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哲学与文化】复习姓名 班级 学号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注] 填空题直接写上,选择题直接选,问答题直接默写,判断题要求判断,如果错误,请改正。1.哲学是文化的 。文化是民族的 ,是人民的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文化的内涵与功能1.文化的内涵: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 和 世界的一切 及其创造的 和 。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 、 而言的人类全部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 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 的内容。2.文化的特点:⑴文化的本质:文化是人类 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⑵文化的核心是⑶文化与文明: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文明是积极向上的,文化有先进落后之分。( )⑷文化载体:是物化形式,它 、 和 着文化的内容。文化载体是 的。3.“三观”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4.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结果都不是文化本身。( )5.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6.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这说明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7. 文化的功能8.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9.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为前提。( )二、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10.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 。1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1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 和 ,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 ,也是我们最深厚的 。13.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14.为什么要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15.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16.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7.不忘本来才能面向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18.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9.创造性转化侧重文化内涵与表达形式的改造,创新性发展侧重对文化内涵的补充、拓展和完善。( )20.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21.如何理解爱国主义?22.中华民族精神的有何作用?23.中国人民的精神品质有:(四伟大精神)24.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25.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为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 )26.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 )27.在新时代,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8.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着眼点。(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一、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1.民族文化:⑴重要性:⑵核心和灵魂: ⑶体现:2.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3.文化多样性:⑴地位:⑵原因:⑶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⑷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4.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5.文化交流的意义6.正是因为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才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7.如何进行文化交流,推动文化发展?8.文化交融是如何促进文化发展的?9.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 )10.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11.文化交融是彼此间文化的相互沟通,互通有无,使得文化得以传播。文化交流强调的是不同文化的彼此渗透。文化交流侧重于传播,让更多的受众理解,文化交融指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三、正确对待外来文化12.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13.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14.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 ,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 、建设、 中创造的 文化和 文化,植根于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 为指导,坚守 ,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 、面向 、面向 的, 的 的 的社会主义文化,构筑 、 、 ,为人民提供 。一、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3.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华文化发展有哪些影响?4.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和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5.中华文化包括在五千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 文化和 文化。6.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7.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8.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有哪些?9.如何判断文化的生命力?10.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要性:重要性:二、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11.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是什么?(总述)1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 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13.文艺工作者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他们。( )14.人民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15.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 )16.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是:17.发展文化产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18.文化与时代的关系19.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 。20.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只有立足时代、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只有倾听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号角。( )2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 为指导,要 ,特别是要把握好 、 等资源。22.实现融合创新的要求是什么?三、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23.如何建设文化强国?(总述)24.大力发展健康有益文化,支持先进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腐朽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落后文化,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25.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发挥它对 、 、 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 和 。26.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 观 观 观 观。27.建立健全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28.为什么要坚持文化自信?29.如何坚持文化自信?30.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31.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32.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 )3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 )A.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B.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C.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D.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