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第173期)文化知识篇高中 | 文学常识(三)必修三1.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名 霑 ,字 梦阮 ,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现通行的续作是由高鹗 续全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书中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 、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荣、宁两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全面地描写了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性世态及种种无法调和的矛盾。2.《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 《彷徨》 中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鲁迅的三部小说集分别为:《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小说《狂人日记》 是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收录于鲁迅的小说集 《呐喊》 中。3.海明威, 美国现代作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老人与海》 、《太阳照常升起》 、《永别了,武器》 和《丧钟为谁而鸣》。 勇气是海明威作品的中心主题。4.李白,字 太白 ,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 “诗仙” 之称。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 豪放飘逸 ,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他和杜甫 齐名,人称“李杜”。杜甫 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歌现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5.杜甫(712~770)字 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 ,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官至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拾遗 、杜工部,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杜工部集》传世。杜甫一生写诗1400多首,以古体、律诗见长,诗风沉郁顿挫 ,由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因而其诗被誉为诗史 ,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三吏为《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为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6.白居易(772-846),中唐著名 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 ,晚年号香山居士 。他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 ”的倡导者。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白居易与元稹 并称“元白”。7.李商隐,唐代诗人。字玉山,号玉溪生。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作品大多具有朦胧晦涩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他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8.孟子,名轲 ,字子舆 。 战国时期邹(今山东邹县)人。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被后世尊为亚圣 ,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孟子以“平治天下”为己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 《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载了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全书共7 篇。9.