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
(第179期)
文化知识篇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古代官职名称
1、中央官职
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设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
【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学、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寺即官署。九寺即九卿之官署。汉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谓之九寺大卿。历代略有变动,迄于清皆因之。
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高启为翰林国史编修等。
2、地方官职
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
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3.古代常见官名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于宰相通称,简称“相”。一般只设一个丞相,俗称大丞相,有时分为左右两个丞相,右丞相专门管理国事,左丞相是皇帝的“私人顾问”。不需要管理国事。
【太师】指官职又名太宰
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
【太子太师】太子太师属“东宫三师”为名义上的太子老师。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称“三孤”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奉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雍正帝建造的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
【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明清时指县长。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极地方长官,总揽一省的军事、吏治、刑狱等事,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因之”是吴默的字。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江宁。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太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刺史】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京兆尹】 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太尉】 秦至宋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部长。
【廷尉】 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相对最高法院院长。
【吏部尚书】 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人事部部长。
【光禄大夫】 皇帝身边顾问之臣。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中书令】 掌管皇帝命令发布。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尚书令】 参议大政,综观政务,百官之长。相当于行政院长。
【车骑大将军】 地位尊崇,相当于元帅军衔。
【都察院御史】 古代最高的监察机构。相当于监察部长。
【知府】 地方行政长官,总官州、县事务。相当于省长。
【知州【 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知县】 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
【通判】 府之副职。相当于副省长。
【县丞】 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相当于副县长。
【主薄】 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教授】 府掌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省教育厅厅长。
【游击】 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负责防御工作的师级军官。
【侍郎】 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中央警卫局官员(一说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
作文素材篇
作文素材 | 作文八大主题短句!
主题一
奋斗坚持
1.最清晰的脚印,踩在最泥泞的路上。
——『不认命,就拼命』
2.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我不能接受放弃。
——迈克尔·乔丹
3.这个天地,我来过,我奋战过,我深爱过,我不在乎结局。
——『悟空传』
4.我们用人生最好的年华做抵押,去担保一个说出来都会被人嘲笑的梦想。
——『伊心』
5.不是所有的坚持都有结果,但总有一些坚持,能从冰封的土地里,培育出十万朵怒放的蔷薇。
——『最好的我们』
主题二
青春少年
1.白日莫空过,青春不再来。
——『少年行』
2.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彷徨,只有一瞬间用来成长。
——温瑶
3.青春是萤火绚丽的流动银河,灿烂却也极致短暂。
——『萤火之森』
4.青春是丛林,是荒原,是阳光炙热的奔跑,是大雨滂沱的伫立。
——张嘉佳
5.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每一代有每一代人的宿命、委屈、挣扎、奋斗,没什么可抱怨的。
——白岩松
主题三
思辨精神
1. 印刷成文也不代表它就是真理。
——迈克尔·杰克逊
2.去掉那些形容词,剩下的就是事实了。
——『杀死一只知更鸟』
3.最不符合逻辑的地方,一定埋藏着最深刻的逻辑。
——余秋雨
4.我们听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观点,不是事实。我们看见的一切都是一个视角,不是真相。
——『沉思录』
5. 与信息数量越来越不成正比的是,我们距离事实的真相越来越远。
——澎湃新闻
主题四
家国情怀
1.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鲁迅
2.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梁启超
3.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
——鲁迅
4.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5. 国人无一旁观者,国虽小而必兴;国人尽为旁观者,国虽大而必亡。
——梁启超
主题五
文化传承
1.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
——冯骥才
2.人类文化的悲哀,是流俗的易传、高雅的失传。
——木心
3. 在衰落遗失的边缘坚守,在快捷功利的繁荣里坚持。
——『了不起的匠人』
4.我们一手拿着科技的利剑开辟未来,一手拿着传统的药箱给前进的人类疗伤。
——曲道奎
5.古老的种子,它生命的胚芽蕴藏于内部,只是需要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播种。
——泰戈尔
主题六
无私奉献
1. 鲸落海底,哺暗界众生十五年。
——加里·斯奈德
2. 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
——于右任
3. 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
——『人民日报』
4.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鲁迅
5.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爱因斯坦
主题七
积极乐观
1. 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
——木心
2.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苏轼
3. 我把荆棘当作铺满鲜花的原野,人间便没有什么能将我折磨。
——张贤亮
4. 繁花落尽,我心中仍有花落的声音。一朵,一朵,在无人的山间轻轻飘落。
——席慕蓉
5. 垂下的头颅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汪国真
主题八
淡泊豁达
1.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李白
2.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司空图
3.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李白
4.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遇平生。
——辛弃疾
5. 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林清玄
实战训练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后一茬花生地
宫佳
路边的青草还顶着露珠的时候,李老头已开着手扶拖拉机“突突突”地进了地头。
抬头向山坳里瞅,好多土地撂了荒,年轻人都进城抓钱去了,地里也就种得马马虎虎,看着人家地里长了蒿草,他的心就生生地疼。
这是块好地呀,肥着呢!不长庄稼,长草,这不是羞煞先人吗?
