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1《关爱他人》教学设计章节名称 7.1 关爱他人 课 时 1课时课标要求 本节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在集体中成长”。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1、本节课主要由“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和“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两部分组成,通过引导学生感悟关爱他人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关爱情怀,通过逐步阐明关爱他人应有的情怀、应把握的尺度、应讲求的策略方法,使学生掌握关爱他人的艺术。 2、本课的知识点有关爱他人的含义、意义和做法,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关系,用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在思想上认同“关爱是一种幸福”,在行动上主动关爱他人,掌握关爱他人应持有的态度、尺度和策略。教学重点 关爱他人的策略和方法教学难点 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学情分析 通过第六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确了责任的重要性,懂得了在不同的社会角色转换中要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且乐于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因此,了解学生对关爱和奉献等存在的疑惑和问题就成为本节课教学的突破口。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等问题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和理解。但是,有的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把得到他人的关爱理解成理所当然的事情,在自己陷入困境时渴望得到他人的关爱,但是,当看到他人身处困境时却以“这不关我的事”为借口一走了之,因此,对关爱他人的意义和策略认识不足。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传统美德。 道德修养:感受关爱的力量,增强关爱他人的意识。 法治观念: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增强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 责任意识:在生活中自觉做到乐于助人,关爱他人。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1、课前预习: (1)为什么要关爱他人?/关爱他人的意义 (2)如何关爱他人? 2、记录关爱小故事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思 路 教学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爱的传递》: 思考::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感受关爱。 通过视频吸引学生注意,自然过渡和引入到本课主题。环节一:感受关爱 设置活动——开小火车 (1)提问:说到“关爱”,你会联想到哪些词? (提示:后一位同学的词语不可以和前一位同学的重复) (2)【关爱故事分享】 提问:在你成长过程中,感受过谁给你的关爱?请你分享其中的小故事。 (提示:后一位同学的分享不可以和前一位同学的重复) 2. 展示情境 【“亮灯阿姨”孙美华:“只要超市营业一天,就会继续点亮门前那盏灯。”】 “阿姨,可不可以晚点关门,一个人踏着夜色回家,我害怕。”因为女孩的这一句话,孙美华超市门前的那盏灯亮了10年。 几年前,巷子还不是很繁华,有女孩晚上下班晚,她就为这些女孩们留了一盏灯,让她们安心回家,有时还会一路护送胆小的女孩。 设问:孙阿姨超市门前的那盏灯为什么能坚持亮10年? 3. 展示情境: 令孙阿姨印象深刻的有一位叫小李的女孩,由于胆小,每次下晚班总是不敢一个人回家。得知后,孙阿姨每晚都会在巷子口等着,护送女孩回家。碰上店内忙走不开,她就会和小李视频聊天,直到确保小李安全到家。“她应该是把我当妈妈了。”孙阿姨说。 孙阿姨的细心和温暖,给了深夜独自回家的女孩们安全感。那些被照顾的年轻人每次路过小店时也会与孙阿姨相视微笑,大声打招呼声。 设问: 孙阿姨的行为让女孩们感受到了什么? 为什么女孩们每次都会与孙阿姨相视微笑、打招呼? 4. 展示情境: 【孙阿姨家超市为晚归女孩留灯十年,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10年时间,孙阿姨总能收到一些新鲜的水果和各地家乡特色美食,已经搬走的租户还会特意绕路过来到超市消费。 很多网友甚至要求“曝光”超市名字,准备前去消费,孙阿姨受宠若惊:“谢谢大家的关注,心意领了,请大家理性购物。” 设问:为什么网友和租户们想到孙阿姨的店里消费? 思考分享: 通过回忆、思考与分享,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理解关爱的含义,感受关爱的力量和温暖。 思考表达: 结合情境思考,表达。学会从孙阿姨与女孩两个角度分析问题,理解亮灯10年是出于他人需要以及孙阿姨的善意,从而感悟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 思考表达: 结合情境思考,表达。