荀子(约公元前313~公元前238),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名况 ,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 。战国末期赵国人。荀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所以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有积极意义。10. 贾谊(前200─前168), 西汉时期洛阳人,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太傅、贾长沙。代表作品:政论散文《过秦论》、 《陈政事疏》 、 《论积贮疏》 等,辞赋以《吊屈原赋》 、《鵩鸟赋》》最著名。《过秦论》选自《新书》。《过秦论》原有上中下三篇,课文选的是上篇。11.韩愈,字退之 ,中唐著名文学家、哲学家。世称韩吏部,又称 韩昌黎 ,又因死后谥“文”,故称韩文公 。著有《昌黎先生集》四十卷。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誉他“文起八代之衰”、“匹夫而为百世师”。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师说”即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12.巴尔扎克, 法国 19 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创作的《人间喜剧》共91部小说,包括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随笔等,如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1833)、《高老头》(1834),该巨著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充分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是人类文学史上罕见的文学丰碑,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恩格斯称该著作“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作文素材篇作文素材 | 《我和我的父辈》以时间为主线,选择四个时间段,四个典型家庭,表达共同主题,家国情怀,时代责任。第一个故事“乘风”,抗日英雄、冀中骑兵团团长马兴仁和儿子乘风的故事。关键词“牺牲”,“传承”,“舍小家为大家”。第二个故事“诗”,父亲是航天工程师,任务是把火箭送往天上,试车失败,父亲为国捐躯。关键词“乐观,奉献,热爱”。第三个故事“鸭先知”,父亲是始终把“我们要做,就是做第一只敢下水的鸭子”这句口头禅挂在嘴边的生活强者。关键词“留心生活,敢为人先,锲而不舍”。第四个故事“少年行”,爸爸是机器人,满足了他对未来科技的无限想象。关键词“创新,坚持,陪伴”。筋骨句:1、在战争年代,他们保护家园。2、在建设时期,他们勇于奉献。3、在经济时代,他们大胆创新。4、在科技时代,他们无畏失败,踏浪前行。金句:1、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2、未来强则国强,少年强则国强。3、山河无恙,烟火寻常,可是你如愿的眺望。4、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5、一世纪风雨兼程,九万里风鹏正举。6、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7、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8、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9、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高分题目:《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滋养精神根脉 凝聚奋进力量》《以父辈之名,回溯我们的来时路》《薪火相传,发扬父辈精神》《奋斗的力量 奉献的精神》《让真理光芒照亮前行之路》满分段落:(一)电影《我和我的父辈》既缅怀了历史,又展望了未来。它呈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家国亲情,战场上的热血牺牲、航天人的坚韧隐忍、改革开放浪潮下的独具慧眼和现代科技的不断创新。影片以世代为章,追忆四个“小家”里平凡而又伟大的“父辈”们的奋斗经历,以大时代中的小人物为题,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情感充沛,平凡而伟大的普通人群像。(央视新闻)高考角度:平凡伟大,科技创新。(二)用小人物视角切入,展现大时代变迁,突破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形式,“我和我的”系列已经积累了深厚的IP基础和观众口碑。此番《我和我的父辈》紧扣“父辈”二字,以“亲情”作为影片的核心切入点,亲情既是维系父母与孩子两代人的情感纽带,也是贯通四个单元故事的情感主调。