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下册《7.1 走进分子世界》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7.1 走进分子世界》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7.1 走进分子世界》同步练习卷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33分)
1.(3分)经过不懈的探索,发现了原子的科学家是
A. 阿伏伽德罗 B. 卢瑟福 C. 汤姆逊 D. 道尔顿
2.(3分)“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A.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分子具有一定质量
C.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D. 分子在不断运动
3.(3分)如图所示,小明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下面,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了。这个实验事实说明
A. 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B.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C. 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 玻璃板受到大气压力
4.(3分)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建筑工地尘土飞扬 B. 泡茶时茶香四溢
C. 秋风起时落叶缤纷 D. 下雪时雪花飘飘
5.(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根铁棒很难拉断,说明铁棒的分子间只存在较大的引力
B.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少得很快
C. 液体容易流动,说明液体的分子间主要是斥力作用
D. 气体分子间是几乎不存在分子力的
6.(3分)在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的是
A. 铅板和金板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互相渗透
B. 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快慢不同
C. 端面磨平的铅棒压紧后能够吊住大钩码
D. 打开包装盒,闻到了香皂的香味
7.(3分)身高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接近真实值的是
A. 教室宽臂展,约臂展: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B. 教室长步幅,约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C. 课桌长拃,约拃: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D. 物理课本厚指宽,约
8.(3分)“便利贴”的背面有粘性,可方便地贴在课本上,其利用的物理知识是
A. 分子间有引力 B. 分子间有斥力 C. 分子间有空隙 D. 分子是运动的
9.(3分)下列现象中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A. 余音绕梁 B. 尘土飞扬 C. 桂花飘香 D. 大雪纷飞
10.(3分)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就诞生了一门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它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开了更加开阔的微观世界.这里所说的纳米是( )
A. 长度单位 B. 体积单位 C. 时间单位 D. 温度单位
11.(3分)年月日的太空课堂第二课,王亚平老师在两片塑料板加入两团水,如图甲,两团水接触后形成水桥,如图乙;释放塑料片后,两塑料片能够吸在一起形成“水桥”。这两团水能吸在一起连成“水桥”是利用了
A. 水和塑料板间的万有引力 B. 空间站内气体的压力
C. 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D. 磁极之间的作用力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12.(4分)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 ______组成的,除氢原子的原子核是由一个质子组成外,其他原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 ______组成,如图所示是不同科学家提出的原子模型,其中 ______选填“”或“”是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13.(4分)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 ______、原子构成的;炒菜时闻到香味,这一现象说明分子 ______;通常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的 ______选填“大”或“小”。
14.(4分)“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粽叶飘香”说明分子在______;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若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合______。
15.(4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______带正电荷选填“质子”或“中子”,而组成质子和中子的更小的粒子叫______。
16.(4分)为了做好疫情防护工作,防疫人员定期对校园地面喷洒消毒剂,消毒后在校园内能闻到消毒液的味道,这是 ______现象,说明分子在 ______运动。
三 、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4分)
17.(12分)小伟非常爱喝妈妈做的汤,每当妈妈做汤的时候,他都能闻到淡淡的清香味,这是为什么?小伟每次喝汤时,尽管汤很烫,但他总有办法很快地把汤变凉,你知道他用了什么办法吗?(写出两种办法)
18.(12分)质量为的水有个水分子,若这些水的流速是每秒亿个水分子,那么需要经过多少年这滴水才流完?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理论;汤姆逊发现了电子;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
故选:。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这一模型也被称为“行星模型”。
熟悉基本的物理学史,掌握主要的物理学家的主要成就,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2.【答案】D;
【解析】解: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说明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故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
故选:。
扩散现象说明了:①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有关扩散现象的知识,这是中考经常考到的一个知识点。
3.【答案】B;
【解析】解:当玻璃接触水面时,由于水分子和玻璃分子距离较近,故两种分子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引力,弹簧测力计要将玻璃拉起需提供比玻璃重力大的力,故说明玻璃和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分子引力。
故选:。
本题可根据实验现象结合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内容进行解答。
此题主要考查物理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要求学生能准确地用所学理论解释相关现象。
4.【答案】B;
【解析】解:建筑工地尘土飞扬、秋风起时落叶缤纷、下雪时雪花飘飘描述的都是物体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茶香四溢是因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正确,错误。
故选:。
分子是比较小的,是纳米尺度内的,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我们能够看到的不是分子,是固体的小颗粒。
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知道分子的运动与机械运动的区别是关键。
5.【答案】D;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子间的作用力,熟练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础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间的距离变化时,相互作用力就会随着变化,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斥力变化的更快;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A.一根铁棒很难被拉断,说明铁棒的分子间存在引力,但并不是只有引力,故错误;
B.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少,但是斥力减小得更快,故错误;
C.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液体很容易流动,不能说明液体分子间主要是斥力作用,故错误;
D.固体分子间的距离小,其分子作用力大,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分子间几乎不存在分子力,故正确。
故选。
6.【答案】C;
【解析】解:、铅板和金板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互相渗透,说明固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不符合题意;
、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快慢不同,说明温度不同,分子运动的快慢不同,故不符合题意;
、磨平的铅棒压紧后能吊住大钩码,说明由于分子引力两个铅棒粘在了一起,故符合题意;
、打开包装盒,闻到了香皂的香味,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称为热运动;
分子间存在间隙,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发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内容的掌握,以及对分子引力理解的程度,是一道基础题.
