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上)语文试题温州市202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上)学业水平期末检测语文试题温馨提示:1.全卷共8页,有4大板块,15小题。满分100分(含书写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一、小语准备对“诗歌中意象的运用”展开探究,邀你一起完成相关任务。(17分)学习记录单诗歌意象学习资源⊙古典诗歌部分⊙现代诗歌部分①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⑦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无题》)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②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二。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李煜《相见欢》)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③△,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艾青《我爱这土地》)《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⑧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④鸟下绿芜秦苑夕,△。(许浑《咸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阳城东楼》)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⑤鸡声茅店月,△一。(温庭筠《商(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山早行》)⑨⑥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白朴《天净沙》)诗歌意象运用小贴士(一)选择合适的意象,并使用恰当的修饰语描述意象特征,充分表达个性化情感,如例④和例⑦。(二)运用意象时,可发挥联想和想象,借助比喻等修辞,丰富其内涵,如例A(△)和例B(△)。(三)C如例⑤和例⑥。1请帮助小语补全“古典诗歌部分”的诗句。(5分)2.请你和小语一起研读学习资源,根据提示,完成诗歌意象运用小贴士。(4分)九年级(上)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九年级(上)语文试题3。小语准备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首补充“现代诗歌部分”,请你运用小贴士帮他做出选择,并阐述理由。(4分)A.我的心,/孤舟似的,/穿过了起伏不定地时间的海。(冰心《繁星·春水》)B.我不能选择最佳。/是最佳选择了我。(泰戈尔《泰尔诗选》)C.小巷/又弯又长/没有门/没有宙/我拿着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顾城《小巷》)我选择(△),理由:4.小语准备创作短诗向诗人致敬。请你从以下两位诗人中任选一位,创造性运用诗人常用的意象,创作诗句。(4分)示例:致李白致艾青致泰戈尔我追随李白的身影△△携着用月光酿成的酒佩着长剑△在整个盛唐的热情里泛舟△二、小组开展“经典新编”小说阅读沙龙,邀你一起参加。(20分)【甲】歧途于德北羊是曹操送的,但关羽走的时候并没有带它。这只羊浑身炭黑,只有四个蹄子是雪白的,因此得名乌锥羊,也叫雪中送炭。起初,关羽封金挂印,收拾行囊,羊并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后来,关羽护着甘、糜二位夫人远去,曹操带着左右赶来,搀胸顿足大呼小叫一番之后,羊明白了,自己被抛弃了。关羽是天下闻名的义气之士,他怎么会丢下自己不管呢?羊决定去找他。这一日,羊来到一个叫东岭关的地方,恰遇一只狼拦住去路。狼问它:“你欲何往?”羊自豪地说:“我欲往河北寻找关将军。”狼说:“关将军已离去多日,你恐怕寻不到他。”“寻到寻不到,也要等去了才知道。”狼笑了,说:“如此说来,你也是一个讲义气的羊了,不如这样,你周济一下我,我家中的几个孩子都饿着肚皮呢。”羊心想:我乃关将军之羊,岂能怕你。这样想着,抬头向狼的身后望去,欣喜地叫道:“你还说寻不到关将军,那不是关将军来了吗?”狼一听,急忙回头看,羊趁机冲过去,一下把狼顶了一个大跟头。羊一路跑到汜水关,向一个屠户打听关羽的去向。