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3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3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学案

资源简介

《政治与法治》核心考点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学习目标】
1.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知识,加深对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的理解。
2.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产生的背景以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的奋斗历史,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思维导图】
【基础知识梳理】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许多矛盾,它们相互交织。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①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②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2.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1)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的三种建国方案
代表 政治主张 实践结果
第一种方案 先后以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 极力维护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统治,让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被中国人民抛弃了,其代表者的统治也被推翻了
第二种方案 以某些中间派或中间人士为代表 幻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没有得到人民群众认可,它的多数代表者后来也承认这个方案在中国无法实现
第三种方案 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 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最终赢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各阶层两个根本性的弱点:①没有认清革命的目的和对象,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打击真正的敌人;②没有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未能形成有组织的、持久的群众运动。
(2)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诞生。
①背景: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②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③意义: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④结论: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①目的: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意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3)结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重难点突破】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是指近代中国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
(2)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
(3)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
【拓展】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打开了大门,它是中国遭受资本主义奴役的开始,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2)第二次鸦片战争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给中国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3)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使中国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大大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化。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又一副极为沉重的枷锁,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帝国主义通过这个条约,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对中国进行严酷地控制和勒索,使中国的主权丧失殆尽。
2.正确认识近代中国主要矛盾
(1)近代中国主要矛盾及其性质: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前者是民族矛盾,后者是阶级矛盾。
(2)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外国列强往往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援助中国反动派,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
(3)历史价值: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就是在这些矛盾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近百年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就是为了解决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推动中国社会前进。
3.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
民族革命 民主革命
不同点 革命对象 外国侵 略势力 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买办及官僚资产阶级
领导者 民族资 产阶级 资产阶级或无产阶级
相同点 争取民族的独立
4、如何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
(1)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的根本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2)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首先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典例训练】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 )
①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②建立新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③彻底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④各种政治力量在比较鉴别中确定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详解】①③: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故①③正确。
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不懈追求,故②错误。
④:各种政治力量在比较鉴别中确定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不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故④错误。
故本题选B。
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1943年由中国共产党党员曹火星在北平(北京)房山区霞云岭乡堂上村创作的一首红色歌曲,原名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毛泽东主席建议在“中国”前添加上:“新”字。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意味着中国共产党给古老的中国带来了新而貌
②表达了人民群众矢志不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③反映了新的政权与以往旧政权有着本质的区别
④表明中国共产党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详解】①:党员曹火星在北平创作的一首红色歌曲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毛泽东主席建议在“中国”前添加上:“新”字,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给古老的中国带来了新而貌,①符合题意。
②:材料未涉及人民群众矢志不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而是强调中国共产党给古老的中国带来了新而貌,②不符合题意。
③:材料中将“中国”改为“新中国”,突出了一个“新”字,这既体现了中国面貌的更新,也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政权与以往的旧政权有本质的区别,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而不是独裁专制的政权,③正确。
④: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所以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④错误。
故本题选A。
3.10月1日,中学生小王在父母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复兴之路”展厅里他看到了中国近代的2 300多件实物、文献、图片、图表、模型、绘画、雕塑、模拟景观等展品,这些展品展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根据小王参观的内容,他可能会产生的感受有(  )
①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 
②西方列强的入侵是导致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③中国资产阶级未对国家进步作出实质性贡献 
④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解】①②:根据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看出,帝国主义的入侵打断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正常进程,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近代中国的历史是屈辱史,是抗争史,也是探索史,①②符合题意。
③: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对国家进步作出过一定的贡献,但由于其弱点导致其革命失败,③错误。
④: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④错误。
故本题选A。
4.下图是2021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开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标识。活动标识由党徽、数字“100” “1921”“2021” 和光芒线组成。关于该标识的寓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党徽位于标识左上方,寓意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100”构成标识基本造型,寓意党执政百年,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C.“1921”代表党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人民自此有了主心骨
D.“2021”代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此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新的历史方位
【详解】A:我们正朝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前进,A说法错误。
C:“1921”代表党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1921年),中国人民自此有了主心骨 ,C说法正确。
B:“100”构成标识基本造型,寓意党诞生百年,而不是执政百年,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B说法错误。
D: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此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新的历史方位,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5.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剧烈社会运动中,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提出了多种建国方案。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这些尝试改变了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B.这些尝试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C.中国共产党的方案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
D.这些尝试都没有认清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和基本矛盾
【详解】AB: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这些尝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都没有改变了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AB错误。
C: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剧烈社会运动中,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提出了多种建国方案。中国共产党的方案最终赢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C符合题意。
D:在各种尝试中,中国共产党正确把握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和基本矛盾,提出的建国方案最终赢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D错误。
故本题选C。
6.2022年5月1日,中学生小王在父母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复兴之路”展厅里他看到了中国近代的2300多件实物、文献、图片、图表、模型、绘画、雕塑、旧址复原、模拟景观等展品,展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根据他参观的内容,他可能会产生的感受有( )
①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地主阶级与农民的矛盾
②我国取得的伟大成绩是广大人民奋斗出来的
③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的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④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解】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它们相互交织。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①错误。
②:在“复兴之路”展厅里他看到实物、文献、图片、图表、模型、绘画、雕塑、旧址复原、模拟景观等展品不能反映出我国取得的伟大成绩是广大人民奋斗出来的,②不合题意。
③④:“复兴之路”展厅里有中国近代的多件实物、文献、图片、图表、模型、绘画、雕塑、旧址复原、模拟景观等展品,展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这让人回忆起中国百年追求民族独立的历程,反映了在近代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的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7、自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境地,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无数仁人志士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做了各种尝试,但始终未能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民族复兴有了主心骨。我们党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经过28年浴血奋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亿万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事实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理解。
【答案】①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社会各阶层、各阶级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所进行的斗争,存在两个根本性弱点,未能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②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详解】关键词①:鸦片战争后,无数仁人志士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做了各种尝试,但始终未能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可联系教材各阶级尝试救亡图存但是没有成功知识;
关键词②: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民族复兴有了主心骨。我们党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可联系教材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知识;
关键词③:经过28年浴血奋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亿万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可联系教材新中国成立的知识;
关键词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胜利,并且带领中国人民逐步走向富强,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中国人民和历史的必然选择→可联系教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