理解孙阿姨的亮灯行为让女孩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安全感,理解女孩们是因为信任、感激而与孙阿姨友好往来,感悟关爱传递温暖和希望,感悟关爱维系良好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思考表达: 结合情境思考,表达。理解网友和租户们的行为是对孙阿姨亮灯行为的尊重和认可,感悟关爱他人,收获幸福,从一定意义上说,关爱他人也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通过开小火车式设问,营造紧张氛围,集中学生注意力。通过让不同学生分享关爱故事,创设温馨氛围,引导学生体会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关爱传递着美好的情感。 通过情境探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分析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社会的正能量,感悟关爱。 通过情境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进而认识和感悟关爱他人对他人、对社会的作用。 通过情境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网友和租户们的行为背后所体现的信息,让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的意义是双向的,关爱他人也是关爱和善待自己,突破难点。环节二:学会关爱 展示情境: 9月6日,四川甘孜州抗震救灾指挥部发布消息称,截至9月6日7时,泸定县“9·5”磨西镇6.8级地震已致甘孜州37人遇难、12人失联,收治伤员170人。此次地震涉及泸定、康定、九龙、雅江、丹巴5县(市),使11万余人受灾,数万人无家可归,道路、水利、电站、通信、旅游、农业、生态等基础设施也受损严重…… 听说了四川地震消息后,班长组织召开了一节班会课,希望同学们一起探讨帮助四川灾区。班上的同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任务:完成角色扮演 小组讨论:你认同他/她的想法吗?为什么?(时间4分钟) (提示:小组内1人负责记录,1人负责发言,其余成员可进行补充) 角色扮演: 分工:共5名学生. 旁白:1名 同学甲乙丙丁各1名 【台词】同学甲:那些人我不认识,跟我没关系,我不想献爱心。 同学乙:我的家庭也很困难,我帮不了他们。 同学丙:我家有很多旧衣服,反正我们也不要了,丢了浪费,送给他们吧。 同学丁:我看网上有捐款的链接,我们直接在网上捐款就可以了。 讨论交流: 分小组对四名同学的想法进行讨论,时间4分钟,派代表进行发言,感悟关爱的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思维碰撞,激发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关爱他人需心怀友善、尽己所能和讲究策略,感悟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突破重点。环节三:践行关爱 拟订关爱宣言 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关爱他人。 在父母下班时,我要 ; 在朋友生病时,我要 ; 在陌生人遇到困难时,我要 ; 在看见有人捕杀野生动物时,我要 ; …… 教师语言: 小确幸,出自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兰格汉斯岛的午后》一书,意思是心中隐约期待的小事刚刚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那种微小而确实的幸福与满足。 你一直被人关爱着,所以你也要学会去关爱他人,当爱在你的生命中生生不息,源源不断的“小确幸”就会让你的生命成为奔流不息的河流。 让我们始终保持心中有他人,眼中有世界,关爱他人,奉献社会! 表达展示: 学生完成并展示自己的关爱宣言;全班起立大声宣读自己的关爱宣言,并将其一一粘贴到黑板上,呈现爱心形状。 思考感悟 感悟我们时刻被他人关爱,也应学会关爱他人,奉献社会。 通过拟订关爱宣言并大声喊出,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不仅要关爱自己和他人,也要关爱集体、社会、国家、地球等,激发学生实干热情,初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课后寄语,增强感悟,情感升华,价值回归。课后作业 【实践作业】 记录你被关爱的经历,感受“小确幸”。 将每个月的某一天设定为你的“关爱他人”日,采取行动主动帮助他人,为他人制造“小确幸”,并做好记录。 (3)坚持记录收获的“小确幸”和为他人创造的“小确幸”,一个月后将你的记录和感受分享到朋友圈。 践行感悟: 完成并展示自己的作业成果,完成实践作业,明白关爱他人需要落实到实际生活的具体行动当中。 引导学生在具体行动中感悟关爱,践行关爱。板书 设计教学反思 1.优化情境设置,突出主线情境 可以考虑用孙阿姨亮灯的故事贯穿整节课,对后面的故事情节进行改编,以此探讨如何关爱他人。 2.优化活动设计,关注学生生成 小组讨论时要明确讨论规则,规定好谁记录,谁发言;在反馈展示环节,不局限于一个人发言,组内成员,不同组别可进行补充。 3.优化问题设计,引领深度学习 问题的设计要有开放的空间,但也要有针对性,让学生有话可说;可设计思辩性的问题。 4.优化课堂总结,引发情感共鸣 课堂在于激发情感,让情感和态度转化为行动,而不是在于记知识点。课堂总结可采取多样化活动,如签名、朗诵、唱歌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