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做负责任的人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做负责任的人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6.2<<做负责任的人>>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1.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承担好;了解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者的事迹
2.能够正确评价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作出最合理的选择,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3.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以积极的态度承担那些不是自愿选择而应该承担的责任;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教学重点 履行责任的代价,正确评估责任的代价与回报
教学难点 正确评估责任的代价与回报,有勇气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中国096核潜艇介绍 (过渡)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在核潜艇这一尖端领域走在世界前列,这么这么厉害的核潜艇 怎么研发出来的?由谁研发出来的?今天,我们一起跟着黄旭华来学习6.2做负责任的人 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讲授新课 一.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 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黄旭华院士的丰功伟绩 93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代表合影时拉着黄旭华的手,邀请他坐在自己身边。这一温暖的场景通过媒体传遍大江南北,直抵人心。 94岁,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全国道德模范”“潮汕星河成就奖”等多项荣誉 95岁,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根据主席令,授予黄旭华 “共和国勋章” 96岁,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庆存院士,获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思考:承担“为祖国研发核潜艇”责任,对他有什帮助? 总结:承担责任的回报 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包括物质方面,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比如自我良好的感觉、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 (过渡)一穷二白的年代,他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每一份光鲜背后都有着汗水和心酸。让我们一起来聆听黄旭华内心的声音。 观看视频:30年里他没有回过一次家,甚至在父亲去世都没能回家, 和家人的关系渐行渐远,被家人写信骂“不孝子”、“白眼狼”、“忘恩负义”,但是他什么都不能说,有人曾问他如何理解“忠孝不能两全”? 他坚定地回答:“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思考:承担“为祖国研发核潜艇”责任,黄老付出了什么? 总结:承担责任的代价:无论是谁,承担责任都会感到责任沉甸甸的分量。因为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金钱,而且意味着可能因为做得不好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 接下来有几个观点,请大家一起来判断 承担责任付出的代价越大,得到的回报就越多。 很多回报往往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承担责任一定会付出代价。 承担责任只付出代价没有回报 在生活中,无论是塑造美好品格,还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都离不开责任。英雄壮举,源自为国为民的赤子情怀,虽九死其尤未悔他们是国家巨大的财富,让我们进入第二篇章 二、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段视频一起走进黄旭华的21岁,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黄老为何会转变职业方向?选择了造船专业,接下来的他将如何承担起责任? 教师总结:国家积贫积弱,弱国就要受人家的欺凌,受人家的宰割, 七七事变”的爆发,日军的侵略,无休的炮火,让黄旭华对未来有了新的方向。 面对自己选择的责任,全力以赴,无怨无悔,并且一旦作出选择,就应该义无返苏地担当起应付的责任。当然,也有些事情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让我们走进黄老的人生,并结合视频思考,接到领导派来的神秘任务,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黄旭华和他的团队是如何做的? 教师总结:遇到的困难:1没有他国的技术指导、援助、遭遇他国嘲笑2.自身没有研发经验、没有见过真实的核潜艇3.数据计算量大,缺乏先进的计算方法与试验手段4.生活考验,物质匮乏,工作人员时常讥饿难耐5.通宵达旦工作,身体吃不消,想念家人等等,困难当前,更是磨砺出了坚强意志,不抱怨,不懈怠,全身心的投入,最终从1958年组建团队,到1970年第一艘核潜艇成功试航,不过13年的时间,黄旭华和他的团队硬是从零开始创造了奇迹。 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履行责任却不计代价与回报的人。 接下来看一组图片。 有许多人为我们的幸福和生命承担着责任,请同学们讨论交流,你的身边有哪些人为了你承担责任,不计代价与回报?请举一例详细说一说。 父母辛勤劳动,为我们提供衣食,无怨无悔地履行养育子女地责任:老师帮助我们学习,履行教书育人地责任,解放军战士不畏严寒酷暑,守卫祖国边疆,用青春和热血承担保家卫国地责任.......正因为他们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担当,我们地生命才更加安全,更加充满希望。 总结:如何做负责任的人? 1.对于我们自愿选择的责任,我们要对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作出正确的评估,作出合理的选择 2.虽然有些应该做的事情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是我们仍然应该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只要我们把它们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不抱怨,不懈怠,全身心地投入,同样能够把事情做得很出色。 3.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履行社会责任却不计代价和回报的人。。 4.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勇于承担责任,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作为社会一员,我们要承担自己的责任。承担责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长期付出努力和共同行动。为此,让我们制定一份宣言,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从今天起,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关爱他人,服务社会 当 ,我们要 。 当 ,我们要 。 当 ,我们要 。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也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勇于担责,做负责任的青少年 观看获奖文字 学生思考问题交流 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课堂小结 Ppt做负责任的人(带着学生一起回忆)
