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讲述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我国经济要发展与社会要进步必须回答、解决的最基本问题。具体讲述了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新思想、新理念和建设中有关收入分配公平、共同畜裕、社会保障的基本问题。本节课先分析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性,又突出介绍推动建设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 课标要求:解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评析经济发展中践行社会责任的实例。【教学目标】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理解我国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措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研判和科学决策,理解并认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深化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发展实体经济重要性的科学认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联系实际,为乡村经济发展提出具体建议。【教学重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措施。【教学难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措施。【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为什么说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怎样才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呢?教师总结:习总书记告诉我们,国家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强!要推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就必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新课讲授:出示课题——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总议题:如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子议题:1、如何理解世界杯背后的中国制造?2、我国需要建设什么样的经济体系?3、如何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第一幕:议题一:中国制造 中国元素1、如何理解世界杯背后的中国制造?议学情境一:展示视频:世界杯要来了,“中国元素”闪耀卡塔尔!2022年世界杯80%的装备来自中国义乌,无论是足球、旗帜还是奖杯,义乌生产的,都是中国的。总之,可以清晰直观地看到,中国经济得到充分发展,中国制造享誉世界。截至2020年,我国已有220多项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新能源、家电、高端手机等主要产业居世界首位。2012年至2020年8年间,我国工业产值从20.9万亿元增长到31.3万亿元,制造业产值从16.98万亿元增长到26.6万亿元,占世界的22.5%.%,装备制造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也从28%提高到33.7%。经过改革开放40年,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和社会主义贸易经济理念下,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我国已经拥有雄厚而良好的经济基础,以及强大的人力资源和配套产业优势。中国制造的产品物美价廉,性价比非常高。与原来的低生产不同,我国制造业现在呈现出“智能生产”的趋势,附加值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在用户体验、数字技术采用和财务回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中国制造的创新不断得到世界的重视和认可。议学问题:探究1:结合卡塔尔世界杯背后的中国实体经济,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利与弊,并思考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议学提示:国家强 经济体系必须强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要性和重要性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1)必要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2)重要性:只有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赢得国际竞争主庋,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坚实而强大的物质基础。相关链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从总需求来看:要促进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2)从总供给来看:要从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向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效率和推动技术进步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第二幕:议题二:中国体系 中国特色2、我国需要建设什么样的经济体系?议学情境二:阅读材料在诸多好处的背后,我国制造业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先进技术和基础仍处于上升阶段,产品附加值有待提高。据统计,光纤生产设备100%,芯片生产设备85%,主要石化设备80%,汽车工业设备70%,数控机床设备,纺织机械和胶印设备在进口产品中。中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商,但实际上是向世界提供低端产品和零部件的低成本供应商。我国必须进一步加强创新,杜绝劣质模仿,加大技术开发力度,为自己赢得更多话语权。劳动生产率有待提高,产业体系有待调整。中国科学院曾发布报告:中国的劳动生产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1/12,日本的1/11,甚至还不如印度。对此,我国必须改善就业岗位的产生,纠正不公平的产业体系。3、企业层次不够,品牌知名度有待提高。长期以来,我国没有一家大型制造企业,而是由众多小企业联合而成,即靠“多”不靠“大”。我国很多企业达不到经济产业的最低要求,中国制造企业规模与世界一流制造企业存在较大差距。此外,中国制造企业普遍缺乏品牌意识。据统计,64%的世界500强中国企业没有充分保护自己的品牌。对此,我国必须着力培育大型制造企业,逐步提高品牌知名度。议学问题:探究2:为解决我国制造业所存在的问题,应该建立怎样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议学提示: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含义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成①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③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④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⑤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⑥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⑦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第三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议题三:中国发展 中国格局3、如何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议学情境三:阅读材料展示视频:第五届进博会的的几组数据和展示区介绍第五届进博会于2022年11月5日—10日在上海举办,共有14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结构更优化,代表性更强。来自127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参加企业商业展,66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亮相国家综合展,数量均超过上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均有企业参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上合组织参展国数量也较上届增加。围绕“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本届进博会新设农作物种业专区和人工智能专区,优化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专区,拓展创新孵化专区,技术装备、消费品、医疗、汽车等领域的150多家初创企业进行集中展示。新设“中国这十年——对外开放成就展”综合展示区,包括成就专区、省区市专区和“展商变投资商”专区,全面展示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辉煌成就。议学问题:结合第五届进博会的数据和展示区介绍,思考我国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议学提示:怎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1)目标: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1、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2)要求: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相关链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根本: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员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含义:结构调整,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构成:需求侧改革主要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有劳动力要素、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任务:简言之,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2、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1)目标: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培育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2)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那么,具体应怎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性: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具体要求:①把“三农”放在全党工作重中之重②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③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具体要求:①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老少边穷)②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③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④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⑤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先发展,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3、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1)目标: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2)要求:①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②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③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④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⑤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突破提升: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2.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3.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只建设这三个体系就可以了吗?现代化经济体系还应从哪方面建设?学生讨论回答:还应从以下几方面(1)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2)資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3)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4)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继续突破:结合已学知识,尽情打开思路,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4、总要求:(1)理念: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2)主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3)主线: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4)动力:以改革 创新为根本动(5)目的: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要本目的。(6)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本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