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一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默写练习(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高一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默写练习(无答案)

资源简介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一、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的含义和内容:
①含义: 。
②内容:生产力包括 和 。 作为生产力中物的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劳动者作为生产力中人的因素,是生产工具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 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2)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
①含义:生产关系,即
②内容: ; ; 。其中, 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二、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私有制的确立:
①私有制确立的根本原因:
②私有制确立的标志:
③私有制确立的影响:
2.奴隶社会:
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三、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1.封建社会:
(1)封建制生产关系特点:
2.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两个基本条件:
(3)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①基本特征:
②主要表现:
③直接原因:
④根本原因:
(4)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①含义:
②表现:
③实质: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工人运动的历史意义: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和 。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的重要意义:
2.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诞生标志:
(2)《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1.十月革命的胜利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1.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
(1)内因: 。
(2)外因: 。
2.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
(1)领导、主心骨——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b.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c.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四个阶段,运用“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补充】“新”——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
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
第一步, ;
第二步, 。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对中国:①

【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世界的意义: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1.过渡时期:
(1)过渡时期的起止点:从 到 。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2.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1) ;
(2) 。
(3) 。
(4) 。
3.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1)决定性胜利:1956年, ,标志着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2)重要的意义: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党的八大:
(1)最重要的贡献:
社会的主要矛盾:
主要任务: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3.1伟大的改革开放
一、改革开放的进程
1.开启:
(1)会议:
(2)会议内容:
(3)会议意义:
2.发展历程:
改革的进程 ①探索阶段: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2)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②新阶段: (3)标志——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新的阶段。 (4)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 (5)此后,改革重点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 (6)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③全面深化改革阶段: (7)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8)2018年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部署。 (9)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 (10)2020-2021,十四五规划和2023远景目标。 (11)改革开放纵深推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
开放的进程 ①探索阶段——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1)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2)1984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 (4)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5)1992年,开放沿长江的5个城市。 (6)之后开放17个内陆省会城市,从东北、西北到西南开放了一系列沿边城市,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②新水平: (7)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③全面开放新格局: (8)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9)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二、改革开放的意义
(1)
(2)
(3)
(4)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1.提出:1982年在 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 ”这一鲜明主题。从此,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是紧紧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的。
2.理论创新成果:
邓小平理论 形成: 内容: (3)主题: (4)地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形成: 主题: 作用: (4)地位:
科学发展观 形成: 主题: (3)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形成: (2)地位: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1.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内容(要求:熟读、会辨识)
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一、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1、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 。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的意义:
①意味着 。
②意味着 。
③意味着 。
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1.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
3.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4.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1.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的原因:
(1)
(2)
(3)
4.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中国梦的本质事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中国梦的本质和基本内涵:
(1)中国梦的本质和基本内涵是 、 、 。
(2)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待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已成为激荡在十四亿多人心中的高昂旋律,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
2.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中国梦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
原因:
(2)要求:
3.中国梦与世界人民的关系:
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品德和胸怀。中国一心一意办好自己的事情,实现国家发展和稳定,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为世界作贡献。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为人类和平发展的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1.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就是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必须进行 、 、 。
(1)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①原因:
②做法:
(2)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①原因:
②做法:
(3)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①原因:
②做法:
2.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内在联系:
(1)四个方面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2)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三、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两个阶段:
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阶段 时间 目标
第一个阶段 2020年到2035年
第二个阶段 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
2.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对广大青年的要求:
4.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
1.时代背景: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 的产物,是党和人民 的结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 新的飞跃。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把握 、应对 、维护人类 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正是在中华民族迎来从 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正是在不断推进党的 ,实现党自我 、自我 、自我 、自我 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一路走来,我们党在带领人民进行伟大 的同时,不断进行伟大 ,这也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所在。
正是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深邃思考、深刻总结,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懈探索、砥砺前行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二、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1.内容: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构成了一个系统完整、逻辑 严密、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体系。核心内容是 和 。
(2)思想层面的“十个明确”:
第一,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 和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三,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 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民主,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第四,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 ”、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
第五,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 、推进国家 ;
第六,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七,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 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 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构建以 为主体, 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第八,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 、 、 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第九,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 ;
第十,明确全面 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化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 自我 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十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 ”。“十个明确”中的每一个“明确”都是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集中反映着我们党对 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
(3)实践层面的基本方略:十四个坚持
第一:坚持 (讲的是领导力量问题)
第二:坚持 (讲的是政治立场问题)
第三:坚持 (讲的是发展动力问题)
第四:坚持 (讲的是发展导向问题)
第五:坚持 (讲的是依靠力量问题)
第六:坚持 (讲的是法治保障问题)
第七:坚持 (讲的是精神力量问题)
第八:坚持 (讲的是发展目的问题)
第九:坚持 (讲的是人与自然问题)
第十:坚持 (讲的是国家安全问题)
第十一:坚持 (讲的是国防和军队建设问题)
第十二:坚持 (讲的是国家统一问题)
第十三:坚持 (讲的是中国和世界关系问题)
第十四:坚持 (讲的是党的自身建设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