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双人或多人传接球与投篮说课稿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一、指导思想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自创、自学、自练、合作练习,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与生活态度。二、教材分析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定的分析:双人或多人传接球与投篮选自人教版水平五第八章球类项目的内容,该动作的教学重点在于传球时同伴速度和与同伴距离的判断,以及行进间对传球落点的控制,是一项篮球技术的组合动作,学习双人或多人传接球与投篮能锻炼中学生的判断、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勇于克服困难、团结协作的心理品质,同时学习双人或多人传接球与投篮动作前学生已经在中小学有了行进间运球接单手肩上投篮、运球和传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储备。为本堂课学习做好了良好的铺垫作用。三、学情分析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我将学生的情况分析如下:本科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处在该年龄段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好,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反应敏捷。经常参与体育运动并具备了一定的运动基础和自我保护能力。喜欢集体练习项目。在教学中设置集体性比赛、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理解和认识个人、团体以及个人与团体的关系。速度、腰腹力量、柔韧、速度耐力素质在该学段处于关键发展时期。灵敏素质发展也极为敏感,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较快。神经系统发展较快,兴奋和抑制的机能有所增强,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提高明显。四、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中“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理解双人或多人传接球与投篮得的运用方法与时机,85%能够将串联动作应用于教学比赛。【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练习,学练结合,发展判断、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提高身体的感知及控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练习过程中形成团结协作、克服困难、勇于挑战自我的心理品质。五、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已经确立,教学重难点就显而易见:【重点】传球时同伴速度和与同伴距离的判断,以及行进间对传球落点的控制。【难点】实战中传球时机、方法的应用。六、教学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注重教学方法,因此我采用了:教法:讲解示范法、纠正错误法、游戏法学法:探究法、观察法、分组练习法七、教学过程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开始部分1.良好的开始是保证上好课的前提条件,在开课之初首先进行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课堂常规是促进学生由下课状态转变为上课状态的过渡,并明确本节的学习目标。使身心都做好上课准备。在课堂常规后进入我的导入环节。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行进间传接球,行进间低手投篮,单手肩上投篮技术,但是同学们你们都知道要想获得篮球比赛的胜利必须是多个技术合理运用。今天老师就带领你们学习一项组合技术——双人或多人传接球与投篮。提问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提出需要我们坚强的意志力,为后面的教学做好心理准备。(二)准备部分为了让学生在运动中不受伤,保证学生的安全,准备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在准备部分我将安排三项活动,首先第一项为游戏—传球接力。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成四路纵队站立,第一名同学将球经头后脑传递给第二名同学,第二名同学将球经胯下传给下一名同学。当到达最后一名同学时,该同学抱球跑到第一名同学前面,依次进行,直到最后一名同学跑到终点游戏结束。第二项为徒手操分别进行扩胸运动、体转运动、腰部绕环等练习。第三项为专项篮球操练习腰绕环、膝绕环、8字绕环等。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热身的同时与专项相结合,不仅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肌肉粘滞性,加大关节灵活性,也为新授技术的学习奠定基础。(三)基本部分下面进行课程最核心的部分基本部分,我将从教师示范、总结讲解、循序渐进练习、优生展示、游戏竞赛几个环节展开:1.示范动作,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提问传球落点怎样控制?这样的做法符合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2.讲解在讲解动作时注重简洁明了,我会这样讲解,行进间传接球:跑动中,上体稍向来球方向侧转,双眼注视来球,当球接近自己时,上步接球,在跨另一步时将球用双手胸前传球方法将球传出。通过教师讲解示范技术动作让学生把握技术原理,准确理解技术环节和注意事项。3.体育课的学习,不仅需要教师讲解示范,更重要的是要学生直接参与、直接体验,这样才能学会技术,体验快乐。下面进行我的练习环节,(1)两人一组或三人一组的原地的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具体操作,学生2人一组或三人一组练习;练习过程中要求传球手法正确,球飞行路线平直,落点准确。(2)原地双手胸前传球,向侧方移动后跨步接球练习。教学要求,学生轮流做固定传球人,主要体会移动中跨步接球和传球给移动同伴时对落点控制。(3)四角传球。教学组织:双手胸前传接球时,移动时弧线跑侧身接球,在熟练掌握后可根据水平的不断提高,两个球同时传。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跑动方向和侧身接球。(4)两人平行推进行进间传接球,逐渐增加难度。教学组织:两人相距3-4米传接球;两人相距5-6米传接球;要求四次传球到端线;中圈设计防守抢断。学生在有了一定的技术表象后,采取循序渐进和逐层深入练习,符合水平五认知水平特点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更加准确掌握技术动作要领。同时在练习中加入学生自主思考探究极大加强学生学习兴趣。满足新课程标准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4.教师选出优生进行展示师生进行自评、互评。5.在课的最后为了提高学生将所学知识引应用于实战中,增加课程的趣味性我会进行教学比赛—对—实战对抗。比赛方法,将学生分成5人为一个小组,在场地上进行实战对抗先获得5分的小组获胜。在游戏中强调安全的同时,并在游戏中运用本节课的动作的要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能够极大的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四)结束部分在一节课学习的尾声,让同学们充分放松是很有必要的,为了缓解学生的身体疲劳,同时也让学生精神逐步放松,我将播放一段轻松舒缓的音乐,在音乐声中带领同学们做拉伸放松的活动方式。在活动结束后,我让学生围城一个圈,让学生说说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老师同时伴随着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进行口头评价。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安排学生回收器材。八、场地器材篮球40个、录音机1台、标志物10个、磁带2盒、篮球场。九、预计负荷练习密度:30%-35%;平均心率:120-130次/分;运动强度:中等偏上。十、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