庄稼人不好好侍弄地,还叫个庄稼人吗?可他只能在心里嘀咕,不能管别人,只能管好自己。
可是能管好自己,却管不了自己的儿子。
今年,他看到有那么多地荒着,就和老伴儿捡着种,刚下过一场雨,得赶着春播呢,人老,心气却不老,起早贪黑地干。
城里的儿子放小长假要出去旅游,他一听就气不打一处来:“这都什么节骨眼了,还有那闲心思出去玩?赶紧回家帮我种花生。”儿子那头笑了:“爹,你今年怎么还种地?不是找罪受吗?村里不是正要搬迁吗?补偿款快下来了,好好享受生活,我正想给你和娘订去三亚的机票……”儿子没说完,老李头就把电话撂了。钱!钱!钱!现在的年轻人张嘴闭嘴就是钱,村里的年轻人进城抓钱抓红了眼,家门一关,蜘蛛网锁门,农民要都不种地,吃啥?
手扶拖拉机真不含糊,不一会儿就把跟在后面施肥的老伴儿甩在了后面。犁出来的黑土湿湿的,泛着清新的泥土香味。老伴儿正弓着身子往犁沟里撒化肥,他回头瞅了一眼犁沟,化肥撒得均匀适度,白色的颗粒衬在黑土里,很是养眼,不禁向老伴儿投去暖暖的一瞥。肥料使足了,花生才能长呀!人不亏地,地就不亏花生,秋天拔出花生蔓,白花花的花生个个实成,那才叫一个舒心呢!
老李头从老伴儿手里接过竹篮子,脚下生风,五个手指头不断地活动着,化肥就从指缝间源源不断地流入土地。
日上三竿,地已犁了一半,老李头招呼老伴儿歇息。自己点了烟,歪在手扶拖拉机上。很多年前,在这块地里,老伴儿在前面扛着木犁,他在后面按着犁把,哼哧哼哧地犁地,那时候,地里的庄稼是全家的指望,一家人的吃喝指望它,孩子念书指望它……指望它的地方多了去了,在地里刨食,再苦再累心里也是甜的。后来,花了1 800块买了手扶拖拉机,干活儿轻便多了……他摸着手扶拖拉机叹了口气。
“你真是个倔老头!”老伴儿数落道,“邻居们都搬迁了,你非得种上最后一茬花生,才肯拿补偿款,真是受累的命呀!”
“以后想受累也受不着喽!我问了,这手扶拖拉机才卖500块钱,哪儿都没坏,要不是拆迁,给多少钱也不卖呀!种地是庄稼人的本分,不种地,还能干啥?这手扶拖拉机离了土地,就是废铁喽!”
“你就是老古董!城里多好呀!有家家悦超市,要啥有啥,就是不买,看看逛逛也舒心。听说,我这么大岁数的老太太傍晚都在跳广场舞,热闹着哪!”
老李头吧嗒吧嗒抽着旱烟:“我就怕你几天的新鲜劲儿一过,还是想这黑土地,到时,想回也回不来喽!”
老伴儿抬头瞅着修好的柏油马路,这边已起了高楼,已有了城里的新气象,那边还是一排排平房,他们的房子就在这些平房之中,过了今年,这些平房都会被推倒了……
老李头把烟袋锅子朝鞋底磕了磕,拍拍手扶拖拉机,说:“走喽!老铁伙计,接着干!”
老两口正干着,地边有人喊:“老李头,我们正找你呢,就猜你到这块地里来了。”
老李头眯着眼,打趣说:“怎么啦?住楼房住腻啦?想到地头抻抻老骨头啦?”
“嘿嘿!你还别说,种惯了庄稼,一到了节气,浑身不得劲儿,就回老房子看看。”几个老人手里拿着 头,加入了种花生的行列。老李头回头看这几个人,恍惚回到了生产队的光景——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我们几个在楼房里待不住,在城里找了一份保安的活儿,后天就上岗了,哈哈。”
“好呀!赶明年,我也找这样的工作,不当社会的累赘!大家加把劲儿干,干完这块地,把下面的荒地也种了,秋收打花生油,人人有份!”
“自家打的花生油就是比超市卖的香!哈哈!”
最后一茬花生地载满了欢笑声……(选自《小小说大世界》,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主要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中间插入年轻人进城抓钱和与儿子电话通话的情节,交代了老李头种最后一茬花生地的背景。
B.小说中对老李头和老伴儿种花生的描写十分细腻,运用了一系列动词和形容词,主要是为了表现老李头和老伴儿勤劳的形象特点。
C.“这手扶拖拉机离了土地,就是废铁喽”一句表面上是写手扶拖拉机以后无用武之地,其实蕴含了老李头无地可种的遗憾无奈之情。
D.本文故事情节相对简单,但人物形象十分鲜明,尤其是老李头这个人物形象,文中对其动作、语言、心理等进行了十分到位的描写。
2.小说中设置“地里的庄稼是全家的指望”这一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试探究小说结尾的艺术特色。(6分)
答案与解析篇
1.B [“主要是为了表现老李头和老伴儿勤劳的形象特点”错,小说中对老李头和老伴儿种花生的细节描写,确实赞美了老李头和老伴儿的勤劳,但联系小说主题来看,主要应是表现他们对土地的热爱和眷恋。]
2.①运用插叙手法,写出了土地对人们生存、生活的巨大作用,充实了文章内容;②突出了土地在老李头等老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重,为老李头等老人珍爱土地的情怀提供依据;③与现在年轻人忽视土地的行为形成对比,表达了老人们的担忧,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
3.①与题目“最后一茬花生地”相照应,使得文章形成圆合结构,构思严谨。②体现了人物情感的变化,先前老李头种地的时候心情是沉重的,现在有了老人们的加入心情变得愉悦起来,于是载满了欢笑声。③富有意蕴,老人们的加入让读者看到了希望,表达了作者对未来人们注重土地的期盼,升华了小说主旨。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