从抗日战争时期的铁骑队伍到60年代艰苦探索的中国航天人,从改革开放时期第一支电视广告再到新时代的建设科技强国,《我和我的父辈》用四个故事串联起党的百年光辉历史的四个时期,也勾勒出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精神传承。(光明日报)高考角度:珍视亲情,中国精神。(三)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中有喜有悲、有笑有泪,既缅怀历史,也展望未来,呈现出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家国亲情——战场上的热血牺牲、航天人的坚韧隐忍、改革开放浪潮下的独具慧眼和现代科技的不断创新,4大篇章基于不同视野的情感营造,有感动也有欢笑,每一种情感都力争达到极致。4位导演将家国情怀与个人气质相结合,在彰显各自艺术个性的同时,又让创作紧密契合“致敬为我们拼出一个最好的时代的父辈”这一主题,影片中看似独立的4个故事,其实深深地联结着前人的付出与我们今日的幸福。高考角度:奉献牺牲,坚忍不拔,科技创新。满分时评:小人物”“大背景”下的中国好故事从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获得成功后,我们发现“小人物、大背景”这样的创作手法是有效的。2020年上映的《我和我的家乡》延续了同样的创作思路,再次获得观众认可,并且形成了一个国庆节看“我和我的”系列这样的一个观影期待。因此,从2020年底,我们就明确了要延续这个品牌,以小人物、大视角去讲述中国人的大故事。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这次的主题是什么?主创班底怎么搭?《我和我的祖国》适逢祖国70周年生日,我们选择了7个不同年龄层的优秀导演,选取7个不同历史大事件作为背景;《我和我的家乡》是在我们实现全面脱贫的这一年推出,所以选择了老百姓最为喜闻乐见,也是最适合表现乡村变化的喜剧方式,由5组优秀的擅长喜剧电影的导演来完成。由此可见,选题的核心是要和时代的主题密切相关,而主创和表现形式则是为主题服务的。那么2021年的主题是什么呢?在国家电影局的指导下,经历多轮的讨论,并充分研读各类资料后,最终我们确定了“父辈精神传承”这个主题。主题确定后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确定各篇章的大历史背景。“父辈精神传承”是一个有纵深、有厚度的主题,怎样将这样一个抽象的主题用观众能理解和喜爱的方式展现出来呢?我们每个人都有父母长辈,而我们的成长无疑都受到了他们的影响。尤其是我们与父母的亲情是最容易引起共情的。因此,我们决定由“父母”对孩子的爱和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来承载这个抽象主题,同时又将各个篇章放在我国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几个不同的有代表性的大背景下,就是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新时代这四个历史阶段,人物涉及不同职业领域,从而达到人物多元丰富与主题背景宏观高远的有机结合。我们确定了四位优秀的演员担纲导演。吴京、章子怡、徐峥、沈腾很快投入到创作开发工作中。历史资料中有最好的创作素材。吴京导演从1942年冀中骑兵团马仁兴父子的牺牲史实中找到了创作灵感;章子怡导演在进行火箭助推器的调研中,发现了“火药雕刻师”这样一个名字浪漫却充满危险性的职业,从中生发出一个委婉动人的故事;徐峥导演回到他最熟悉的上海,从中国第一则电视商业广告的诞生入手,将创新精神融入一个发生在上海弄堂的平凡人家里;沈腾导演的故事要讲新时代。新时代是什么?是祖国繁荣富强的现在和面对未来的无限自信。沈腾聪明地找到了建设科技强国这个切入点,赋予“我和我的”系列电影第三部独特的未来感。策划和创作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比如章子怡导演的篇章,创作之初只有一个大背景:建设时期。先对这个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一轮筛选,找到对国家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唐山大地震、东方红卫星发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最初的剧本创意选择了其中一个历史事件作为背景,但在经过多稿剧本讨论后最终还是果断全部推翻从头再来,另起炉灶,选择了东方红卫星发射这个大背景,并落脚到为卫星发射制造火箭助推器的一个普通家庭上。但这是一个大家都不熟悉的领域,需要大量的调研。章子怡导演的创作团队为了细节的真实,采访了大量参与当年火箭助推器工作的人员和相关专家,并直接深入到故事发生地去体验生活。经过细致的考察和调研,剧本进行了几十轮的调整,力求细节的真实,最终成片的效果也确实很好。我们组织了一场航天系统工作人员和专家的观影,得到了观影人员的充分肯定。还有吴京的《乘风》单元,徐峥的《鸭先知》单元,这两个取材于真实人物和事件的篇章,均在创作阶段就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历史进行了还原,力求以细节的真实使观众有更强的代入感。实战训练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那山 那人 那狗彭见明和儿子跑完一趟邮后的第二天,太阳很好,父亲和儿子搬来椅子,坐在邮政所后院菜园子里当阳的地方。