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主备教师:白斗发一、教材分析本课出自部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二课的第一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修三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主线展开,第一单元围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主题,结合历史与现实,探究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形成、党的先进性、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第二课第一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的分析,来证明党的先进性,为后一框“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奠定了理论基础,两框内容都为第二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和活力。本框第一目“党的性质和宗旨”主要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根本立场和根本宗旨,第二目“党的执政理念”重点讲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通过前面的学习,基本认识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我国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相应的知识铺垫。高一学生通过政治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探究能力,能够结合生活体验自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现象。但由于这一问题理论性、综合性比较强,再加之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的复杂性和意识形态上的不同,在本课的学习上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从现实生活出发来加强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认识,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不断增强热爱党和国家的情感。三、目标及其解析(以新课标为准)(一)教学目标定位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纲领和指导思想2.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根本立场和执政理念(二)教学目标解析1.通过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纲领和指导思想等,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2.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的认识,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和执政理念,增强自觉拥护党的领导学科素养意识。四、教学重难点分析(一)教学重点:党的根本立场、根本使命、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二)教学难点:党的执政理念五、教法分析运用情景再现法、交流法、讲述法等六、学法分析结合本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基本学情,本节学习内容拟采用阅读法、材料分析法、问题探究法等。七、预习提纲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八、知识探究(新授课部分)问题一:党的性质和宗旨PPT出示课件师:通过党章中的这段文字规定,同学们能具体说一下党的性质、宗旨和纲领是什么?生:略【设计意图】认识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是本课时教学的一个至关重要的一个突破口。因为只有领会好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才能进一步领会好党的根本立场,根本使命。正是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例题1:《尚书》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其意思是说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人民稳定了,国家才能安宁。要做到“本固邦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必须( )A.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B.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C.实现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不断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变式练习: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这启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 )①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情为民所系②贯彻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利为民所谋③坚持依法行政,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④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自觉接受中央领导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问题二:党的执政理念问题1:党的执政理念是什么?问题2:立党为公的体现?问题3:执政为民的体现?【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党的执政理念。例题2:从“房住不炒”定位到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从住房保障到供应体系建设,从易地搬迁扶贫到棚户区改造,习近平总书记心系百姓安居冷暖,始终把“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作为一项重要改革任务,全面部署、躬身推进。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①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②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③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④履行政治职能,保障人民民主权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变式练习2:有人问“你是替党讲话,还是替老百姓讲话”“你是站在党的一边,还是站在群众一边”。这一问法,其错误在于( )①否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 ②割裂了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关系 ③脱离党群关系,否认群众的领导地位 ④没有看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课堂达标检测(留1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当堂检测)1.一切为了人民,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中国共产党在九十八年的发展历程中,能够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就是因为这个始终不变的“初心”。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始终和人民在一起,才取得了今天的辉煌成就。这体现了我们党( )①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执政能力 ③没有自身利益 ④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民生无小事。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真心实意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坚持以人民为中心C.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密切联系群众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200多次提到“人民”,4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这充分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③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身的任何利益 ④中国共产党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人民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某地党委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中开展了“四百活动”。“串百家门”——深入恳谈听取民声;“知百家事”——蹲点调研掌握民情;“连百家心”——尽心竭力解决民忧;“送百家经”——结对帮扶促进民富。下列最能体现上述做法的是( )①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②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③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④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十、课堂小结(建议由学生谈学习收获、体会、感悟等)整理本课思维导图十一、板书设计十二、课外作业【A组】1.有人问“你是替党讲话,还是替老百姓讲话”“你是站在党的一边,还是站在群众一边”。这一问法,其错误在于( )①否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 ②割裂了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关系 ③脱离党群关系,否认群众的领导地位 ④没有看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从根本上讲是因为( )A.中国共产党能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B.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C.中国共产党具有法律赋予的执政资格D.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密切联系群众3.根据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某同学绘制了一个年代尺。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A.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B.②人民生活达到总体小康水平C.③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D.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4.在2020年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都能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当中,废寝忘食、舍生忘死,有的干部甚至被病毒感染,牺牲了生命。这些干部的行为不但为夺取疫情防控的胜利提供了保证,同时进一步拉近了党与群众之间的感情。由此可以看出( )①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②中国共产党决定着我国各项事业的成败得失 ③党把实现人民的具体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④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5.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在总结改革开放实践的基础上,依据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认识,明确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口号。十五大郑重指出:“在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历史时刻,全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关于这个基本路线说法正确的是(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其核心内容 ②核心内容被概括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③其与党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无关 ④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其已经过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出自佛经《华严经》。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讲话中,引申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告诫全党同志“不忘初心”,号召全党同志“继续前进”。这要求中国共产党( )A.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执政理念B.除了自己的特殊利益,把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利益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远大目标而不懈奋斗D.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要总向人民请教,以免增加人民负担7.“四个现代化”“小康社会”“三步走”“两个一百年”……这些耳熟能详的词语,伴随着40年的改革开放一路走来。信念由此而凝聚,目标由此而点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是( )①到建党一百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到建国一百年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③到建军一百年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现代化 ④到建国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B组】阅读材料,完成要求。十九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报告强调,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即政治立场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