教学难点 正确评估责任的代价与回报,有勇气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
一、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思考教材P69“运用你的经验”)
教师归纳、过渡:面对老师的表扬,决心以后多为班级建设尽力;面对店主多找的零钱,及时退回;看到有人驾车撞人后逃逸,打电话报警等,这些都是负责任的表现。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呢?我们来学习《做负责任的人》。
二、新课讲授
(一)代价与回报
活动一:最美孝心少年梁维月
(展示“最美孝心少年”梁维月相关资料)
5岁的时候,梁维月的妈妈不堪清贫,离家出走。不久后,弟弟因为青霉素中毒,成了聋哑儿童。又过了三年,爸爸在一次饮牲口时不慎摔下山崖,造成高位截瘫。从那时起,年仅八岁的小维月就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担,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已经瘫痪八年的爸爸没有肌肉萎缩,更没有生过一次褥疮。
家里的主要生活来源是低保。每天,小维月做好饭菜趁热先喂爸爸,可爸爸经常是吃了就吐,她就等爸爸吐完再喂,直到爸爸吃饱了她才捧着已经变凉的饭自己吃。维月父亲因为常年卧病在床,脸上很少有笑容,她就变着法儿哄爸爸开心,把在学校得的奖状都贴在爸爸床对面的墙上。为给爸爸和奶奶赚够药费,每个周末小维月都要去家附近的工地搬砖,一开始,对方根本不让她干,但最终还是拗不过她,搬一块砖的报酬是一分半,小维月每次要坚持搬两千块才肯回家,这样一天下来,她就能赚到30元,打工挣来的钱除了要维持家用,还要给患有脑血栓的奶奶买药。
尽管饱受生活艰辛,小维月始终认为最幸福的事莫过于能与家人在一起,她说无论走到哪里就要把家人带到哪里,因为家人是她最大的牵挂。
思考:梁维月为了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担,付出了什么代价?得到了什么回报?
教师讲述:梁维月付出了时间、精力、体力,得到了一家人能够在一起的回报。由教材可知,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意味着可能因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这种回报,既包括物质方面,又包括精神方面。对我们而言,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回报,如良好的自我感觉、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等。
(二)选择了就要负责
活动二:我要竞选班干部
(学生阅读教材P70“探究与分享”)
1.思考:小龙选择的责任是什么?
2.如果竞选成功,可能的结果是什么?
3.不参加竞选,可能付出什么代价?
4.当上班干部,可能得到什么回报?
5.他如何对待自己选择的责任?
提示:1.竞选班干部。2.做事公平公正,同学们拥护支持;如果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就会失去威信。3.失去锻炼的机会,尽管学习成绩提高了,可生活缺少光彩。4.勇于承担责任,虽然失去部分朋友,但却赢得了全班同学的信任。5.义无反顾地承担。
教师总结: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承担的责任。我们应该有勇气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对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作出正确的评估,作出合理的选择。一旦作出选择,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应负的责任。
活动三:小青参加舞蹈队
(学生阅读教材P71—72“探究与分享”)
思考:小青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
提示:值得。小青承担了责任,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获得了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等。
教师总结: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我们仍然应该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只要我们把它们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全身心地投入,同样能够把事情做得很出色。
(三)敢于担责
活动四:敢于担当 感动你我
(展示材料)
1.思考:你认识这些人吗?你知道他们的事迹吗?
2.他们的行为给社会带来了什么?
3.从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的角度来评价他们的行为。
提示:1.火海救人英雄王锋、四川爱心医生梁益建、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从耶鲁毕业的大学生村官秦玥飞等。2.他们为社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3.他们在承担责任时,不言代价与回报,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师总结: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履行社会责任却不计较代价与回报的人。正是因为他们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担当,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温暖、更加充满希望。
活动五:责任面前的选择
(展示材料)
“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当前社会,有些人千方百计逃避自己的责任;有些人会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付出自己该付出的,得到自己该得到的;还有些人从来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尽心尽力地承担着社会责任。
学生思考并回答:读了上述材料后,你愿意成为哪种人呢?
教师讲述:我们应该唾弃第一种人,努力成为第二种人,对第三种人,如果我们不能成为其中一员,至少我们应该心怀感激,正是因为他们,我们的社会才更加美好。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知道任何选择都可能有相应的代价与回报;懂得了对于可以选择的责任,一旦作出选择就要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应负的责任;对于不可推卸的责任,要做到我承担我无悔;我们应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无私奉献社会的人。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勇于承担责任,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有些抽象,宜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思考探讨如何对待责任。在教学过程中补充拓展了一些社会现象,帮助学生明确了正是因为许许多多的人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奉献社会,才使我们的生活如此美好,我们应该学习这种品质。这些对学生的正面教育有利于达到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突破本课难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