狗躺在一旁,用脚爪和蝴蝶闹着玩。父亲要对儿子说的,说了三天,似乎已经说完了。但还是说个没完,也许全是重复,父亲记不起了,儿子也不厌烦。父亲说完了,儿子才开始说。在山上,作为一个新上任的邮递员,他没有资格多说。父亲现在要回平川里的老家去代替自己的位置。他出来工作了几十年,一切对于他都是陌生的,一切都要重新做起,他是生手。应付那一揽事务,将是极不容易的呢。“爸,回乡以后,头一要多去上屋场老更叔公那儿坐坐。困难时节,他照顾了我们家不少呢。借他家的油和粮食,计数不清了。后来他一概都不让还。”儿子告诉父亲:一家四口人,包了三丘水田。田里工夫他来顶职前已经委托给了同辈好友。他要父亲答应:不理水田里的事,不下水。--儿子担心父亲的腿病。“爸,你保证不下水吗 ”儿子问。“就不下。”儿子说:“母亲曾经咯过一口血,冬天里气喘得厉害,她不吃药,也不肯请郎中看。你回家后,一定要带她到县里去检查一次。”父亲点点头。“这回乡下去,会有这么复杂啊。”父亲想。父亲痛惜地望着早熟的儿子。十几岁时,他就无可推托地挑起家庭重担,默默地像牛一样地劳作,为在远山奔走的父亲解脱,为操劳过度的母亲分忧。他过早地放弃了学习,他没有得到过独生子所能得到的娇惯。那厚实的然而仍是幼嫩的肩膀竟压着这么沉重、这么复杂的担子。这过早的重荷,完全是由于自己的缘故啊。他真想抱一抱儿子,亲一亲他。可是,他长大了。他想对儿子说几句感激的话,可是,说不出。夸耀的句子,他一辈子没用过呢!父亲最后为儿子装好两只绿色邮包。这邮包是一生中装得最满意的。但装的时间太久,老人的手已经十分不听使唤了。父子睡在一张床上。几天的疲劳加上傍着儿子强壮的身躯所放出的热量,老人应该是香甜地睡去的。但是没有。很久很久还睁着眼睛。夜风轻轻地敲打着玻璃的声音,不知名的草虫“咝咝”的叫声,那么清晰、那么顽固地灌进耳朵…………狗准时来催他们起床,它用嘴巴在扯蚊帐,并“嗷嗷”地呼唤,父亲用力推醒酣睡的儿子。默默地煮熟饭,和狗一道吃过。父亲把扁担放到儿子肩膀上,吹熄灯,关拢门,相跟着,走向还眨着星星的旷野。下完门坎的石级,父亲踉跄了一下,他不知道是怎样挪开步子的,又是怎样地踉跄了一下,他只知道身子往下一沉。他赶忙撑住儿子的肩膀才没倒下去。在一条哼唱着歌谣、不知疲倦的奔跑的小溪旁,在一座古老的不长的石拱桥的桥头,儿子挑着邮包,站住不动了。父亲如果不转回山坳那面的绿门绿墙的邮政所,他决计这样站下去,直到晨雾散去,直到朝阳升起,哪怕耽误一截行程。就这样,让七八十斤重的担子压着肩膀,就这样站着。雾不大,加上溪水的反光,父亲分明地看见儿子脸上的固执。于是,他决计不再送了。他对儿子说:“你……小心,走吧。”儿子默默地点点头。鼻子里酸酸地“嗤”了一下,但他仍没开步。于是,父亲转过身去。狗呢 站在桥的当中,“嗷嗷”地着急地叫着。父亲返身走上桥,蹲下身抱着狗的颈根。像哄小孩子一般地对它说:“你去,跟他去,他会待你好的。去吧,他需要你,要你做伴,要你做帮手;过河需要你;过丝茅源需要你带路,不然,他会迷路的;没有你,他斗不过拦路的蛇;还有,山里的人要听你的声音,也……舍不得你的。听见了 听清了 啊,啊……”“汪汪汪。”狗着急地喊。说不愿意 还是要跟老人去 “你去吧,去!”老人猛喊。儿子在逗狗:“嗬,嗬。”父亲猛地扭转头,径直往回走了。狗略一踌躇,也跟了去。在老人身边“嗷嗷”叫着。老人突然捡起根竹棍,朝狗屁股上抽去。“汪……汪汪。”狗负着痛,朝桥那边跑去。老人把竹棍丢进透明的跳跃的山溪水里,喉咙里猛地堵上一块东西。好一阵,他觉得一股热气直扑膝盖。睁开眼一看,是狗!狗在吻他的膝盖骨。他又俯下身,从口袋里掏出手帕,替狗擦去眼泪,轻轻地喃喃地说:“去吧。”于是,一支黄色的箭朝那绿色的梦里射去。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邮递员、新邮递员可以说都是小说的主人公,因为文章对他们的描写用墨较为平均,且都很生动形象,他们一起表现了小说的主旨。B. 作者将狗比作“一支黄色的箭”,较为形象,同时写出狗追赶老人儿子的速度之快;“绿色的梦”则是指老人儿子关于邮递员的梦。C. 老人晚上久久不能入睡的原因是他在对自己一生的邮递工作进行深刻全面的反省,回忆一生的邮递工作,他觉得亏欠儿子太多了。D. “你去,跟他去,他会待你好的……”老人对狗说的这段话很长,整散结合,其中蕴含着老人对狗的希望,也饱含着老人对狗的深情。2. 请分析小说中狗的作用。3. 小说中老人的儿子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试结合作品分析概括。答案与解析篇1. C【解析】C选项,“回忆一生的邮递工作,他觉得亏欠儿子太多了。”错误,应该是父亲对儿子能否承受得起长期艰苦考验的疑虑以及对儿子的担忧。故选C。2. ①从内容上说,狗是邮递员的助手,见证了他们工作的艰辛。②从效果上说,狗构成了主人公生活的环境,使小说特别富有生活气息。③从结构上说,它串联起部分情节,使故事发展有逻辑性。④从主旨上说,它衬托了主人公形象,突出了主人公热爱本职工作的敬业精神。3. ①老人的儿子任劳任怨,在父亲做邮递员的日子里,他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家庭重担,生活让他早熟。②他知恩图报,要父亲回乡后多去上屋场老更叔公那儿坐坐,因为老更叔公给予他们一家很多照顾。③他孝顺体贴父母,要有腿病的父亲回乡后不理水田里的事情,要父亲带母亲去县医院检查身体。④他虚心,有自知之明,面对父亲跟邮期间方方面面的嘱咐,他知道自己“没有资格多说”,所以耐心地倾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