九年级(上)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 000口口口口可温影九年级(上)语文试题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温州市202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上)学业水平期末检测语文试题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书写(3分)评分细则卷面整洁,书写规范、清楚,即可得满分。卷面虽有修改痕迹,但仍保持整洁、规范,也可得满分。书写潦草,涂改过多过乱,卷面不整洁,酌情扣分。一、(17分)(5分)①蜡炬成灰泪始干 ②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 ④蝉鸣黄叶汉宫秋 ⑤人迹板桥霜(4分)A、B可在①②③⑦⑧内自由组合 C.示例: 在传情达意时,可将多个意象进行组合,营造诗歌意境。(4分)示例一:我选择A,理由:诗歌选择“孤舟”“海”两个内涵丰富的意象,将“心”比喻成“孤舟”,把“时间”比喻成“起伏不定的海”,传达了诗人孤独落寞的心绪和独特的人生感悟。示例二:我选择C,理由:这首诗由小巷,钥匙,墙这样三个象征性意象组成,小巷“又弯又长”,墙是“厚厚的”,两者象征着人生道路的曲折漫长,困难重重。“旧钥匙”意象暗示着作者对前途的追寻。诗人借三个意象表达了对置身困境,却不止步的那一代人的理解。(4分) 示例一:我追随艾青的身影/拥抱太阳,向往光明/在广袤的大地上独行/吹响嘶哑的芦笛示例二:泰戈尔是一只白色的飞鸟/领着我,一起采撷金色花的芳香/在新月的光影里/浸入孩子的甜梦评分细则第1题 5分。每句1分,每句有错、漏、添字,即不得分。第2题 4分。A、B每处1分。C处2分,意近即可。第3题 4分。选择A或C,得1分,能够结合小贴士中的一条或多条要点,抓住诗中意象阐述理由得3分。选择B,不得分。第4题 4分。能够使用小贴士中的任一方法,创造性地运用诗人常用意象,有个性化表达即可。二、(20分)5.(1)(2分)①智脱伪善屠户/智脱屠户圈套 ②义拒求爱母羊/拒绝母羊温情(2)(4分)示例:一、在情节上,设置了主人公不断遇险,不断脱险的历程,故事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如乌锥羊在寻主过程中一路受阻,智勇闯关,就是对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情节的借鉴。二、在细节上,采用“同中求异”的写法,在重复中有变化。如乌锥羊每次遇见的敌人和脱险的方式都不同,这也是借鉴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事件类似,但关关不同的写法。三、在情节主线中插入其他细节,来调节叙事节奏。如在土山遇母羊时,补充母羊愤而离家,聚众而居的生平经历,这是借鉴了“过五关斩六将”中宕开一笔介绍卞喜“原是黄巾余党,后投曹操”的笔法。6.(1)(4分)示例一:符合,在“过五关斩六将”情节中,关羽忠心护主,处处以二位夫人安危、温饱、尊荣为上。在《歧途》中,关羽在 “炊饮皆断”之际,不由分说,断斩乌锥羊头,正是为了解一行人的困顿。这符合关羽一心护主,忠义无二的形象。再则关羽行事一向果断决绝,在饿死之际,宰杀乌锥羊,缓解性命之虞,也符合关羽的行事风格。示例二:不符合,关羽对待非敌一向以仁相待,除非他人欲加之罪,害其性命,例如在东岭关斩杀蓄意拦路的孔秀,但放过了对方其他军士;在汜水关起初不以歹意揣度卞喜,为保性命才将其斩杀,可见关羽待人宽仁。但在《歧途》,面对千里追随而来的忠义乌锥羊,为裹口腹,竟一刀毙之。可见其暴戾,有失宽仁,这不符合“过五关斩六将”中关羽的形象。(2)(4分)示例:乌锥羊在土山接受母羊的温情和安居乐业的生活,与原文“找到主人却命丧主人刀下”的结局相比,失去在高潮中迎来结局的冲击力,故事将趋于平淡。再者,放弃寻主,享受安逸,这也不符合乌锥羊执着寻主、重情重义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原文结局能带领读者深刻反思中国传统愚忠品格,这也是《歧途》作为经典新编的意义。7.(6分)本题采用分层赋分。第一层:1-2分,单维度抓住三复情节在情节设置方面的特征,表述未深入。示例一:《歧途》借鉴《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情节反复的特色,营造了一波三折的效果,引人入胜。(1分)示例二:《歧途》采用中国古典小说常见的三复情节,例如三顾茅庐、三打祝家庄等,这些情节在不断反复中推动故事向前发展,营造了一波三折的效果,引人入胜。(2分)第二层:3-4分,能够抓住三复情节在情节设置方面的特征,关联其对人物塑造的作用,表述较深入。示例三:《歧途》在情节设置借鉴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三复情节。三复情节有许多经典故事,如三顾茅庐、三打祝家庄等,这些故事在情节上通过一波三折的设置,既加强了读者的阅读期待,又让我们看到了人物鲜明饱满的形象特质,例如在“三顾茅庐”中,刘备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歧途》借鉴古典小说的情节设置,在乌锥羊不断冒险,千里寻主的故事中,让我们读到了乌锥羊智慧勇敢和对忠义的执着,以及单纯、盲目、愚忠的矛盾形象。