开发创造潜力;如何开发创造潜力。 三、课堂小结 先请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再由教师补充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了解什么是真正的长大,能学会独立思考,培养批判精神,开发创造潜力。所以,我们要争当勤奋好学、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好少年,做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创造者。 四、课堂练习 1.决定我们是否真正长大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 A.年龄的大小 B.外在形象 C.美丽的头发 D.思想和精神状态 2.法国十七世纪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是能思想的苇草。”你认为初中生的“独立”是指( ) A.独立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B.敢于和别人争辩就是独立 C.独立就是不光提出自己的观点,还要倾听、理解别人的观点 D.独立就是可以不依赖父母的思想和观点 3.下列对思维的批判性说法正确的是(  ) ①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  ②敢于表达不同的观点 ③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 ④敢于向权威挑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板书设计 呈现核心内容, 要求规范、有条理
作业设计 有梯度,分层次,精准,适量 完成练习册第一课第二课时的习题。
教 后 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