7.【答案】A;
【解析】首先要对题目中涉及的几种物体的长度有个初步的了解,并熟悉长度的各个单位,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选项。
此题主要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A.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与自己的身高差不多,为,所以教室的宽度大约是臂展,约,这与教室的宽接近一般为,符合生活实际;故正确;
B.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在左右,步幅应该在左右,远小于,此选项不符合实际,故错误;
C.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在左右,课桌的长度为拃,接近。此选项不符合实际;故错误;
D.食指的宽度在左右,物理课本厚指宽,约;故错误。
故选。
8.【答案】A;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内容的了解情况,需要结合具体生活实例进行分析,并掌握用物理语言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便利贴”的背面有粘性,可以减小分子之间的距离,使分子间作用力变大,从而产生更大的吸引力,使“便利贴”方便地贴在课本上,利用的物理知识是分子间有引力,故正确,错误。
故选。
9.【答案】C;
【解析】解:
、“余音绕梁”是指声音遇到“梁”、“墙”等障碍物,从而反射回来,是回声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飘在空中的尘埃是固体小颗粒,比分子要大得多,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扫地时尘土飞扬,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不符合题意;
、桂花飘香,是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故符合题意。
、大雪纷飞是固态的雪花在空气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分子运动是肉眼看不见的运动,机械运动是宏观上物体的运动。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机械运动和分子运动的区别和联系及回声现象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0.【答案】A;
【解析】解:纳米技术是一种微观技术,即1nm=10-9 m,所以nm是一种长度的单位;
故选A.
11.【答案】C;
【解析】解:、万有引力作用与质量和距离有关,水与水之间的万有引力很小可以忽略,故错误;
、两团水能够吸在一起形成“水桥”是因为水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气体压力无关,故错误、故正确;
、水无磁性,故不是磁极之间的作用力,故错误。
故选:。
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考查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2.【答案】电子 中子 B;
【解析】解: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他认为:原子由处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电子;中子;。
卢瑟福提出了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此题主要考查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一道基础题。
13.【答案】分子 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小;
【解析】解:
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我们能够闻到炒菜的香味;
一般地,固体分子间距离最小,液体分子间距离较大,气体分子间距离最大。
故答案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小。
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二是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三是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我们对分子动理论的掌握和应用,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容易解答。
14.【答案】做无规则运动;引力;0.1;
【解析】解:“粽叶飘香”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它们会黏在一起,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说明了分子间有引力;
因为。
所以。
故答案为:做无规则运动;引力;。
从分子的基本性质入手,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它的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分子间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
掌握长度单位的换算:。
该题考查分子动理论知识,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15.【答案】质子 夸克 ;
【解析】解:原子是由位于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与绕原子核运动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组成;而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组成的。
故答案为:质子;夸克。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但质量很大,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的体积虽然很小,但还可以再分,分成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质子和中子又是由夸克组成的。
此题主要考查了原子及原子核的组成,是一道基础题,应当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6.【答案】扩散 不停地做无规则;
【解析】解:消毒杀菌过后,同学们都闻得到消毒液的味道,是消毒液分子发生的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答案为:扩散;不停地做无规则。
不同物质接触时,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扩散现象,是热现象重要规律的考查,难度不大。
17.【答案】解:小伟妈妈做汤的时候,他都能闻到淡淡的清香味,这是由于分子运动的结果.要想使汤变凉,方法很多,比如:把汤倒在盘子里,放在电风扇傍吹,放在空调房间等.
故本题答案为:
①扩散现象;
②把汤倒在盘子里,放在电风扇傍吹,放在空调房间等;
【解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以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18.【答案】解:水的流速v=108个/秒
∵v=
∴t===3.34×1014秒
1年=3600秒×24×365=3.1536×107秒
因此流完这些水分子需要:≈1.06×107年。
答:需要经过1.06×107年这1g滴水才流完。;
【解析】
知道分子的总数量以及水流的速度,利用速度计算公式变形就可以求出相应的时间。
本题重点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变形应用以及对时间换算的掌握,比较简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