在三复情节中推动故事、塑造人物,这是中国古典小说值得借鉴的小说创作技法。第三层:5-6分,能够抓住三复情节在情节设置方面的特征,关联其对人物塑造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炼其对主题深化的意义,表述深入。示例四:《歧途》在情节设置上借鉴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三复情节。三复情节有许多经典故事,如三顾茅庐、三打祝家庄等,这些故事在情节上通过一波三折的设置,既加强了读者的阅读期待,又让我们看到了人物鲜明饱满的形象特质,进而对主题产生深刻理解。例如在“三顾茅庐”中,刘备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也传达出对人才的讴歌以及广纳群贤、知人善任的人才观。《歧途》借鉴古典小说的情节设置,在乌锥羊不断冒险,千里寻主的故事中,让我们读到了乌锥羊智慧勇敢和对忠义的执着,以及单纯、盲目、愚忠的矛盾形象,也用新的视角去打量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经典故事,引导我们深入反思传统的忠义思想。在三复情节中推动故事、塑造人物,凸显主题,这是《歧途》耐人寻味的重要原因,也是中国古典小说值得借鉴的创作技法。评分细则:第5题 (1)2分,一空1分,意近即可。(2)4分,一点2分,每点要结合两文具体内容展开阐述,意近即可。写出两点即可得满分。第6题 (1)4分,能够结合“过五关斩六将”中关羽的具体行为提炼形象特征,并结合《歧途》内容加以印证,言之成理即可。(2)4分,能从“情节、形象、主题”中选择两方面的影响作答,言之成理即可。第7题 6分,具体细则请参考答案示例三、(30分)(一)(12分)8.(3分)示例一:白练,即白布,作者把寺前河水比作千匹白布,描绘了流水在微风吹拂下涟漪阵阵,潺潺流动的特征,表现出极乐寺周边景物的洁净轻柔中不乏壮丽的美感。示例二:张盖,即打开的车盖。作者将自己马行寺前绿荫道的感受形容为“若张盖”,描绘了寺前树木苍翠茂盛的特点,表现出极乐寺周边环境的清幽静谧之美。9.(4分)示例:站在极乐寺前,作者将极乐寺周边的玉河清波、绿荫朱门、远树远山、幽径翠松等美景尽收眼底。在这一派超然世外、一尘不染的情韵中,作者和友人不由得想起了“钱塘苏堤”的胜境,产生了挂冠离去,做客六桥,情归山水的念头。作者的这一番心境和感慨,直接抒发了自己对京师官场的鄙弃,对大自然的企慕,以及对个人心性解脱的追求。10.(5分)示例:古人袁宗道游极乐寺,因极乐寺洁净幽雅的周边风物之美,产生挂冠离去,寄情山水的想法。今人“心遥遥”苦寻极乐寺,发现“大殿还在”,却感慨“但它确实消失了”,是因为极乐寺原本记载在文字中的周边风物之美已经荡然无存,今日的极乐寺已经被私家住宅包围,无法靠近,无法再见往日风姿。原本超然世外、一尘不染的胜境被破坏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密不透风的大铁门、保安亭。古时风雅者在此能寄身其中,找到心灵安处,而在今人的感慨中,这样的心灵家园一再失落,无从觅踪,令人唏嘘。评分细则:第8题 3分,解释词语本义,能结合上下语境分析景物特征,意近即可。第9题 4分,关联景物特征,理解作者心境,言之成理即可。第10题 5分,结合古今游人的不同心境,理解今人的行为和感慨,言之成理即可。(18分)(3分)示例一:本文的观点明确。作者针对“新古迹”——仿古建筑被一味嘲讽批评的现象,表明自己明确的态度,立场鲜明地提出:关注“新古迹”的功能,美感和质量,才应该是我们建言立议监督的焦点。示例二:本文的观点不明确。一、对“新古迹”——仿古建筑被一味嘲讽批评的现象,作者认为不能一概而论,看似提出自己的意见,实则没有鲜明的立场;二、作者对修复,重建或完全重建的三类新古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现代人对“新古迹”缺少“包容之心、欣赏之情”,显得泛泛而谈;三、在论述过程中,作者常使用类似“确乎应该……,但似也不必……”这样的表述,显得不够简洁,有点拖泥带水。(4分)示例:本文的议论做到了“言之有据”。文章以“无锡灵山具有显而易见的价值”这一事实材料为例,与作者“所有的古迹原本都是新建的”这一观点保持内在一致。紧接着用“故宫太和殿是多次重建后才形成今天的面貌”这一事实材料,表明新古迹无论是修复还是重建,甚至完全新建,只要功能显著、具有美感、质量过硬,都是可取的,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5分)示例一:A类。这类句子采用比喻,比如将“仿古建筑”比作是社会批评的“箭垛子”,将批评者常用的言辞比作集束手雷、地对空导弹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社会上对“仿古建筑”强烈却不加分析的批评,引起人们对话题的关注。