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公正司法 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3 公正司法 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9.3公正司法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通过学习,认同公正司法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支持司法机关公正司法。
2.科学精神:理解公正司法的内涵、意义、要求,明白公正司法需要建立长效机制,需要一以贯之。
3.法治意识:全面依法治国,要实行公正司法,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与正义。推进公正司法,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4.公共参与:以主人翁的姿态监督司法机关的执法行为。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重点难点】
1.准确理解公正司法的内涵。[重点]
2.说明当前我国如何推进公正司法。[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本节课我们学习公正司法的相关知识。
讲授新课
总议题:公正司法 ——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
议题1. 公正司法的内涵
情景:“法”字的异体字之一是“灋”。按照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灋”字的三点水,取意公平和正义。“廌”是传说中的独角兽獬豸,是公平和正义的 象征。它能辩是非曲直,见到做事不公 的人,就会用角去顶他。
《说文解字》对“法”字的解释对你有何启示
为什么说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防线 我国有哪些具体的制度和措施维护司法公正
学生讨论,分享成果,教师点评。
点评:(1)《说文解字》对“法”字的解释是公平和正义。正义一直是我国重要的法的价值观念之一;从“法”字的造型也可以看出,法是要追求“平之若水”的正义;实施刑罚、惩恶扬善是我国古代法的重要价值。
(2)①法律通常是解决问题的最后的方式,如果司法都不能维护社会的公正,那就没有公正可言了。②目前,我们维护司法公正的具体制度和措施主要有:两审终审制度、审判公开制度、人民陪审员制度、审判监督制度、司法建议制度、回避制度和法官职业操行制度;还积极推进多项司法改革举措,如推进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推动建立国家赔偿联动机制等。
一、公正司法的内涵
阅读教材,自主梳理以下知识。
1. 什么是公正司法?公正司法的地位是怎样的?
⑴公正司法,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
⑵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2. 公正司法的主体是谁?
在法律实施体系中,司法机关是司法的主体。司法机关包括检察院和法院。
就法院的具体审判而言,公正司法既要求法院的审判过程做到平等和正当,也要求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
3. 公正司法的特征是什么?
⑴司法的程序要公正。程序的公正意味着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司法过程严格依据诉讼法进行。
⑵司法的结果要公正。结果的公正意味着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合法合理。
例题1:2020年某市司法机关实施了一系列司法改革:实施登记立案制,有案必立;实施司法责任制,法官、检察官对承办案件终身负责;立法保障律师的诉讼权;制定政策防止干部插手干预司法案件。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追求程序正义会削弱司法公信力
B.程序正义推动司法公正
C.司法改革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D.司法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解析】追求程序正义并不会削弱司法公信力,反而会增强司法公信力,A符合题意,入选。
议题2.推进司法公正
情景:公正,法治的生命线。明辨是非,秉公司法,方能惩恶扬善。“十三五”期间,政法机关更加注重将抽象的法律公正地适用到每一起案件中,实现个案公正与类案公正、法律公正与社会公正的统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公正的信心、对法治的信仰。
  从惩戒“老赖”助推诚信社会建设,到整治“霸座”“抢夺公交车方向盘”树立规矩意识;从办理维护英雄烈士荣誉、名誉案件,到依法惩治“精日”、宣扬美化侵略战争行为……一个个生动案例有效树立社会风尚,凝聚中华民族“精气神”。
结合材料,谈谈新时代我国应如何推进公正司法?
学生讨论,分享成果,教师点评。
二、推进司法公正
如何推进司法公正?
1 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
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
(2)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
(3)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
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杜绝暗箱操作。
【探究与分享】
法律是理性的,但不是冰冷的;司法是严肃的,但也可以有温度和感情。司法教助制度是一种帮助困难当事人、实现权利救济、传递司法温暖的制度。
在一起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中,肇事司机刘某违章驾驶导致路人周某受伤住院。周某住院花费医疗费9万余元,经鉴定为二级伤残。法院依法裁判刘某赔偿周某各项经济损失21万余元。在执行该判决的过程中,承办法官了解到周某家庭生活非常困难,而刘某也是靠临时打工的微薄收入和政府低保勉强维持一家生计。在了解上述情况并确认刘某已经履行部分判决后,法院执行法官建议对该案予以司法救助。
后来,经当地人民法院司法救助委员会审核,周某获得5万元的国家司法救助金,两个困难家庭因此减轻了经济压力。
查阅资料,结合上述案例,谈谈你对司法救助制度及其功能的认识。
学生讨论,分享成果,教师点评。
点评:司法救助是一种帮助困难当事人、实现权利救济、传递司法温暖的制度。上述案例中肇事司机刘某和周某两个困难家庭获得国家司法救助金,减轻了双方经济压力。可见,实现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对受到侵害但无法获得有效赔偿的当事人,由国家给予适当经济资助,帮助他们摆脱生活困境,既彰显党和政府的民生关怀,又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等的制度保障。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
【知识拓展】罪刑法定 疑罪从无 非法证据排除
罪刑法定: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其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和“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即犯罪行为的界定、种类、构成条件和刑罚处罚的种类、幅度均应当有法律加以规定,对于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罚。
疑罪从无:这是刑事诉讼法中确立的旨在实现司法公平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制度,指对被告人定罪量刑必须依据确定、充分的证据。对于缺乏充分证据的案件,司法机关应当不起诉或判处被告人无罪。
非法证据排除:通常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侦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都是用刑讯逼供何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常方法收集证据。凡以非法方式取得的证据均不得在刑事审判中被采纳。
【总结】
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必须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推进法治中国建没的进程中,这四个方面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例题2: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此需要司法机关(  )
①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公正司法
②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
③公正司法能促进社会和谐
④司法过程和结果都要合法、公正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题干中“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表明①②④符合题意;③属于公正司法的意义,不符合题意。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