进而作者又用比喻的方式,将批评比作射箭,将批评的焦点比作“该死的目标”,从而向我们指出对新古迹的批评要找准焦点,不能一概而论,以此展开下文的具体论述。示例二:B类。在对“新古迹不可一概而论”这一观点的论述中,作者用两个连续的反问句,表明对新古迹的所有批评并不一定是持正理性的;随后在关于“所有的古迹原本都是新建的”论述前后,多次使用反问句,表明新古迹在多年后会因为文化的附丽而成为真正的古迹。这些反问句,在论述过程中环环相扣,引起我们对所论述现象的关注以及对观点的思考,同时也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6分)示例一:修复重建的文物可以成为真古迹。如果我们尊重古意,修复或重建极乐寺,尽量复原袁宗道笔下树古叶繁、朱门连亘的景象,让它重新成为一处功能显著、具有美感、质量过硬的建筑,那它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它现在是新建筑,经过时光和风雨的冲刷淘洗,会因为文化的附丽、人们的推崇成为真正的古迹。示例二:修复重建的文物不是真古迹。当今有多少古文物建筑因为今人的罔顾历史,进行强行修复或重建,而变得不伦不类,成为文物界更大的损失。如果打着再现极乐寺往昔风采的旗号进行修复或重建,怕是会破坏它仅存的遗迹,即使再现其树古叶繁、朱门连亘的景象,也难觅袁宗道笔下那份隐入绿荫,超然世外的意境,那么它始终成不了真古迹。评分细则第11题 3分。如果回答观点明确,需准确提炼观点;如果回答观点不明确,需结合具体内容进行阐述,答出一点,言之成理即可。第12题 4分。若肯定,需结合论据进行阐述,言之成理即可;若否定,言之成理,最高可得3分。第13题 5分。指出句子的类型特征,能够结合一类中两个句子的具体内容分析其在具体论述中的作用,言之成理即可。第14题 6分。 本题分两方面评分。评分一:表达2分。从字形、标点、语句三方面考查,每满三处错误扣1分,重现者不计,扣完2分为止。评分二:内容4分。结合两篇文章展开合理阐述,条理清晰。四、(30分)15.作文评分细则分类 分数档 文 章一类 30-27分 ○围绕“第二轮”这话题进行写作,内容明确,过程清晰。○立意深刻,能围绕“第二轮”话题进行深入探究和思考。○文体清晰,能根据文体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语言流畅,结构合理。 ○叙述事件,思路清晰,内容充实,描写生动,符合主题的表达需要,感情真挚。○小说创作,想象合理,形象鲜明,构思精巧,寓意深刻;能运用个性化语言表情达意。○围绕话题展开议论,观点鲜明,能运用材料进行充分论证,恰当运用论证方法,逻辑清晰。二类 26—23分 ○围绕“第二轮”这一话题进行写作,内容较明确,过程较清晰。○立意较深刻,能围绕“第二轮”话题有较深入的探究和思考。○文体清晰,能根据文体选择较恰当的表达方式;语言通顺,结构较合理。 ○叙述事件,思路较清晰,内容具体,有一定的描写,符合主题的表达需要,感情真实。○文学创作,想象合理,形象较鲜明,构思合理,立意较深刻。○围绕话题展开议论,观点明确,能运用材料进行论证,能运用论证方法,逻辑较清晰。三类 22—19分 ○写作内容与“第二轮”这一话题有关,内容基本明确,过程基本清晰。○有一定立意,能对追问内容或过程,有一定的探究和思考。○文体较清晰,能根据文体选择表达方式;语言基本通顺,结构基本合理。 ○叙述事件,思路基本清晰,内容较具体,基本符合主题的表达需要。○文学创作有一定的想象,构思基本合理。○观点话题有关,基本明确,有一定论述。四类 18—15分 ○根据话题,展开写作。○立意模糊,文体不清。 ○叙述事件,思路不清晰,内容空泛,情感不真实。○文学创作想象不合理。 ○论述偏离话题,观点不明,条理混乱。五类 15分以下 有以下情况之一:①文不对题或内容有严重错误;②文理不通,结构混乱;③文不成篇,字数不足200。说明:1.评分关注不同文体的特征。2.对有独到之处的文章,包括见解新颖、思想深刻、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严密、想象丰富、语言有表现力等,鼓励打高分。3.套题或抄袭的作文,酌情扣分,扣至0分为止。4.未写题目扣2分。5.特定文体出现格式错误,酌情扣1-2分。6.文中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扣2分。7.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现者不计),不足3个不扣分,扣完2分为止。8.字数不足,每少50字扣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2学年(上)期末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202302.doc 温州市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上语文学业水平期末检测试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